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

當初宗翰派遣密使穿過重重阻隔,見到了宗弼,陳述宗翰四家聯合的意思,兩個政權一拍即合,很快就決定了要聯手,宗弼派出了密使給宗翰回話,表示自己會盡力拉攏大宋,在東南起兵呼應。

雲中、河南之間隔着河東、河北的廣大領土,金漢邊境上的民間聯繫雖不是完全隔絕,但往來也十分困難,宗翰的密使能夠見到宗弼已屬僥倖,宗弼的使者就沒那麼好的運道了,幾個使者渡河以後各有遭遇,都遲遲沒法進入雲中,其中一個使者被大漢治下的景象所吸引,覺得再追隨殘金政權已經沒有前途,竟然向駐守河內的徐文變節,將自己所知全盤托出。

徐文得到消息後不敢怠慢,立刻將盤問的結果寫成密函,連同那個金國密使送到大名府,曹廣弼只審了兩個時辰,便馬上派了一隊兵馬送到塘沽來。

宗弼那個使者這時還在路上,徐文的密函、曹廣弼的奏報卻先到了。郭浩看了密奏的內容後哼道:“他們真是好大的胃口,竟然要四家聯手,分我大漢江山!”他雖是發怒,但喉音中微微發顫,想是心中實藏恐懼——他是副樞密使兼兵部尚書,對漢廷現在所面對的軍事局面知道得比其他幾位大臣更加清楚。

歐陽適道:“若這密使所供屬實,那……那剛來的這宋使、夏使便是不懷好意了!”

“他們不懷好意,那是很明顯的了!”折允武道:“現在要緊的是弄清楚他們到底聯手了未嘗。若是聯手,又將攻哪裡,在哪裡會師!宗弼的那個密使,必須趕緊召進京來,問個清楚。”

郭浩沉吟道:“從奏報的內容看來,這個密使不但徐文審問過,就是曹帥也審問過。召他到塘沽來是應該的,不過也未必能問出什麼新事情來。不過,從這個使者托出的消息看來,宗弼雖已決定聯手,但趙宋未必已經答應。還有西夏那邊,情況也未明。”

折允武問道:“那使者明明說四家已經決定聯手,郭大人爲什麼說宋夏不一定已答應?”

“太子,我是從常理推斷。”郭浩道:“從這個使者的口供看來,宗翰、宗弼答應對方的條件都十分具體,相比之下,宋夏二國的要求和宗弼宗翰對宋夏二國的允諾則顯得十分寬泛,這分明是宗翰、宗弼還沒有說服乾順和趙構。”

韓昉卻搖了搖頭道:“不然!這個使者從開封出發的時候,宗弼顯然已和宗翰達成了默契,而宗翰、宗弼分別與夏、宋之間眉來眼去恐怕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那個使者又在河東兜兜轉轉了兩三個月,因見成功無望纔到徐文處告密,再由徐文轉交到曹帥處,從曹帥轉交到我們處,又要經過一段時間。就算這個使者出發時他們與西夏、宋室尚未談妥,但這幾個月下來,情況可就難說了。”

幾個大臣聽了,都說有理,折允武問歐陽適:“四叔,這件事情,你看該如何應付?”

歐陽適沉思片刻,說道:“現在我們的好鋼好鐵全用在漠北這把刀上,既要平定大漠,又要同時應付雲中、河南、西夏、趙宋,那是萬萬不能!爲今之計,只有以不變應萬變。”

折允武道:“以不變應萬變?”

歐陽適道:“漠北那邊用剛,我們這邊就該用柔。漠北那邊求勝,我們這邊便求和。一切都等大哥回來再說。在這之前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好,我們都應該求穩而不是求勝,只要我們能支持大哥打完漠北的仗,支持到他回來,便是成功。”

韓昉、郭浩聽了都點頭道:“不錯。”韓昉道:“陛下出發之前就曾說過,我們只需穩住局面,就是立了大功!”

折允武道:“四叔的意思,是要向他們妥協?”

“大丈夫能屈能伸。”歐陽適道:“治國謀國,講究的是剛柔並濟,量力而行。今日之屈,爲的是明日之伸。”

折允武道:“可我擔心一味示弱,反而會招來他們的攻擊。”

“柔,並不代表示弱。”歐陽適道:“那只是交涉時的一種技巧而已。只要處理得當,就能暫時將他們穩住。我們現在要的,就是一個拖字!”

郭浩聞言道:“元帥這個拖字,甚是點題。當下我們真的打不起仗,這仗一打,敗了是社稷淪亡,就是勝了,也是慘勝。所以若能拖下去,最好還是拖下去,拖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

韓昉也嘆道:“不錯,也只有拖了。”

折允武環首看看幾個大臣,見他們不是面色凝重地說話,便是低頭沉思,心想:“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其實他也明白,軍國大事,斗的是實力,是國力,並不是能像坊間的說書那樣,能靠幾個智謀之士腦袋一拍就解決問題的。不過他之前仍然期待着這幾個大臣能想出更好的主意來,畢竟他們都比自己老辣,但討論的這個結果,雖在他的預料當中,卻讓他稍微覺得失望。

就在這時,門外傳報,楊相來了,折允武心中一喜:“七叔來了,他素來奇計百出,不知他有沒有什麼妙計!”

門推開,楊應麒跨了進來,燭光之下只見他臉色有些蒼白,比半年之前瘦削了不少,嘴脣上長着兩顆顯眼的毒瘡,果然有幾分病夫的模樣。

歐陽適見到他這個樣子,驚道:“老七,你是真病了?”原來他來塘沽後兄弟倆竟一直沒見過面。

楊應麒瞪了他一眼說:“你以爲我裝病麼?”聲音頗不自然,好像咬到舌頭一般,其實是因爲他舌頭上也長了個小瘡。

折允武忙請楊應麒坐,將密奏遞過去道:“七叔,你快看看,宗翰、宗弼、趙構和嵬名乾順四家要聯手了!”

楊應麒臉上也沒有多餘的吃驚,也不看折允武遞過來的密奏,反而從懷中取出一份公文來,折允武一看,心道:“我糊塗了,我這邊接到密奏,七叔那裡自然也收到公文。”心想楊應麒來之前,多半已看過公文了。

楊應麒道:“剛剛讓大家等,真不好意思。事情我知道了,我來之前,大家可商量出什麼結果沒?”

幾個副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一會,才由張浩道:“四將軍的意思,是以不變應萬變,儘量拖延。”

楊應麒點了點頭說:“四哥說的沒錯,目前來說,只有如此。”

折允武卻還希望楊應麒有更進一步的主張,因此問道:“七叔,現在的形勢對我們很不利,你有沒有什麼辦法打開一點局面?”

楊應麒搖了搖頭道:“沒有。現在我們的實力處於下風,沒法主動出擊,只能見招拆招。現在他們都還沒出招呢。”

他大概因爲嘴脣上長了兩顆毒瘡的關係,說話時儘量不讓嘴張得太大,因此話音聽起來不免有點有氣無力,加上臉色有些焦黃,這幾句話說起來便讓人覺得一點氣勢也沒有,壓不住場子,服不了人。折允武顯然對楊應麒的回答不甚滿意,說道:“我是怕等他們出招時我們再拆招,會來不及!”

楊應麒道:“可是現在內外局勢還不明朗,這時候就胡亂出招的話,恐怕反而會添亂。再說,無論是居庸關、晉北,還是夏邊,黃河,軍方能準備的早已經準備了,我們中樞如果要做什麼動作,那就是重新調動,那樣反而可能容易露出破綻。還是先看看吧,就像四哥說的,以不變應萬變。”

這個星期最後一天啊!大家有貴賓推薦票的多支持幾張啊!在榜上吊車尾的感覺真鬱悶。

晚上還有一節。

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77章 勢第179章 亂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11章 夜遁(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63章 表決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68章 偶遇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章 部勒(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66章 使者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97章 聯姻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5章 出谷(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178章 會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179章 亂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81章 責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99章 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