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

當種彥崧抵達陝州之時,劉錡的三千步騎也開始渡河,他卻是從石州段渡河,對岸本有巡騎,副將勸劉錡謹慎,莫要被對方中流擊渡。劉錡笑道:“我們只有三千人,若這般畏首畏尾,如何到得長安!”下令徑渡。?

對岸守軍望見劉錡旗號,非但沒來襲擊,反而一鬨而散。副將頗爲奇異,對劉錡道:“舊宋弱旅,遇金兵常自逃散,但陝西民風強勁,我本以爲其兵將必難對付,誰知道也是這般容易潰散。”?

劉錡道:“陝西兵將不是不強,只是不願與我們對敵罷了。”?

兵馬到延川以後,忽有一彪兵馬陣列在前,看人數不下二三千人,一個小將出陣叫道:“綏德李永奇,請劉錡將軍陣前說話。”?

屬將都怕是計,均道:“那李永奇是陝北有名的智將,恐怕他是要賺將軍出陣去作靶子!”?

劉錡卻道:“你們只知道他是一員智將,卻不知他還是一位義士!”竟獨排衆議出陣道:“劉錡在此,永奇兄何在?”?

那小將聞言退在一旁,陣中走出一匹老馬,馬上一個中年道:“劉錡,你好大的膽子,不怕我賺你麼?”?

劉錡大聲道:“在燕雲奮戰的十幾萬將士都已經被你們賺進墳墓去了,不怕多我一個。”?

李永奇還沒答話,他身邊那員小將已怒吼道:“那是張浚的奸謀,關我們什麼事!”?

劉錡道:“若是如此,你們攔着我做什麼?”?

李永奇將那員小將喝退,說道:“劉將軍,燕雲的事情,我們雖未加以一指之力,但十幾萬將士的死難我們實在難辭其咎。不過守土安民,乃是爲將本分,張宣撫已有軍令傳下,不敢就此放你過去。”?

劉錡道:“安民?我這一路來何曾擾民?至於守土,你們到底是爲華夏守土,還是爲金人守土?”?

李永奇道:“我們自然是爲華夏守土,豈有爲金人守土的道理?”?

劉錡道:“宗潁副元帥子承父志,領兵渡河,大戰於燕京、真定,眼看不但兩河完璧歸我華夏有望,就是燕雲也指日可下,可偏偏後院起火,十幾萬將士在北疆死無葬身之地!如今齊魯軍團已破,河北東西路之淪喪只在彈指之間,就是河東路也或將不保。若金人吞了兩河,這延安、綏德還能保住麼?”?

李永奇聞言黯然,延安、綏德已是丟過一次,當初宗潁兵力北伐燕京,逼得宗翰撤出陝西,李永奇才能趁機易幟歸宋,這陝北乃是李家的老根,宗潁逼退金人,於陝北一地、李氏一族實有大恩,所以他對宗潁全軍覆沒一事才更加愧疚。而金人一旦再次取得兩河,恐怕那時氣焰更甚從前,要說到時還能守住陝北,別說李永奇,就是張浚也沒這把握。?

劉錡又道:“今日你殺了我不要緊,但來日若守不住綏德、延安,那你今日之作爲,不是爲金人守土是什麼?我怕千古以下,都要罵你李家貌似忠良,實爲賣國!”又振臂高呼道:“陝西的好漢子,難道都是通胡賣國的孬種麼?”?

對陣二千餘人聽到登時喧譁,李永奇策馬走前幾步,嘆道:“劉將軍,你今日入陝,到底所爲何來?”?

劉錡道:“我要去問問張浚:他兵逼河東到底是什麼意思!當初折大將軍與趙構明明說的好好的:等規復了兩河,自會將山東還他,等規復了燕雲,自會將兩河還他!當時真定都還沒攻下呢,他趙構到底是着誰的急?他張浚到底是着誰的急?”?

劉錡此刻直呼趙構之名,那是全不把他當皇帝看待了,李永奇聽他如此“無禮”自然覺得有些突兀,但竟不甚反感,當他意識到這種微妙的心理以後不免暗自吃驚。?

劉錡又道:“當初趙構、張浚在南邊和西邊一舉兵,那邊金人馬上反守爲攻,打得我們措手不及——這兵機配合得這樣巧妙,若說不是趙構勾結金人,誰信!”?

李永奇心頭大震,他身邊那個小將上前道:“爹爹,這皇帝,還有那張浚確實不是東西,林翼兄長那般好人,也被他無辜陷害,不如我們便反了吧!”?

李永奇斥道:“你懂什麼!退下!”?

劉錡道:“這位小兄弟,可是陝北乳虎李世輔麼?”?

那小將喜道:“你知道我?”?

劉錡道:“凡能抗胡人、保華夏的,不但天下英雄會知道他,便是青史上也會留下一筆!至於叛華夏、助胡氤的賊人,天下英雄也會知道他,青史上也會留下一筆。”?

李永奇哼了一聲道:“只不過是一個香,一個臭,是吧?”?

劉錡大聲道:“不錯!”?

李世輔叫道:“爹爹,我們可不能作罪人啊。再說林翼兄長與宗潁副元帥都於我們有恩,爲人不可負義!”?

李永奇嘆了一聲道:“罷了罷了。”對劉錡道:“劉將軍可得答應我一件事情,我纔敢放你南下。”?

劉錡道:“請說。”?

李永奇道:“此番南下,還請劉將軍念在同根同源,勿多殺傷,勿多擾民。”?

劉錡道:“忠武軍在河東曾擾民麼?漢部在山東曾擾民麼?我劉錡本是陝西人,若亂殺同鄉,不怕鄉里父老唾罵麼?不怕泉下祖宗譴責麼?不怕天打雷劈麼?”?

李永奇這才轉憂爲喜,下馬行禮,願聽劉錡節制。?

兩軍合一,劉錡見李世輔年紀雖小,膽色過人,十分喜歡,便用爲先鋒。李永奇見劉錡重用愛兒,心中竊喜。?

大帳之內,劉錡對李永奇道:“我雖出身陝西,但自靖康以來常在中原兩河作戰,這邊的情況卻是生疏了。此番向曹帥請命前來,只帶了三千兵馬,雖是信任陝西英雄,但心裡其實頗爲惴惴,惟恐事功不成,反爲河東大軍引惹禍端。”?

李永奇見劉錡如此問,那是推心置腹了,便不再藏私,說道:“將軍此番進兵,宜緩不宜急。”?

劉錡忙道:“願聞其詳。”?

李永奇道:“我們如今所在之延安、綏德乃是中國雄兵悍將輩出之地,將軍威望素重,既然到此,何不停兵整頓,招攬豪傑入軍?此處爲夏人時常入侵之地,綏德、延安之民自幼小便習兵事,打仗於他們便如家常便飯,不但習見之,習聞之,而且耐苦好戰,非汴梁、江南柔弱之鄉可比。一旦徵召入伍,若訓練得法、兵器精良,不三數月便成一支精兵!”?

劉錡頷首道:“我正有此意!只是怕延誤兵機,一來恐不能與南邊之種彥崧呼應,二來金人一得河北,立刻便會移兵河東,若我這邊不能迅速得勝與曹帥呼應,恐怕河東人心思變,難以久守。”?

李永奇道:“劉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將軍停兵整頓,冒似緩,實爲快,進兵緩則收效快,進兵急則欲速不達。永奇試爲將軍剖之。將軍進軍若緩,纔能有功夫讓綏德、延安之民瞭解將軍所圖,綏德、延安之民知將軍所圖方能安心。陝北一旦歸心,將軍便無須擔心後路被截,此其一。將軍進軍若緩,不但能使陝北歸心,亦可使秦川諸將知將軍此來非爲吞秦川,實爲保河東,保河東方能保陝西,保陝西方能保巴蜀,保巴蜀方能保華夏——保我華夏之心,秦川諸將實與將軍無異,秦川諸將若與將軍同心,則將軍可暢行甘陝如入無人之地,此其二。陝西士紳見河東兩路大軍西進,心中不免有所疑惑,恐將軍之來將顛覆其固有之利,若將軍能在陝北豎立一個共保共利之榜樣,則甘陝士大夫將會羣相效尤,屆時西北千里之地可傳檄而定,此其三。將軍進軍雖緩,然畢竟已入陝且據有一軍一府之地,張浚對此不能不作反應,他若要作反應,唯一的辦法便是催促兵馬進擊陝北,那時我們便能反客爲主,以逸待勞,此其四。陝西諸將對張浚之欺騙全陝本有不忿之心,將軍以堂堂正正之名入陝興師問罪,陝西諸將本已不願與將軍正面接戰,將軍若是急攻,陝西諸將爲自保尚有與將軍對陣之勇氣,若是由張浚催促進兵攻擊將軍,則來攻之兵必然厭戰,而來攻之將必與張浚離心,兵厭戰而將離心,此爲兵家必敗之局,到時張浚便是來攻之兵便十倍於我,也可登高一呼,陣前倒戈!此其五。此爲緩進取陝之五利。”?

劉錡大喜道:“我在太原與曹帥謀劃時尚恐入陝不易,今日聞永奇兄陳此取陝五利,便知陝西必可取,河東必可保,華夏必可安!”想了想又道:“只是說到陣前倒戈……西兵紀律本嚴,恐怕難能。”?

李永奇微微一笑道:“張浚手下能調動的兵馬其實不多,他在漢中徵召訓練的那批新兵尚不知能不能戰,除此之外,夏邊兵馬他不敢動,若要來攻陝北,多半便得調動涇原系兵馬。涇原系兵馬有三大樞紐,那三樞紐?舊主王庶,現帥曲端,新貴吳玠。偏偏王庶和吳玠都和曲端有心病。若我們計策得宜,或可唾手而得涇原精兵。涇原精兵若得,張浚若不想留在陝西送死,便只剩下乖乖退回漢中一途了。”?

兩人便在陝北招募兵員,部勒訓練,不久漢軍密子來報:陝州知州李彥仙借出道路,種彥崧已經順利進入潼關。?

李永奇聞訊大喜道:“種忠武真不愧爲種門嫡系!他既已進入潼關,再加上李彥仙之變,張浚再要保住秦川,那是休想!”

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48章 地之失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164章 請辭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章 論武(上)第13章 狼羣(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88章 定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191章 入汴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67章 裂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191章 入汴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7章 去向(下)第184章 戰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83章 臨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178章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