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

折彥衝重回漢部之後不久便全面掌控了漢部,調整了漢部內部的利害關係,這其中有升有降,有保留,有變易。

在歐陽適離開之前,津門召開了一次漢部元部常務民代表的臨時會議,在會議上折彥衝嘉獎了韓昉、種去病等人,又向元部民代表說明自己脫困的經過。代表們聽說這次大將軍之所以能夠成功脫困,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由於蕭鐵奴對於當初的行爲十分後悔,因此改變主意,下令種去病全力救出大將軍以圖贖罪——這種變化讓代表們對如何評判蕭鐵奴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wωω¸ ttκΛ n¸ ¢O

無論在哪個時代,背叛都是很難讓人原諒的,對背叛者如果不加以懲戒,很容易引發後來者的效尤。可是蕭鐵奴救出折彥衝對漢部來說也是莫大的功勞——如果折彥衝無法脫困,或者脫困的時間再晚個一年半載,那漢部就要面臨分崩離析的大危機,甚至整個華夏文明都要因此遭受莫大的困厄。

會議上種去病代蕭鐵奴上了一份謝罪表,希望能重回漢部,戴罪立功。以張玄素、陳正匯爲代表的部分文人和以石康、徐文爲代表的部分武人都很反感蕭鐵奴的這種反覆無常,認爲不應該輕易饒恕他的這種行爲。歐陽適卻早看出蕭鐵奴的背叛內裡另有春秋,他心中暗暗冷笑,口中則表示希望大家能給蕭鐵奴一個機會。

最後大家都把目光轉向折彥衝,因爲他既是漢部元首,又是蕭鐵奴背叛事件的直接“受害人”,正是最有資格來評判這件事情的人。

折彥衝環顧全場,緩緩道:“蕭將軍的背叛,讓我很難受。當我還在金人軟禁中時我便常常想,是不是我做了什麼對不住兄弟、對不住部下的地方,以至於他會如此待我。”

歐陽適聽了心中冷笑不已,衆代表卻都唏噓起來,張玄素忙道:“此是蕭某人胡鬧,大將軍在這件事上並無過失!”

折彥衝道:“無論如何,蕭將軍與我有結義之情,他既還有顧念我這個大哥的意思,那我便不願就此失去一個兄弟。我願意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是我的私念。”他頓了頓,又道:“如今金人猖獗異常,鐵奴的遊騎在陰山南北活動,正好與我們東西呼應,以牽金人之勢。當初管仲射齊桓一箭,齊桓不以爲仇,反以爲相,所爲者國事也。今日爲國家計,亦當給他一個機會。若是將鐵奴回漢部的路堵死,那便是將他往金人的陣營裡推。一旦鐵奴歸金,則是金人得一大將,而我漢部增一強敵,此事豈不可怕!所以我想請諸位給他一個機會——這是出於國事上的考慮。”

此言一出,衆代表無不讚嘆折彥衝寬厚仁慈,器量非常,陳正匯心、張玄素等有學問的人心中卻想:“管仲射齊桓時是各自爲主,和蕭鐵奴的背叛豈可同日而語?”不過折彥衝既然已經開口,他們便不好反對。而且折彥衝說的也不錯,若是堵死了蕭鐵奴歸漢部的道路,那便是損漢益金之舉,想到要與蕭鐵奴爲敵,就連石康、徐文等人都大感棘手!因此在一輪討論過後,大多數人便同意蕭鐵奴迴歸漢部,但表示對他的行止要嚴密監督,以防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不過仍然有少部分理想派人物堅決抵制,認爲重納蕭鐵奴雖然有助於當前局勢,卻有妨於千秋萬世的大義,對漢部的未來會埋下不可估量的隱憂。不過如此堅持的人數量實在太少,因此左右不了整個會議的決定。

讓蕭鐵奴重回漢部的決定雖然有些讓人生疑的地方,但最後大家一起裝裝糊塗也就過去了,反正漢部現在正走上坡路,答應讓蕭鐵奴回來短期內又不會損失什麼,便都勉勉強強默認了這個事實。

討論完蕭鐵奴的事情以後又討論了一些漢部權力、職位的變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動就是陳顯進入中樞成爲楊應麒的副手,兼領塘沽守臣。陳顯進入中樞對他個人來說是升官漲權,而對漢部來說則是中央加強了對塘沽的控制,可以說這是一次雙向的、互惠的、默契的政治交易。

會議又決定讓塘沽政學中的優秀學生進入管寧學舍進修,第一期分政、律兩班,分別由楊應麒和狄喻進行短期培訓。同時,原本鎮守塘沽的歐陽適則正式領命南下。

這個會議在過程上是熱烈自由的,在結果上是皆大歡喜的。楊應麒在整個會議上的表現十分低調,幾乎沒怎麼說話,但他卻是這次權力變更最大的受益者。

不久塘沽政學的優秀種子渡海到津門分別向楊應麒、狄喻行師生禮,那次短期培訓也沒浪費楊應麒多少時間,不過在短短几日的接觸中學生們卻無不爲楊應麒的博學宏識所折服,哪怕這些人裡有不少年紀其實比楊應麒還大,卻也都心甘情願地執弟子之禮。先賢不是說了嗎?“學無先後,達者爲師”。楊應麒顯然是漢部最有學問的達者和最有權力的學者,能拜在他的門下,除了得到一個老師之外更是得到了一座大靠山,真是夫復何求啊!

於是楊應麒在折彥衝的支持下進一步統合了漢部各方面的力量,“折楊結合”、“折楊一體”這個中央集權模式的威力達到了歷史的頂點。漢部內部的問題處理妥當以後,和新加入勢力——中原抗金勢力的整合便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這時漢部的影響力已經深入到河東、河北、山東、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在數年的抗金活動中,中原的士紳集團已經分爲保宋、立新兩派,保宋派大多已經南渡歸宋,而立新派則有意於尚未誕生的新政權。

楊應麒地位的提高讓中原士子們看到了漢部文治大興的希望,而陳正匯、陳顯、王師中三人則代表三種不同的顯達之路,大部分有舊宋功名的士人都能從這三個人身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也有從管寧學舍、蓬萊學舍、塘沽政學、上黨律學等學舍出身的希望。

文人地位提高的同時,抗金武將也爲漢部盛極一時的武功所鼓舞。自靖康亂世以來華夏世界第一次出現像折彥衝這樣氣吞胡漢的領袖人物,漢部在道義上佔據着爲民請命的制高點,在組織上又給各種不同出身的勢力留下了可以接受的位置。尤其是各地義軍和民兵的領袖,他們在南宋政權那裡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當初宗澤守汴雖然用他們爲兵爲將,但這些義軍自己都清楚,宗澤的行爲在趙構君臣那裡只是一種可以勉強容忍的權宜之計,即便他們再怎麼賣命,在大宋政權底下也得戴着“來歸盜賊”的帽子爲大宋的士人和正規軍隊看不起。但是漢部即將召開的“華夏擴大會議”上,卻給各地義軍首領留下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席位,這些席位不僅是地位上的象徵,更是利益上的保證。

至於商人,那就更不用說了。漢部和大金、大宋相比有着更爲徹底的私有財產保護觀念,有着一部日益成熟的商法,有着影響越來越大的商會組織和民間仲裁體系,他們甚至還可以通過一定的社會貢獻進入漢部的決策系統——元部民會議,與那些不可一世的士人、將軍們平起平坐。楊應麒爲了爭取到搖擺於宋漢之間的文人武將花費了相當大的力氣,對於商人階層則基本是聽其自然,但即便如此,商人們擁護漢部的熱情卻猶在那些扭扭捏捏的文人之上!他們熱愛着漢部——當然不是因爲什麼道義上的原因,而是因爲在漢部政權能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並加以保護。

雖然,在羣體性激情昂揚的背後,也有着若干被人忽略了的失意者,比如歐陽適。但是在這個大家都忙着分豬肉的季節,少數人的失意並不足以影響漢部整體上的和諧。

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197章 聯姻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4章 烏古(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97章 聯姻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193章 秦檜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8章 伏擊(上)第178章 會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3章 狼羣(下)第6章 邊關(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169章 飢亂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164章 請辭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2章 部勒(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170章 安撫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