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

自古胡漢戰爭之成敗進退,常與天氣之寒冷炎熱有關。塞外之胡耐冷不耐熱,故女真勃興以來,常在秋高草長、馬肥人壯之時起兵,而收戰果於三九寒冬——馬性耐寒,女真人性亦耐寒,所以冬日作戰,於漢人不利。

但耐寒者多不耐熱,就天時來說,漢人回擊胡人的最佳天氣莫過於夏天!與漢人一到寒冬更容易凍死凍傷一樣,女真人一到夏天也更容易得病,他們在燕京一帶時已覺那裡的夏天太熱,何況洛陽、山東?所以女真幾次南下都是冬來春去,速戰速決,沒有一次是逾夏不還的。

這個道理,不但宗翰、宗輔深知,宗澤、曹廣弼也懂!所以中原的戰事一拖到春末夏初,宗澤馬上上書趙構請他下令全面反攻。這封奏章既動之以情理,又析之以兵勢,認爲女真兵將北歸之心已切,眼下敵人在中原拖得一天便削弱一天,如果等金人不得已北歸時尾隨反攻,就算復不得三鎮,也要收復這一年裡丟掉的所有失土。奏疏中最讓趙構不敢公開拒絕的仍然是那一條:迎二聖回朝,救祖宗兄長。

奏疏既入,趙構暗中嫉恨,表面卻不得不佯許,於是降詔決定還汴。詔書還未出朝廷,汪伯彥等人便反對起來,疾指宗澤不知兵機,是要陷君王於險地。於是朝廷公卿就在長江邊上吵了起來,趙構自然得等他們吵出個結果來再行聖斷,而這吵鬧遲遲沒有個結果,趙構的聖斷自然也遲遲下不來。

這時宗澤前後請趙構還都的奏請已有二十餘本,本本沒有下文,他憂憤成疾,積病已久,當這封抱懷最後希望的奏本再一次爲黃、汪等宰執所抑,知道北伐一事再也無望,積累已深的大疾終於發作,背上疽發,一病不起。天下人聽說,個個都罵黃潛善、汪伯彥奸佞誤國,又都盼望皇上能早日識別忠奸。

不過,在江南、湖廣、四川等大部分地方的士民都還如此罵臣不罵君之時,北方卻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其中以山東的登州、河北的滄州最爲嚴厲,這兩個地方的士人竟然直指趙構一直不願出兵,爲的全是私心!黃潛善汪伯彥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全是趙構在他們背後撐腰!

這時久經戰亂的中原百姓已開始對宋室失去耐心,所以這些大逆不道的言語一出現馬上就流傳開來,淮河以南的官吏雖然千方百計禁止此類言論,但遠在江南的趙構仍然收到了一些風聲。這日當他讀到:“其爲一己之私,竟棄祖宗基業、萬千黎民而不顧,此非孟子所謂獨夫耶?”文雖甚淺,但卻直刺其心!當時他想也不想就把這篇文章撕成粉碎,更在怒中下令嚴辦這等亂臣賊子!

因爲登州、滄州實際上都已非趙構所能控制,所以趙構這道命令一傳出非但抓不到主犯,反而惹來了中原士子的極度反感,原本保持克制的上黨士人也開始有人公開抱怨趙構“不能驅除胡馬滅胡寇,只知防民之口殺賢良”!不但士林如此議論,各種對趙構大大不利的故事也通過說書人的口在民間傳開,趙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中興之主”形象迅速坍塌,轉身一變成了一個只知向金人俯首求和的侏儒皇帝!

最後,連京師汴梁也開始出現這種論調。宗澤雖在病榻,想的仍是國家,知道無論趙構是否居心如此,這樣的言論散播出去都會打擊士氣,於國於君、於情於勢四不利,當下傳令禁持此論。命令是傳出去了,可回想一直以來趙構的所作所爲,也很難說那些說書人就是在誣衊。他想到自己在磁州阻止趙構前往金營爲質的那一幕,忽然痛心疾首起來,捶胸道:“錯了麼!錯了麼!可是除了這樣,又還有什麼辦法!總不成便任由胡馬作踐祖宗基業,任百姓陷身水火啊!”連咳幾聲,吐出血來。

他的兒子宗穎見狀大驚,慌忙上來護持。宗澤嘆道:“如今酷暑已至,胡馬已乏力難行……可惜啊,可恨啊!”說完昏昏睡去。

汴梁的良醫趕來,診脈後向宗穎搖了搖頭,委婉道出“請預備後事”之意。

消息傳出,文臣武將無不大驚,趙橘兒也慌忙趕來看視,宗澤在恍惚中聽說公主駕臨,還要起身,早被趙橘兒吩咐宗穎按住,泣道:“宗大人,你可得千萬保重!否則這汴梁還有誰來守?這中原還有誰來護?”

宗澤道:“公主放心,臣便是死了,這魂魄也要繞在這汴梁城門,不令胡馬敢入!”又勸道:“然汴梁已非鸞駕可安之地,還請公主擇日南巡,守土北伐,自有將士們爲聖上、公主分憂。”

趙橘兒聽到這裡,淚水中的雙眼透出一絲堅強來,一字字道:“我不回去!國家到了這個地步,多我一個公主來殉葬也沒什麼!”

宗澤長嘆一聲,不知如何勸,甚至不知應否勸。

趙橘兒見宗澤精神越來越差,不敢阻他休息,退了出來,一出門忽聞橐橐聲響,跟着地上跪滿了腰桿挺直的武將!這些都是不計艱險以衛家國的血性漢子,這些日子以來卻早爲趙橘兒的勇敢所折服。

趙橘兒與衆多抗金英雄接觸既久,此時已無一個少女的忸怩,左手拂去淚水,哽咽道:“宗大人此時想必還有事情吩咐你們,我不阻你們了,進去吧。”說完便轉身離去。

諸將領命,入內問疾,宗澤本已昏昏沉沉,見到他們忽然兩眼一睜,精神一振,說道:“我無大病,只因二帝蒙塵日久,祖宗基業難復,故憂憤成疾耳。爾等能爲我殲滅強敵,以成恢復之志,我雖死無恨!”

諸將無不淚下,均道:“敢不盡死!”

諸將出去以後,宗澤自知此病難起,命兒子宗穎代筆上表,再一次促請趙構還汴北伐。當晚風雨交加,宗澤與宗穎作臨終之語,無一句言及家事。

忽然一道雷電劃過,雷光電閃中宗澤忽然坐起,滿頭白髮如欲倒豎,宗穎要想扶父親躺下,卻又不敢打擾。

宗澤吸氣良久,忽然吟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驀地語氣轉急,呼道:“渡河……渡河!渡河——”

華元一六七九年,秋,七月,癸未朔,資政殿學士、東京留守、開封尹宗澤卒。而中原士民對宋室的最後一點期待亦隨風散去。

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80章 異尾聲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7章 去向(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5章 誓約(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168章 偶遇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11章 夜遁(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6章 邊關(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174章 逆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4章 過冬(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8章 伏擊(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61章 民議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楔子終極遊戲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