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李綱

折彥衝爲了阻止伐宋而遭到囚禁讓大部分宋人爲之味噓,但對於漢部接下來的表現,一些宋人其實並不完全滿意,比如秦檜就認爲漢部應該貫徹折彥衝的理念、不顧折彥衝的生死奮起反抗,和金人拼到底再說一一現在這樣妥協,未免不夠武勇,而且“有失折將軍原意”。鄧肅在汴梁聽到這種說話已覺詭異,爲什麼詭異呢?如果他不是身在汴梁而是身在津門,就一定會馬上反應過來:這是不可能的!

漢部,從文化和民族上與大宋親近,但在政權上畢竟各有統屬,在利益上更完全是兩個獨立的利益體l所以漢部會對宋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事到臨頭部民們根本不可能像秦檜說的那樣,從宋人的利害出發考慮問題,他們首先得替自己設想,然後才能兼顧其它。至於要他們爲了迴護大宋不顧折彥衝的生死,那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曹廣弼在汁樑的事情,通過鴿書一站一站地傳到津門和塘沽,楊應麒和歐陽適看了以後感覺各自不同:楊應麒是大喜過望,從此放心;歐陽適則是深表懷疑,不但懷疑折彥衝、楊應麒和蕭鐵奴,甚至懷疑曹廣弼!

“難道他們都在演戲?不,不可能啊!之前老七的樣子不像在演戲,老二的樣子也不像。”

簾幕後現出一個老者的身影,咳嗽了一聲道:“二將軍也許還矇在鼓裡,七將軍就難說了。但大將軍和六將軍的事情,恐怕大有可疑。”

歐陽適道:“老二性子較直,但也不是個傻子。如果這事有詐,他會乖乖上當麼?”

“二將軍不一定糊塗,但他太過固圈於助宋一事跳不出來,再加上他所知道的消息未必有我們多,所以就算一時被矇在鼓裡也是情理之中。但七將軍那邊,恐怕……”

歐陽適點頭道:“這樣說來,也有道理。要是這樣的話,那整件事情就說得通了。我們之前一直想不通這件事如果是老大的意思,那他爲什麼要瞞住老七,現在看來,老大要瞞的人其實不是老七,而是老二;只不過要瞞住老二,就不得不暫時瞞住老七!

“不錯,假如這件事情真如我們猜想的這樣,那麼以二將軍的性格,如果他事前就己知道,恐怕沒法像現在這樣,在大宋士民面前表現得毫無破綻。”

歐陽適沉吟道:“但他要是事後知道呢?會不會埋怨老大?”

“事後?那時大事己定,二將軍便沒有選擇了。當然,大將軍到時候無論如何都要給二將軍一個說法的。”

歐陽適道:“現在老大、老七他們顯然都己有行動,我們是不是也該做點事情了?總不能坐困在塘沽什麼也不做吧?”

簾幕後那老者道:“爭衡於天下,先發者未必制人,後發都未必制於人!四將軍不用着急,只要盯緊五件事情,便不怕天下事脫出我等掌中。”

歐陽適道:“第一是維持我們在大流求和麻逸的力量,第二是籠絡好我的本家和陳家,第三是暗助那些浙東商人控制遼口和率賓府(在後世海參威附近),第四就是在塘沽站好腳跟……嗯,是這些麼?”

“不錯!漢部能夠在上次大戰中逼和女真,靠的就是東海貿易的錢和大流求、麻逸糧!籠絡好歐陽家和陳家,我們在東海便公私兩便!支持浙東商人北上,既有利於我們控制遼口,也有利於我們建立在兩浙的勢力;維持住率賓府的航道,不但能逐漸增強我們對東海女真的影響力,而且還能順道控制日本、高麗的航道;而塘沽……”那老者頓了一頓,說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在七將軍心中,漢部未來的首府可能是燕京!”

歐陽適心頭一震,說道:“燕京……現在那裡可什麼也不是啊l比起津門來,那裡簡直是一片荒涼!再說那裡離中原又有些遠。”

“燕京這幾年屢遭兵火,確實荒廢了。但津門是個港口,所在太偏而且腹地全無,就長遠而言並不宜作爲都城。現在燕京確實什麼都不是,但那裡地扼關內關外,胡漢兼控,山海兩便,正是一個極好的所在。”那老者嘆道:“立國之本,本在於農。但我觀七將軍政略多學管仲,並不專專以農爲本,而是農、工、商兼重。立國之基,本在守土,但七將軍卻對海路商貨情有獨鍾。所以他心目中的首府,必不會深入內陸,但又不能離漢部己有的根本之地一一遼南太遠。再看他對塘沽的經營如此看重,恐怕也是爲了方便將來經營燕京。由此種種跡象看來,七將軍想定漢部根本於燕京,怕是十有八九了。”

歐陽適點頭道:“要是這樣的話,那他可就想得很遠了。”

“正是,所以才令人佩服。”

歐陽適道:“要是這樣的話,那將來如果經營燕京,則一切人力物力,都將全從塘沽而來。”

“不錯!所以如能在塘沽紮下根本,便是爲將來的燕京紮下根本!到得那時,四將軍便能在中樞與七將軍分庭抗禮了。”

歐陽適微感不悅道:“才只是分庭抗禮麼?”

那老者嘆道:“如果將來真的如我們所料:定根本於燕京,津門也要過去很多人的。再說七將軍在漢部早己根深蒂固,難以撼動。就是我們現在也不得不順着他的思路走才能順利壯大。到時如能與他分庭抗禮,己算很不錯了。”

歐陽適沉吟道:“剛纔你說五件事情,現在只說了四件,還有一件是什麼?”

“還有一件,就是汁樑即將發生的大變!”說到這裡那老者的聲音也不禁微微顫抖,說道:“汴梁的大變,也將是天地間的大變。現在誰也說不清楚到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但無論是誰得到因這次大變而散逸出來的人才、物力和名分,誰便有機會掌控中原,甚至整個大宋!”

歐陽適連連點頭,隨手取出一封信來道:“那宗望給我許的諾……”

“不要管他!敷衍着就可以了。”那老者道:“從女真人解了遼口之圍那一刻開始,他們除了武力之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從女真人把大宋捲入這場混亂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輸了!”

歐陽適道:“你認爲宗望宗翰打不贏大宋?”

“這個和一時的輸贏無關。”那老者道:“中原不是單純靠武力就能征服的。女真人就算一時得了政權,也無法得到治權。到最後他們除了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之外將什麼也得不到!”

歐陽適點頭道:“照你這樣說,只要在不得罪宋人的情況下把大宋給捲進來,那大哥就贏定了?”

“就大勢而言,確實如此。至少形勢會朝着對大將軍、對漢部有利的=九=月=中=文=方向發展。也正因爲這樣,我纔會從一開始就認定大將軍是故意的!”那老者嘆道:“現在大將軍雖身在虎穴,卻穩如泰山!因爲誰也不會無故害他!只要他能找到機會脫身回遼南,那天下就再也沒人能攔住他了。”

歐陽適問道:“我們也不能?”

那老者沉默半晌,說道:“四將軍,我們一開始沒把大將軍作爲對手吧?”

歐陽適道:“沒有。”

“嗯,那還是別在這件事上糾纏的好。”那老者道:“大將軍手裡有我們所沒有的力量,我們代替不了他的。我們的許多想法,也是在擁護大將軍的前提下才能順利展開,所以……”

歐陽適冷笑道:“所以無論我做了多少事情,最後還是得乖乖做他弟弟?就算他死了,我也只能老老實實做允文允武的叔叔?”

“是。”

歐陽適大聲道:“就因爲他是老大?”

“這是其中一個方面。”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其它的方面呢?還有什麼?”

“很多,很多,比如名分,比如武力,比如威望,比如運道……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將軍的權、勢、術是完整的。”

歐陽適略顯黯然道:“我就不完整麼?”

“不完整。”那老者嘆道:“漢部上下,也只有他一個人是完整的。甚至放眼北國,也只有幾年前去世的阿骨打那豪酋完整過。阿骨打死後,金國就再也沒人擁有這等運勢了。大勢如此,順之者暢通無阻,逆之者寸步難行。如果勉強要去改變,且不論到最後未必能成功,就算成功了,那整個漢部所要付出的代價恐怕也慘重得很。這一點非老朽所樂見,也希望四將軍莫要執着於此。”

歐陽適道:“如今老七的策略、老二的義勇我們的籌謀都與老大的利益方向相同,也就是說形勢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我大哥哪怕什麼也不做,只要最後他能保住性命,贏的人就一定是他?”

“不錯,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這樣。當然,這些只是我們的預料,天下事變化那麼快,誰也難說明天會發生什麼超乎我們算計的人和超乎我們算計的事,不過就大勢而言,在所有己經出現的雄豪當中,大將軍的贏面是最大的。”

曹廣弼借趙估、趙桓作背書爲漢部正名後,孔壁書社的流筋堂便熱鬧起來,雖然關心自身前程的士大夫爲了避嫌不敢輕易涉足此地,但一些關心國事的士子一一特別是一些年輕人還是常常到此流連,見到鄧肅開口必是詢問北國形勢。金國之事,鄧肅知無不言;而漢部之事,鄧肅則擇其無關機密者言之。

這日直到午夜,鄧肅纔有閒暇。來到後堂,見曹廣弼正凝望北方出神,便問他在想什麼。

曹廣弼道:“志宏,你說現在這個局面,是不是大哥樂於看到的?”

鄧肅一怔,說道:“二將軍你爲什麼這麼說?”

“沒什麼,”曹廣弼道:“我只是忽然想到,現在這個樣子,就大勢而言對大哥……嗯,至少對漢部並無壞處……”

鄧肅道:“二將軍,你在懷疑什麼麼?”

“嗯。”曹廣弼道:“不過……如果大哥是故意的,他應該不會把連老七也瞞着纔對。如果應麒知道,那便不可能瞞過我……算了,大概是我想太多了。說正事吧,北邊的戰事如何了?”

鄧肅道:“據登州方面轉來的消息,宗望似乎打算繞過堅城,直襲汴梁。”

曹廣弼驚道:“他怎麼敢如此大膽!”

“據說是郭藥師的勸告。”鄧肅道:“郭藥師說河北可因地就糧,汴梁可不戰而下,宋帝可喝令而降。”

曹廣弼眉頭緊皺道:“勤王之師一時難以到達,但汴梁本有大量軍馬!朝廷可曾命人沿河佈防?”

鄧肅道:“沒聽說。”

曹廣弼又道:“汴梁城防整傷了沒?”

鄧肅嘆道:“直到今日,尚未聽說。”

曹廣弼又道:“士卒呢?這些天可曾精選、訓練、犒賞、激勵?”

鄧肅太息道:“也沒聽說有動靜。”

曹廣弼怒問道:“那他們在幹什麼!到底在幹什麼!”

鄧肅道:“有一件事……似乎宮中開始往碼頭搬東西。”

“往碼頭搬東西?”曹廣弼奇道:“那是幹什麼?”

鄧肅道:“今天下午,有人往保康門碼頭搬運箱籠,一開始也沒人注意,直到一個箱子不小心傾斜東西滾出來,被人認出是違禁之物報官,這一鬧才知道這些東西根本就是宮裡運出來的。”

曹廣弼咬牙問道:“那些貨物上船以後,駛向哪裡?”

鄧肅道:“南方……”

啪的一聲,桌面竟被曹廣弼一拳打得凹陷:“大宋皇帝要丟了都城自己逃走麼!”

鄧肅默然,曹廣弼又道:“如果是有策略的撤退,那沒什麼!但也要給國人一個交代!而現在……現在算什麼!”

兩人談論時勢,無法入眠,真到午夜,竟有人來敲門。門子一邊嘟噥一邊開門,不久來見鄧肅道:“鄧先生,你還沒睡麼?有位李先生找你。見不見他?”

“李先生?”陳正匯順口問道:“哪位李先生?”

“他說他叫李綱。”

鄧肅聞言跳起來道:“李綱?李伯紀?”

“好像是。”

鄧肅慌忙整頓衣冠,又命快請。 ωwш ●тt kдn ●C ○

曹廣弼問道:“李綱是誰?”

鄧肅道:“我大宋一奇男子也!當年他因上疏請朝廷注意內憂外患之事,得罪今上,認爲他‘不合時宜’,貶到我家鄉南劍州沙縣主管稅務。我因一個機緣與他結識,蒙他折節下交,算是忘年之友。我先去見見他,若得便,二將軍你也見他一見。”

曹廣弼領首答應,鄧肅便快步向流筋堂而來,見堂內己立着一人,約四十來歲年紀,風骨端正奇聳,見到鄧肅,在燭光下直目逼視,良久才展顏道:“好,好!自前年常聽人說鄧肅叛逃出海,我卻道志宏絕非這樣的人!今日看來,李綱總算還有幾分知人之明!”

鄧肅道:“伯紀兄己聽說曹二先生在開封府前的訴說了麼?”

李綱淡淡道:“那曹二先生所說的話,未必可以盡信。不過聖上既有旨意頒下,想必他助我大宋之心是不假的。但我相信你,不是因爲那些傳言,而是因爲你敢與我對視而心中無愧、眸子不斜!”

鄧肅聞言反喜,這才與李綱禮見了,兩人都是胸膛裡揣着一團火的熱心人,一坐下也不寒暄,鄧肅便問:“伯紀此來,是要問北國之事麼?”

李綱也不掩飾,直接道:“不錯!”鄧肅就要從頭細說,李綱聽了兩句打斷道:“且慢!這些我早從外面聽聞了,眼下事急,且那幾個要緊問題問你。”

鄧肅道:“且說。”

李綱問道:“那折彥衝的夫人,可是金國的公主?”

鄧肅點頭道:“是。”便將完顏虎的身份、地位以及她與折彥衝結合的事情簡略說了,末了略一猶豫,把宗雄之子因爲宗雄之妻被奪之事憤而南下也說了。

李綱領首說道:“原來他們家還有這樣的恩怨在,那就怪不得了。這樣才合情合理!”又問:“那位虎公主能臨危不亂,獨抗金國羣雄,那也是女子中之豪傑了!”

鄧肅道:“虎公主固然豪傑,但這次漢部能夠保全,其實還有賴另外一個人。”

李綱哦了一聲問:“是什麼人?”

鄧肅道:“便是漢部七將軍,楊應麒。”

李綱低眉沉思道:“好像聽過這個名字……這個楊應麒在漢部地位很高麼?”

“甚高。”鄧肅道:“他是漢部管仲、王猛一流的人,漢部能走到今天,泰半出於他的謀劃。”

要細說楊應麒在漢部的地位那真是極爲複雜,但鄧肅這麼一比,李綱立刻明白過來,撫掌道:“原來如此!有這等人物在,怪不得漢部得以不亂!”又問:“聽說這位曹二先生,在漢部內部地位本來甚高,僅次於他們的大將軍折彥衝。如此要人,怎麼能說走就走?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尚未告人之事?”

鄧肅猶豫道:“這……”

李綱厲聲道:“鄧志宏!如今國家社稷危在旦夕,你可不能有所隱瞞,誤了國家大事!”

鄧肅心頭一跳,幾乎就要脫口而出,然而他雖然來宋,但心中早自認爲漢部部民,爲漢部守密一事己成爲一種自覺,所以雖被李綱一喝,卻仍然守住了沒有說出來。

忽然一人道:“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志宏爲何不直說。”

李綱尋聲望去,燭光下見一個漢子從後堂走出來,頸項處一塊青色的胎記,背雄腰健,不怒而威!李綱心中喝了聲採,起身問道:“曹先生?”

曹廣弼點頭,也作揖道:“李綱大人?”

李綱也即默認,問道:“曹二先生聽說過李綱?”

曹廣弼道:“方纔鄧肅出來相見時才與曹二提起,說李綱乃是大宋奇男子。我在裡面坐不住,便出來看看。”

李綱道:“原來如此。”

兩人坐定,李綱也不委婉,開門見山道:“方纔我問曹二先生如何輕易出得漢部邊防,鄧志宏竟不敢答,卻是爲何?能否請曹二先生指教一二?”

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1章 夜遁(上)第6章 邊關(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93章 秦檜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185章 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楔子終極遊戲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166章 使者第356章 蝶夢(上)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90章 名妓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194章 正名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7章 去向(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97章 聯姻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10章 絕地(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70章 安撫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