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

就在津門市面糧食將斷未斷之時,有一批大米被放了出來,只是價格高得出奇。來津門做生意的商販無不痛罵那個趁火打劫的林翎,卻是誰也不得不買!商人雖然吝嗇,卻還沒到不要命的地步,難道要爲了省一點錢餓死在這裡不成!

眼見市面糧價越來越高,盧克忠有意干預,便來見楊應麒道:“眼下有奸商擾亂米價,這是關乎民生大計的事情,不可不慎。”

楊應麒問道:“你認爲當如何?”

盧克忠道:“需雙管齊下,一邊戒飭奸商,讓他收斂,否則就要重罰;一邊開備用倉入市,平抑米價!”

楊應麒搖頭道:“不行。備用倉不能動。”

盧克忠道:“七將軍,咱們每年收入備荒、備戰兩倉的糧食未免也太多了!今年年景不錯!我去看過莊稼,應該可以豐收。等糧食收成起來之後再加倍收購歸倉就好了。”

楊應麒仍是搖頭,問盧克忠道:“來津門作生意的人不說,復州在籍軍民可能吃上飯?”

盧克忠道:“在籍軍民家中儲糧不多,眼見糧荒,都捂着糧缸不肯賣。不過自家吃飯應該還沒問題。”

楊應麒道:“那就好。只要在籍軍民吃得上飯就行。那些商販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

盧克忠聽得瞪眼翹鬍子,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本已讓他感到楊應麒是一個相當有遠見的上司,怎麼這次變得如此短視?當下大聲說道:“七將軍!津門不開港便罷,既然開港,這些商販便是津門的財源!你可知道我們這兩個月光是地租和關稅就收了多少?是去年整整半年的五倍啊!”

楊應麒故作糊塗道:“那又怎麼樣?”

盧克忠幾乎是嚷嚷起來了:“這些人爲什麼要來津門?還不是因爲這裡生意好做?要是今年我們餓了他們,明年他們還會來嗎?”

楊應麒點頭道:“盧大人,在津門幹了半年你大有長進了啊,也不怕銅臭了!那我再問你,如果今年他們都覺得好賺,明年來的人是不是會更多?”

盧克忠道:“多半會。”

楊應麒點頭道:“那就是了。今年商人們買完東西走了,但有許多人總會留下,比如傭僕,比如搬工,甚至有人會留下些掌櫃夥計。此外還有許多來找機會闖世界的遊民。等明年季風北來,除了更多的商賈之外,又會有更多的傭人、搬工、船工、遊民。如此年復一年,津門的人口便會越積越多——這些人都是不種田等吃飯的!今年我們的備用倉給他們吃光了,明年再拿什麼給他們?就算明年我們還是能應付,那後年、大後年又怎麼辦?復州有多少農夫田畝?能養多少不田之人?萬一遇上一個荒年又該怎麼辦?”

楊應麒這一席話便如一盆冷水,澆得盧克忠當場便靜了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嘆道:“克忠糊塗了!農爲國本,工商爲末。這半年來我捨本逐末,豈不殆哉!七將軍你說的對,對津門的商販走卒,我們當嚴格限制他們流入的數量纔是。”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錯了錯了!你怎麼就這麼走極端啊,一會要替商人出頭,一會又不要他們來做生意!‘執其兩端,取其中者而行’——這纔是爲政應有的態度啊。農是養國之本,工是富強之本,商是便民之本——都是本,不是末。來津門的商人多多益善,怎麼能限制呢?”

盧克忠皺眉道:“七將軍,你這可把我說糊塗了。既然你重工重商,爲何卻放任米價如此之高卻不理會?你不知道這樣會讓他們折錢虧本的麼?若從長遠考慮,又怎麼能不限制外來商人的數量?正如你方纔所言,我們不能拿復州極有限的糧食去養源源而來的閒人啊!復州有多少田畝農夫我知道的!就算年年豐收,三年五載之後,我們便負擔不起了啊。”

“我們自然養不起啊,可誰說一定要我們來養?”楊應麒道:“林家的大海船,不是剛剛運了許多大米過來了麼?那兩船米,夠應付一陣子了。”

盧克忠道:“那不是長遠之計,再說,那大米成色平平,價格卻奇貴無比!七將軍,你到市面上去看看!現在外面一斤米能換一斤茶了!”

茶在關外價格昂貴。當初歐陽適替折彥衝下聘禮娶完顏虎,禮單末端便是“黃金五百兩,茶十斤”——竟是將茶和黃金珠寶並列了。津門在宋船陸續南來以後茶價逐步下跌,但仍然維持在一個甚高的水平上,因此一斤茶換一斤米,則糧價之貴已經達到一種駭人聽聞的地步了。

楊應麒卻不爲所動,說道:“人家把糧食大老遠地運來,自然是要貴一些的。這也沒什麼不妥。總之,只要保證今年來貿易的商販不餓死就行。”

盧克忠哼了一聲道:“大海兇險,這些商人千辛萬苦渡海來津門,賺的是生死錢。可這米價一擡,只怕馬上就要把他們之前賺來的全吐出來!”

楊應麒聞言笑道:“那些被榨乾的商販自然要恨得林家牙癢癢的,但這關盧大人你什麼事情?”見盧克忠仍然未悟,楊應麒又道:“盧大人,你聽過千金買骨的故事麼?”

盧克忠道:“自然聽過!”

楊應麒道:“我卻記不全了,你說來給我聽聽。”

盧克忠又瞪了他一眼,心想你學識比我只高不低,這種淺顯的典故哪裡會不知道?卻不好回絕,回答道:“千金買骨是戰國時的故事。當年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求賢者,他的大臣郭隗給燕昭王講了個故事,說古代有個國君以千金求千里馬,三年而不可得,後有人爲國君以五百金買已死千里馬之骨回報,國君大怒,要殺買馬骨者,此人對國君道:‘死馬之骨尚值五百金,何況生馬?此事傳聞開去以後,天下人都會知道您豪爽愛馬之名,無需多久,自然會有人帶真正的千里馬前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便有人帶千里馬陸續來到。”

楊應麒一拍手掌道:“照啊!現在這個林家!就是我們的死馬骨!”

盧克忠一聽若有所悟,只是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楊應麒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錢趨貨其性如水,貨趨錢其性類人。哪裡的貨物價格低,錢就會往那裡流過去買。那裡的貨物價格高,就會有人拉貨來賣。這是千古不易之理——一千多年前管仲就是用此富國!今年林家拉米來賺了個盆滿鉢滿,明年不用你說,自然會有人會拉糧食過來賣!只要我們在津門維持住一個較高的糧價,讓運糧到這裡的商人有賺頭,天下各地的糧食就會源源不絕地流進來。到時候我們不但不用動用軍備倉的儲糧,說不定還能從市面上買一些回來備荒呢。”

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4章 過冬(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5章 出谷(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9章 塞外(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7章 去向(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94章 正名第197章 聯姻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96章 夜訪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160章 利害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6章 邊關(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8章 伏擊(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92章 密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13章 狼羣(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