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京平定(上)

楊樸聽張浩贊楊應麒,也說道:“七將軍確實是個奇人。若是無他,斷無今日之漢部!所以女真人才戲稱他是漢部的財神,女真的書庫。”

張浩嘿了一聲道:“書庫!好大的口氣!”

楊樸笑道:“書庫之稱是否誇張且不論。但漢部之富,實過你想象之外。尤其難得者,在於民風淳樸,而學風極盛。因此一入漢村,便令人精神振作,這一年多來我活得極爲愜意。便是不做官,不理事,在漢村作一個清閒的教書先生,也是一大樂事。”

張浩道:“聽你說得這麼好,連我也動心了。”

楊樸道:“只是漢村狹小,只怕容不下浩然這樣的大才!”

張浩掃了他一眼,心想漢部要真的不堪,你楊樸還會心甘情願呆在那裡?便道:“樸之這可是損我了!你呆得的地方,我便呆不得不成?只是東京士子甚多,城破之後,不知樸之能否保證他們不受戰火之難?”

楊樸笑道:“若此次來攻的是女真它部,我也不敢誇口。但既然大將軍在軍中,楊樸敢拍胸口保證!只要士子們在大軍入城之時寫上‘漢部’兩個大字高懸門口便可保無虞。”

張浩道:“‘漢部’二字,約束得了女真人麼?再則,我怕女真兵丁不識字。”

楊樸道:“大將軍在大金權勢非小。我出發前他已授權於我,凡是士林所求,我答應了,便如他答應了。女真人大多不識字的,但‘漢部’這兩個字的形狀還是認得的——因爲那是寫在漢村村口牌匾上的。若浩然還不放心,我到時可請大將軍派遣一部專門護衛盧克忠府,大開中門,專供讀書人避兵。”

張浩喜道:“得樸之此諾,東京士子都可額手加慶了。”

楊樸道:“只是大軍入城之後,還要請東京諸公助理庶政。”

張浩笑道:“眼下契丹大勢已去,高永昌朽木難雕。順應大金已是大勢所趨,我們怕的只是女真乃蠻野之族,不重書生罷了。”

楊樸道:“只要浩然有意,我可請大將軍代爲轉薦。只要有大將軍一言,得大金御前高官易如反掌。”

張浩問道:“然則樸之現在是什麼官位?”

楊樸笑道:“我什麼也不是,只是助七將軍協理漢部內政,助大將軍協理軍機。”

張浩微笑道:“若我不想做什麼大金御前高官,只想與樸之一般到漢部讀書授字,樸之能答應麼?”

楊樸笑道:“歡迎之至,只是怕屈才而已。”

張浩道:“周文王百里而有天下。俗人只知眼前,我輩卻望將來。”

兩人相對大笑。笑畢,張浩道:“高永昌爲了穩定人心,已經計議明日出戰,只待他出城,遼陽府便是我等之天下。我族兄張玄素願獻城門爲功,樸之以爲如何?”

楊樸聽得喜出望外,當下兩人就具體事宜一一密議。

第二日高永昌果然出城邀戰,由張玄素等守城。張玄素邀集掌權的士人議道:“金軍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高永昌之力不能敵契丹,如何能擋得住女真人?前日沃裡活水一戰,想必各位也都已經看得清清楚楚。高氏既非正統,又無德才,我們何必給他殉葬?”

張玄素之兄張玄徵道:“女真之強,天下有目共睹。高永昌必敗也是人盡皆知。只是女真終究是蠻野之族,入城之後往往屠掠,此事足以爲憂。”

張玄素笑道:“兄長可知漢部?可記得楊樸?”

張玄徵道:“漢部略有耳聞。這次領軍前來的副元帥不就是漢部的大將軍麼?至於楊樸之,他曾給我來信邀我到會寧一聚,我卻不便回覆他。”

張玄素道:“楊樸此時就在東京城內。”

衆人一聽無不驚喜,張玄徵恍然道:“原來如此!玄素,原來你早有計劃,卻瞞得我好緊!”

張玄素道:“這等秘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也不是信不過兄長和在座諸位,只是怕萬一事發,則我一人受戮便可,不必牽連太多人。不過危險我雖願獨當,安平卻自然是衆人共享。我已得此次金軍副帥、大金駙馬折彥衝之諾:城破之後,各家若怕受兵事牽連,只要在門上掛一紙條,大書‘漢部’二字便可保平安。”

衆人聽說都暗暗歡喜,卻有一個人站起來道:“背主之謀,恕不相從。”

張玄素看時,見是辰州人王政,忙上去拉住道:“王熊嶽!當日高永昌慕熊嶽之才,欲大用熊嶽。熊嶽卻力辭不官。此堂在座的個個都是東京掌政之人,唯熊嶽身無官職,可說熊嶽乃是與高永昌最疏之人,怎麼今日反而反對?”

王政道:“政一介書生,苟全性命已屬過望,聞達天下則不敢求。欲獻東京,在座諸公足以,何必再預王某人。諸公權當讓王某保一時之清白吧。”說完便走。

張玄徵道:“要不要派人看住他?”

張玄素道:“不必。王政不是反骨之徒,只是想邀清名罷了。再說此時高永昌又不在,他一個無權無勢的白丁能做什麼!”當下分派任務:哪些人去控制東門,哪些人去控制西門,哪些人撰寫安民文書,哪些人準備迎接儀仗,不一而足。

此時折彥衝正在斡魯營中。他今晨早起,便聽前方來報:“高永昌親自帥兵出城求戰。”

斡魯當時就要上馬,折彥衝勸道:“讓小的們立功去罷,我們趁什麼熱鬧!”

斡魯笑了笑,便打消了親自上陣的念頭,不半個時辰,前方來報:“渤海兵被蕭將軍衝散了。高永昌想退入城中,城頭忽然變了旗幟,城門緊閉,一羣人拿了高永昌的妻兒要高永昌順天命,降我軍。”

斡魯奇怪道:“渤海人怎麼這麼沒種?還沒打就投降!”

折彥衝笑道:“在此之前,我在城內就伏了人。看來高永昌很不得人心,纔打了一個敗仗,就沒人願意給他墊背了。”

斡魯笑道:“原來你早就安排好了。看來這下姓高的麻煩了,卻看他如何對付!”

不一會前方來報:“高永昌棄妻兒不顧,引了敗軍向南逃竄,蕭將軍引五百人追去了。闍母將軍、曹將軍已經準備着要進城了。”

折彥衝道:“我們也進去吧。這遼陽可是迄今爲止我大金打下的最繁華的一座城鎮了。看城內居民還算乖順,進城後便莫劫掠了。留一座好城,將來好做大金的副都。”

斡魯道:“這麼大一座東京不劫掠一番,太不過癮。”

折彥衝道:“國事爲重。待進城之後,命商戶貢獻珍寶便是。”

斡魯道:“好吧。這次就聽駙馬的。”傳下命令,戒飭諸將莫要太過放縱。然而城中火起、民戶被搶、處女失蹤等事在所難免,只是在折彥衝的約束下受害面少了許多而已。

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195章 李綱第153章 空城計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0章 絕地(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5章 出谷(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195章 李綱第176章 詔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183章 臨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191章 入汴第149章 民之棄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5章 出谷(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3章 整軍備(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66章 使者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9章 塞外(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7章 去向(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3章 狼羣(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352章 勤王(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80章 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