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過冬(上)

在訓練之餘,幾百號人也被楊應麒組織起來參加各種工作,大體而言分爲三類:製造兵器、搭建草棚和尋找燃料。

讓楊應麒欣慰的是,他們找到的煤不但能供應鍛鐵,還足以保證這個冬天的取暖問題。楊應麒和一個叫王大輝的陶匠研究了半天,終於造出了一種可以用於取暖的爐子,同時還製成了蜂窩煤。當折彥衝帶領人把草棚都搭建完畢以後,蜂窩煤的儲備也差不多了。

入冬後的第一場嚴寒並沒有對谷內康健的人構成任何威脅,卻送走了剩下幾個苟延殘喘的疫病患者——其實這些人的疫病也已經消退了,但在和疫病的對抗中,他們的身體機能卻受到嚴重的破壞。在小雪中葬下那個同胞之後,楊應麒知道:除非契丹人使壞心眼,否則這將是他們埋葬的最後一人。

製成蜂窩煤之後,谷內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那些婦女利用最簡單的爐具和陶鍋,把那些雜糧儘量做得美味。歐陽適貢獻出自己貼身收藏的兩顆北珠,通過契丹士兵換到了一批麻布。二十幾個婦女中有一半以上懂得裁衣,其中一位顧大嫂更是精通此道。他們把谷中所有多餘的衣物收集起來,連同那些麻布製成了一批新衣。有了這批新衣服以後,幾百個人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就能出草棚活動了,若遇到惡劣天氣就躲起來挨着爐子取暖。

折彥衝的武藝越來越精了,本已具備相當實力的歐陽適和阿魯蠻也有進步。楊開遠武功基礎最差,所以進步也最快,練了幾個月以後,搏鬥和射箭的本領已經在水準之上了。

而楊應麒才“十二三歲”,他又沒有像阿魯蠻那樣的天生蠻力,因此只是練了一些扎基的功夫。不過張老餘給他造了一支輕弩之後他也來了興致,在狄喻的指導下把眼力練得很不錯。

這幾個月下來,在狄喻折彥衝對五百人進行武訓的同時,楊應麒也對這些人進行文訓。

這五百人中粗識文字的有六十幾個,數量超過一成。其中甚至有一個叫胡茂的考過遼國的科舉。楊應麒從中挑出五十個較爲伶俐的,每天武訓與工作之餘都把他們叫來,教他們一些簡單的算術和文字——其實這些人本來識字知算,楊應麒一來是幫他們整理一遍,同時教會他們一些新的東西,比如1234的印度記數方法,二來則是教他們怎麼樣去教別人。這些人本來就有些基礎,楊應麒教的東西又不難,因此接受得很快。

然後,他又讓折彥衝把這五十個人安**各個小隊裡去。幾個月下來,谷裡幾百號人基本上都認得簡單的文字和一些計算方法。

空閒的時候,折彥衝還會把大家都召集起來聽楊應麒講故事——這可是谷中最好的娛樂了。楊應麒講得最多的是漢族英雄們威震四海的故事,他還讓所有不同姓氏的人都報上名來,而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曾經有過了不起的祖宗!許多人聽着聽着都激動起來,臉上的麻木也一天少似一天。

看着這一切,狄喻等人心中對楊應麒的評價越來越高,連歐陽適也頗爲服氣,因爲楊應麒年紀雖然比他小,但學問就是比他高——兩人說起一些海外見聞,楊應麒講的一些東西歐陽適連聽都沒聽過。谷內的一干人等也都敬重起這個“神童”來,不再把他當作一般的孩子看待。

春節之前半個月天氣變得很好,有一個叫陳阿猴的副隊長竟然爬上了山谷最高的那座峰頂——這個峰頂雖然最高,但面向山谷這面反而是最平緩的,所以陳阿猴才能爬上去。他在峰頂找一塊石頭棱角繫好草繩,把折彥沖和歐陽適和狄喻接了上來。這時候狄喻的身體已經基本復原了,武功膂力也恢復了六七成。他在峰頂四處眺望,看完後卻不禁搖頭,樣子十分失望,原來他所在的這個峰頂,在另一面卻是一片懸崖峭壁,根本就沒法下去。

歐陽適指着西南面那座山道:“那座山面向谷外的一面似乎很平緩,如果能登上那座山,出去的可能性很大!”

狄喻道:“但那座山面向谷內的這一面卻很陡峭,普通人只怕上不去。”說着目視陳阿猴。

陳阿猴會意,說道:“那座山我爬過,只能上到一半,中間有一段特別陡!光滑得像鏡子,直得像城牆,過不去。”

歐陽適聽了陳阿猴的描述,指了指道:“是那個地方嗎?”

陳阿猴道:“沒錯。”

歐陽適道:“那片峭壁的下手,似乎有一個平臺可以着腳,嗯,也許可以在那個地方想想辦法。”

幾個人下來之後把情況跟楊應麒說了,楊應麒跑到西南面那座山下打量了很久,又讓陳阿猴爬上那個平臺,再用繩子把自己拉上去。他近距離觀看那片大概有十丈左右的峭壁,心道:“這個平臺有人幫忙連我都上得來,那其他人就更沒問題了。至於這片峭壁,看土質也並不是很硬……”問陳阿猴道:“若有幾個支點,你能爬上去嗎?”

陳阿猴道:“那要看支點結不結實。”

楊應麒和張老餘商量了好久,花了整整九天造出了一張腰開弩。腰開弩是單人彈射力極大的一種步兵弩種,發射時弩手坐於地上,兩腳向前蹬弓,用扣系在腰間的拴鉤之繩拉弦張弓,由於利用了腰部和兩腿的合力,所以彈射力極強。

折彥衝練習了幾次之後,便帶着腰開弩爬上那個平臺,朝着峭壁發射特製的鐵箭,但入壁卻不夠深。把繩子拋上去纏住扯了兩扯,發現根本不可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

春節越來越近了,天氣忽又轉冷,開始下雪。一個叫周勝的農奴擅長看天斷氣候,跑來對摺彥衝說天氣可能會變得很冷,而且很可能會下大雪,最好做些準備。

楊應麒在旁聽說之後靈機一動,搜刮了谷中僅有的相關材料,製成了十幾個不大漏水的水袋,又另外製成若干特製的鐵箭——這些箭都有薄薄的兩翼,便如一把把的扇子一般。

折彥衝把這些箭瞄準了射上去,釘在那片峭壁上,釘成豎直的一行。那薄薄的兩翼有些招風,因此這些箭釘入的深度比上次又淺了一些。折彥衝又按照楊應麒的主意,把那些連着水袋的箭也射了上去,釘在每支帶翼鐵箭之上。那些水袋剛好垂在鐵箭的翼上。只不過,這些箭由於帶着水袋,入壁就更淺了,在風中有些搖晃,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陳阿猴站在旁邊心道:“這些帶着水袋的箭只怕一扯就掉下來了,要是讓我攀着這些箭上去,我說什麼也不幹!”

幸好折彥衝並無此意,也沒對陳阿猴解釋,幹完這件事情之後就下去了。

第182章 諾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3章 表決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89章 國債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154章 蒙古謠第12章 鷹兔(上)第3章 論武(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7章 去向(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187章 匕第16章 入女真(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77章 勢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91章 入汴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192章 密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5章 出谷(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章 論武(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144章 兄弟間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91章 入汴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9章 塞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