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罷相(下)

楊應麒耳目雖多,但陳顯父子在自家說的話畢竟傳不到他耳朵裡。何況現在楊應麒也未必有心情去理會這些事情。

從漢部形成以來,楊應麒就一直坐在宰輔的位置上,至今二十餘年,可以說這個職位對他來說已不止是一個職位,而是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內心深處甚至有一種從來沒有浮出思維表層的想法,那就是以爲除非自己請辭否則可能會在宰輔這個位置上呆到老死的那一天。儘管對於自己會被折彥衝罷黜早有心理準備,但真到了這一天楊應麒還是感受到一種空前的失落,彷彿自己的生命變得不完整,甚至自己的未來也變得沒有了憑靠一般。

趙橘兒見他失魂落魄的樣子心中難過,勉強打起精神來,堆出微笑說:“七郎,功成身退不是你一直以來就有的想法麼?現在正是個絕好的機會,你累了這麼多年,也該休息休息了。”

楊應麒哦了一聲,嘆道:“這個……唉,你說的我也知道,可是現在‘功’還未‘成’啊。”

趙橘兒道:“也不算沒成,漠北平定了,大漢穩住了,論武,三伯五伯六伯他們自不必說,就是那十來個上將哪個不是獨當一面的?論文,這些年來老中青各個階層的良吏是人才輩出,你自己也常說如今大漢有資格、有能力做宰相的至少有四五個,能爲一部之長、一路之首的至少有二三十個,郡縣之臣更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這樣的大好局面還不算成,那要怎麼樣才能算成啊?國家大事是永遠理不完的啊,就算統一了大江南北又怎麼樣?說不定到時候又要遠征海外了。國事無窮,人壽有盡,到了該撒手時就撒手吧。”

聽了妻子的話以後楊應麒纔算放開了一點心胸,笑道:“你說的不錯,你說的不錯,是我太沉溺了。當初還沒退下來時我也想過退下來以後怎麼辦,現在真退下來了,卻反而放不開了。算了!這樣也好!國家大事就讓大哥他們煩去,今後我就照顧自己的小人生,不管那麼多事情了!”

趙橘兒微笑道:“這纔對嘛。”

忽然門外一陣腳步聲急響,有人遞進一封加急密報來,楊應麒想也不想,接過來一看,驚道:“不好!快幫我穿鞋子!我要進宮見大哥去!”

趙橘兒也有些吃驚,忙一邊幫他穿鞋子一邊問:“怎麼了?出什麼大事了麼?”

楊應麒道:“西夏那邊出了叛亂,具體如何還不知道,不過那裡才歸附不久,萬事都得小心!咦,你怎麼停手了?”

趙橘兒嘆道:“西夏那邊出事,和你有什麼相干啊?”

楊應麒一呆,看看穿好了鞋子的左腳,再看看還沒穿好鞋子的右腳,最後看看那封加急密報,哈的一聲將密報丟了,失笑道:“我忘了自己已經不是宰相了。”

其實不止他自己一時扭不過來,二十年來一直由他領導的整個系統也扭不過來。楊應麒與漢部一道起於微末而漸至於無敵,在這個過程中他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政權的建設與開拓當中,個人的生活反成了插曲。特別是在開國的那一段日子裡,爲了應付內內外外各方面的強敵楊應麒不但得動用公家的、陽光下的力量,還得動用私人的、黑暗中的力量,公私黑白之間很難做到涇渭分明——這種現象幾乎存在於古今中外的一切開國行動當中。宰輔這個職位和楊應麒這個人之間的結合到今天幾乎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所以折彥衝雖然罷了楊應麒的宰相之位,但有一部分密報系統還是慣性地將消息傳到他手裡來。

當下楊應麒將密報封了,又提筆寫了十幾封的書信,通知那些舊部以後將消息直接轉到新宰執那裡去,但還是有一些地位微妙、不公不私、亦公亦私的組織和個人楊應麒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由於涉及面太廣,還有一些組織和人手在沒發揮作用的時候甚至連楊應麒自己也一時想不起來。

他忙了整整一天,纔算把自己能想起來的、能交接出去的事情處理完,趙橘兒端了一碗參茶來給他解疲,楊應麒喝了半碗,攜妻子出房散步,忽然發現屋角堆着些礙眼的箱子,便問趙橘兒是什麼,趙橘兒道:“這是收拾起來的東西。”

“收拾?幹嘛要收拾?”

“我們要搬家了,當然得收拾收拾。”

“搬家?啊!對哦,我怎麼忘了。”

大漢的相府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面是辦公所在,後面則是居家園林。作爲大漢的宰相,在任期間可以住在相府,但離職後就得搬走,這是楊應麒有份參與制定的規矩,但這時也得趙橘兒提醒了纔想得起來。

趙橘兒說道:“雖然也沒人來催,不過七郎你既然離了職,我們還是搬走才合規矩。反正我們在京城還有一處別苑,搬去了就能住,也不怕沒有個落腳的地方。”

楊應麒點着頭說:“是,是。”但走了幾步,看看角落裡那些箱子忽然感到煩躁,也不散步了,自回屋內發呆。

趙橘兒看他這個樣子,就知道丈夫還是很難放開,卻也沒說什麼,只是繼續張羅着讓僕役清點打包,一邊婉拒所有訪客。不過到了第二日卻來了一個趙橘兒不好回絕的客人,那就是歐陽適。

趙橘兒見是他來,忙派人將他請到書房中去,書房內楊應麒正和林輿下象棋解悶,歐陽適笑道:“老七,好雅興啊。”

楊應麒冷笑一聲道:“什麼雅興不雅興的,我現在是無官一身輕!除了下棋還能幹什麼!”

歐陽適被他這麼一說反而有些尷尬起來,林輿早起身給他行禮,道:“我去給四叔拿些茶點去。”其實拿茶點又哪裡需要他?不過是藉故出去好讓歐陽適和楊應麒說話罷了,將出門,又回頭道:“四叔!你可別動這棋盤!我好容易有一次佔上風的,你別壞了我的局面!”說完才離開。

歐陽適笑道:“老七你圍棋平平,象棋卻精,今天居然下不過你兒子,真是罕見!”

楊應麒道:“我心情不好,這才下不過他。”

歐陽適哦了一聲,將笑容收斂,坐下來問道:“你……埋怨老大不?”

“怨怎樣?不怨又怎樣?”楊應麒道:“其實我也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罷了。”

歐陽適滿臉的無奈道:“唉,可惜啊,我又幫不了你。”

楊應麒瞪了他一眼說:“四哥你少跟我裝!現在天底下就你一個人幫得了我!哼!大哥要罷我的相,誰也不得二話,但你有權封駁!”

歐陽適彷彿被楊應麒抓到了痛腳,轉過了頭去道:“這個……這個……你讓我封駁,那不是要我直接和老大作對麼?我要是封駁了,那就等於是和你聯手跟老大對着幹——那怎麼成!現在南邊有事,西夏又起了叛亂,咱們得團結,不能亂了陣腳。”

他亂七八糟說了一大堆,等他停了下來,楊應麒才冷笑道:“我又不是說你該幫着我,也不是說你不該不封駁,只是你明明不想做也就算了,何必來我面前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歐陽適被楊應麒這麼單刀直入地一捅更是笑也笑不得,坐也坐不安,頭仍然不敢轉過來面對楊應麒的眼睛,揮手說道:“老七,這次算我對不起你,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我今天來是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麼事情我可以幫忙的?”

楊應麒冷笑道:“你這算什麼?算是要對我作出一點補償麼?”

歐陽適是口舌多靈便的一個人,這時卻被楊應麒說得有些木訥,吞吞吐吐道:“算是吧。”

楊應麒沉吟半晌,說道:“其實大哥這次罷我,也不是爲了私怨。國有大事,君相意見相左,要麼就是我勸得他改變意見,要麼就是他換個宰相,這沒什麼好說的。看大哥的意思這麼堅決,你就算封駁了,他多半要罷第二次,你封駁了第二次他多半要罷第三次,你封駁到底,他多半會召開元國民常務會議來論此事——到時候就得掀起一場政潮,我也不想看到國家鬧成那樣,所以你就算封駁了我多半也要自己請辭的。”

歐陽適鬆了一口氣,問:“那老七你是不怪我的了?”

楊應麒道:“怪你就有用麼?”

歐陽適苦笑道:“老七你別玩我了,怎麼一會說得通融無比,一會又滿腔的怨氣,你到底想怎麼樣?”

“沒怎麼樣。”楊應麒嘆道:“這些事情我想是想通了,不過感情上一時還接受不過來,過幾天就好。”說到這裡又哼了一聲道:“你們都把我踢走了,我私下裡抱怨幾句還不成麼?”

“成成成!”歐陽適道:“這樣吧,我送你一條五桅大海船,讓你出海散散心,怎麼樣?或者我把六奴兒前幾天才送我的那兩匹汗血寶馬轉送給你,讓你帶着林輿或者公主四處走走,看看我們兄弟幾個打下來的錦繡河山。嗯?還不滿足?老七你真貪心,罷了,船和馬我都送給你吧,你還想要什麼跟我說一聲,哥哥能辦到的一定想辦法!”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四哥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若你真希望我走得放心些,那麼就答應我一件事情。”

歐陽適忙道:“成!什麼事我都答應!”

楊應麒道:“我希望你能和正匯和解。”

歐陽適聽了這話眉頭緊皺,哼道:“老七你跟我談這個幹什麼!”

楊應麒道:“四哥,我知道你這人記仇,但也忘仇。我知道你好面子,但也不會爲了面子不顧大局。現在只有我們兄弟兩個,我也不怕攤開來說。正匯當初從你那裡跳到我這裡來,雖說都是在大漢內部,但他從向你變成向我,對你我之間還是很有影響的。不過他過來我這邊以後也不曾做過對四哥有害的事情,只是從幫四哥你個人做事變成了幫漢部做事,說來也是一心爲公。”

歐陽適冷笑道:“一心爲公?那時漢部是你當家,你當然說一心爲公了!”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天下間難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何況正匯他當初由幫你變成幫我,不是因爲我能給他更多的好處,而是因爲他認爲當時的我更能協助大哥帶領漢部實現大同理想,至少從這一點來說,他倒是滿心爲了漢部,爲了華夏。這樣的人就算是敵人也有可取之處,何況他還不是敵人——對麼四哥?”

歐陽適哼了一聲,楊應麒又道:“若從私怨上來說,當日你用李鬱的事情也算出報復過他了。我見四哥你出了那口氣之後就沒再動他,就知道四哥你心胸寬廣,內心其實已經不計較了,只是面子上還拉不下而已。”

歐陽適冷笑道:“計較!他還不值得我去計較!”

“是,是。”楊應麒微微一笑道:“既然四哥不計較私怨了,那就該多考慮考慮公事。”

歐陽適道:“我和他沒什麼公事好談!”

楊應麒道:“四哥,你當初之所以要爭這個元國民會議總議長的位置,是隻想爭權奪利呢?還是想真正的爲國家出點力?”

歐陽適道:“我當然是要爲國出力!”

“既然如此,你又何苦爲了一點猴年馬月的事情而拒正匯於千里之外呢?”楊應麒道:“正匯是個一心爲公的人,這一點想來你也認可。當初你在地方,我在中樞,若幫你而成功則漢部可能會分裂,若幫我而成功則漢部會走向統一,漢部分裂了四哥也要吃虧,漢部統一了反而對四哥有好處!這是他幫我不幫你的理由。既然當初他可以因爲這個理由而幫我,那今天他也可以因爲這個理由而幫四哥——因爲四哥如今已在中樞,又是元國民會議的總議長!只要四哥是真心爲我們這個國家辦事,我想不到正匯有任何與你作對的理由。”

歐陽適哼了一聲,但鼻腔中噴出來的火藥味顯然已沒有方纔那麼濃烈了。

楊應麒又道:“如今朝中局勢晦明不定,外有南征之變,內有易相之局。而四哥你身爲元國民會議總議長,這些事情都將和你大有關係。特別是將來接替我成爲總理大臣的人……我估計會是陳顯。”

歐陽適奇道:“陳顯?不是韓昉?”

“不會是韓昉。”楊應麒道:“大漢的文官系統是我拉扯起來的,這次我被罷相,下面的人多半會不滿。大家不好埋怨皇帝,卻一定要找個出氣筒——所以韓昉和劉萼會首當其衝。若由韓昉來接替我的位置很多人會有意見。以大哥的英明應該不會想不到這一點。至於正匯……他的資歷雖然和韓昉不相上下,但因爲和我走得太近,大哥也不會用他。張浩之能略次於韓昉與正匯,所以這次任命宰相,如果不是調楊樸入京,那就一定是陳顯,而我覺得陳顯的可能性最大。”

歐陽適嘿了一聲道:“若讓這老頭來做宰相,那不是事事都聽大哥的?”

“差不多。”楊應麒道:“不過陳顯做事沉穩老練,由他來做宰相,雖然出不來什麼奇謀,卻也不至於會誤事。但相對於我來說他一定會是一個弱勢的宰相——不但對皇帝來說弱勢,就是對下面幾個副相來說也強不起來。他歸漢部的日子不如正匯長,和大哥的關係又不如韓昉緊密,所以今後幾年的相府很可能會形成數相併立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中陳顯虛大,韓昉暗強。正匯雖然也反對南征,但不管怎麼說他是個很做得事的人,他現在的位置暫時也還沒合適的人能代替,大哥要南征,這筆大錢也只有他才籌得起來。所以只要他埋頭辦公,少說話多做事,我估計大哥會留他。我走了以後他若孤立無援勢必受到韓昉的排擠迫害,這樣不但是對他自己,對大哥、對南征、對整個大漢都沒好處。但若四哥肯照應他,那他就不用怕韓昉。國家大事得以不誤,而元國民會議與相府的關係想必也會更加緊密。”

歐陽適眼中含光蘊彩,卻裝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揮手道:“行了行了,你說了這麼多也就是想我幫你照顧老部下而已,放心吧,看在你的面上,我就不和他計較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國家有事,無論如何我們都得以國事爲先。老七你說對吧?”

“對,對!”楊應麒展顏道:“我就知道,在我們兄弟幾個裡頭,四哥是最通情達理的了。”

兄弟倆聊得正歡,林輿進來道:“老楊,你五哥來了。”

他話音才落阿魯蠻便怒氣衝衝跨進門來,原來他已經到了榆關,聽到亳州的事情後略作停留,請旨趕了回來,才進了京又聽說楊應麒被罷了,這番可把他惹急了,趕緊跑來尋楊應麒,進門就吼道:“老七,老大真把你給撤了?”一擡頭纔看見歐陽適,又問了一句:“老四!老大真把老七給撤了?”

楊應麒沒想到阿魯蠻會在這時候來,呆了呆,一時不知怎麼回答纔好,歐陽適已道:“是啊。”

阿魯蠻不悅道:“老大這是怎麼了?普天之下,除了老七還有誰坐得這位子?我看他九成是被韓昉劉萼那幫奸臣矇蔽了!不行,我這就進宮找他去!”

楊應麒驚道:“五哥!別去!”卻哪裡拉得住他?

——————

貴賓啊,鮮花啊,看得爽記得投啊!

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78章 會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188章 定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65章 陰陽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182章 諾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3章 論武(上)第5章 出谷(下)第159章 針鋒第346章 南行(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8章 伏擊(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5章 出谷(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73章 叛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64章 請辭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2章 鷹兔(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158章 故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174章 逆第12章 鷹兔(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73章 叛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76章 詔第2章 部勒(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