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

折彥衝的大帳徹夜通明,十二名將領環列在一副巨大的地圖周圍,人人神色凝重。前鋒進軍鈍挫的消息讓中軍將帥開始產生了一點悲觀的想法,不過這種悲觀最多隻能算是憂慮,大部分都還相信漢軍最終能夠取得勝利。

十二名將領第一位是上將蒲魯虎,最末尾一個是中軍第一營郎將任得敬。不過這時在開口說話的,卻正是任得敬。

“自古爭戰,地利一途極重。軍力相敵,主必勝客。如今我軍身處漠北,諸胡是主,我軍爲客,周遭環境越是惡劣,於地主越是有利,而對客軍越不利。”

任得敬只是一個郎將,不過出徵這幾個月來辦事得力,折彥衝對他十分看重,他以漢人而處西北,對如何讓漢地軍隊適應陌生戰場頗有心得:“九州萬邦,民情物產各有差異,但天時如春暖秋涼,地利如平原緩坡,則是諸族共宜。在諸族共宜的天時地利下,主客差別就會比較小,但若是外族不宜之地,則主軍十人可抵客軍百人,主軍百人可抵客軍萬人。比如以漢家平原兒郎上高原與吐蕃爭勝,則未交鋒漢家兒郎已經氣喘難當,而吐蕃勇士全無異狀。胡人南下至江淮湖泊縱橫之處,雖有萬馬無所用,不僅因爲東南河道縱橫,更因天氣溼熱,驢馬至夏必脫毛生疫,故胡人南下,勢不能長。我軍北上,最怕的也是不服漠北水土。”

蒲魯虎哼了一聲道:“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現在要商量的是如何克服!”

任得敬道:“天道豈是人力能勝?克服是克服不了的,只有安險二計,或能有所突破。”

蒲魯虎便問何計,任得敬道:“聽說敵烈諸部聞我軍勢大,都有意與我們和解,可敦城東南道路的圍困已經有所鬆動。此時我們若用險計,精選漠南胡種,編爲一軍,按我估計,可得萬人,由一上將率領突至可敦城,接回蕭元帥。不過敵烈諸部願意投誠的消息尚未確鑿,萬人輕進,能否成功也難以預測。”

折彥衝搖了搖頭,蒲魯虎便問安計是何,任得敬忙道:“先駐漠南,多選遼西、燕地少年,加以訓練,使之適應大漠草原的生活,數年之後便成一支本地化的精兵。十幾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就能完全習慣大漠的生活、戰鬥。”

蒲魯虎斥道:“胡鬧!現在說的是援救可敦城的事情,你扯幾年、十幾年的事情幹什麼!”

任得敬在蒲魯虎斥責下滿臉通紅,他發言時本是身子前傾,這時身子一縮,不敢再說話。

諸將又商量了一陣,一時並無善法,折彥衝只好要求諸將嚴守軍營,不使胡人有機可乘,以熬過這個寒冬,又派遣輕騎飛往可敦城,讓蕭鐵奴有所準備。

諸將退後,折彥衝支頤想了一想,又派人傳任得敬入帳,賜一碗熱騰騰的奶茶,待他喝了,才道:“你方纔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練兵漠南之策與應麒的武裝移民之議如出一轍,不過這是長遠之計,並不能解眼前之難。”

任得敬忙道:“是。其實末將這想法,也是從楊相的大略以及陛下往年的用兵手法中悟出來的。只是想得粗淺,卻讓陛下和各位將軍見笑了。”

折彥衝道:“方纔你說的這些,大家也都知道。我看你方纔言猶未盡,可是心裡還有什麼計謀沒說的?”

任得敬走上兩步,磕頭道:“知人無過於陛下。不過末將所想的,也只是一些道理,還算不上計謀。其中一些,也還沒想得透徹,所以不敢說。”

折彥衝問:“有什麼道理,儘管說來聽聽,我不怕不透徹,就怕全是平庸無用之論。”

任得敬道:“用兵之道,在於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說句得罪人的話,我們這十萬大軍,若遇到天時地利不順,只怕能打仗的不多!就目前來說,要想打勝仗,還得靠有用之軍。我們背後這幾十萬人,拿來嚇人,比拿來打仗有用。”

折彥衝的眉毛軒了軒道:“這話有些意思了。”

任得敬繼續道:“陛下這十萬大軍,尤其是中軍六萬人,足以縱橫漠南以至於江淮,但放在漠北廝殺,卻有些浪費了。末將的意思是:如此威武不敗之師,與其用之以戰,不如用之以驅。”

折彥衝問:“驅?”

“不錯,驅。”任得敬道:“陛下,龍也;親軍將士,虎也。龍使虎,虎驅狼。”

折彥衝問:“狼在哪裡?”

任得敬道:“漠北到處都是狼,只看陛下如何用而已。”

折彥衝沉吟道:“漠北諸部,願意歸附的大多已經歸附了,現在跟我們作對的,大多是不願意歸附的。我有意和他們和解,可他們卻對我們深有成見。”

“陛下聖明。”任得敬道:“不過末將最近卻從一些牧民口中聽到了一個傳說。”

折彥衝問:“什麼傳說?”

任得敬道:“是一首長長的牧歌所傳唱的傳說,大意是說有一個從西邊來的聖僧預言,將有一個從南方來的英雄,奉上天的旨意要來結束草原的混亂,用鐵與火焚滅攔路者,用裝滿糧食與珠寶的口袋幫草原上每一個部族度過寒冬。陛下,這首牧歌,分明與陛下徵北之意、楊相賑北之略相近啊!想必是上天降下一個聖人來,要助陛下成就大業!”

折彥衝聽得出神良久,問:“這怪力亂神之事,我從來不信!我看這個什麼聖僧未必有神蹟,卻有野心。”

任得敬忙道:“那番僧有神蹟也罷,無神蹟也罷,但他既然能預先在草原上散播這等言語,又能取信於草原諸族,想必這番僧不但極有眼光,看好我們大漢的前程,又深悉草原諸族之性,所以才能順其心而逞其志。”

折彥衝嘿了一聲問:“知道這個僧人的來歷麼?”

“末將打聽過。”任得敬道:“他貌似是從西南來,最近一年一直隨阻卜部活動。聽說阻卜部諸族族長都非常信奉他,願舉全族財物供養他,但他卻不取一金一銀,一珠一線,每日只取溫飽之量便足。又竭盡全力,爲人驅鬼治病,所以深得牧民之心,被諸部奉爲神僧活佛。”

折彥衝又問:“打聽到這個神僧的名號了麼?”

任得敬道:“據牧民傳誦,似乎叫瑣南扎普,據說他還有個弟子,叫列思八達——這個名字可有些奇怪了。”

折彥衝問:“有什麼奇怪?”

任得敬道:“末將當年還在夏邊時,曾認得一個叫列思八達的年輕喇嘛,當年交接的時候,他大概是三十上下。此人曾隨商人周遊各地,甚至到過遼南,見聞廣博,到我駐地時也曾來拜見我,我見他言語不凡,所以記在心裡。當時末將尚未歸漢,所以還向他打聽了一些遼南的消息。只是不知那個列思八達和這個列思八達有無關係。”

折彥衝微微一笑道:“有關係也好,無關係也好。這位神僧既能未卜先知,想必是有道行的,我想見他一見。”

任得敬忙道:“那末將這便去尋訪安排。”

折彥衝看了他兩眼,命他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諸將之中,能打仗的不少,能看到戰場之外有利於戰局者的卻是屈指可數。眼下留在我身邊的更只有你一人了。現在你雖然只是個郎將,但你年紀還輕,好好做事,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任得敬跪下大聲道:“末將何等人,得陛下如此期許,今後縱然肝腦塗地,也要報效陛下知遇之恩!”

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45章 輾轉(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12章 鷹兔(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76章 詔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9章 塞外(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56章 蝶夢(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192章 密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79章 亂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5章 收俘虜(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163章 表決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161章 民議第169章 飢亂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78章 會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355章 姻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