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

李處溫回到家中,把蕭府見聞跟兒子說了,李奭聽了道:“沒想到耶律餘睹這麼得人心,看來不能輕易動他了。”

李處溫冷笑道:“你懂什麼!他若是不得人心,蕭相興許還容他些時候!現在他勢頭這樣旺,蕭相想容他也不行了!尤其是軍中宿將這樣爲他說話,那更是將他往墳墓裡推!”

李奭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李處溫道:“這件事情該怎麼辦蕭相心裡自有主意,我們卻不能問太多!只要他吩咐了便做就沒錯。不過這事一起,中京免不了又是一場大亂!這樣吧,你趕緊把還沒出手的田產拋了!再把府中名家書畫、周鼎漢碑運到南京老家去,以防這邊有個萬一!”

李奭道:“最近路上只怕不是很清淨,運這麼多東西回南京怕會有閃失。”

李處溫道:“耶律大石那廝要去南京任職,乾脆我賣他一個人情,把他調任的事情辦利索些,再撥給他兩千人馬帶到南京去。你到時就隨他一起南下,路上多和他套交情,將來若中京待不下去,我們到了南京老家還得依靠他呢。”

李奭領命去了,挨個召來門人清客,交代事宜。尤其要趙登趕緊收拾準備回南京。

趙登答應了,離開李府,等到黃昏卻從住處出來,東繞西繞,確定沒人跟蹤,這才往聖昭寺而來,他不走正門,卻找到一扇甚爲偏僻的緊閉小門,在門上敲了三長兩短,呀的一聲門纔開了一條縫趙登便閃了進去,走入內室,一個和尚爲他掀開炕上的草蓆,搬開鋪板,露出一個暗門來,竟是一條地道!趙登進了地道,地道的盡頭一燈如豆,兩個人正在燈下看地圖,聽到趙登的腳步聲擡起頭來,赫然是鄧肅和趙觀!

趙登躬身行禮後說道:“李奭要我提前南下,不知是爲什麼事情。”跟着將見聞細細說了。

鄧肅點頭道:“看來事情就要發生了!哼!我還以爲要再推兩把,沒想到會這麼順利,許多後着都還沒用呢!”

趙登問道:“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鄧肅道:“你就按李奭說的辦事。中京的事情不用你再管了。”

趙登看了趙觀一眼,趙觀點了點頭,他才應了聲是,又道:“那兩位大人呢?”

趙觀道:“我留在這裡再看看。”

鄧肅道:“我也再等等。”

“那太危險了!”趙登道:“若等大變發生,那時要出城便麻煩了!這裡也不是久留之地!”

趙觀對鄧肅道:“咱們一留一去,我留下,你走。若事情有什麼反覆,我自會應變!”

鄧肅沉吟道:“我怕的倒不是事情還有反覆!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再下去就不是我們能輕易插手的了。只是蕭奉先既然要動手,那從現在開始,各方面勢力必然外鬆內緊!只怕來往行人進城出城都會受他監控,現在就出城未必適宜。他要對付的雖然不是我,但若讓他誤中副車可就麻煩了!”

趙登道:“我有個主意!李奭要我到時候隨南行之軍出城,不如先生就扮成我的帳房先生如何?”

鄧肅道:“據你剛纔的說法,李奭到時也會一起走吧?若我被他注意到該如何是好?”

“他在纔好呢!”趙登道:“這人是個志大才疏的二世祖!好糊弄得很!有他在,就算出了什麼意外也能拿他當擋箭牌!”

鄧肅因覺趙登所言有理便聽從了,第三日耶律大石領兵南下,他卻不過李處溫的囑託,只好讓李奭一行隨軍。鄧肅混在人羣中暗中觀察,見遼軍出城時軍紀頗爲渙散,但一路南下,在耶律大石的統帥下竟一天好似一天,心道:“大遼雖當末世,但仍有人才!他們的兵將雖然比不上女真,但要是內部不窩裡鬥,女真人要打過來也沒那麼容易!”想到這裡忽然心裡一陣不安,只是不知爲什麼不安。直到他踏入南京道境內,想起這裡本是漢唐故土,如今卻被夷虜佔了,心中的不安越來越明顯:“我到底在怕什麼?在怕什麼?”

直到一日聽身邊一人閒聊時提到大宋,鄧肅腦中才驀地炸了開來:“大宋!大宋!原來這麼不安,正是因爲擔心大宋啊!大遼的這些毛病,大宋一樣也不缺,甚至更加嚴重!他們有蕭奉先,我們有蔡京,他們有李處溫,我們有朱勔、童貫!就是當今聖上,又比耶律延禧這個昏君好多少?朝政如此,國家是否還有餘力來開疆拓土呢?我們這次藉助外力圖謀燕雲十六州,到底是對?還是錯?”

他腦子一片混亂,過了好久才理出一點頭緒來:“看大遼如今的形勢,就算沒有大宋的助力只怕也難以抵擋女真人的攻勢了!若是那樣,則這燕雲地面大遼遲早要丟!既然如此,與其讓女真白白佔據,不如爭取讓它迴歸大宋!若得薊北諸關隘,只需屯雄兵數萬便能扼得胡馬難以南下!”想到這裡決定不再彷徨,但那份不安卻仍然盤旋在心中,無論如何揮之不去。

不說鄧肅在南邊辦事,卻說楊應麒在臨潢府北部竟然賴着不走,蕭鐵奴心裡有鬼,恨不得他早早回去,但又不好趕他。雖說盧彥倫在楊應麒來之前做過手腳,但楊應麒是什麼樣的人物蕭鐵奴比誰都清楚!若說這個老幺來了這麼久對自己在臨潢府的所作所爲毫不知情,他是打死也不相信!

幸好楊應麒似乎對他的劣跡半點也不在意,不打仗時他便纏着蕭鐵奴到處遊玩,蕭鐵奴和耶律餘睹開打時他就在後方算計着將來農場牧場的收益。這時那些跟來企圖瓜分牧場的商家已經跑掉了一大半,只剩下十二家!其中竟有三家是畏兀兒人!但楊應麒對這些色目人也不加歧視,相反還頗有照顧。他們要建清真寺楊應麒也不反對,只是要求他們必須和在遼南一樣,放棄對“聖戰功”的執着,儘量和佛教徒和平相處。

東來的這些畏兀兒人個個是嗅着銅臭來的商人,大多沒有狂熱到要隨時動刀動槍!再說聖戰功又不是清真最爲核心的教義,而這片土地其他宗教的勢力又明顯比清真來得大,動起武來他們沒勝算,因此在漢部以政治力量提倡宗教和平的情況下,這些色目人都非常聰明地順應了,至少在目前還沒引發什麼宗教衝突。

這日楊應麒正在聽一個懂漢語的阿訇講解可蘭經,南邊一個他等了很久的消息終於到了!

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194章 正名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150章 國之樑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3章 狼羣(下)第173章 叛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58章 故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49章 聞逝(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8章 伏擊(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81章 責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99章 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