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下馬威

簡直就如同歷史大片中的場景那樣,穿着大鎧的武士扛着三米多的長槍,戴着鬼面具的將軍揹着一米多長的倭國大弓,腰上挎着兩把長刀,浩浩蕩蕩的自倭國長城那寬大的城門魚貫而入。

畢竟是決定東國命運的會盟,整個東國的大名全都來了,從京畿近郊的德川家,外門鬆平家到最遠處仙台藩的伊達家,一百三十家大名一個不落,當年豐臣秀吉徵朝時候,大軍高舉百國家徽,如今德川家也差不多這個氣勢。

如果不是德川家光前來投降的,這次行軍都可以載入史冊了。

既然是來投降的,自然得由着受降方提要求,十萬大軍自然不可能放進關,只有九千多家臣武士團和親近武士才能進入,而且剛一進大門,負責守衛西國大門的東江騎馬隊就猶如打仗那樣圍了過去,把剛進關的倭軍圍在了個圈子內。

不僅僅是被打怕了,身高上這些傢伙就比東江騎馬隊矮一格,本來就氣勢十足,騎在馬上就更高了,一個個咸鏡女真軍士居高臨下的向下張望着,就跟大人看小孩似得。

好不容易矬子裡拔大個,前面探馬的仙台藩藩主,獨眼龍伊達政宗的兒子伊達勇信是怒氣衝衝提馬上前,昂這腦袋怒瞪着東江騎兵大將劉興祚的馬脖子,鬍子直顫的怒吼道。

“東國大名聯盟,上洛拜見天皇,拜見大奉行大人,你們就是如此待客的?”

“客?”

滿是傲慢,劉興祚高傲的昂着腦袋,讓這伊達勇信只能看到一下巴大鬍子,不過到底是在倭國待過幾年,對於武士們的習性他也是瞭若指掌,巴掌一揮,這傢伙也是霓虹語熟練的向牆角一揮巴掌。

“弓與槍放下,帶刀入關!”

武士的特權就是苗字帶刀,可以斬殺任何侮辱他們的平民,要武士卸刀相當於侮辱他,這是得罪一整個階層,不過武士真正在戰場上,殺人的傢伙還是長矛大弓以及鐵炮,真正戰陣上拿着武士刀近了捅不過槍陣,遠了打不到火槍,面對騎兵還沒防禦力,像大唐陌刀隊那樣太刀砍騎兵,先掂量掂量自己身高得了。

僅僅拿着武士刀進去,這一萬多人在燧發槍大炮的東江軍面前就跟小雞仔差不多,甚至如果有個不臣之心,都不需要義州兵團出手,駐紮在京都附近的豐臣家幾個軍就把他們收拾了。

而且這不僅僅是防患於未然問題,更是關乎個面子,這叫殺威棒,故意折幕府將軍的面子,告訴你進了關,是條龍乖乖盤着,是隻虎老實臥着!保護費交上,乖乖當個小弟,爺爺就不修理你!

這個要求讓伊達勇登一愣,看得出來雖然德川家低頭了,在這些東國大名還是以德川家爲首,頓了片刻之後,這伊達勇信牽着馬頭小跑向了上百家徽的中軍底下,小聲而急促的稟告起來。

繼承狸太公德川家康的優良傳統,這德川家也是慫到底了,不用劉興祚逼迫,那些倭國武士是乖乖的把兵器往牆角邊上,稀里嘩啦的聲音中不到片刻就堆了猶如小山那樣。

真不知道有啥可驕傲的,手裡拿着仙台藩特有的大野太刀,伊達勇信得意洋洋的對着劉興祚晃了晃刀鞘,不過這回真輪到劉興祚鬱悶了,招安幕府對於東江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既然對方乖乖低頭了,他也不敢亂刁難,真要把事兒壞了,都不用毛珏動手,孔有德這幫傢伙也得把他鳥兒給敲了。

哼哼了一聲,劉興祚也是對着自己麾下騎兵亮了亮馬刀,陰沉的叫嚷道。

“讓路!”

到底是遊獵民族,就算是讓路了,一幫子咸鏡女真依舊是騎着馬嗷嗷叫着在東國武士身邊狂奔,衝刺,挑釁着,時不時還做勢向隊伍衝着,嚇得一個個家臣武士心驚膽戰的。

“八嘎!拿出東國武士的威嚴來!”

不知道哪個倭國大名帶着顫音兒一聲訓斥,逼得那些矮人步兵挎着大刀片子把胸脯也是挺得直的,邁着後世鑫月半閱兵的鴨步大大咧咧的向京都進發過來。

鬧騰一會,這些東江騎兵也向後撤了去,一方面恐嚇效果也就那樣了,,另一方面,跟着那些家臣團後面的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大車,車上裝的滿滿的都是倭國農人根本吃不到的大米,毛珏可不是輕易接受幕府投降的,說不打就不打,小孩子鬧着玩啊?這些都是給東江的進貢,幕府一半的財政這才換來了毛珏的和解。

要是把送給自己將爺的大米嚇撒了,這些騎兵也怕毛珏把他們扔鍋裡燉了。

倭國說大不小,說小也不大,出了倭國長城不到二十里,這兩年新修的城牆已經是映入眼簾,和東江那種水泥灰城牆不同,這兒是用傳統鑄城方法疊的夯土做芯兒,外面包磚,毛珏的混凝土技法還是輕易不想傳授給這羣白眼狼,還好豐臣家那些守舊的公卿也沒看上毛珏疙瘩拉碴的混凝土技術,京都賺來的銀子在袁崇煥手裡硬錘了兩年給錘出來的。

雖然上層大名武士對於東國來降並不抱熱情,可下邊商人士民對合約還是很期盼的,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戰爭永遠是他們倒黴,而且一但合約達成,不管是本土的商人還是大明來的揚州商人,東國一千來萬人口的巨大市場就對他們洞開了,甭管老百姓多麼窮的掉底兒,骨頭裡也能砸出來二兩油。

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光的到來簡直跟後世的明星那樣,萬人空巷,數萬人出城五里去迎接,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頭在那兒張望着,這熱鬧勁兒,差點讓東國幕府大軍以爲自己是勝利者一方,來上洛京都了,這回不用旗本武士提醒,一個個自己把胸脯挺得筆直的。

可挺着再直,到了地方該跪還是得跪,對這次會盟也是十分重視,袁崇煥格外還在北城門處平原修建了會盟臺,美滋滋的享受了一路的關注,到了這京都城門前,看着高舉的巨大馬蘭後立付兜,就是當年豐臣秀吉裝逼用的那個後腦勺帶金光的頭盔高高聳立,後面長幡也是描繪着西國六十八大名家徽,更重要的是,兩個人一文一武,儒服盔甲的挺拔站立在會盟臺上,這些東國來的幕府武士頓時又懵逼了。

尤其是格外令德川家光爲難的是,這盟誓臺上,只有毛珏,袁崇煥兩個,誠然,這兩位已經代表了西國全部實力,徹徹底底的實權派,可名義上,他倆畢竟僅僅是奉行,是臣,明正與豐臣國鬆丸是家主國主,是君!幕府將軍位置不要了,拜在國鬆丸這個太閣麾下,這也是爲人臣子,拜在兩個臣下腳下算什麼,臣下臣?

足足遲疑了幾秒鐘,一身皁色公服領在最前面,帶領着德川家那些親藩,譜代大名大步向前,到了盟誓臺下,猛地鞠躬了下去。

“罪臣關東守護德川家光攜諸般家臣,拜見大奉行大人,袁奉行大人!”

寬大的陣羽織合十,抱拳下拜,沒跪!

毛珏也沒搭理他,就跟沒看見那樣,目光悠長的眺望着着遠方,就好像那兒有什麼仙女下凡那樣。

盟誓臺附近,十幾個大名,上百個旗本亦是腰桿挺得溜直,本來就不想議和,有的人還是面帶譏諷,挑釁着眺向這些東國的同行們。

局勢一下子尷尬在了那裡,道路兩旁,議論之聲亦是紛紛響了起來。

就算自己身後的大名也是變得躁動不安起來,這德川家光才三十多歲,也是跟崇禎那樣老的跟四五十差不多,大滴大滴的汗珠子從他腦門滾滾流淌下。

不過畢竟是狸太公德川家康的後代,德川家一貫的慫,或者叫明哲保身作風又是顯露了出來,當年織田信長讓他殺自己長子,狸太公殺了,三河之戰,武田信玄殺氣騰騰逼過來,該尿着褲子逃跑,德川家康也尿了跑了,小牧長手之戰,德川家勝了,可豐臣秀吉拋來橄欖枝之後,掂量了下自己,德川家康還是低頭了,最後熬死了日本戰國時代絕大部分猛人,爲德川家爭取了個天下人的機會。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跪一下又如何,在那些東國大名錯愕的神情中,這位算是年輕的幕府將腿兒一軟,撲騰一下子拜倒在了盟誓臺前,腦袋直接磕在了地上,聲音洪亮的高聲叩拜了起來。

“罪臣德川家光,拜見大奉行,袁奉行大人!”

“拜見二位奉行大人!”

甭管多不情願,自己政治首領磕頭了,你要不跟着跪下來,就是不容於雙方,盟誓臺附近立着的好幾百東江軍士可不是吃乾飯的,沒準兒後面坑都挖好了,就等着埋人呢!呼啦一聲,上百個親藩譜代也是跟着推金山倒玉柱跟着跪倒在地,狠狠的磕着頭。

臉上終於是露出了一股子笑容來,毛珏也是終於向前伸展出來兩塊臂鎧包裹着的胳膊出來。

“諸位大人請起,諸位能迷途知返,陛下也是聖心大悅,已經在二條河城的行館中設下宴席,請諸位隨本官過來!”

“謝大奉行大人!”

又是整齊的磕頭謝恩,東國的顏面如今是被西國完全壓制在了腳下。

…………

那一萬來大軍又是被擱置在了城門口,大名帶着最親信的從人大約五六百,跟着毛珏身後相繼坐上了馬車,向着溫泉館密佈的二條河城進發了出來。

只不過馬車上,不管是毛珏還是袁崇煥,臉色都變得陰沉了下來。

倭國長城門口,劉興祚那個殺威棒下馬威其實已經足夠了,成熟的政客,是不會在對方有意低頭時候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難的,剛纔那一步,如果德川家光的脖頸子硬到最後也不低頭,今個的和談就崩了。

雖然戰略上還是豐臣家佔據主動,能走的出這倭國長城,德川家光卻未必走的回那江戶城,爲了這次會盟,豐臣家的七個軍早就全部佈置在了琵琶湖附近,不願意和約的西國大名十幾萬人也是枕戈待旦,更別說還有追殺能力超強的東江騎馬隊。

在倭國長城附近擊潰東國十萬大軍主力,再趁虛而入,這倭國的小小天下也就這麼回事兒了。

可就算如此,以行軍的速度取地,也得拖毛珏小半年,更何況東國也不是引頸待戮,他們也得抵抗,而且利益分配還有鎮守佈防還得花費時間精力,至少一年的時間,毛珏就得消耗在這裡,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說,這一年還沒收益,得不償失。

所以毛珏是不介意把豐臣國鬆丸當做一個玩偶那樣擋在前面,充當一下泥菩薩。

然而!計劃的挺好,偏偏沒算到,這豐臣家主脾氣十足,放了他和袁崇煥的鴿子!

那剛剛就得硬挺到底了,一但毛珏低頭,允許鞠躬平禮,那麼接下來的會盟,這幫東國傢伙打蛇隨棍上,就不好玩了!不禁要擔憂東國大名,本來就貪婪關東土地的西國大名自己都有可能借題發揮,把這場和約給毀了。

還好德川家光夠理智,夠慫!

可就算如此,馬車上,毛珏依舊是臉色陰沉而惱火的低聲咆哮着。

“豐臣家主那面,到底是怎麼回事?”

“將軍息怒,下官辦事不利!”

雖然也是懊惱,可袁崇煥是精通爲官之道,率先低頭認錯了下來。

火氣沒出發,毛珏是忍不住再一次狠狠的把拳頭砸在了桌子上。

“天皇那面不容再出錯了!馬上派人去二條河城確認,如果明正不在,綁也要把她綁回來,綁也要把她綁在迎接的金廳上!”

“下官明白!”

幾聲吩咐,幾個爲了大局而犧牲的倭國小太監腳步急促的跑了出去,然而車輪滾滾,毛珏的氣兒卻是忽然消了,一股子冷笑在他臉上浮現了出來。

“還是太年輕啊!如此把敵意爆發出來!國鬆丸這個豐臣家主不能讓他再坐下去了!這次如果順利會盟之後,馬上組織家臣團彈劾國鬆丸隱退,然後袁大人你馬上娶千代姬!推千代姬爲豐臣家主!你二人共同執政!”

“袁大人,您要把這倭國爲咱們管住了!”

語重心長,毛珏是重重的探出了身子,可這一次,已經磨鍊的相當圓滑的袁督師卻是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大權近在眼前,他那蒼老卻挺拔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股子前所未有的茫然來。

第四百四十七章.二營長,打的好!第八百七十三章.取捨第八百七十章.名將之狠第七百零四章.自救第三百二十一章.宋大忽悠第一百九十九章.血染錢塘第三百二十四章.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二十六章.讓第三百二十五章.毛某迷蹤第六百五十二章.黃金的誘惑第二百五十五章.磨刀石第六十一章.高鑄牆第四十五章.權利交接第七十七章.釘子第八十六章.建州女真來幫忙第三百零一章.善後第六百三十六章.好處與弊端第三百七十章.鬼兵第二百一十五章.紅包第三百六十一章.古怪的陣型第四百一十九章.鐵龍第五百三十三章.皇太極之毒第七百三十章.聰明誤第七十七章.釘子第一百五十章.手撕鬼子第一百七十八章.改變第八百六十六章.東印度公司之間的較量第三百一十六章.誰都來湊熱鬧第五百六十三章.了結恩義第四百零九章.分歧第一百零七章.你乾的好事!第八百四十六章.罪名第四百三十九章.收之東隅失之桑榆第七百一十八章.血的一課第七百零七章.大明的新大陸第十八章.羊入虎口?第三百八十六章.落葉歸根,周而復始第四百四十四章.鬆錦大戰第五百四十九章.無爲第七百三十六章.想發財的跟我來!第二百一十章.終生難忘的恐懼第一百六十七章.遼人歸遼第二百六十七章.武士們的腰包第八百零七章.太子篇之豐節第七百二十七章.竺風烈第六十七章.理想中的部隊第八百二十七章.太子篇之風起雲涌第四百六十四章.千算萬算漏了太監第八百八十九章.公主出逃記第四百一十章.殘酷第二百五十六章.開胃菜都算不上第二百八十九章.武士道與刺刀殺第六百五十二章.黃金的誘惑第七百零五章.南明跌倒,毛珏吃飽第四百零三章.賊爲官第五百五十二章.活路?等死!第五十六章.大生產運動之始第二百八十九章.武士道與刺刀殺第三百八十六章.落葉歸根,周而復始第八百六十八章.馬尼拉之戰第六百零三章.此地官多,人傻,速度來!第七百一十七章.貨比貨得扔!第四百六十二章.有眼不識泰山第五百八十二章.行策第九十章.何甜她哥,何苦呢?第三百零七章.維京海盜?第四百四十八章.全面開花第二百八十八章.肥水大戰?第二百四十章.重演歷史第一百九十三章.豬籠,坑殺第五百二十章.人心離散第七百一十七章.貨比貨得扔!第九十章.何甜她哥,何苦呢?第七百八十章.袁蠻子的改革第六百二十六章.南北明第八百二十八章.太子篇之清算之日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子就是個攪屎棍第六百三十一章.不識擡舉可不好第五百三十章.折辱第八百三十六章.一人挑五國第二百零五章.豬頭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多吊打!第四百二十章.全倭第三百五十一章.池魚之災第七十九章.致富最快莫過搶!第十五章.亂世當殺人第五百四十六章.礁石與滔天怒浪第三百一十六章.誰都來湊熱鬧第九十三章.問上帝去第八百章.太子篇之阿帕奇第二百一十三章.炸不死你第二百九十一章.真田突擊第一百八十六章.海風腥第七百三十一章.渾水摸魚第三百章.家督與天皇第一百七十一章.衆口鑠金第七百八十六章.太子篇之遊戲入場券第七百八十一章.太子篇之熟人第四百零一章.兵如賊第二百二十二章.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