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工廠

十、工廠

ument.write(

自武昌起義之時,世道不靖,紛亂不斷,林鑠在江南所擁有的工廠、礦山也損失不小,漢陽鐵廠在與北洋軍作戰時兩座高爐都毀於炮火。算算離歐戰開打已不足兩年,得抓緊加快經濟建設。發展纔是硬道理,這話絕對沒錯,再不快點發展工業這發財的機會就趕不上了。

隨着山西太原保晉鋼鐵廠即將開工,國內正在恢復和已經投產的鋼鐵企業已有四家:漢陽、蕪湖、宣化和太原,開始興建的鋼鐵廠有新餘和包頭兩地。這些鋼鐵廠都和林鑠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在林氏集團資本控制下的鋼鐵廠其資本結構又不盡相同:漢陽鐵廠有三成的國有資本,兩成的湖北紳商資本。蕪湖鋼鐵廠約有三成的蘇浙紳商資本,一成的本地紳商資本,一成的官僚資本(主要是林鑠送給袁世凱、端方、朱家寶等北洋官僚的股票)。宣化鋼鐵廠有三成的紳商資本,三成的官僚資本(持股人多爲天津的買辦和大商人,北洋政府大部分官員都持有其股票)。太原保晉公司持股人多爲晉商,持有公司近六成的股份。林鑠正是依靠着這些龐大的資本集團,維持着與國內各種勢力間良好的合作關係。

林鑠提出的一攬子振興實業計劃與另一個時空新中國初期所制定的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有些類似,不過其規模要小得多,不過在民國初年卻足以引起極大的轟動。根據規劃,這一攬子工業投資項目主要是以漢陽、蕪湖、太原、宣化、新餘和包頭六大鋼鐵基地和上海、福州兩大機械和造船業基地爲基礎,以一百一十七個重點工業建設項目爲中心,以能源、原材料、鋼鐵、電力、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爲主,圍繞着這些項目而在國內建立一整套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初步工業體系。

僅僅依靠吸引國內的投資則很難在短時期內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基礎工業建設,還好,現在西方列強倍受經濟危機的困擾,都在急於輸出資本,開拓新的市場。

如果控制了這些工業項目,就等於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經過談判,林鑠以建設中的福建鐵路、新餘鋼鐵廠、三明鋼鐵廠、羅源碼頭和造船廠以及海門造船廠爲抵押,首先與德華銀行簽訂了總額爲2.5億馬克(1億2千300萬銀元)的商業借款合同,用於鋼鐵廠、碼頭、造船廠和附屬的機械廠、發電廠的建設。

羅源造船廠始建於1908年,到民國初年,已經逐漸形成規模,這家造船廠和羅源碼頭在興建時就曾與德國人有過借款合作。

限於馬尾的自然條件,船廠的未來發展都受到很大限制,從長遠來考慮,林鑠將興建船廠的目標鎖定在了海邊,福建海岸線曲折複雜,環繞出一個個優良的港灣,福建沿海可以說是世界上天然良港最多的海岸。

位於閩江口北不到50公里的羅源灣和再往北面的三都澳都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三都澳封閉的水域面積超過700平方公里,但各國勢力在那裡糾纏不清,都想吞下這塊肥肉,意大利人首先向清政府提出要強租三都澳,並以武力相威脅。幸好當時的海軍統領葉祖珪在比較了兩國的海軍實力後,上書朝廷大清水師可與意國海軍一戰,意大利人才沒有得逞,這也是大清海軍唯一一次給大清國長面子的事情。

其後,德國人在強租膠州灣後,又要求清廷將三都澳租借給德國,由於日本人將福建看成它有勢力範圍,美國人也想租下三都澳作爲海軍基地,各方勢力糾結,迫不得已,清政府只好在1898年宣佈三都澳“對外開放”。

林鑠把擴建馬尾造船廠的目光轉向了羅源灣。

當年林鑠在關於馬尾船廠改歸商辦的摺子裡,把在羅源灣新闢港口,新建船廠的計劃也包含了進去,在收到林鑠送上門的銀子後,把持朝政的慶親王批覆就四個字:“照準辦理”。

《羅源港港口及造船廠建設計劃》是個龐大的工業和商業計劃,總投資超過了4000萬兩白銀,預計在五年內初步完成,這相當於大清國當時四分之一的年收入。

各國聞風而動,但林鑠最終把合同都給了德國人,德國在華最大的機器和武器供應商禮和洋行與德華銀行聯手,原意爲羅源港及造船廠提供8600萬馬克相當於2000萬兩白銀的無擔保商業貸款,此項合同又經過了德國政府的再擔保。

開始林鑠還怕清政府會出面干預自己的“賣國”行爲,結果根本沒有什麼風浪,後來想想也就釋然,原來的歷史上盛宣懷將整個大冶鐵礦都以抵押的方式賣給了日本人,不也什麼事沒有?這個年代,各帝國主義國家手上積累了大量的剩餘資本急於向海外輸出,有時爲了向清政府提供鐵路借款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加,哪象後世那個年代在引進外資時還要給中間人一部分回扣。

與《羅源碼頭及造船廠借款合同》一樣,德國人給出了年息五釐,九五折扣,分二十年償清的優惠條件,只爲了得到鋼鐵廠、礦山、機械廠及港口和船廠建設工程及所有的機械設備供應訂單。合同中依然規定了此項貸款僅用於支付建設工程的工程款,並且從德國購買不低於貸款總額百分之四十五的機械設備。

本來林鑠就偏好德國機械,不光是因爲作工精密,而是因爲德國人使用的是國際標準計量體制,相比較英美等國在機械加工方面使用的英制標準,他更習慣於國際標準。不然整天看到圖紙上1又4/5英尺,腦子裡得再想這到底是多少釐米,他就會感到彆扭,林鑠在自己的工廠裡一直在強制使用國際標準計量單位,他手中的上海量具廠也因生產國際標準量具而知名,米、分米、釐米、毫米、絲米,克、千克、公噸,這些東西逐漸爲人們接受而成爲習慣。

最主要的是合同中貸款和還款金額都以帝國馬克結算,自己從1913年開始還款,1914年歐戰就會爆發,還款暫時中止,等到戰後德國馬克大幅貶值,自己實際支付的金額可能還不足實際貸款總額的三人之一。

開始林鑠還怕清政府會出面干預自己的“賣國”行爲,結果根本沒有什麼風浪,後來想想也就釋然,原來的歷史上盛宣懷將整個大冶鐵礦都以抵押的方式賣給了日本人,不也什麼事沒有?這個年代,各帝國主義國家手上積累了大量的剩餘資本急於向海外輸出,有時爲了向清政府提供鐵路借款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加,哪象後世那個年代在引進外資時還要給中間人一部分回扣。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在總統府成立了“兵工廠統率辦事處”,擬統一國內的軍工生產,由海軍上將薩鎮冰任這個統率辦事處督辦,準備把國內的軍工生產逐漸掌握到手上。

由於國內江南、金陵、漢陽三大兵工廠都在南方民軍控制之中,袁世凱的北洋軍只掌握着一個德縣兵工廠,萬一南方情況有變,北洋軍的軍火供應就成了個大問題。於是他決定在河南老家新建一座大型兵工廠,以保證北洋軍的武器供應,並由陸軍部軍械司第一造械所主任蔣廷梓出任籌辦處長。

與另一個時空有所不同,在林鑠的建議下,薩鎮冰和蔣廷梓決定將兵工廠的廠址選在煤鐵豐富的安陽,並準備在安陽開辦一家年產十萬噸鋼鐵的鍊鐵廠,以保證軍工廠的原料供應。現在北洋政府肯定拿不出錢來,按照規劃,安陽軍工廠的總投資爲一千二百萬銀元,而興辦鋼鐵廠的投入也需要一千二百萬左右。

最終袁世凱同意以安陽地方的採礦權作抵押,向德國禮和洋行借款4000萬馬克,同時安陽兵工廠和鋼鐵廠所有的機器設備都向德國禮和洋行訂購。

民初內閣走馬燈似的不停變換,不到一年的時間,總理就換了三個,直到袁世凱的心腹趙秉鈞出任總理,這才總算是穩定下來。

林鑠一面要顧及蒙地的戰事,一面在操持着恢復工商,根本無暇搭理北京的政局。進入冬季後,由於大雪阻隔,蒙地的戰事逐漸平靜,他又要準備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第427章 願不願意93 進退之間2 登陸西澳一合作二四開拓西北第349章 斷指誓言二十暫時的和平第432章 最不怕第412章 一棍子敲懵第449章 總裝備部的要求十意大利航母35 在維希十九東北前線第386章 落後一個世紀第475章 想叫100 珊瑚海六第455章 不要浪費7 肯尼亞戰役二第369章 掂量後果四迂迴第348章 新身份二四z艦隊二五造船和鋼鐵第381章 分權計劃書十四爪哇海戰第379章 別緻的測試93 進退之間二三福建船政91 克朗克里十五下一個目標第344章 有人肯嗎53 幾內亞一第373章 軍方訂單21 山崖城堡四大計劃第390章 第一眼看到六萍鄉煤礦53 幾內亞一95 珊瑚海一70 直布羅陀四第449章 總裝備部的要求十五意國的軍備二三戰列艦87 叢林血戰二71 直布羅陀五第495章 擴大會議14 駑炮行動四第503章 一請孫澤生51 大漠狼煙一100 珊瑚海六八改元共和四美援五張勳復辟第504章 被動的大佬們第392章 債多不愁第345章 絕不允許重演十七軍工四大計劃6 肯尼亞戰役一36 巴黎餐廳裡第396章 瞌睡,有人送枕頭第353章 多能手五海盜寶藏第423章 貪圖什麼第493章 掛什麼旗七誘餌46 馳騁大西洋十二突襲樟宜十七攻擊之前第369章 掂量後果83 中途島七17 最後通牒十四戰略103 等待102 目標歐洲75 爲了結束78 中途島二83 中途島七第418章 相親吧第490章 美夢成真七護法戰爭五張勳復辟111 維希的希望九初見袁世凱第416章 太空激光炮八圍殲七調令五張勳復辟二一農場3 武裝日本二蕪湖第429章 基地無害93 進退之間十五歐戰爆發第363章 如何收服83 中途島七22 前往中途島第389章 挺進冀南第416章 太空激光炮第437章 上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