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借貸

海軍起義的難度遠比陸軍要難得多,各級軍官謹守自己的崗位各管自己的一片責任田,一條戰艦想要起義難度之高不亞於一支軍隊整體政變,在陸軍你可以武力解決不服氣的軍官,但是海軍就不能這麼幹,殺了人這條戰艦的戰鬥力就很難說了,搞不好會出現開不起來的烏龍事件。

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革命,海軍由於自身起義的難度,受過現代教育並且在現有體制內發展的困難,會使得海軍在社會變革中成爲一支保守力量——他們很可能哪邊都不幫坐觀其成來選擇最後的勝利者。譚延最後所能夠依靠的唯有陸軍,但是海軍做爲一個國家地位的象徵,必須有海軍纔可以震懾東邊的惡鄰——譚延對北洋海軍的影響並不體現在他收買人心上,而是培養北洋海軍對日本的仇恨上。

甲午戰爭崖山、南大洋、大東溝海戰讓北洋海軍恨透了日本,加上譚延的有意引導,整個北洋海軍從上至下全軍皆對日本仇視之心日益積累。甚至於北洋海軍在裝備了三艘龍威級巡洋艦後在黃海海面巡視遇見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吉野等艦編隊,林泰曾在第一時間便下令艦隊進入戰鬥狀態,所有的火炮全部轉向瞄準日軍聯合艦隊戰艦,雙方當時的場面極其火爆。

甲午戰爭結束三年以來,北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在海面上多次相遇,雙方每逢碰到此種狀況必然是將炮口第一時間瞄準對方,炮彈上膛這已經是雙方的自然反應,根本用不着請示。譚延也認爲這樣的做法非常好,不過北洋海軍到底在戰鬥力上還是沒有對付日本那兩艘戰列艦的好辦法,最後在北洋海軍出海之時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但是他也答應林泰曾與鄧世昌。在龍旗號戰列艦裝備北洋海軍之後便會立刻在海上對日本採取強硬態度。

從內心中譚延對日本再次發動戰爭是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的,正因爲如此他對林泰曾與鄧世昌許諾,一旦碰上在海上兩軍對峙這種情況,只要日本敢開炮。北洋海軍必須開炮還擊。只要譚鍾麟在北洋大臣位子上待一天,這個命令就絕對有效!而且他也認爲這樣地對峙有利於保持北洋海軍的士氣。也有利於一支優秀海軍的氣質養成。

與日本不同,龍旗號戰列艦雖然在排水量和建造技術上要比八島和富士要大不少,在建造過程中也採用了電動炮塔之類先進技術,但是爲了節約購艦成本,龍旗號戰列艦在建造過程中所使用的裝甲是克虜伯裝甲,全部由中國運抵英國造船廠,而不是從德國進口。因爲克虜伯裝甲比“原版”君權級戰列艦所使用地哈維鎳鋼要重,所以在設計上除了加大排水量還對裝甲帶地長度進行了削減——這是根據龍威級和靖海級在裝甲上“重點防禦”設計方案演化而來。由此應用到戰列艦上。同時因爲蒸汽動力系統的技術進步,龍旗號地航速依舊達到了君權級戰列艦的十八節航速。哈維鎳鋼生產成本要比克虜伯裝甲高。雖然北洋海軍付出了比較高的運費,但是在裝甲這一造艦耗資大塊上還是剩下了不少銀子。

“張季直想要求見你……”沈靜非常突兀的說出一句。

譚延在完成了與德國簽約之後,便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返回山東老老實實的去做他的巡撫,當然在走之前還有很多事務要完成。沈靜是他身邊最重要的幕僚,自然跟在他的身邊忙前忙後。不過從他嘴中說出地這句話倒是挺值得玩味的——張季直就是與譚延“齊名”地大清狀元張謇。不過一個選擇進入軍隊,另外一個心灰意冷退出官場開始經商。

“哦?一第之名。何補百年之恨,慰親之望,何如侍親之終……張季直這個孝子確實不適合在官場上混的,我們和翁同走到今天已經是可以用你死我活來形容了,這個昔日翁門第一弟子這個時候來見我幹什麼?!”譚延將手中的卷宗放到一邊。

對於張謇譚延還是非常有好感的,雖然倆人未曾見過面,但是以一個狀元身份“下海”辦廠,這種勇氣着實令人佩服。有傳聞說張謇因爲先是不滿翁同在甲午年中日大戰中趁機陷害李鴻章,以私仇來害國事,所以在爲父奔喪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京師,可以說在政治上張謇與翁同算是絕緣了。

“傳聞終歸是傳聞,張謇說他天生野性,本無官情,我想張季直先後考了二十六年才得了這個狀元,這不一定是真話。不過他來見你並非是爲了政事,而是爲了商事——甲午年回鄉奔喪之後,張季直奉當時兩江總督劉坤一在南通辦團練以防備倭寇,後來幫着辦大生紗廠,劉坤一和張之洞都挺看重張季直的,不過這大生紗廠辦起來也是格外艱辛,總算張之洞得咱們地資助財政上寬鬆了不少將這大生紗廠給辦起來,但是橫生枝節這狀元郎辦廠並不順當,張之洞也害怕大生紗廠成爲另外一個漢陽鋼鐵廠,便進行了商辦……忙活了三年多,張季直辦廠可謂是什麼苦都吃了,可是現在這大生紗廠資金缺乏,他來見你是想弄銀子來維持紗廠地……”

沈靜大致將張謇的這幾年地經歷簡略的說了說,說到張謇辦廠的種種艱辛也不勝唏噓,可見張謇是先見了沈靜,想要通過沈靜來面見譚延。當今中國在紡織業還有誰不知道譚延的大名?抵羊紡織廠在廣州橫空出世一振民族工業,一邊經營一邊擴張,從布匹紡織一直延伸到繅絲、紡紗、甚至是棉花種植都有很大的份額。通過兼併擴張一統長江以南的紡織品市場,而北方在傳統意義上是盛宣懷所辦的華盛紡織總廠的地盤,但是以華盛的規模根本不能夠滿足中國北方紡織品市場的需求,是以抵羊紡織廠都開到了天津,僅天津分廠所出產的布匹就比華盛總產量多三成。

除了抵羊紡織廠地股東之外,沒有人能夠具體說出抵羊紡織廠一年能夠掙多少銀子。不過自從抵羊紡織廠投產後,確實如它的商標所蘊藏的內在含義一樣,外國紡織品輸往中國的數量大爲減少。抵羊紡織廠雖大,但卻並不放在譚延地眼中。在他看來抵羊爲他掙多少銀子已經並不重要。重要地是抵羊對日本紡織業的衝擊。連在中國紡織市場地傳統霸主英國的市場都被抵羊大肆蠶食,而日本的紡織業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就是國際生絲市場也被抵羊紡織廠所左右——抵羊至少控制了美國生絲進口的八成份額,經過降價、控制生絲源頭等一系列慘烈的商戰,日本繅絲業大受重創。

張謇自然無法開辦重工業,無論是鋼鐵冶煉還是機器製造,在中國商辦這些企業沒有工商銀行的支持,個人是很難辦得起來這些重工業產業,況且對於重工業的市場需求大部分是軍工產業和鐵路,在這兩方面譚延更是有很大的話語權。既然張謇辦地是紡織業。那來找譚延也是情理之中了。

譚延聽完沈靜敘說張謇“狀元辦廠”的艱難歷程之後,沉默了一會說道:“如果張季直此來完全是爲了商業上地合作。不管融資也好,還是合辦也罷,咱們都是歡迎的。雖然他以前是翁同的得意弟子,但他能夠爲甲午戰敗而退出官場,可見此人心中並非是利慾薰心之輩……張季直一個狀元能夠辦廠想要以實業救國。這條路是有些問題。但是中國的市場這麼大,對於紡織品的需求日甚一日。我們抵羊也不是扶植了華盛和一大批地紡織廠麼,多他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

“張季直能夠將大生紗廠辦起來實爲不易,起先盛宣懷毀約並且還打壓大生紗廠,張季直也在心中懷疑是否是組安你暗中授意。現在他肯來見你也是迫不得已,看來是走投無路之舉,前日我與之相談已經明確告訴他組安並不干涉抵羊紡織廠地經營,不但不干預,工商銀行還會根據貸款人信譽和聲譽進行放貸鼓勵民族資本發展工業和商業……”沈靜說道。“現在棉紗行情是多少銀子一包?好長時間沒有顧及紡織了,行情上都生疏不少……”譚延有些自嘲的說道。

“張季直說現在地棉紗行情一般都在六十五六兩左右,波動範圍不大,只要悉心經營是絕對不會虧本的……”

譚延聽後點點頭說道:“以前這棉紗的價格都握在英國人的手中,咱們的抵羊崛起之後,這英國佬的牆腳也被咱們挖的差不多了,起初抵羊剛剛創立的時候,我記得棉紗的價格險些衝破了八十兩一包,現在價格下降但國內紡織廠規模也遠比咱們起初建廠的時候要大了不知多少倍,這六十五兩左右一包的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

沈靜不知道譚延突然問起棉紗價格是什麼意思,便直入主題的問道:“張季直在和我交談之後,知道組安並非有意打壓,全是盛宣懷自作主張之意,也希望能夠從我們這裡得到更多的貸款,好將生產規模擴大……”

譚延問道:“他想要借多少銀子?”

沈靜回答道:“起初他想要借三十萬兩還怕你不答應,不過我消除了他的顧慮,他想要借五十萬兩,這樣他就可以擴大大生紗廠的生產規模……”

譚延擺擺手說道:“張季直我就不見了,這銀子還是要借給他,你用電報通知陸羽兄,借給張季直的貸款不要從工商銀行內走賬,就從我的特別戶頭中撥款,他知道該怎麼辦……張季直能夠落下臉面來求我們可見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不過我卻有些不想見他,當年我在李鴻章幕府之中,可是受盡了這些翁門弟子的鳥氣,沒有翁同的攪和,這甲午戰爭也不會變得這麼糟糕……張季直的貸款最高限度可以達到八十萬兩,只要他想貸我們就放貸給他,這個狀元郎和別的書呆子不同,對於經營工廠還是很有想法的……”

後世中國近代工業上發展重工業的代表自然是張之洞。而在輕工業上成就最大的便是張謇。譚延相信張謇現在所面臨地困難不過是暫時的,歷史上沒有自己的幫助他都可以闖出一片天來,現在自己這裡可以放貸來支持張謇的大生紗廠,張謇絕對沒有失敗地可能。

“除非我發瘋了。以抵羊地實力來打壓大生紗廠。否則就是盛宣懷也不行!”譚延在心中笑着想到,這種內心的高興是一種自信。長時間沒有接觸紡織業使他都有些不相信自己手中地實力了。

“盛杏蓀那邊看來是給張季直穿小鞋了,他手下的電報局和招商輪船局是北洋名下最賺錢的兩個行業,華盛紡織總廠也算還可以。這個人八面玲瓏,也在積極的向太后那邊走動,對我們他也是還有些想法的……”譚延淡淡的說道。

“盛杏蓀答應張季直籌集二十五萬兩的股本,結果到最後食言而肥,甚至現在還想着將只是缺少資金無法全面開工的大生紗廠給吞併進入華盛紡織總廠,如果此舉一旦得手。則華盛紡織總廠則可以彌補當年沒有建立紗廠地遺憾……”

“哼哼!這傢伙還是挺執着麼?敢和咱們作對?!文淵兄,這個人我已經不打算再留着了。以前是我們根基不穩不願意多招惹是非,現在我們門下也有足夠的人才,是時候將北洋所有地權力全部接管回來的時候了!”

“盛杏蓀和日本人有點關係,但是還沒有切實的證據……趙老爺子他們在那次行動中帶回了許多文件,現在我還正處理當中。盛杏蓀接受了日本的賄賂。華盛紡織總廠就有相當多的棉紗來自日本,而山東一帶也有日本所產地布匹在銷售……可以說盛杏蓀是日本設立在中國洋行地最大主顧。不過他也明白咱們對待日本的態度,就是不敢明目張膽地幹罷了……”

譚延冷笑了兩聲:“這還不算是明目張膽麼?不錯,現在市場上日本的棉紗和布匹價格是比較便宜,以前他們和咱們斗的時候還賣過更低的價格,盛杏蓀敢用日本的棉紗來替代抵羊的貨,他就沒有想着自己是在乾斷子絕孫的事情麼?!文淵兄,告訴下面的人,我不希望在中國的地盤上看到日本貨,尤其是紡織品,盛杏蓀的事情我會去安排,你先準備好接手盛杏蓀的人手,一旦他倒臺我們就開始接管他所掌管的產業……”

在譚延與亨利親王在膠州灣談判期間,趙恆君也奉命抓緊時間策劃了一次失火,將五十八個日本人全部燒死在一家日本旅館中——這家旅館是日本間諜組織設立在天津的重要據點,半個月來包括趙恆君在內一共從軍隊中精選出來的三十三人住進了這家旅店的不同客房,日本間諜並沒有識破趙恆君等人,最終被趙恆君等人一網成擒,搜出了大量的文件和武器,隨後將現場僞裝成失火的樣子殺人滅口。

事後日本領事館提出抗議,因爲他們的三名參贊和兩名武官也在這五十八人當中被燒死,但這是一起有些誇張的火災——火災是不假,但是五十八人一個沒有跑出來,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不過直隸按察使陳飛親自辦案,由於火災現場一片狼藉,整個旅店全部被燒燬,唯一得到的結果便是五十八人大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房間中。

旅店火災來的沒頭沒腦,日本方面雖然有些懷疑卻無法說什麼,倒是自己的使館參贊與武官進入旅店這件事挺值得思量的,這一火災因爲牽扯到外國使館工作人員死亡而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在從日本人那裡得到的文件中,除了日本人想要搞清楚旅順造船所內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之外,還有一條來自日本國內的信件非常有意思——伊藤博文的親筆信指示日本在華間諜機構,想要儘可能的蒐集譚延的相關資料。

譚延對於伊藤博文的指令並不放在心上,只是繼續從新建陸軍中挑選士兵,再由趙恆君加以特別訓練組成貼身侍衛隊,專門來防備日本狗急跳牆來刺殺。對於日本可能會刺殺自己,譚延雖然覺得這種事情並不大可能會發生,不過加強自己身邊的侍衛也是有備無患——日本人不會刺殺自己,但是自己做爲北洋重臣,甚至是核心人物,革命黨也許對自己的興趣遠比日本人要大得多。

第109章 會元第22章 劫富第299章 炮擊第64章 重逢第213章 皇權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279章 號角第329章 清洗第52章 生路第82章 火中取栗第93章 議和第143章 造艦第386章 破交第247章 下注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01章 散財第326章 資本第121章 小站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30章 崩潰第295章 國與家第295章 國與家第157章 互惠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15章 憲政第110章 狀元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21章 猙獰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282章 北洋第162章 政潮第304章 博弈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323章 讓步第242章 罷免第294章 東風第1章 少年第190章 投降第91章 轉折第24章 解元第363章 警報第一百零三章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282章 北洋第324章 猛藥第237章 意外第225章 線路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81章 磨刀第170章 嚴幾道第11章 訓練第205章 挖角第56章 邀請第55章 現實第32章 調任第274章 縱橫第174章 驕傲第293章 據點第224章 朦朧第26章 往事第68章 造假第78章 燃燒第140章 陰影第58章 內爭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13章 皇權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144章 演習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360章 一邊倒第189章 擊沉第312章 勝利第68章 造假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9章 隱憂第63章 宣戰第125章 彩雲第193章 庭辯第173章 巡洋艦第201章 散財第151章 鬧劇第217章 從議第4章 幕僚第247章 下注第371章 東雲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190章 投降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93章 庭辯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80章 危局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46章 出兵朝鮮第227章 天才第274章 縱橫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215章 憲政第208章 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