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設障

在膠州灣事件中受傷的德皇號與鸕鶿號已經開始進行修復工作,因爲德皇號排水量巨大,旅順造船所的船塢已經全部用來建造新一代靖海級巡洋艦,威海衛船塢容得下這麼大的戰艦但卻缺乏必要的機器設備,所以由江南船塢來承接德皇號的修復工作,而鸕鶿號則進入威海衛船塢進行修理。

以鸕鶿號受傷的狀況,只需要在威海衛船塢進行簡單的修理後,最多半個月便可以編入北洋海軍服役。依倫娜與阿高納兩艘戰艦外表小傷會依次進入天津大沽船塢進行修理——這兩艘戰艦可以直接編入北洋海軍,但是現在還需要當展覽品。最難辦的還是德皇號,德皇號雖然沒有被擊沉,但是在膠州灣炮臺的猛烈炮擊下,德皇號甲板建築和武器系統損傷嚴重,主炮塔必須全部更換。

德皇號在戰鬥中表現的極爲兇猛,作爲德國現役一等鐵甲艦,就憑這次戰鬥中的表現,德國貨的“精良”之名絕非空穴來風。難怪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除了訂造了三景艦之外,還要購買縮水版的兩艘英國君權級戰列艦——日本艦隊仔細衡量過,他們沒有信心在戰鬥中擊沉定鎮兩艦,所以不斷的追加新艦。

德皇號雖然被嚴重擊傷,不過更換幾門主炮與獲得一艘德國人自己的一級鐵甲艦相比,兩者投入不成正比。可以說北洋海軍在這次膠州灣事件中收穫最大,平添了一萬多噸的戰艦,使得北洋海軍在總噸位上即刻超越了日本聯合艦隊。當然論綜合戰鬥力,遠東最厲害的戰艦還是日本的那兩艘君權級戰列艦的縮水版。

如果不是爲了加緊趕造新艦,譚延闓對鎮遠艦還有現在剛俘虜的德皇號是有很多想法的——這兩艘戰艦都可以搭載兩座雙連裝十二寸火炮,尤其是德皇號的航速可以達到二十節,鎮遠也可以達到十八節的航速。這兩艘戰艦如果全部換裝克虜伯裝甲並對戰艦艦炮火力進行改造,完全可以“小君權級”來使用正面對抗日本的那兩艘戰列艦。如果改裝進度比較快的話,還可以用來震懾德國對華進一步採取軍事行動。

對於德國公使海靖所提出的恢復中德正常貿易,解除中國對德國資本的凍結要求,譚延闓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加周旋,只是重申了中國曆年來對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外商可以進行貿易但無權在中國開設工廠——譚延闓可以解除對德國資本的凍結,但是德國設立在中國各地的小型加工廠必須收回,由北洋或者是中國商人根據對德國設立在中國的工廠進行公平估價之後平價回購。

海靖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對回購德國工廠表示強烈的反對——德國洋行爲了方便在中國蒐購大量的土特產品而建立的加工廠,目前規模並不算大,但是經過初級加工後的產品有利於運輸和在國外的後期加工,並且“加工廠”的尺度也很難說,比如包裝、裝卸環節,如果將這些全都砍掉,那一個洋行豈不是如同砍掉八條爪的章魚?

譚延闓也樂得拖延時間,和海靖在商業貿易談判中據理力爭,反正當年的不平等條約上是這樣明文寫着的,現在好不容易抓住德國難堪的機會,正是將這些加工廠全部砍除的大好機會。譚延闓和伍軒仁已經藉着工商銀行準備了大筆的資金向民族資本家們開始放款,一旦談判條約達成,這些剛剛發展起來的民族資本家就會蜂擁而上吃掉這些加工廠。德國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那剩下來譚延闓也會對其他列強洋行下手,到時候重新修訂條約,這就是中國收回關稅手中的籌碼,同時也趁機加強民族資本的成長,好應對以後的競爭。

說到底中國處於兩千多年的皇權統治下的普通老百姓對朝廷官員是害怕到骨髓中的,不僅是老百姓,就是地位財力稍高的商人也是如此。德國的洋行幾近癱瘓之後,民族資本家們便拿着工商銀行的放款開始在德國洋行設立在各地的加工廠旁邊開設新的工廠,而僱員都是以前爲德國洋行服務的工人。直隸、河南、山東三省的官員也接到了上面的“意思”,說不上是鼓動,也可以算是“威脅”,以前在德資的加工廠工作的工人全部辭職到了新的加工廠工作。

配合譚延闓早期主張的和列強洋行搶購土特產品的計劃,一時間德國在華的商業利益可以算是名存實亡,這對德國本土的經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譚延闓也順勢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除了德國設立的中國工廠之外,洋行可以進行貿易活動,可是沒有加工廠的配合,德國洋行只能夠提高價格從中國加工廠中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土特產品。

至此在中國生活十數年的德國公使海靖也明白了,德國資本設立的中國小工廠就算不被收購也沒救了——中國百姓害怕官員,只要官員在某些方面加以“暗示”,爲了求得平安,這些中國百姓寧可降低一些價格將手中的貨物賣給中國加工廠,也不敢賣給德國的加工廠,更不敢到德國資本開設的工廠中去求生活。

設立在天津的德商禮和洋行、禪臣洋行、德義洋行、捷成洋行等德國在華資本最爲強大的幾大洋行與德國公使海靖展開會談。其實就毫無徵兆發生的膠州灣事件,德國洋行並沒有事先得到國內的通知,德國兩大軍火公司,代表克虜伯的禮和洋行與代表艾哈德的捷成洋行主要是經營軍火貿易,這幾年中國軍火市場越來越不好做,所以兩大洋行開始轉向傳統洋行貿易,這一次風波使得兩家洋行先前所做的努力盡付東流。

最終商定的結果便是德國在華設立的加工廠除去禮和洋行和捷成洋行之外的所有加工廠被中資收購——克虜伯和艾哈德這兩大德國軍火公司與北洋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譚延闓特批這兩大德國洋行能夠在中國發展傳統貿易,以彌補在軍火貿易上的不足。

不能否認德國在軍工方面,尤其是陸軍裝備方面遠遠的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以天津機器局、上海江南製造局爲首的中國軍工近幾年發展非常快速,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要和德國主要軍火公司進行合作的,尤其是在大口徑艦炮方面,上海江南製造局與德國克虜伯公司有着相當深的合作基礎。

譚延闓也明白現在是世界軍工發展的高速時期,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已經初露端倪,好在技術封鎖並不是很嚴重,爲了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與德國的軍火公司搞好關係這是必須的。當然兩者之間也並不是沒有矛盾,隨着中國軍火自產自造比例越來越高,德國廠商在合作的時候“留一手”的次數也在成正比上升趨勢——德國克虜伯陸軍使用的火炮就不能發射其他國家甚至本國艾哈德公司生產的炮彈,甚至同口徑的炮彈居然不能上膛。

最後還是上海江南製造局的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比之後才發現,克虜伯炮彈筒殼與彈頭銜接處,比國際標準炮彈要短了些。最後還是從美國進口的一種截切機,把與彈頭銜接的筒殼截下一圈纔可以正常上膛發射。對此譚延闓在新建陸軍武器採購上,非常明確的將德國克虜伯公司提出出局作爲懲罰,迫使克虜伯公司召回了北洋陸軍的德國火炮重新更換纔算了事。

這種炮彈問題不過是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在軍火製造方面還有很多隱性問題中國軍工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不得不倚仗德國人的鼻息。就算唐博文加強了質量管理方面的力度,中國所出產的大口徑艦炮在壽命和射速上距離進口的德國貨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不過與英國貨相比倒不是很大,但這也反應出了德國人開始在這方面的技術管制限制門檻越來越高。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以德皇威廉二世弟弟亨利親王爲首的德國談判代表團終於抵達了天津,開始就膠州灣問題進行正式商談。就在中德兩國進行商談的同時,德皇號從上海江南造船廠船塢駛出前往旅順口正式編入北洋海軍。

同月在膠州灣威廉皇妃號沉沒的海區,經過工程人員的努力,威廉皇妃號在經過水下補漏、清淤、扶正後正式出水,隨後它將會被拖往上海江南船塢進行修理——威廉皇妃號沉沒的水域並不深,加上戰艦本身吃水近六米,沉沒後艦上桅杆還露在水面上。

譚延闓在接到工程技術人員對威廉皇妃號的打撈技術報告後,也覺得排水量在四千三百噸的威廉皇妃號就這麼沉在了膠州灣實在有些可惜。作爲依倫娜號的同級戰艦,無論在任何方面,這艘製造精良的德國先進戰艦配合德皇號給膠州灣炮臺帶來的巨大的麻煩,要不是魚雷獵艦憑藉大口徑魚雷密集突襲,這艘戰艦未必會被大炮給打沉。

經過快兩個月的忙活,威廉王妃號終於被打撈出水,這艘戰艦將會在江南船塢進行改造,與德皇號一般,裝甲全部替換成克虜伯裝甲,在動力系統上也要進行大修,火炮系統則保持原樣——這都要拜德國人沒有給他們的戰艦全部換裝克虜伯裝甲所賜,要不然想要弄沉一艘德國先進戰艦的難度對中國而言實在是太高了。就是放眼全世界,想要單憑炮擊弄沉一艘披着二百多毫米厚克虜伯裝甲的戰艦,唯有采用十二寸以上火炮的戰艦纔可以做到,不能不說德國人在克虜伯裝甲的交易上,讓譚延闓白揀了一個這麼大的便宜。

近兩萬噸的戰艦落到了中國人手中,這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對德國海軍也是一個重創。現在世界海軍排行榜上,英國仍然是獨領風騷,法國和德國原本相差無幾,但是經過這一次意外的失敗,德國落到了法國的後面。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之所以派自己的皇弟前來談判,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在於這兩萬噸軍艦的歸屬。根據傅彩雲的情報,德國人很可能會採取收購的方式要回戰艦,但是譚延闓對此一笑而過——無論是回購還是留在北洋對他而言都差不多。當今世界造艦技術日新月異,這幾艘德國戰艦艦齡雖然很短,但不要說是獨領風騷的英國,就是旅順造船所內的新一代靖海級巡洋艦在技術上也遠比這幾艘德艦要先進的多,當然德皇號噸位雖然稍小,不過論綜合素質,尤其是那四門十二寸艦炮,靖海級對付起來還是太過困難了。

如果德國肯回購戰艦的話,唯一的問題不是在於德國人肯出多少錢,而是在於這筆回購款到手之後有多少能夠留在北洋手中——有譚延闓在,德國人不要想着佔便宜,尤其是德皇號和正在修復中的威廉皇妃號,在採用克虜伯裝甲之後比以前的戰鬥力都有所提升,想要弄沉它們的困難度也隨之升高,至少這麼一支艦隊如果還放在遠東,那北洋也不會好過。

好在從英國訂購的那艘戰列艦將會在三個月之後抵達中國編入北洋海軍,否則譚延闓還真想不出比在膠州灣內悶着德國遠東艦隊更好的機會。即便如此,譚延闓也直接回復了亨利親王——被俘虜的四艘德國戰艦,包括現在正在修理中的威廉王妃號,想要歸還給德國是不可能的,而中國的要求是符合國際慣例。

譚延闓與亨利親王在談判桌上和稀泥,但是時間卻已經進入了七月——正如譚延闓所擔心的一樣,康有爲在五月份回到了北京,而在七月雖然沒有受到光緒皇弟的召見,但是卻組建了保國會,提出了“保國、保教、保種”的宗旨。最讓譚延闓感到好笑的是,他在膠州灣事件中綁架了孔子來威脅清流,現在康有爲提出的保教宗旨明顯是綁架了譚延闓。

對於康有爲邀請譚延闓加入“保國會”,譚延闓在第一時間明確而又堅定的拒絕了,這令康有爲和梁啓超極爲驚訝。今時不同往日,三年前康有爲和梁啓超藉助“公車上書”的巨大威望組建了強學會,《萬國公報》、《強學報》、《時務報》等等先進報紙確實是引起了重大的反響,而當時朝廷大員們也積極加入強學會。

“可惜他們並沒有把握好機會,不要李鴻章的銀子沒有關係,不接納李鴻章加入強學會也不是問題,關鍵是他們太過激進,所謂‘打人不打臉’,李鴻章乃是中興名臣中活着的唯一一位,康南海當年圖痛快可把李鴻章的臉面全落盡了……”沈靜輕輕搖着摺扇,旁邊的茶几上正是康有爲發給譚延闓的帖子。

“外人盛傳李鴻章挾私憤報復康有爲解散了強學會,這也許是事實,不過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低。幾十年宦海沉浮,對於李鴻章而言,康南海他們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而已,這事可能是李鴻章的親信們自己擅自主張,而李鴻章也想要出口氣才弄成這樣……從古到今,在中國政治的麻將桌上,不要說康南海的名氣大,比他名氣大的人多的是,但是如他們一般激進的人終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譚延闓有些惋惜的說到。

沈靜聽後點點頭說到:“康南海寫的那幾篇《上光緒皇帝書》我也都看過,寫得挺不錯的,也都切中時弊,不過這裡面關鍵的問題不是你看到了這些問題,而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可惜康南海對此沒有半點設想,只是想要靠幾篇文章期望能夠上達天聽,好像日本那樣進行明治維新來強國……難道他不知道金鑾殿上的小皇帝有些不靠譜麼?!”

譚延闓笑着說到:“好歹我沒有打輸膠州灣這一場仗,否則就算朝廷不罷我的官,讓我同李鴻章一般去籤什麼鬼條約,那豈不是我成了李鴻章第二?估計這會我就是捧着銀子去加入保國會,也會像當年李鴻章那樣被羞辱一頓加上漢奸的名頭趕回來!”

“此一時彼一時,你現在都已經成了舉國上下關注之所在,是個打敗洋人的大英雄了!康南海此來想讓你加入保國會,無非是看重你的影響而已,你也不是客氣的拒絕了麼?他們頂多是發發牢騷,不會拿你怎麼樣的,況且他們不過是一羣白身還能夠怎麼樣?!”

第244章 導火索第318章 南下第1章 少年第42章 風起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64章 擴散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25章 求去第390章 日蘭德第27章 鴻銘第200章 協議第129章 矛盾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127章 鋪墊第212章 對峙第263章 易幟第227章 天才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22章 劫富第204章 起步第1章 少年第129章 矛盾第199章 外交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332章 屈服第111章 危機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314章 熱火第173章 巡洋艦第274章 縱橫第175章 敲詐第12章 勸學第50章 苦戰第179章 變故第57章 入幕第119章 遊說第211章 逝去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25章 彩雲第325章 垮塌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206章 海軍第286章 命運第168章 升官第198章 陷害第363章 警報第84章 軍機第379章 焦點第264章 外交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40章 盤根錯節第392章 西湖第294章 東風第47章 孤獨第315章 推進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66章 不易第143章 造艦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1章 丟車保帥第17章 排場第371章 東雲第349章 移民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189章 擊沉第169章 風起第4章 幕僚第102章 重臨第310章 乾坤第114章 清洗第250章 距離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63章 宣戰第361章 轉折第315章 推進第190章 投降第246章 弓弦第210章 真假第11章 訓練第287章 分歧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320章 邀請第94章 惡魔第286章 命運第393章 藍天第368章 散財第297章 得手第71章 貪吃第362章 矛盾第115章 父子第308章 必勝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03章 潛艇第224章 朦朧第250章 距離第152章 軍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