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官家的地理課,開講了!

趙桓清了清嗓子,看着下面如臨大敵的諸位大臣,就連連搖頭,自己就講個故事而已,用得着嚴陣以待嗎?

“有一隻小毛驢馱着鹽過河,它滑了一下,摔倒在小河裡,一些鹽融化在水裡了,當它起來時覺得輕鬆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

“幾天之後的一個早晨,小毛驢又馱着一些棉花過河,它心裡想上一次馱着鹽過河,摔倒了,起來很輕鬆,這次也一定會過。”

“這個時候,他爲自己的聰明沾沾自喜,這時它覺得天彷彿也更藍了,太陽悠閒地漫着步,樹更綠了,花兒也更鮮豔了,小河嘩嘩啦啦地流着像是在唱歌,到處充滿了喜悅。就這樣,它越想越起勁,竟放聲歡呼起來。”

“然後小毛驢走到河裡,故意摔了一跤,就跌倒了水裡,當他起來的時候,發現身上的棉花又重又沉,他很吃力的走了兩步,被河水沖走了。”

“天變得又黑又暗,太陽也躲進了雲朵裡,樹變得沒有一點兒精神,花兒垂頭喪氣的,小河嘩嘩啦啦地流着好像是在哭泣,到處死氣沉沉。”

趙桓講完了這個故事,朝堂中的衆多大臣們有幾個人笑了。

這是一個給小孩子講的故事!

一個漏洞百出的一個故事!跟前面官家講的兩個故事根本沒有可比性!

一名言官臉上掛着志在必得的笑容站了起來,說道:“官家,臣有一言……”

“不!你沒有!”可惜這名言官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宇文虛中粗暴的打斷了。

宇文虛中反而站了起來,說道:“官家,臣御下無方,還請恕罪。”

趙桓示意言官和宇文虛中坐下說話,他沒有生氣,本身這個故事講給小孩子聽,小孩子都會問一句,驢這麼聰明嗎?

講給朝中大臣們聽,朝中大臣能找出一萬個理由,來反駁這個幼稚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真的講的毛驢嗎?

“景德元年,大宋與遼國簽訂了澶淵盟約,互相約爲兄弟之國,百年承平直到遼國被金所滅。”

“當是時,遼國已經建國八十八年,兵鋒不利,即使坐擁燕雲十六州,依然對我大宋無可奈何。和驢背上的鹽一樣。當時國內百廢待興,也需要休養生息。”

“但現在,靖康元年,金國建立剛剛建國十一年,就已經把遼國打的只剩下一口氣。”

“當時與遼國議和,正是基於遼國無力南下,當時的寇相已經看出了遼國的後繼無力。”

“但是敢問朝堂諸公!金國建國僅十年!開國之兵!滅國悍將俱在!金國是無力南下嗎?”

“澶淵之盟的遼國和金國,就如同毛驢身上的鹽巴和棉花一樣,他們的危害不同。金人滅我大宋之心,已經路人皆知。宋金之間唯有一死,才能結束這場戰爭,這是殊死之戰。”

趙桓從御案上站了起來,他走到了御下羣臣身邊,說道:“朕知道百姓苦,朕親眼看到過河東路家破人亡,百姓爲了躲避金禍住在懸崖峭壁之上。”

“但是國沒了,民還能安嗎?甚至連懸崖峭壁都沒法住了。”

並不是大臣們看不到澶淵之盟的局勢和今日的不同之處,而是趙桓站的角度是皇帝,是大局。

而朝臣們,比如柳成卿,他的目光就落在了戶部上,終日所思所想,侷限在戶部之上。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生在盛世之中,經歷的戰亂也僅僅是完顏宗望圍困汴京城那一戰。

但是趙桓卻深知,金人還會南下,在金人統治下的漢人,比現在要苦楚萬倍!

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爲‘不羨羊’,小兒呼爲‘和骨爛’,又統稱爲‘兩腳羊’。

他們沒有看到過那種殘忍,自然無法知道金人的殘暴比他們想象的更甚!

議和之後,真的會天更藍,樹更綠,花兒更加鮮豔,小河真的會歡快嗎?

趙桓就坐在衆人面前,朝臣們在思考趙桓講這個故事的深層次的含義,很幼稚的故事,卻讓朝臣們無比沉默。

“況且就是不議和,河東、燕京、河北路也不會是戰區。只有雲中路是戰區,金人沒有翅膀,他無法飛過燕山山脈進入燕京路。”

“趙都知,把沙盤擡過來!”趙桓大聲的喊道。

沙盤是趙桓讓趙英根據《天下堪輿圖》堆疊出來的,趙英是個心靈手巧的人,根據圖例把這個沙盤捏的很是直觀。

“守住了雲中大同,就守住了河東路的大門,守住了奉聖州的張家口軍堡,就守住了從居庸關進入燕京路的口子。而這裡……”趙桓手中拿着圓木棍,指着雲中的方向說道。

自己手下的大臣,他們並沒有上過地理課,這個沙盤他們是真的第一次見到,他們是文臣,對於兵事實在是瞭解甚少,他們對於地形的瞭解,地利的理解甚至還不如趙桓。

趙桓由衷的感謝九年義務教育,雖然自己在古文經典上遠遠不如寒窗苦讀的古人。

但是自己在天下局勢的理解上,特別是對地利的理解上,超過了古人。

“也就是說,只有雲中路會成爲戰區?”柳成卿愣愣的問道。

如果真的如此,那議和不議和,還不是順着官家的意思?自己才懶得說這事。

他擔心的是不議和,北地大部分地區都要陷入過去的河北路和河東路的死循環。

爲了防備遼人南下,河北、河東共三路,民不聊生。

李綱點了點頭,對着柳成卿說道:“正是如此,否則爲何我大宋心心念念收復燕雲?”

李綱見過那張精細無比的《天下堪輿圖》,這種機密的圖紙,其實就只有幾個官家的真正的心腹見過。

趙桓的這幅地圖,一直在文德殿放着,而文德殿現在除了沈從、程褚、趙英甚至連朱璉都不可進入。

趙桓甚至連宮人都不讓進,朝臣們自然也沒見過這地圖,而這次擡出來的沙盤,更是讓衆臣們大開眼界。

信息不對等帶來的認知差異啊。

趙桓終於明白了自己手下這羣能臣,明明治國安邦一把好手,怎麼突然聯袂想要議和了。

大宋、中原王朝失去燕雲十六州的時間太久了!

以至於他們都忘記了,這燕雲在中原王朝手中,就是真正的立於不敗之地。

“官家文韜武略令人敬服,謝官家教誨。”柳成卿俯首說道。

既然不影響北地大部分地區的民生,順了官家的意就是。

柳成卿看着這沙盤,官家手裡五花八門的東西是真的多,讓人大開眼界。

“官家金使到了陳橋,今天要見嗎?”李綱看柳成卿不再進言議和之事,知道此事已了,輕聲問道。

第二百二十六章 廢后另立第八百二十二章 海貿行軍監察司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綱很擅長罵人,句句扎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紅顏禍水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一章 韓昉的義無反顧第五十三章 殺不殺呢?第八百九十五章 後宮紛爭起第十一章 感動不?不敢第六百零二章 戰爭的殘忍第五百七十章 能做大宋的狗,真是最大的榮幸啊!第七百一十二章 你見過蘭亭集序嗎?第六百八十八章 做間的難餘易第四百七十三章 岳飛差點翻了車第八百二十三章 安娜的疑惑第六百九十章 生前富貴和身後名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東路的三道防線第七百九十四章 要不,再放放血?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授璽,準備開拔第六百一十三章 還有眼前的苟且第四百八十六章 給大將們送坎肩,準備過冬第三百二十二章 河間兵事第三百零八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五百八十六章 小爺崀山楊再興第四百八十三章 陰影裡的毒蛇第五百七十三章 不要讓王楷跑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臺第八百六十七章 藩鎮割據,舊題新解第一百六十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五百六十章 直鉤釣魚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夜魚龍舞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抽屜的嬪妃第七百九十七章 官家之憂第五百三十九章 權臣!這兩個字怎麼寫?第六百一十六章 僞·喪屍圍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宗閔交權關東歸附(爲堂主“書友160”加更!)第二百九十九章 種少保配享官家太廟第六百四十五章 他要體面?那就讓他體面!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善的倒黴徒弟第四百二十八章 匠爵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樣,就回來繼承家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看他樓塌了(4/5)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五百三十章 金國的離間計是宋人出的主意第三百一十九章 橫渠四句第四百四十九章 軍卒最終的歸宿第五百三十七章 正月裡的鍘刀,閒不住第五百四十九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漢土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花是運也是劫第一百五十四章 躬行仁術 普救衆生第七百九十章 站得高,見得多第八百三十五章 無恥之尤第一百四十九章 極品金鐘罩防禦體系第六百五十五章 這人都得服老第八百零四章 一千貫一個的茶杯第七百二十四章 循王三百衛第八百二十五章 陰陽怪氣第四百一十七章 去安濟坊分糕點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第二百九十章 史上第一奸臣上線第三十八章 沒有人能夠救得了大宋!第五百四十七章 五對負重輪第五百零八章 想當仁君而不得第七百七十一章 我要見皇上!第一百零五章 千秋歲月後,誰知榮與辱?第四百五十七章 上京道應大興教化第七百五十章 太皇太后第七十一章 已許國,再難許卿第六百四十五章 他要體面?那就讓他體面!第八十三章 你們要朕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六章 諡號忠憲(1/5)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在進奏院!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系統,還是那味兒第二百九十五章 擱置爭議,奸臣必死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金融工具第四百七十二章 梨形和葫蘆形第五百五十四章 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經死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金人的皇帝的詔命有問題第九章 穿着長衫站着喝酒的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歷史總是有很多的巧合第八百零七章 你要朕學那漢成帝呀!第三百八十七章 腳踏武林第一百三十章 第四次賭命第一百零六章 爲官無爲,如無根之浮萍耳第五百八十五章 官家今天的狀態,不對勁啊!第三百五十六章 死亡軍團第十四章 朕要議和,驚不驚喜?第六百零七章 需要度種的深田恭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岳飛差點翻了車第六百一十二章 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第二十八章 是個人都敢威脅朕?第二百一十章 看他刨地基 (2/5)第三十八章 沒有人能夠救得了大宋!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人舊人一朝終散第六百八十五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朕,演視而不見第八百六十三章 血脈裡的力量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了金國!第九百零二章 再走天下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種二忽悠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