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奇葩君臣

趙桓倒是有錢,他也不介意給國庫一筆錢,度過難關。這天下姓趙不姓李。

“大約要一百萬石的稻穀或者麥谷,或者一千萬貫錢。”李綱小心的說道,這筆錢,可不是緊急給關中青苗法應急的那一千萬貫。

那一千萬貫何慄可是答應年底還一千二百萬貫的錢,自己要這一千萬貫錢,可還不回來。

趙桓看了眼趙英,趙英信心十足的點了點頭,就是一千萬貫,一萬萬貫也不是沒有。

“去找趙都知支錢吧。”趙桓無所謂的說道。

錢嘛,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

比如趙桓就從來沒有自己用到過錢,所以他對錢很無所謂。

李綱俯首稱是,如果官家不是趙桓這樣的人,他也只能學蔡京一樣,四處拼命撈錢。

可能他比蔡京好一點的就是自己不貪錢。

但是也無濟於事。

拼命撈錢,就得符合撈錢的潛規則,和鄉紳、員外們分賬,這樣一來,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

蔡京那種搞法典型的拆西牆補東牆,補來補去,最後全都得塌了。

李綱直接拆得皇帝的牆,這種做法很犯忌諱。

可惜,李綱是個新手宰相,趙桓何嘗不是個新手皇帝?

兩個人都沒把這當回事。

趙桓覺得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是一種很正常的邏輯,畢竟他就活在那麼一個時代裡。

趙桓手裡絕大部分的錢,都是抄家抄出來、燕雲十六州打下來分的收益、趙英經營而來,絕對的取之於民。

趙桓倒是很喜歡大興土木,在河北路填坑,在河東路造太原城,在燕京路修燕京,但是這種大興土木,是建城,是國事,而不是爲了自己的奢侈享受。

這樣一來,趙桓建城填坑,用的工賑監的民夫,雖然消耗很大,但同樣也有大量當地百姓自帶乾糧的參與其中,節省了大筆的開銷。

但是要修宮殿,絕對沒人會自帶乾糧了。

趙桓大興土木,其實花費也不是很大,趙桓對燕京路的行在,要求也很低。

這種臣問君要錢,雙方各都覺得理所應當的詭異之事,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發生了,還沒有人勸阻。

所以,趙構就覺得這種汴京皇帝的做法真的奇怪,本來就是皇帝,坐擁天下,居然不好好享受,費力不討好的變革。

變來變去,哪天把自己的皇位變出去,才知道改悔。

“你賑濟災民的時候,務必保證錢糧到災區,到百姓的手裡,如果處理的此事時,力有未逮,就問問李邦彥,他現在應該從河東路回來了吧。”趙桓問道。

李邦彥這個人,就很會站隊,在七門進京的時候,李邦彥居然帶着老僕二人,從汴京千里迢迢的趕到河東路去投奔趙桓。

奈何趙桓行事風風火火,從雲中考察進入河東路,再到關中,行蹤飄忽,李邦彥並未能面聖。

倒是趙桓都回京好幾個月了,李邦彥才乘着牛車,慢慢悠悠的回到了汴京。

李綱知道自己並非全知全能之人,所以趙桓的建議,李綱俯首稱是。

李綱出了宣德門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夕陽下的皇城,一陣的恍惚,他自然知道拿官家的錢,並不好,但是他有點辦法,就不會開口了。

現在四處都在花錢,他好不容易維持住了收支平衡,奈何現在的荊湖北路的事,他又不得不開口要錢了。

幸好官家不是很在意。

李綱的轎子並非回府,而是直接找到了李邦彥的居所,一個兩進一出的小院子,在這繁華的汴京城裡並不起眼。

李邦彥聽到門房說李綱到訪,着實一驚。

在李邦彥看來,李綱這個宰相比自己當初要強多了!

面對危險不低頭,面對皇權不畏懼,面對萬事,都儘量處理周全。

所以,李綱能來,讓他着實的驚訝。

他趕忙收拾了一下親自到了正門迎接李綱,連連說道:“李太宰,稀客稀客!”

“士美折煞某了。”李綱笑着說道,和李邦彥進了府中。

李綱對李邦彥說了說朝堂之事,也和李邦彥說了自己乃是受命而來。

“太宰,某有一句話,不得不講。你問官家從內帑出錢,還是不還那種,實在是天下少有啊。亙古未聞呀。”李邦彥連連搖頭,這對奇葩的君臣。

當然,在大宋,奇葩還是它的本意,奇特而美麗的花朵,稱讚人出衆,並沒有貶義。【注1】

“太宰,公私分明纔可以,今天是國庫一時空虛,你問內帑要錢。若是哪天內帑缺錢,國庫空虛,你要學蔡京那樣,四處給官家撈錢去?”李邦彥先是指出了李綱的錯誤。

而李綱搖了搖頭,沒有回答這件事的考慮,他了解官家,總覺得官家在醞釀件大事,這事成了,國庫和內帑估計都不缺錢。

只是李綱卻不知道官家到底準備幹些什麼。

但是李邦彥顯然不清楚官家心中所想,這就是一個宰相,離開了權力的中心,就會對各種事,變得不再那麼敏感。

“李太宰今日登門拜訪,某不勝榮幸。但是李太宰,你問政的事,某怕是幫不了你啊。”李邦彥說完就一臉的頹廢。

這幾個月他從汴京轉到河東路,再從河東路轉到了關中,他終於見到了金禍之下的百姓到底是何等的慘淡模樣。

一路走來,李邦彥感觸最深的,還是官家的各種政策對百姓切實的好處。

所以,對自己過去當政時候的種種舉措,李邦彥進行了反省,寫成了札子。

李綱問的賑濟荊湖北路之事,李邦彥面色帶有羞愧的說道:“宣和三年,太上皇命某帶着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去賑濟兩浙路和江南東西兩路的方臘叛亂之事。”

“某未能完成皇命,致使兩江和兩浙復叛,而太上皇在宣和四年,十抽一殺盡江南中人之家。”李邦彥說起這事,就是一陣的嘆氣。

自己還是大看自己了。

方臘之事,涉及六路,需要賑濟四路,他李邦彥帶着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是萬萬不夠的。

但是太上皇只給了他這麼一點,他能怎麼辦?

李綱就膽子大多了,直接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千萬貫!

讓李邦彥着實意外的事,皇帝居然真的從內帑裡把錢拿出來了!

“某知道士美在賑濟江南時候,已經竭盡了全力,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沒能賑濟撫卹,那也無可奈何,正因如此,某才向士美請教,當初的賑濟是哪裡出了問題。”李綱笑着說道,他沒有笑話李邦彥的意思。

這個浪子宰相,能用不到兩百萬貫賑濟兩浙路,已經着實不容易了。

李邦彥看李綱的態度和事情發展,也知道李綱是真心求教,而不是上門揶揄,無不感懷的說道:“某痛定思痛,發現壞就壞在,救民先救官上了。”

第六百三十一章 肅王府的中廳,有些可怕第五百四十七章 五對負重輪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二十六章 還記得一招從天而降的……箭法嗎?第四百八十三章 陰影裡的毒蛇第七百一十一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六百七十三章 金國的體面第一百二十一章 在皇帝面前展開地圖,怕不是不想活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韓四忽悠第五百零九章 大地之廣,安能量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低估任何人的無恥程度第二百四十八章 唯破釜沉舟耳!(爲六月份打賞結算!)第八百四十一章 法術的必要儀式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五百七十九章 渣男之名,從東到西,無人不曉第二百九十章 史上第一奸臣上線第八百九十章 此乃亂政,臣不奉詔第二百四十章 朕送你們八個字!(六月份打賞結算加更!)第五十六章 被刺殺的沈從第六百一十二章 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八百九十一章 中原王朝商貿的潛力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羣叛徒!第八十七章 這個王喆很有料!第八百章 送到磁州建設新大宋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顏宗望要跑第二百九十六章 悶聲才能發大財第五百零四章 這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八十三章 你們要朕御駕親征?!第八百零八章 大喜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麼能不立遺囑?第七百七十四章 完美的解決方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自己造自己的反,何其困難第四百五十五章 工具人不稱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給官家沖沖喜第七百八十八章 拆別人的東牆補自己的西牆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五百八十章 一個很划算的買賣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岳飛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二百六十九章 平州大捷(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沖喜成功第一百四十五章 種二忽悠上線第四百五十四章 耶律餘睹獻圖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要把行在建遼河北岸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綱的信到了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三章 神器帝位 有德者居之!第六百二十九章 良政變成害政第四十三章 我要當個好皇帝第八百八十七章 兩軍陣前,狺狺狂吠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們是納稅的合法商賈!第八百四十四章 胡神醫要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完美的解決方案第五百零四章 這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第七十一章 已許國,再難許卿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球特色第五百六十四章 搞敲詐搞到了你韓爺爺頭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十五章 兩開花?不,三開花!第七十三章 一報還一報,你做什麼,我也能做什麼!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五百六十五章 兀格啊,時代變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宋官家哄人的手段,十分枯燥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三百三十六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五十三章 失道者寡助第四百八十五章 燕山東麓防線第五百九十六章 菊兒汗午時三刻的夢第三百五十六章 送他上路吧第四百四十四章 開關門!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是在玩狼人殺,誰都不能信了?第七百二十七章 人在家中坐,鉛從天上來第八百四十八章 什麼是金奴第一百四十八章 說燕雲怎麼能不說馬?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四百四十六章 理論和應用的碰撞第三百四十一章 窮奢極侈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宋皇帝的軟肋第六百七十三章 金國的體面第四百二十五章 齊安郡王第五章 東掖門外下了好大的雪第七百九十章 站得高,見得多第七百七十二章 祥瑞,又見祥瑞!第一百五十四章 躬行仁術 普救衆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怎麼什麼都知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隻狐狸,兩隻狐狸,陰得很(3/5)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梗第一百一十三章 鄰家有女極爲聰盈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宋的繁華第四百七十三章 岳飛差點翻了車第七百四十五章 官家的謀算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年交的買命錢第八百九十四章 景教傳播的充分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