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公孫策的建議,曹斌將兵

宜城縣令正在跟包拯交談,衙役突然來報道:

“大人,江陵府兵馬都監,帶三千人馬正在縣城外紮營!”

宜城縣令疑惑道:“江陵兵馬,他們怎麼會到?”

那衙役道:“他們說是奉了曹伯爺的命令前來......”

他還沒有說完,又一個衙役前來稟報道:

“大人,荊州人馬趕到城外......”

宜城知縣一驚道:“莫非九郡兵馬都到了?”

包拯威嚴道:“胡鬧,不過小股山匪,何必如此勞師動衆?”

他位高權重,是開封知府,但也沒有調動地方部隊的權利,所以只能向地方借兵。

作爲朝廷大佬,任誰也是會給些面子的。

不過曹斌把九郡兵馬全部聚集過來,讓他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

宜城知縣頓時笑了起來,道:

“沒想到曹伯爺如此敬重包大人,您一聲令下,曹伯爺竟將九郡所有兵馬都調了過來。”

包拯雖然覺得曹斌有些浪費,但心裡卻不由自主變得十分熨帖。

捋了捋鬍鬚,搖頭道:

“兵甲乃是國家重器,忠靖伯如此輕易調用,卻有點輕佻了,待見了他之後,本府再說說他吧。”

公孫策的臉上卻露出了笑容,道:

“也不枉了大人用心良苦,如今忠靖伯似乎表面未曾改變。”

“但以如今的態度來看,也算是幡然醒悟了。”

“無論是山東賑災,還是出使西夏都可以看出一二。”

“尤其是這次治理襄州,治政奇思妙想,又潤物無聲,不着痕跡,可謂天賦異柄。”

包拯點點頭,感慨道:

“說的不錯,修建諾大的一個港口,竟然絲毫沒有傷民、勞民,還藉此惠及數個州縣。”

“如此完美的治政手段,是我等讀書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景.......”

其實他現在看到的,只是港口給“本地”帶來繁榮,還是短期內的效果,將來的發展纔是重點。

而且他說的也有點保守,其實交易所的作用何止如此?

世界上第一個交易所的建立,就是爲加強大商人之間的聯繫,解決供需之間的不平衡。

有了襄陽交易所,等於將整個大宋的重要商業行爲聯繫起來。

比如荊襄百姓想要種植經濟作物,可以在種植之前與商賈簽訂契約,成熟之後不需要費力售賣,可由商家按事先約定收購,賣到最需要的地方......

這種模式在後世十分常見,但在大宋就是極爲先進的東西了。

它存在基礎就在於信息的掌握和傳遞,曹斌看中的也是這點。

可能這些信息可能不太準確,比如天氣預測,但總是多了一個參考。

畢竟,就算後世的天氣預報也有不準的時候。

這個時代,有個五六成的準確率也足夠了。

“大人,如果要肅清朝堂,改變忠靖伯的立場,關鍵還在與他的婚事。”

公孫策見包拯陷入沉思,搖了搖羽扇說道。

包拯無奈地說道:“這卻不好說,畢竟龐曹兩家兩代的交情。”

公孫策卻自信地笑了起來:

“對公孫來說不難,只要幾個離間之計,足以讓曹伯爺認清龐太師的真面目......”

“到時候,無論大人收他做個弟子,還是爲他說門親事,都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包拯看了他一眼,擺手道:

“此話休要再說,朝堂之事怎能涉及他的婚事?”

“再者,本府只是可惜他的人才罷了,並非要結黨。”

“我收他做弟子幹什麼?教他武藝嗎?”

說到這裡,連他自己都露出了一點笑容。

宜城縣令聽到這話,卻是若有所思。

這忠靖伯好像跟天波府、包大人的關係都不錯,立場有些曖昧,看起來也頗有才能。

不知道自己的恩師寇相,有沒有意思拉攏一下。

想想曹斌的升職速度,或許很快會成長爲朝廷的中堅力量。

想到這裡,他打算回府之後,立刻寫封書信入京。

這一天,荊襄九郡所有州府的人馬全都在向宜城縣匯聚。

傍晚十分,縣城外已經軍帳成片,足有三四萬多人。

百姓很少見到這麼多人馬,還以爲又要打仗,嚇得都不敢出門了。

宜城縣令苦笑道:

“也虧得這些士兵軍紀不錯,否則我宜城就要倒黴了。”

趕到宜城縣外的兵卒也不要求進城,只是自顧埋鍋造飯,吃完飯後就開始集體活動,有的還抽空訓練起來。

這種軍容,讓包拯幾人頗爲側目。

如此自律的軍隊,別說駐紮地方的禁軍和廂軍,就算汴京的上四軍都十分少見。

俗話說什麼樣的將軍,帶什麼樣的兵。

當然不是說曹斌這種人,而是因爲他整理軍隊的方法。

爲了節省精力,他直接讓楊志派出了一千多襄陽駐軍,進入各州駐軍之中充當軍官。

反正那些軍隊之中的將校已經全部被撤,正好補上一些,連獎勵制度都帶了過去。

這種情況下,那些軍隊,也就跟襄陽駐軍變成了一個性子。

“不錯!很好!這種軍士才稱得是大宋精銳之師!沒想到曹斌還有如此治軍之能!”

幾人站在城牆上向遠處觀瞧,包拯忍不住道。

看得出來,他內心十分愉悅,連對曹斌的稱呼也變得隨意起來。

宜城縣令聞言,更加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快給老師寫信。

正在這時,只聽城外數座軍營中,突然響起了震天的金鼓之聲。

無數軍士迅速列隊,齊聲呼喊起來。

“嚯、嚯......”

“大宋萬勝!”

“伯爺威武!”

宜城縣令嚇得腿腳一軟,驚慌道:“怎麼了?他們要幹什麼?”

公孫策輕笑起來,羽扇向遠方一指道:“縣尊不必擔憂,忠靖伯來了!”

只見北面無數煙塵飛揚,數千人馬正迤邐而來,頭前一員大將縱馬橫搶,帶着一隊騎士直奔軍營而去。

與此同時,一個紅衣身影卻驅馬奔城門而來。

跑到近前,他從馬上飛身而起,在城牆殘損處踏了幾步,竟直接躍上城頭,滿臉笑意地拱手道:

“大人,忠靖伯親自帶領五千人馬前來聽候調遣!”

公孫策聞言笑道:“大人,果如我等所料,只差一步而已......”

包拯搖搖頭道:“讓曹斌來見本府,如此勞師有點過了!”

第二十一章呼家將要謀反,玩呢?第十五章案情了結,心懷大暢第九章過堂,聲名狼藉的二人第一百五十章 拔雕無情曹俊才,沒藏無淚第二百五十章 耶律宗幹,常卿憐現身第二百七十七章 鬥將,曹斌攻城第二百零七章十娘有孕,蔡京斷尾求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勝!耶律仁先之謀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方多算計,誰高一籌?第七十四章 老闆娘的意圖,留不住的汗血寶馬第三百五十九章 破方臘 觀音奴很鬱悶第一百二十六章 完美的拉攏手段,李堂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二章 潘妃失望 曹斌赴任江南第二十四章宗師級曲樂精通,我打算自己上第一百四十一章我,曹斌!忠臣良將,暗謀劃第一百三十七章沒移兮夢的決定,太子很憤怒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斌名震天下,包勉醉青樓第一百零一章抄家抄出林娘子,監軍?第四十一章師師過壽,曹斌很低調第九十一章祝彪的鬱悶,見證卑服第三百零三章曹斌奇謀,潘仁美很無奈第三百七十五章 威逼利誘 高端“學區房”第三百七十章 抄家 難民後悔莫及第二百七十二章 陰險的童貫,殺奔靈州第九十六章 曹伯爺失敗的裝病第二百零一章 曹伯爺的武力,大軍出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厚道人曹斌,張元帥被動英勇第一百五十八章宴會,新任長史西門慶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斌的名頭 南俠糾結第三百七十章 抄家 難民後悔莫及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物降一物 軍演駭敵第九十七章 曹伯爺“怒”砸開封府?第七十三章小叔子和賽西施的大義第二百一十九章 寇準破功,陳世美的怨念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昭明的敵意 大赦天下第三百章 危機、拼命,曹八百衝陣救人第一百九十八章大宋日報襄州版,包勉的欠條第二百二十三章 寇準的手段,呼楊鄭高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斌計謀公主 捏腳論英雄第三百一十一章穆桂英與楊宗保 祝彪的落差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廷的震驚,計劃第九十一章祝彪的鬱悶,見證卑服第三十二章高衙內報復,曹斌要登臺?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主破釜沉舟 聖女心思第八十四章豁的出去曹俊才,沙場鬥將第五十章贖身?連青樓一塊兒買下吧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潘仁美,皇帝施恩第三百三十七章 明教的發現 曹斌粗暴第二百五十一章 包拯的反擊,大雪紛飛第一百六十四章兌換虎豹騎,可怕的遼國鐵騎第三百三十七章 明教的發現 曹斌粗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勝!皇帝的賞賜第二百六十八章 魯達怨念 曹斌火燒“上方谷”第一百四十四章沒移家的禮物,鐵鷂子來襲第八十四章豁的出去曹俊才,沙場鬥將第二百二十五章曹斌力敵三將,曾家的由來第六十三章各自鬧翻,一場好打第七十一章糧食遭劫,顏查散的失敗第十五章案情了結,心懷大暢第一百二十九章曹斌撒手鐗,張延壽任憑驅使第一百七十一章曹斌大義凜然,揭發小報!第二百六十九章 朝廷的巨大驚喜,河東軍索糧第三百一十章 破遼之計,祝彪的願景第五十章贖身?連青樓一塊兒買下吧第三百七十三章微服 上虞縣令之悲喜第十二章過堂,僵持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方多算計,誰高一籌?第三百一十七章 公主上鉤,燕青的怨念第三百零八章 力敵十將,河北玉麒麟第三十一章籌備妥當,要掙大錢了第三百零九章 盧俊義很驚喜,祝家莊獻計第五十三章首次朝會,曹斌的演技第三百四十二章 曹斌自保 潘貴妃的算計第二百九十一章張山甫的感動,夜襲第九十六章 曹伯爺失敗的裝病第一百零五章 梁山的對策,林娘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老仇人了 曹斌的計劃第五十四章朝堂爭鬥,反制高俅第二十章老乞丐地偉大遺願第三十九章沒收作案工具,曹賊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端王的節操第一百零五章 梁山的對策,林娘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破陣、中伏,潘仁美棄軍逃生第七十章曹斌遊刃有餘,梁山宋江來襲第二百九十四章 楊家女將特別發現,曹家長女第一百七十一章曹斌大義凜然,揭發小報!第二百七十五章 雲妹上線,張山甫重傷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堂冠冕堂皇,曹斌要罷工第六十二章接風宴第二百六十三章 曹斌麾下的特長,種二郎後怕第一百零八章倒黴的楊志,鐵騎初揚威第一百九十三章家將瓊英,倒黴的顏查散第六十五章同流合污與分道揚鑣第五十五章佘太君的勸誡,巧遇賽西施第二百八十八章曹家兒女雙全,朝廷的擔憂第一百零三章楊家的忌諱,再抵山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苦到心裡頭的苦肉計第一百二十五章鐵血相 霸王力 狄漢臣(修改)第三百五十七章 觀音奴的狼狽 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