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水泊梁山

今天晚上沒有,休息是爲了更好的爆發……

趙佶身邊傳來王黼的聲音,笑道:“還是官家體貼,知道尚父在凡間清苦,嫁個公主陪伴國師……只恐公主嬌生慣養,不會服侍夫君……”

這般近於猥瑣的話讓趙佶聽了,並沒有生氣,反而得意的大笑起來:“說的也是,還是咱們家師師最會服侍男人。師師調教出來的青青小妮子,怕也是不弱,不如就送給尚父了……”

外面都是一片湊趣的笑聲,起碼讓文飛聽到了王黼,張邦彥還有蔡攸幾個人的笑聲。這幾個傢伙,就是趙佶的弄臣。相當於富貴人家養的陪着吃喝玩樂的清客……

幾人談笑一番,趙佶就道:“既然尚父在溫柔鄉中,咱們就不要打擾好事了。走走,今日熱鬧,咱們再去觀燈去!”

李師師不依的道:“官家,天都已經這般晚了,路上又冷又滑,不如今晚就住在這裡吧!”

趙佶大笑:“不了,今天晚上月色漂亮,外面燈火更是漂亮。師師,不如我帶你去水晶宮觀燈去吧!今晚上的水晶宮更是漂亮。明年我一定請尚父把我的皇宮也給裝飾一番……也不知道元宵節的時候,尚父會佈置出什麼燈出來……”

又過了半天,所有人都走了。文飛三個卻就拍着衣服從牀底下爬了起來,好在李師師這牙牀下面也是經常打掃,沒有太多灰塵。

文飛剛想說話。卻見周邦彥那廝,飛快的跑到李師師的桌子邊。磨墨鋪紙,一揮而就。飛快的寫下了一首小詞。

“吳鹽勝雪,並刀如水,……”燕小乙站在旁邊看了一眼,搖頭晃腦的就念了出來:“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好詞,好詞。不愧是天真居士……”

文飛腦子之中轟然爆炸,娘哩!這麼趕巧的一幕怎麼被自己給碰上了?這麼一首詞,可是太出名不過了。文飛很小的時候。就被那個喜歡宋詞的老爹講過這個故事的……

文飛正在發呆,這北宋歷史都被他改動不少。但是現在居然親身經歷這麼一個歷史片段,讓他不由不佩服歷史的慣性和神奇來。

正在瞎想,跟着一幕接踵而來。就見那位燕小乙忽然推金山。倒玉柱一般的跪了下來。拜倒在地:“罪人燕青燕小乙,拜見尚父!”

燕青?難怪聽到這燕小乙的名字有些熟悉,原來是他?不斷的電火花在文飛的腦海之中炸開。梁山好漢,宋江……

等等,前幾日那楊戩不是說水泊梁山裡面沒有盜賊麼?現在怎麼連燕青都出現了?

文飛還記得自己看過水滸傳的,其中似乎有這麼一幕。那燕青在元宵節燈會的時候,潛入東京城之中,爲的是接近李師師。想辦法謀求招安……這麼說來。梁山早已經反了……該死的楊戩,居然敢騙我……

就在這麼一瞬間。文飛相通了很多事情。他面呈如水,不動聲色,淡淡的問道:“宋江宋公明呢?”

燕青有些詫異:“原來尚父也知道我們梁山兄弟,尚父我等梁山兄弟造反,那都是逼不得已。只恨那些貪官污吏,逼迫太過……”

廢話,逼上梁山麼?這誰不知道?文飛臉色鐵青,他自從穿越以來,不是在西北大軍之中,就是在這繁華富足的東京城之內,高高在上。搞着自己的神棍事業,從來沒有機會下到基層,深入民間。

雙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如畫江山,錦繡繁華。還以爲現在這都是太平盛世,離着那靖康之恥十分遙遠……

但是眼前這活生生的梁山好漢,卻就讓文飛腦袋上如同重重的捱了一棒子。提醒着他,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其實和趙佶一樣,看到的都是假象。都沒有看到整個大宋帝國的早已經危機四伏……

“楊戩那是怎麼回事?”文飛的聲音飄飄渺渺,似乎從不知名的地方傳來,讓燕青激靈靈的打了個寒戰。越發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眼前這個男人,可不單單是和他一起狼狽躲在牀底下的同伴,而是位高權重,法力無邊的的尚父。

是可以揮手招來神雷,炸破黃河冰封,吞沒上萬西夏戰士。是在青唐城外,登壇做法,招來地震,讓整個西夏和吐蕃都發生大地震,讓興慶府都差點毀於地震之中的護國天師……

文飛的威名早已經傳遍整個大宋,在西夏甚至能止兒啼。在遼國,也都被深深忌憚的一個人物……

燕青把頭伏的更低了一些,這個人絕對能決定他們水滸梁山那麼多兄弟未來的命運:“我等原本都是良民,並無意和朝廷作對……”

“楊戩那是怎麼回事?”文飛再問一遍。

“那個,”燕青既然來東京城謀求招安,自然對朝廷之中的情形有些瞭解。知道楊戩是文飛的心腹,原本想避開話題的,再次被文飛逼問,心中一橫,就實話實說,他畢竟是鐵骨錚錚的好漢。不是唯唯諾諾的小人:“楊戩那狗賊欺人太甚,滿天下到處搜刮地皮。”

燕青忿忿不平的道:“那狗賊把滿天下百姓凡是拿不出田契房契的,都說是佔了官府的官田,盡數給罰沒了……這天下間上百年來,有多少新開墾出來的田地,沒有經過官府註冊,立下田契?就只是這麼一招,就吞幾百萬畝的土地,讓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這個道理文飛自然是懂的,就好像後世拆遷,搞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很多老房子,原本單位上的房子,因爲歷史原因,都沒有辦理過房產證之類的手續。而就有黑心的開發商,勾結官方,一分錢就不想賠償,就想把地皮給徵去……

作爲後世人,文飛對於這種事情,簡直深惡痛絕。只是文飛這貨心性浮躁,根本沒有深入瞭解過楊戩那西城括地所到底是幹些什麼。還以爲真的是收撿百姓佔去官田的事情。

再加上那楊戩一直在他面前表現的恭順的很,讓他誤以爲這就好像是自己身邊養着的無害的寵物哈巴狗。

但是絕不會想到,這種人物,一旦轉過身來。到了弱勢羣體,平頭百姓面前,就會變身成爲餓狼……而更讓人惱火的就是,自己居然不知不覺之中成爲了這種貨色的保護傘。

奶奶的,難怪自己一直覺得頭頂上的怨氣不斷累積。開始還以爲自己殺的吐蕃人太多了,所以才積累了這麼多怨氣,現在看來,搞不好就是楊戩那貨給自己招惹來的。

文飛心中大恨,如果楊戩那貨現在出現在文飛面前,文飛說不定吃了楊戩的心都有了。以前常常聽說,親君子遠小人。當時聽到這句話,都還以爲此事簡單之極。但是真要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還真是……

“梁山八百里水泊,原本都是耕地。只是因爲當年黃河決口,淹沒了田地,成爲了湖泊。當地無數百姓,都是失去田地,都靠着這水泊爲生,捕魚種藕。

可是楊戩那狗賊一來,卻就說這水泊是官府的,禁止我等百姓捕魚。或者要繳納重稅,逼的無數漁民活不下去。只好扯旗造反,無非也就是求個活路罷了。其實我等一直是想要被朝廷招安的!”燕青道。

文飛臉上陰晴不定,最後良久方道:“只是你一個人來了這東京城嗎?”

燕青不知道文飛這般問是歹意還是好意,卻也不懼,昂頭道:“我這次來,也就只有自家和一個叫做神行太保戴宗。別無二人。尚父若是允我梁山招安,那麼我家公明哥哥,自然會再來東京城!”

文飛再次沉默了半晌,方纔問道:“你把梁山的情形和我說一下?”

燕青便把最近梁山的事情說了一遍,原來楊戩那貨倒行逆施,激起水泊梁山的漁民起義反抗。又有山東各地的好漢,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已經和官軍打了好幾仗。先是鄆州知州蒲宗孟帶兵討伐,結果吃敗仗,被下獄鎖拿。

結果那貨是楊戩手下,被楊戩走了文飛的門路給保住。不僅沒有被朝廷降罪,反而還官升一級。

接着就是朝廷幾番出動大軍,都是不熟悉梁山泊的地形,討伐的戰船都被引入淺水地帶,擱淺,被火攻燒燬。這麼大的事情,文飛居然一點都沒有聽到風聲,數萬大軍都被梁山水賊打敗。要不是宋江等人有意招安,把俘虜的士兵都放回來,這麼一下子就有數萬官軍身死。

而不僅文飛沒有聽到一點消息,似乎連那趙佶也不知道一點音信。要不然也不會天天這般興致勃勃的眠花宿柳,還有心情到處遊樂了。

這些人,當真是好大的膽子。在一瞬間,文飛就起了殺心。

燕青見文飛面色鐵青難看,久在上位,自然的就有一種難言的壓力壓迫了下來。讓他有些心驚。

“你回去給宋江說,讓他來東京城見我!”文飛淡淡的說道。

“尚父,你的意思是說?”燕青問道。

文飛冷笑:“我什麼都沒有說!讓他宋江愛來不來……你走吧!”(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章第48章 廢物的禁軍第7章 看你們不爽第3章 坑蒙拐騙第64章 終章第46章 大棒加胡蘿蔔第38章 夜月下的狼羣第45章 血腥的手段第29章 天劫神罰第68章 回到現代做神棍第3章 鬼仙真人第56章 廢物利用第21章 北海巨妖第5章 畫符不知竅,惹得鬼神笑第28章 九轉金丹第3章 梁山好漢第51章 諸天神聖第49章 毒蟲第34章 不負責任的治療第6章 旱災之下第6章 成功交易第49章 南施和李鬼第57章 殺雞儆猴第8章 人心苦不足第20章 蒸汽鐵船第32章 熊心豹膽第38章 陳正和失蹤第54章 仙人真容第27章 元宵夜宴第21章 佔領邈川城第13章 豬肉和點茶第9章 赤腳醫生第10章 資金壓力第17章 治病救人第33章 石必部落的羊瘟第31章 氣運秘密第13章 鄆王趙楷第7章 鴻蒙之祖氣第21章 危險夜晚第13章 無恥的苗雷第65章 上門欺人第16章 力量干涉物質第9章 茅山派的?第24章 走蛟龍第45章 又見羅真人第91章 李清臣第24章 開壇救人第44章 人發殺機第30章 蒞臨米國的天師第59章 神秘的發掘第54章 不世之業第40章 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原來是一家第73章 炸河第20章 道心領悟 意識之爭第21章 錢幣改革第6章 旱災之下第49章 真假白素貞第6章 入雲龍公孫勝第19章 丹方第33章 魂爲陰,魄爲陽第20章 紛亂如麻第29章 火山爆發第1章 不速之客第13章 漫天過海和道貌岸然第2章 搶購啊第6章 四位大神第12章 “殭屍”日行第19章 丹方第5章 不可思議第55章 虎狼之師第18章 未雨綢繆第36章 求援報信第25章 開着貨車闖大軍第5章 鬼菊派第114章 天師的傳說第15章 皮貨大王第32章 西方精金第7章 阿茲特克黃金第61章 李代桃僵第100章 寰丘祭天第7章 市井出奇人第68章 茅山術第69章 嚴原金石城第43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第62章 沼澤的部落第20章 大旱還是大水?第31章 算計和救贖第41章 一氣化三清 佛本來是道第10章 各種弩炮第33章 干擾消失第37章 魚龍曼延第23章 老城區 舊房子第33章 驚天騙局第15章 水怪巨黿第25章 心狠手辣的樑師成第1章 不速之客第48章 祭壇第9章 赤腳醫生第79章 孟揆和李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