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鬼帝玉印

後來陰世慢慢的出現,最早的都是山川之神,各自掌管着自己的一片地方,護佑着自己的治下的鬼神。所以最早時候,山神同時也是陰司之神。他們治下庇護魂靈的地方,就叫做福地,互相不同屬,不相接。所以上古方士將之稱爲洞天福地!

後來佛教傳入中土,再加上漢末的天下大亂。很多有識之士,受此刺激之下。決定再造人天,重新整理人神鬼之間的秩序。就有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太平道偏於治人,想要重新整理人道的秩序。而五斗米道卻把目光轉向了陰世鬼道!

當年張道陵在四川青城山傳下了五斗米道,又叫做天師道的。但是在早期的歷史記載之中,卻都把他傳承下來的道派叫做鬼道。道徒稱爲“鬼卒”、“鬼兵”,道中首領稱爲“鬼吏”。

後世的天師正一派,最擅長的也是抓鬼驅邪之術。這不是沒有來由的!

不論是巴蜀之地,還是夏商周的中原之地,在上古時期。都流行的是鬼巫。隨着中原王朝的慢慢演變,也就只有在巴蜀之地,那種當時的荒僻之地,還保留着上古時代的巫鬼之術。

傳說之中,當年張道陵傳教,伐山破廟,斬殺當時的各路鬼神。甚至連祖先信仰都不允許。還有傳說大戰八部鬼帥,六大鬼王。這些其實都是那些原始巫教的社團勢力。

後來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張道陵戰勝了那些原始巫教的力量。或者把他們斬殺,或者鎮壓降服了。巫教八部鬼帥、六大魔王鬥法失敗後,被天師道改造與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擲筆槽”、“洗心池”等,就是當時鬥法之後的傳說。

而當時這位道人,便是繼承的早期鬼道的道統。講究的是統御百萬鬼衆,斬神誅鬼,再造人天。更類似於當年太平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一套!所以當年第一個提出了均貧富的主張。

想要再造天地人三道,徹底逐出佛門。讓天下太平,萬民安居樂業。建立政教合一的道門皇朝。這道士的想法不知道是偉大……還是荒謬!

不去管他了,文飛是俗人。根本就不糾結這些東西,反正現在這世界還是一片太平。雖然還有着種種問題,讓那些憤青們十分不滿,但是這日子好歹過的還不算太差……

文飛是得過且過的性子,不糾結這些。只想從這道人的記憶之中,找到他修煉的法門。說起來這道人拜過的門派還當真不少,便連當時還沒有正式立派的天心派的法術,這道人就都學了一些。不過他最初主要修行的還是北帝派的道法。

北帝派最重要的似乎是天蓬咒,據說唸誦天蓬咒可以請到天蓬大將下凡,除妖滅邪。當然了,這位天蓬大將,乃是北帝坐下的一位大神,尊嚴非常。在當時的地位有些類似於觀世音菩薩,都有着循聲趕赴,救苦救難的大能。絕對不是西遊記那位天蓬元帥了!

不過隨着宋代中期以後,北帝派式微,這天蓬咒也就很少人唸誦了。天蓬大將也很少人供奉崇拜了,和日後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可沒法相比。

文飛懷疑是不是就是和這道人有關,才惹得北宋朝廷大力打擊北帝派,讓這當時紅花之極的一個道門大派幾乎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當然這事情和文飛沒關係,他也就是胡亂的感慨兩句,就丟到了一邊去了。天蓬咒雖然厲害,但是這位大神已經上千年沒人供奉了,想來現在就算還存在,神力恐怕也低微的很了。還是看看其他的法術吧!

其實文飛最感興趣的還是鬼道法術,想當年文飛缺少錢花,一門心思的想要練成五鬼運財法,讓五鬼給自己從銀行裡搬點錢出來花……

不過要練成這法術,就需要祭煉出一顆鬼帝印來。代表鬼帝的權能,號令萬鬼。道門的最重要的法器就是劍,印,鏡,鈴這四樣了。很多地方都少不了這四樣法器,但是雕刻這些用什麼材料卻並沒有嚴格的規定,木質,石頭,玉,金屬都行。

當然材料越好肯定是越好。文飛記得有一顆祖遺陽平治都功印,玉質厚七分,橫長各一寸半,方紐。一稱大陽平治都功印,厚七分,橫長各二寸半,玉質,金螭紐。

還有一顆明嘉靖五年朝廷賜陽平治都功印一顆,銀刻,雙紋,厚七分,橫長各寸五分,靈芝如意紐。可見連樣式也都無一定的之規了!

文飛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自己手中還有一塊好玉。

當下花了幾天的功夫,找了高手匠人,把這塊羊脂玉給雕刻成鬼帝玉印。雕成之後通體晶瑩,幾乎不帶着任何瑕疵。若是別人看到這塊美玉,恐怕眼珠子都要瞪出來。

原來文飛這貨相當的惡趣味,居然把這玉印仿造的卻是傳國玉璽的模樣造出來的。你問那一顆傳國玉璽?廢話,自然是和氏璧雕刻的那一顆。秦始皇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上面還有着九龍樞紐的。歷史上大名鼎鼎,從秦漢一直傳到五代才神秘消失的那顆寶貝!

當然了,這只是文飛的一些小小的惡趣味罷了。下面的印文當然不會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是比雲篆還要難認的一種古篆,到底是什麼內容,文飛可就不知道了。

這玉印放在現在,可真是無價之寶,可是在文飛手裡,還真沒話多少錢。

別忘記了,他這個時空販子,可是販賣了不少和田玉的礦石回去的。後世和田玉都快採光了,那價格自然是一路高升,昂貴之極。而大宋又被西夏給擋住了,來自新疆的和田玉自然也是貴重無比。可是在西夏國內,這和田玉的價格也就一般般的了……

西夏人的疆域在今天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甚至延伸到了新疆。這和田玉也是西夏的一項重要的出口物質。文飛幾次交易,除了那些藥材,藏羚羊的毛皮和角之外,就是這玉石最爲大宗了。

第75章 瘋狂涌來的香火願力第16章 西域的攻略第4章 神像第36章 海上風暴第50章 紅斑和白魔第15章 參觀古代戰爭第19章 鐵血無雙楊家將第36章 來自權力的邀請第15章 囂張魔賊第55章 大肆破壞第33章 再回北宋第14章 大敗敵人第85章 建築方案第19章 鐵血無雙楊家將第23章 邪惡的力量第23章 邪惡的力量第23章 師徒之間第57章 五行旗 御林軍第15章 求援的忠臣第40章 昊天的信息第23章 宋代美食第46章 真龍出世第43章 一手拿着經書,一手舉着刀劍第130章 黑鴉鬼軍第52章 開天聖經第33章 會盟第89章 再入陰司第51章 五雷天心第28章 轉了一圈又到手裡第4章 呼風喚雨第38章 剪紙爲月 圓光幻術第37章 無常巡夜第21章 糧商準備罷市第47章 最強大的氣運第58章 是不是屍變?第78章 神霄天宮第4章 太子趙恆第52章 上帝的城市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15章 參星拜斗第47章 道教高人第9章 闖軍第32章 西方精金第28章 惟精惟一,允執其中第40章 陰魂不散第20章 吞納雷霆第3章 杭州知府第38章 火藥武器第4章 呼風喚雨第4章 分家第17章 大金光咒第51章 道人第6章 旱災之下第117章 講道宮第49章 皇帝密旨第70章 李將軍第58章 指着鼻子罵人第24章 相州韓家第31章 算計和救贖第17章 石佛鎮地眼 四女鎖蛟龍第21章 鹽風神和甘泉神第46章 各種算計第27章 好兄弟第43章 女真的腐化第43章 茅山黃澄第11章 午夜深處第30章 靈界的城池第37章 老朋友了第55章 道法不施於貴人第15章 乾陵巧遇第11章 午夜深處第19章 一槍爆頭第2章 對付懶人的辦法第116章 搶綵球第62章 前因後果第30章 野生藥材第32章 軍紀第42章 法網森羅第6章 土着的聖女第3章 陳家第31章 龍珠第4章 電光王佛大將軍第5章 趙佶的憤怒第29章 斷腿第49章 老鬼第22章 鵲巢鳩佔第28章 轉了一圈又到手裡第50章 靈寶派的道法第39章 銀色狼王第61章 牛頭天王第52章 傳神之法第6章 發動 逼宮第24章 開壇救人第30章 羅天大醮第12章 窮酸措大第43章 茅山黃澄第49章 道法傳承第29章 海嘯忽來第2章 紅衣學姐第49章 夜裡的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