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斜也找來宗望商量,坦言要報復韓望,因此想攻打易州城池,懲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
宗望思慮再三,說道,與其攻打易州不如攻打涿州,涿州兵力雖多卻廢弛不堪。軍將無心戀戰,士兵貪生怕死,庸者尸位其上,能者遭逢嫉妒與陷害,一鼓可下。
斜也覺得有道理,打完了涿州可以包抄燕京,也可以兵進易州,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大軍軍需和草料不足,只有攻佔相對富裕的涿州城,才能緩解自己的窘迫。於是拍板,明日聯合滯留在燕京三千軍隊,一起圍攻涿州。
快馬連夜趕到燕郊,令三千鐵騎即刻南下,準備攻打涿州,以獲得充足的給養。攻佔了涿州,燕京和易州就是嘴邊的肉,想吃就吃,那樣就能佔據戰略上的主動。
六千金軍,壓到涿州城東南北三面,獨留西面敞開,典型的圍三闕一。而且金軍擄掠大批民衆準備次日一早負土填河,充當消耗守軍防具的犧牲品。
姚古氣得夠嗆,易州那麼少的兵力你不去打,燕京那麼大的名氣你也不打,偏偏來打我?簡直就是欺負人。
自己擴兵太多了,六千新兵,什麼都不會,除了吃飯就是站崗,搬運物資等。連兵器賭不夠,三千人都還赤手空拳,這仗該怎麼打呢?
六千新兵全部上城牆,兩丁出一丁,再徵集涿州城內八千民衆共同防禦。命人將石塊,滾木,火油、開水,石灰等防禦裝備全部緊急運上城頭,同時派出兩千老兵,分段監督新兵和民夫做好防禦。
沒等姚古準備好,斜也和宗望就分別自東門北門開展強攻。首先逼迫民衆向護城河填土,再向城頭城門處擁擠而來,大股金軍混雜其間強攻。
守軍大多爲本地新招兵士,而城下多維當地婦孺民衆,在城頭和城下撕心裂肺的號哭聲中,部分城牆頭上的新兵開始反叛。隨即引起熙河老兵的無情鎮壓,卻引發了涿州新兵和城內居民的全面反抗。
熙河老兵雖然依靠血腥手段將反叛者全部絞殺,但是城頭多處已經被金軍輕鬆攻克。然後潮水一般的女真悍卒呼嘯着越過城頭向城市中央奔去,熙河軍一觸即潰,聞風而逃。
姚古在聽到金軍破城警報之後,匆忙帶着六千熙河老兵自西門向真定逃去。
宗望親率一千騎兵,短短一刻鐘就擊潰了熙河軍,將留下堵截的三千步軍全部俘虜。斜也將留下的宋軍全部搜出,一一審查之後不得不歎服。
韓望的軍隊和原來這些西軍,有根本上的不同,是自己屢屢輕敵,怪不得別人。如今涿州到手,開始要看着燕京下刀子了。
哈扎爾見攻城異乎尋常的順利,變想出一個計賺燕京城的計謀。讓投降歸順的熙河步軍軍指揮使魏牛奔,帶着敗兵逃向燕京城,一旦賺開城門,就是大功一件。
魏牛奔在熙河軍貪生怕死,但是被女真受降之後居然豪爽起來,拍着胸脯保證一定拿下燕京西門。
果然,當魏牛奔在燕京西門前,把個威風和蠻橫耍個十足,燕京城門居然信以爲真,毫無戒備的開了門。隨着潛伏的金軍和叛軍一擁而入,在守軍錯愕之中佔據了西門。
燕京城破的消息如同五雷轟頂,在每一個宋軍將領頭上炸響,隨即各軍亂作一團。以爲小種相公還未赴任,故而大軍由楊可世暫時統帥。
楊可世在探明敵情之後,集合了五千人衝擊西門,想要奪回城樓。但是魏牛奔立功心切,居然將西門附近的民居全部拆毀,使得宋軍冒着女真人的箭雨進攻,損失巨大。
連續強攻三次之後,楊可世不得不放棄了,眼見奪回西門無望,各個軍都紛紛動搖,城區。而此刻,金軍大隊人馬也向燕京急速開進,再不走就會被女真人包餃子了。
佔據了一個月,花費了兩千萬貫的燕京,就這樣丟失了。
斜也還厚顏無恥的派人通傳給退往蔚州的楊可世,“想要燕京,一千萬貫贖買。”
楊可世一刀就將充作女真使者西軍叛將的頭顱斬了下來,“該死的漢奸,早死早投胎去吧!”隨即通過山林間的小道撤往蔚州。
楊可世僅僅帶着五千人撤出了燕京,剩餘將近兩萬士兵樹倒猢猻散,將兵器盔甲一扔,就混在百姓之中。而涿州也有將近六七千人,自行南逃,或混入當地民衆消災避難。
面對涿州和燕京的失守,儘管易州將領罵個不停,韓望卻並不覺得奇怪。本來戰力差距都放在那裡比着,打成這樣也是正常的。
斜也佔據了這麼多城市,就會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軟肋,他的兵力將會被分散。利用先進的運動戰和游擊戰理念,完全可以狠狠打擊斜也。
雖然易州兩百名精銳沒有接受過特種作戰訓練,但是架不住基礎技能好,用新老結合三七開的方法,分成三十各小組。
新組建的特種小隊,到廣大的金軍後方執行破襲,騷擾、暗殺等任務。總之不管用是麼手段,把金軍弄到雞飛狗跳,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最好了。
於是石燕負責燕京城,餘威負責涿州城,不管是金軍還是被打散了的西軍禁軍,都是他們的目標。
金軍就是死路一條,每到晚上,無論是城頭巡防還是外出放哨,一個個小隊都會莫名其妙的被屠戮一空。最後導致女真人不敢出來巡邏了。十天之內,這種暗殺成績斐然,一共擊殺擊傷金軍八十多人。
至於打散了的西軍禁軍,只要身手好還想當兵的,一律收納進燕山義軍。這次收攏也取得滿意的獎勵。總共收攏精幹悍卒高達兩百二十人。
原本韓望還以爲,要改變他們的心氣會很難受,沒想到一提出連勝軍的將主是韓爵爺,他們馬上同意加入。因爲這年頭,遇到一個不坑下屬、不貪軍功的將主太少了,更何況四戰四捷名揚天下。
很多新兵說“要不是衝着韓爵爺的名氣,早就回家種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