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一清二楚

薛向用的就是一種經典辯術,大家都說,是均輸法在侵佔商人的利益,但是薛向認爲均輸法並無侵佔商人利益的打算,只不過商人缺乏保護,故而遭受誤傷。

縱觀整個國家制度,幾乎所有的制度都是在維護皇權,其次纔是文臣士大夫,唯有法制之法,是強調捍衛個人權益。

得到的結論,自然就是基於法制之法上的公檢法。

雖然這已經不是薛向第一回誇公檢法,但上回庭審時,公檢法是在幫他申訴,他投桃報李,大家都還是能夠理解的,但這回公檢法是偏向江南商人的,允許他們上訴,你還要這麼說,這就很讓人費解。

革新派覺得就很沒面子,難道咱們新政離開公檢法就不行?

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啊!

鄧綰也是一頭霧水,小聲向王安石問道:“王相公,這是怎麼回事?”

王安石面如止水道:“在公檢法的庭上,說上幾句公檢法的好話,是很正常的。”

話雖如此,但眉宇間還是透着一絲不快。

這當然不是他教的,這種話,他是決計說不出口的,薛向也沒有跟他商量。

不得不說,這還真是令他有些不爽,但主要是因爲薛向在這方面的一些行爲,他本就不是很認同,只不過他不是那麼在意,比如說,喜歡送禮,溜鬚拍馬,等等。

他認爲薛向是在討好公檢法,乞求放過,從側面來看,就是薛向認爲他王安石已經沒有足夠實力保護好自己。

然而,保守派方面也不覺很開心,尤其是御史諫官們,他們認爲薛向的這一番話,就是在暗示之前的制度有問題,但他們認爲,這就是你新政的問題。

新政出來的時候,可還沒有公檢法呢。

這說不通啊!

張斐作爲一個以細著稱的檢控官,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這種細節的,他先是笑道:“非常感謝薛發運使對於我們公檢法的褒獎,但是據我所知,新政在頒佈之初,可還沒有公檢法,也就是說制置二府條例司在設計新政時,肯定沒有考慮到公檢法,但是薛發運使卻強調,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公檢法,我是不是可以認爲,制置二府條例司根本就沒有想到防止這些問題發生。”

司馬光、劉述他們是一個勁地點頭。

問得好!

非常非常好!

非常公平、公正,並沒有受到薛向花言巧語的迷惑。

薛向非常淡定自如地反問道:“張檢控可能在行政方面的經驗有所欠缺。”

哎呦!還反擊了。張斐笑道:“不是有所欠缺,而是非常欠缺,還請薛發運使能夠指點一二。”

“不敢!不敢!”

薛向謙虛一笑,然後從容不迫地回答:“這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是嗎?”

“是的。”

薛向道:“一項新政策,往往是分兩步的,第一步,就是根據問題,來設計解決方案。

第二步,就是在執行之後,根據執行所遇到的問題,再做出相應的調整。

任何政策,到具體執行時,一定會出一些小問題的,沒有例外。

正如我方纔所言,均輸法的理念沒有問題,設計也是沒有任何問題,不但節省不少支出,還能夠獲得一些盈餘,來彌補運輸費用,同時還減輕百姓的負擔。一舉三得,改善了朝廷在這方面的弊政。

而我之所以提倡公檢法,是爲求解決執行中所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公檢法的話,制置二府條例司也是會做出調整的,王相公就曾根據河中府的情況,做出過許多調整。

如今有了公檢法,自然是不需要再另想他法。到底王相公是一心爲國爲君,而非是爭強好勝,既然公檢法好用,那爲何不用?”

格局!

這格局大了!

但是司馬光聽着,卻是有一種想吐的衝動。

去年京東東路的混亂,是怎麼造成的,不就是王安石要爭強好勝嗎?

這話你說得你不臉紅?

就算你不臉紅,王安石應該會臉紅吧。

司馬光擡頭看去,只見王安石臉上依舊保持着低調的微笑,稍微誇張一點地說,那就是王者的微笑。

這直接令司馬光感到有些生理不適。

哇.真是不要臉。

殊不知,王安石就裝出來氣司馬光的。

成心的。

其實在這一點上,王安石和薛向是有所不同的,王安石內心還是抗拒過公檢法的,倒不是說不認同,只是覺得沒有那麼重要,不是說,沒了公檢法,新政就會失敗。

但薛向是真的認同,而不是說爲了討好,乞求公檢法放過,或者說爲了捧殺。

這就是爲什麼他三番五次,推崇公檢法,真不是昧着良心,去溜鬚拍馬。

因爲從他個人角度來看,公檢法是完全符合他的理念,他是比較務實的,更在意利益,而非是道德,這與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

在朝廷中,薛向就是一個另類,故此一直以來,都遭受到排擠。

公檢法就不講這些,着重於證據,而證據就是務實的結果。

從政策方面來說,薛向的理念也是理財,可以說是商人那套邏輯,公檢法是有益於商人,當然也有益於他的理念。

他是真的認爲,公檢法就是新政的最後一塊補充。

同時,他確實是有站隊公檢法的打算,但不是說他投降保守派,而是他認爲公檢法能保護自己,以及讓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因爲他是非常務實的,自然也不會因爲黨爭,而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定。

“多謝薛發運使地指教。”

張斐笑着點點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荊湖南路等地的錢荒問題。不知薛發運使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薛向微微皺了下眉頭,道:“關於那些地方的錢荒問題,我承認,這是我們發運司的疏忽,但是我們會盡快做出調整,避免當地錢荒進一步加重。”

張斐問道:“但不知薛發運使是否有具體的調整策略?”

薛向沉吟少許,道:“這倒不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在我們面前有着很多選擇,比如說,可以投入一些錢幣從荊湖南路等地購買一些京城所需的輕貨,方纔那商人也說了,這些錢荒的地區,物價相對比較便宜,朝廷可以通過購買來擡高物價,以及給當地投入錢幣,同時朝廷也不會因此虧損。

還有,就是可以效仿河中府的鹽鈔,我仔細研究過河中府的鹽鈔鹽債政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功,關鍵就在於,當地官府是允許百姓用鹽鈔交稅。

但這個還需要朝廷的決策,不過我可以保證,無論如何,明年那些地區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

坐在內堂的趙頊,不由得稍稍點頭,如今他臉上已經沒有方纔那種充滿戲劇性的表情,而是與富弼、韓琦一樣,沉浸其中,也在思考這些問題,以及朝廷該如何應對。

“真是非常期待。”

張斐又問道:“此外,從目前的賬目上看,均輸法似乎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方纔餘員外、何判官,薛副使,他們都有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均輸法導致各地商稅降低不少。

那麼這裡面是不是存在美化均輸法的因素,其實實際上就只是將商稅挪用到均輸法的利潤中去了。”

這個問題,再一次是博得保守派官員的一致認同。

問得非常非常不錯。

而且問得這麼直接,是向着我們的。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薛向。

他們也想知道這個答案。

“當然不是。”

薛向搖搖頭,又非常肯定地說道:“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別說保守派,就連革新派的官員,聽得都有些心虛。

包括王安石自己都認爲,均輸法肯定是將一部分商稅給挪到自己的利潤中,因爲均輸法是不用交稅的,同時均輸法又在搶奪商人的買賣。

張斐問道:“薛發運使能否詳細地解釋一下。”

薛向回答道:“方纔我是一再強調,均輸法並不是針對商人的,主要是朝廷調整供應制度,以此來節省朝廷開支,這纔是均輸法的主要目的。

當然,我也不否認,確實因爲均輸法,而導致商稅減少,但是這種減少,只是在於均輸法在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商人的誤會,等等。

並不是說,均輸法將商稅挪到自己的賬目上。

等到公檢法去了之後,解決這些問題,結果就是均輸法所得利益,不會有任何降低,同時商稅一定會回到之前的成績,不,可能會更多。”

這一番解釋,令司馬光、呂公著他們眉頭緊鎖,有一種腦子轉不過來的感覺。

明明就是均輸法侵佔商稅,但薛向這麼一說,好像也有道理。

假設均輸法真的侵佔商稅,那麼只要均輸法存在,商稅就必然會減少。

反過來說,一旦公檢法解決了其中的弊政,均輸法的利潤就肯定會下降,利潤重新回到商稅。

但如果說,問題解決了,商稅上漲,同時均輸法利潤的不變,那就足以證明,均輸法沒有侵佔商稅。

王安石也是想了想,才理清這其中脈絡,又瞧了眼司馬光他們,雖然他們臉上不服,但好像又沒有反駁之言,憋得難受,這心裡也暗自爲薛向叫絕,回答地確實完美。

趙頊聽得也是興致盎然,看得更是投入,這可比庭辯真是有趣多了。

如果是在垂拱殿,他估計又是一個頭兩個大。

但是這聽證會,卻讓他也是豁然開朗,關鍵是這其中所有的利益關係,都非常清晰地擺在他面前。

這廝真是一個人才,難怪統管六路這麼多年,也沒有爆什麼大雷。張斐也是暗自稱讚,好奇地問道:“薛發運使爲何確定商稅較之之前,會變得更多?”

薛向道:“因爲實際上,很多商人都偷稅漏稅。方纔餘員外有一番話,我很認同,如果商人過稅、住稅,一樣不少,他們確實有底氣在這裡控訴均輸法。

但據我所知,這過稅、住稅,是樣樣都少。我也想請問一下張檢控,這種偷稅漏稅的商人,公檢法還會捍衛他的正當權益嗎?”

此問也令在場不少人,陷入思考之中。

這是頭回有人將交稅和朝廷的責任聯繫在一起。

不交稅的,公檢法是否應該保護?

衆人又不由自主地看向張斐,都很期待這個答案。

王安石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也是最痛恨的一點,你們這些奸商地主,掠奪百姓利益,特麼的還不交稅,但出了問題,負責就是國家,國家吃虧吃大發了。

唯有那些江南商人,在那裡瑟瑟發抖。

他們已經有些頭昏腦漲,爲了控訴均輸法,贏得一個公檢法,這到底值不值得啊!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張斐苦笑地點點頭,他當然不會說,只要你交稅,你就是大爺,這可是一個封建社會,在認真思考一番後,他纔回答道:“就公檢法的制度而言,如果沒有證據,公檢法將會視他有交稅,但如果有證據,那他們也一定會受到懲罰。”

關於無罪推定,雖然張斐從未提到過,但公檢法不斷強調確鑿證據,其實就是無罪推定,否則的話,這聽證會都沒有必要設立,只是沒有那麼清晰而已,而且在一些特殊案件上,公檢法是可以改爲有罪推定的。

薛向笑道:“所以我認爲,這商稅一定會增長。”

因爲根據以前的制度,不交稅,不一定會受到懲罰的,這得看人去的。

“原來如此。”

張斐笑着點點頭,又問道:“方纔薛發運使非常輕鬆地認爲,經過一番調整後,目前商人所遇到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但不知薛發運使可否給我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東南六路的商業變得跟之前一樣繁榮。”

薛向沉吟一會兒,道:“這我不敢保證,首先,關於政策的調整,我是無法做主的。其次,我認爲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在東南六路建設公檢法,這也是我不能控制的。”

“這倒也是。”

張斐點點頭,又道:“最後一個問題,薛發運使對於那些商人的控訴怎麼看?”

嗯?

大夥都顯得有些詫異,顯然這個問題出乎他們的意料。

但這個答案,很值得期待,包括坐在內堂的趙頊,也是頗感興趣地望着薛向。

薛向沉默一會兒,道:“張檢控問得是我個人,還是發運司?”

“薛發運使個人。”張斐立刻道。

薛向道:“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是在公檢法,我是非常願意接受他們的控訴,否則的話,我肯定不喜歡。”

“爲什麼?”張斐問道。

薛向如實回答道:“公平。”

“非常感謝薛發運使出席作證,薛發運使可先下去休息一會兒。”

“不謝,此乃我分內之事。”

薛向起身拱手一禮,便離開了證人席。

許芷倩適時地遞上一份文案來。

張斐接過來,看了看,突然將文案一合,又向許遵、王鞏他們道:“我認爲可以結束了。”

齊濟道:“也是,都已經過了正午。”

大家都太投入了,沒有意識到,這都已經過了吃飯的點。

“不!”

張斐搖搖頭道:“我的意思是,這場聽證會到此爲止。”

許遵微微一愣,然後用手指輕輕敲了下面前的證人名單。

王鞏更是直接說道:“不是還有王學士,以及幾個證人未有出席。”

張斐搖搖頭道:“沒有必要了。”

許遵好奇地問道:“爲什麼?”

張斐道:“因爲我們這場聽證會,目的是決定起訴與否,而薛向的供詞,近乎完美,也將均輸法的問題,講得非常清楚,再問下去,也只是在浪費時間,並不會改變聽證會的結果。”

許遵點了點頭,又看向王鞏和齊濟,“你們怎麼看?”

二人相覷一眼,同時點點頭。

畢竟他們只是參加一場聽證會,也不是很瞭解。

許遵又向張斐道:“是現在宣判嗎?”

“那倒是沒有必要。”

張斐道:“我們必須還得調查他們的供詞,是否完全屬實,這規矩是不能壞的。”

許遵稍稍點頭,然後連敲幾下木槌,發現周邊是一片鴉雀無聲,這可能公檢法最爲安靜的庭審,大家都在思考。

聽他敲了幾下木槌,大家才擡頭看來。

許遵朗聲道:“這場聽證會到此爲止,非常感謝各位的參與。”

王安石當即面露驚詫之色,哥們,我都還沒有上場,怎麼就結束了?當即就詢問道:“是整場聽證會結束,還是中午休息?”

堂堂王荊公,怎麼能看飲水機呢?

趙頊也站起身來,走到門前,“怎麼就結束了?”

他正聽得過癮啊!

只見那許遵如實回答道:“整場聽證會到此結束,除非有人提供新得證據,否則的話,我們檢察院將會在審查所有的供詞、證據,然後公佈最終決定。”

王安石不禁又看向張斐。

張斐只是悄悄給了他一個待會解釋的眼神。

與此同時,對面的保守派,也是深感詫異,在他們看來,還沒問出一個結果,亦或者說,還未有分出勝負啊!

不過司馬光他們已經起身,揉搓着老腰,似乎準備離開了。

“諸位相公,還未分出勝負,怎就能結束?”

劉述很是困惑地問道。

司馬光輕輕扭動着老腰,道:“差也差不多了。”

劉述道:“這差很多啊!”

韓琦突然笑呵呵道:“已經很不容易了。”

劉述拱手道:“劉述愚鈍,還望韓相公能夠指點一二。”

韓琦笑呵呵道:“世上有兩件最難之事,其一,就是讓王介甫在頭上插花。”

司馬光頓時滿臉尷尬。

王安石頭上插話這個典故,他可是參與者之一,當年包拯設宴款待下屬,氣氛很高,大家都在頭上插花,載歌載舞,就司馬光和王安石不樂意。

兩個人都非常厭惡這種氣氛。

國家都這德行,你們還好意思跳舞?

最終迫於包拯的“淫威”,司馬光是屈服了,但是王安石就是不插。

而韓琦擔任王安石的上司時,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天王老子來了,我王介甫都不給面子。

劉述下意識問道:“第二件是什麼?”

韓琦道:“就是讓王介甫承認新政的不足。”

“哈哈!”

富弼他們都笑了。

關於聽證會上面所說到的問題,其實蘇軾、蘇轍早就提出來,幾乎是絲毫不差。

但王安石就是不認,也沒有針對他們的建議,做出任何修改。

可不是說王安石傻到,認爲他們是在胡說八道,而是王安石認爲,這壓根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爲那些奸商們的利益,是不值得維護的,將這些利益收回國庫,是正確的選擇。

但凡仔細研究過新法條例,就不難看出,王安石所豎立的反派,就是那些地主奸商,而不是官僚階級。

但是在王安石徹底掌權後,其實也不難看出,不是王安石要維護官僚階級,而是他吸取了范仲淹的教訓,這官僚階級是惹不起的,必須得隱忍,先對付地主商人,擴張自己的勢力,然後再慢慢去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試問哪個好人會去維護那些大奸商的權益。

所以,王安石當初的解決方案,就是將他們兄弟趕出去,直接將這製造問題的人給解決了。

老子幹得就是他們,你們還爲他們說情?

這不是成心與我爲敵嗎?

由此可見,不是王安石不講道理,而是他們預測的結果,其中一大部分,恰恰就是王安石想要的結果。

但是有一點,王安石還是認得,那就是吏治問題。

司馬光是一再強調這個問題,你想的是好,但執行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

王安石表面上不聽,其實心裡是非常清楚的,只是他認爲上來就針對吏治改革,那就是在重蹈范仲淹的老路,是做不到的呀。

你司馬光自己都不敢上臺去解決吏治。

後來王安石是從科舉方面動手腳,寄望於新人,以及提拔底層官員,慢慢去改變。

正是因爲這些非常複雜因素,全部糾葛在一起,導致兩派是針鋒相對。

不過隨着張斐與公檢法的出現,兩派從歷史上的你死我活,變成有鬥爭,但也有合作。

主要原因,恰恰就是王安石也認同吏治這個問題,而公檢法正好就是針對這一點,而不針對他的行政決策,故此他也不反對公檢法。

而對於保守派而言,他們其實從來沒有寄望於,依靠攻擊均輸法,而將王安石徹底扳倒,因爲均輸法沒有涉及到大宋的基業,青苗法纔是要命的。

他們只要求將所有問題,擺上檯面,逼迫他們去改變,這就算是完成目標。

目前來說,司馬光他們是非常滿意。

你王安石認就行。

而王安石之前不認,一來,許多問題,他是真的不認同。二來,就當時的政治制度,他要認的話,整個新政就全完了。

而聽證會是一種全新的制度,會將得失,大小,輕重,先後,全部都說清楚,即便有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整個新政。

王安石也就無所謂。

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八十四章 沉冤得雪(求追讀)第373章 火上澆油第315章 監督之道第六百一十二章 堂下何人,爲何狀告本庭長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五)第356章 不可逆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二更 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343章 排面第五十六章 終究還是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事請找我的珥筆第730章 版本答案第四百八十六章 庭審(上)第296章 繳械也殺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四章 告狀專業戶第二百四十九章 賊喊捉賊第七十六章 事發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講武德第774章 激活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797章 朕的錢第653章 破產法案第一百八十章 都是狠人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五百九十一章 三法之爭(五)第285章 依法辦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問答會第786章 嚇死你們第360章 不能沒有張三第三十八章 他又贏了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808章 走向決裂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九十八章 治國先治吏第一百七十九章 左右逢源第三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四百一十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41章 入仕第346章 此法非法第731章 一清二楚第734章 元豐改制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71章 塞翁得馬,焉知非福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渡陳倉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庭審(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四百八十章 留給他們的時辰不多了第八十一章 堂審(中)第十一章 擒賊先擒王第80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數人的鬥爭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八十七章 站着把錢掙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撤!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767章 “義薄雲天”第四百四十章 稅戰(十四)第四百零一章 這簡直就是在打劫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嘴炮飛一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政、法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火不容第六百二十九章 時間就是金錢!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797章 朕的錢第八十六章 這簡直就是打劫(求追讀)第792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文武與法(六)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五百零三章 直擊心臟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也別想逃第298章 城市改革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第六百二十一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六章 又免所因之罪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五百零四章 鈔與債第五百八十八章 三法之爭(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335章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二百四十八章 操作第645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737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五百八十三章 借商殺人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