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逆之則亡

這公檢法能夠有今日,是全憑革新派和保守派的鬥爭,這也是整個“潛龍勿用”計劃的基礎所在。

簡單來說,張斐就是根據他們的鬥爭,製造出一種需求來,然後利用公檢法再來滿足這個需求。

失去這種環境,公檢法也沒有立足之地。

要是沒有利益,趙頊也不會答應犧牲部分權力,關進籠子裡面。

正是因爲如此,公檢法並沒有調解兩派的矛盾,更沒有從根本上去化解兩派的矛盾,更多就只是一種制衡,張斐纔不會去解決這個矛盾,如果解決了,公檢法就會成爲衆矢之的。

凡事都有兩面,這種做法也就造成此次危機,因爲保守派是希望公檢法去擊潰革新派,但是水兵一案和皇城司一案,令保守派內部很多人,是深感失望。

這麼好的機會,擺明是對方有錯在先,卻未有傷及對方分毫,別拿什麼皇帝當藉口,以前很多御史不也將皇帝所信任的大臣給治罪,關鍵張斐的提問,顯然是一直在維護皇帝,順便也就照顧了王安石。

保守派的核心成員對此很是不滿。

然而,薛向在他們的眼中,那比程昉更爲討厭,而且他們已經知道,王安石下令讓薛向回京,其目的就是要讓薛向出任三司使。

所以,他們這回是堅決抵制檢察院,要求讓御史臺來審,而御史臺也感受到來自公檢法的威脅,這麼下去,御史臺將會被檢察院取代,這兩邊是一拍即合。

革新派這邊就更加不用多說,非常討厭公檢法,在他們看來,公檢法的審判結果,從來都是有利於保守派的。

要知道新政所得利益,都是張斐和王安石的暗箱操作,表面上看不出跟公檢法有何關係,更像似公檢法揭露新政的弊病,王安石再做出應對之策,這一點在河中府尤爲明顯,元絳表面上跟張斐是水火不容。

審官院。

“御史臺已經派人去接管那些告狀的人,看來此案必定是交由御史臺來審,是不會有變了。”裴文言道。

“這是爲什麼?”

孟乾生好奇道:“他們這回怎麼沒有將此案交給檢察院?”

突然又回到御史臺,這使得他們有些不習慣,保守派不是力推公檢法的嗎?

裴文道:“好像是因爲皇城司一案,導致劉述等人對檢察院產生懷疑,他們中很多人都認爲,一旦此案交給檢察院,結果可能又是息事寧人,而無法打倒薛向,那張三與王介甫的關係一直也都非常不錯,所以他們現在愈發不信任張三,而這回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薛向,所以是絕不會交給檢察院。”

孟乾生稍稍點頭:“這對於我們而言,不是一件壞事啊!”

謝筠道:“或許我們之前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們總是希望挑起他們與公檢法的鬥爭,但只要上到皇庭,幾乎就都是張三說了算,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使得大家都不信任公檢法,公檢法自然就會銷聲匿跡。”

“言之有理。”

孟乾生點點頭,道:“到底公檢法是解決問題的地方,而我們卻總是製造問題,去讓公檢法解決,這反而使得公檢法的權威一步步變大。”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什麼似得,“若是此案交由御史臺,那王介甫還能保住薛向嗎?”

裴文道:“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御史臺手裡肯定是有證據的,薛向統管六路,不可能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均輸法獲得的成功,也是不爭的事實,京城糧倉就是最好的證明。官家對此也是非常滿意,王介甫當然有可能保住薛向。”

而休假多日的張斐,終於有些不太好意思,又開始回到檢察院上班,但也只是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無驚無險,又過一日。”

張斐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放衙了,回家吃飯。”

王鞏笑道:“張檢控,庭上庭下,你可真是判若兩人啊!”

張斐好奇道:“此話怎講?”

王鞏道:“在庭上你是咄咄逼人,而庭下又顯得無慾無求。”

一旁的齊濟也道:“是呀!原本大家都認爲關於發運司的案子,會交給我們檢察院,不曾想,知道如今,連提都沒有提到咱們檢察院。”

他們原本以爲張斐回來,就是爲了發運司的案子,一直在等張斐提及此事,結果張斐就是上班摸魚。

張斐卻是好奇道:“之前遇到這種案子,你們是唯恐避之不及,如今沒有交給咱們檢察院,伱們又是這般說法,你們到底想幹嘛?”

齊濟訕訕笑道:“不瞞張檢控,這種案子,我們還真不想審,但是上面提都不提一句,是不是咱們有些事做得令上面不滿意?”

我可以拒絕,但你們不能無視我們啊!

這很尷尬。

張斐笑道:“你們真是想多了,就是不滿意又怎麼樣,我們檢察院又不是爲求討上面歡心的,只不過此案一直是人家御史臺在調查,也是御史臺最先揭露的,關鍵此案交給御史臺,也更爲合適,這沒有什麼啊。

如今我們要留足精力去爲秋稅準備,這纔是關鍵,這也是朝廷最爲看重的,發運使能夠賺多少錢?能稅務司比嗎?”

“這倒也是。”

齊濟、王鞏同時點點頭。

如今稅務司那真是皇帝眼中香餑餑,只要檢察院與稅務司配合好,那就永遠不會失寵的。

“若無其它事,我就先走了,我如今還得回去帶孩子。”

“哈哈,差點都忘記,張檢控已爲人父。”

“告辭。”

“慢走。”

在他們面前,張斐還是得表現出,不以爲意的樣子,同時也要穩定軍心,保持大家對於公檢法的信心。

此時,天氣已經轉涼,正好許遵也沒有約好友喝酒,翁婿二人一塊乘坐馬車回去。

馬車內。

張斐問道:“岳父大人,現在朝中是什麼情況?”

今日許遵,還特地去朝中,打探了一下消息。

許遵道:“那些人都還未有進入京畿地,御史臺就已經派人過去接管,連皇家警察都未有調用,可見他們絕不會將此案交給檢察院。而且!”

他皺了皺眉頭,“薛向這回可能真的非常危險,這告狀的人都還未到,江南官員彈劾薛向奏章已經送到京城,可見他們是早有計劃,這回是一定要藉此案,扳倒薛向。”

張斐不禁納悶道:“這薛向到底做了什麼事,令他們這般記恨,根據我所知,薛向的政績一直以來都非常亮眼,莫不是因爲嫉妒?”

“當然不是。”

許遵搖搖頭,道:“主要是因爲薛向此人精於算計,又擅於投機取巧,以利爲先,而在道德層面上,又有污點。”

張斐忙問道:“什麼污點?”

許遵道:“曾經有一回,薛向外出公差,在一家旅店中,因與百姓爭奪房屋,結果那百姓因受到驚嚇,當夜就死了,也因此事,他被朝中許多大臣認爲是急進希功,貪狡刻薄之小人。

之後,無論是調他去西北管理馬政,還是讓他出任發運使,都受到不少人的彈劾,由於官家和王介甫非常信任薛向,這其中不少御史因爲彈劾他,而被官家貶黜京城,這恩怨是越來越大。

此外,他祖父薛顏乃是當年宰相丁謂一手提拔上來的,正好丁謂在朝中名聲也不大好。

故此在很多大臣看來,如果讓薛向這種官員得到晉升,那朝中將會充斥大量的小人,對於薛向的彈劾是從未斷過。”

“原來這裡面這麼複雜。”

張斐稍稍點頭,又問道:“不知官家又是什麼態度?”

許遵撫須道:“你也說了,此案交給御史臺更合情合理,既然沒有人建議讓公檢法來審理此案,官家也只能將此案交由御史臺。”

張斐點點頭,道:“岳父大人認爲文公他們能夠成功嗎?”

“這老夫不大清楚。”

許遵搖搖頭,又是嘆道:“但以過往事例來看,薛向遲早還是會被他們扳倒的,因爲他們永遠不會停止對薛向的攻擊。

這其實也給你提個醒,朝中許多問題,不能僅以成敗政績來論,若是手段令人不恥,就是即便成功,也將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困擾。

好在公檢法是採取公開的審理,而你在推崇法制之法時,也只是打壓法家,未有貶低儒家,這也是使得你避免了遭遇薛向的困境。”

張斐點點頭:“岳父大人的教誨,小婿一定銘記於心。”

其實許遵說得就是一個主流價值觀的問題,因爲目前朝中還是以儒家價值觀爲主,並且是非常強大的,不容置疑,尤其是在保守派內部,那更是如此。

富弼、文彥博、司馬光、趙抃他們都是堅定支持儒家價值觀。

而薛向的行事作風,並沒有遵從儒家價值觀,看上去要更偏向於桑弘羊之輩,就是更強調利益爲先,不在乎那些大道理,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雖然張斐很多時候也在追求利益,但他的一些商業原則,核心內容是誠信,還是符合儒家的價值觀,富弼他們也都認同。

但薛向就不一樣,那他必然會受到排斥,而且不可能停止的。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遵從儒家價值觀的官員得到上位,那肯定就會破壞儒家價值觀,這將會傷害很多官員的利益。

這就是爲什麼,其實在政治上,僞君子往往要比真小人更受歡迎,當只有二者可選的時候,一定是選僞君子,除非你是想推翻這個主流價值觀。

什麼是僞君子,就是他表面上還是支持主流價值觀的,那麼對於主流價值觀破壞性就不會很大,而真小人就是表裡如一,不會裝成自己相信,那破壞性就很大。

道理很簡單,你提拔一個僞君子上來,你可以說你是被騙了,到底他舉着還是儒家大旗上位的。

但你提拔一個真小人上來,那就是在破壞儒家的主流價值觀,到時大家都以利益爲先,誰撈的錢多,誰就當宰相,那儒家就完了呀。

這就是爲什麼,薛向在朝中不受人待見。

其實張斐比他特立獨行多了,但是經過唐太宗的德主法輔思想,律法和道德,其實是一脈相承,怎麼添加原則和解釋,都還是基於儒家思想。

如果說張斐將不孝從十惡中剔除,那他就徹底完了。

而當初阿雲的官司,就涉及到儒家的主流價值觀,但張斐是以孝道贏得,是以魔法打敗魔法,很多人心裡雖然不爽,但嘴上也不會說的。

夜晚時分。

“你在看什麼?”

許芷倩悄悄來到長椅旁,偏頭看去。

張斐回頭看去,“你怎麼下牀了。”

許芷倩道:“我又不是病人,爲何不能下牀。”

說着,她又驚訝道:“你你在看論語?”

張斐點點頭道:“對啊!不行嗎?”

許芷倩震驚片刻,又道:“不是不行,只是只是你很少看這些儒家經典的。”

張斐嘆道:“不是很少看,那因爲很多儒家經典我都看不太懂,也就論語可以看得明白一些。”

“???”

許芷倩微微一翻白眼,又坐了下來,“我看你就是閒得,是不是因爲此案沒有交給公檢法的原因。”

張斐放下書來,笑道:“當然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許芷倩蹙眉道:“這個司馬學士也真是的,你幫了他們那麼多忙,他們竟然想要拋棄公檢法,可真是忘恩負義。”

張斐呵呵道:“你嘴上可以這麼抱怨,但千萬不能這麼想。”

“爲什麼?”

許芷倩好奇道。

張斐道:“因爲我們從來就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在實踐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在此案中,他們有自己的利益盤算,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他們其實是在做跟我們一樣的事情。”

“這我不認同,事也是分好壞的。”

許芷倩不以爲意地搖搖頭,又道:“那你打算如何應對?對了,你有沒有去找官家?”

張斐搖搖頭,又道:“目前我還沒有想好怎麼做,關鍵我並不知道官家又是怎麼打算的,但是岳父大人認爲,這種情況,官家也不便強行將此案交給公檢法。

而且,如果我現在貿然去找官家,要求將此案交給公檢法,那麼就可能營造出一種假象,也就是公檢法將凌駕於行政之上,事事都必須交給公檢法來決斷,這權力就有些過大了,除非官家來找我,否則的話,我們還是靜觀其變。”

許芷倩道:“那這會不會影響到公檢法?”

張斐點點頭道:“我現在也在評估,這影響肯定會有的,但只要我們與稅務司還綁定在一起,就不大可能會立刻會銷聲匿跡,但是我們必須要關注此案帶來的後續影響。”

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沉得住氣,因爲法制之法對於權力制衡太大,他稍微強勢一點,就可能會引發所有人的警覺。

他已經做好放棄此案的準備,低調一陣子,也不是什麼壞事。

因爲他認爲此案一定會激化革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只要任何一方不倒下,那他的計劃就不能算是失敗。

公檢法的沉默,也使得朝中大臣都非常滿意,這證明公檢法還是有B數的,不會越俎代庖,就事論事,此案交給御史臺審理,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甚至更爲合理,只不過這又使得雙方開始以傳統的方式開始鬥爭起來。

此時,那些告狀的人已經被送到御史臺,足足有一百三十來人,而趙頊則是要求指派文彥博主審此案,同時又讓曾公亮、陳昇之參與進去,維持一個均勢。

他不可能讓保守派全權負責審理此案,王安石也不會答應的。

而在文彥博的主導下,御史臺並沒有急於判決,而是慢慢審,但幾乎每天都爆出一些對薛向不利的證據來。

比如說,盤剝百姓,與民爭利,下面的官員藉機貪污受賄,又比如說,薛向藉此權力,大肆排除異己,提拔親信上位。

保守派就以此爲由,天天上奏彈劾薛向,甚至將王安石也給拉進來。

這是一種策略,因爲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皇帝相信這些事實,認爲薛向在東南地區作惡多端,無法無天,弄得民不聊生,當每一個證據他們都反覆去強調,皇帝不信也得信啊。

王安石也不遑多讓,就是天天跟皇帝單獨交談,強調財政的增長,強調均輸法的成功,汴京的倉庫從未像今日這般富裕過,事實擺在面前你不信,你去信他們那些鬼話。

同時鄧綰等人則是彈劾對方,誣陷忠良,排除異己,他們認爲那些人都是受人指控的,是不可信的,江南地區現在是歌舞昇平。

但從場面上看,對王安石是不太有利的,因爲王安石是務求讓薛向出任三司使,而不僅僅是保住薛向這麼簡單,但這麼鬧下去,薛向還怎麼出任三司使。

如果薛向無法出任三司使,王安石就是輸了。

然而,這最終的決定權,始終是在皇帝手中,雖然對方已經提供很多證據,但是曾公亮和陳昇之是不會輕易讓文彥博判的,除非皇帝發話。

不過保守派也開始向曾公亮、陳昇之施壓,他們心裡清楚,曾公亮和陳昇之不像呂惠卿、鄧綰他們一樣,是完全跟新政綁定,他們都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包括他們的後代。

他們也得顧忌自己的家族和自己的名聲。

這其實就是張斐帶來惡果,在歷史上,王安石几乎清除所有保守派的骨幹成員,但最終還是輸掉了,可見保守派勢力多麼強大,更何況因爲張斐到來,司馬光、文彥博、富弼都留在朝中的,他們此番攻擊,勢力是非常強大的。

王安石也有些着急,他希望皇帝趕緊做出決斷,將彈劾薛向的官員,趕出京城。

你皇帝得強勢起來啊!

皇宮。

這是此案爆發以來,趙頊第一次召見張斐。

“聽聞你最近非常清閒?”

趙頊問道。

張斐愣了下,道:“也不是很清閒,我們也在準備着爲稅務司打官司。”

趙頊道:“所以你就沒有關注發運司一案。”

張斐道:“也有關注。”

趙頊問道:“爲什麼你不爭取讓公檢法來審理此案?”

張斐回答道:“因爲這是御史臺一直在調查的案件,而且也更適合御史臺審理,除非他們主動將此案交給公檢法,否則的話,我們公檢法沒有理由參與,相信官家之前沒有指派公檢法來接管此案,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你說得對,朕原本以爲他們是要交給公檢法,可哪裡知道他們會讓御史臺來審,朕也沒有理由反對。”

趙頊嘆了口氣,又道:“但現在事情變得非常棘手,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計劃。”

張斐好奇道:“不應該呀,目前我所知的消息,還是比較焦灼的。”

趙頊顯得有些猶豫,過得一會兒,他才道:“但是近日御史臺要求調查內藏庫的賬目。”

張斐兀自不明白,困惑地看着趙頊。

趙頊道:“當初均輸法受到不少大臣的反對,是朕力排衆議,從內藏庫支出五百萬貫和三百萬石米,給發運司做糴本。”

張斐點點頭道:“這我知道。”

趙頊道:“那麼均輸法所得之利,是不是有一部分該歸朕?”

張斐眨了眨眼,“所以.所以陛下你!”

趙頊點點頭道:“發運司這三年來,陸陸續續給了朕一百萬貫的羨餘。”

這羨餘就是地方官員以賦稅盈餘的名義向皇帝進貢的財物,這是一種合法行爲,皇帝收貢品有什麼問題。那麼趙頊對此感到擔憂,就證明這一百萬貫本不應該是屬於他的。

北宋的內藏庫可不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庫,那是屬於君國兩用的。而且各地的貢品也是君、國兩分。

張斐小聲問道:“此事王學士知道嗎?”

趙頊點點頭道:“先生也希望這些錢不進入國庫,到時用於戰爭,就比較方便,如今朝中很多大臣還是不希望對外用兵。”

難怪王安石有恃無恐,原來他就跟皇帝綁定在一起。張斐又問道:“那文公他們知道嗎?”

趙頊嘆道:“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他們要調查內藏庫,朕就怕他們也是知道一些的。然而,事情鬧到這種地步,如果朕支持先生,就必須嚴懲那些彈劾薛向的官員,這勢必會打破朝中的平衡,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計劃。”

張斐喉嚨裡面發出一聲悶響。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這裡面,還有這麼一層關係。

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326章 爭風吃醋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775章 貨幣化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318章 醜聞遮天第791章 第二把火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六章 又免所因之罪第354章 觀者不語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258章 扼殺於搖籃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四百九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不退讓第714章 空城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二十六章 死馬尋醫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三角關係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六百一十六章 掌舵人第679章 謀反案(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289章 各位,那只是預熱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799章 大庭長何故謀反?第四百零一章 這簡直就是在打劫第四百七十七章 久病牀前無孝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712章 專業治國第五百六十九章 扮虎吃豬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塌糊塗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三法之爭(一)第752章 尚能飯否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660章 戰與和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報紅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285章 依法辦事第366章 魚與熊掌第807章 最終判決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四百九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750章 用實力說話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四百零九章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第十八章 飄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一百九十七章 彼岸第802章 戰爭動員法第655章 金蟬脫殼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十章 是家鄉的味道!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657章 事業法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697章 軟着陸(上)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三百九十章 開宗立派,左右護法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庭長說了算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五百九十一章 三法之爭(五)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二百二十七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775章 貨幣化第四百六十五章 法官的養成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