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軟着陸(上)

這場聽證會真的是高開低走!

眼看一場大廝殺就要拉開序幕,哪知走勢急轉直下,最終以平淡收尾。

在王鞏宣佈結束後,官員們都是懵的。

就這?

這就沒了!

我們到底參加了一場怎樣的聽證會。

一個下午,就聽幾個小卒小吏在這逼逼賴賴。

有意思嗎?

不過曹太后似乎對此非常滿意,在趙頊的攙扶下,慢悠悠地站起身來,呵呵道:“這場聽證會,還真是別開生面,一羣宰相坐在聽着幾個巡河卒講道理,有趣!有趣啊!”

趙頊補充道:“還有太后和皇帝。”

“是是是,倒是把自己和官家給忘了。”曹太后笑着直點頭。

她雖然只是隨便說幾句,但趙頊心裡非常清楚,曹太后其實不太贊成在河北大興土木,到底她老公爲了這治水,給逼得下了罪己詔,這孫子又來一次,這誰受得了啊!

只不過曹太后已經看出來,趙頊是要張三這個聽證會,來慢慢調整政策,同時是避免付出巨大的政治成本,因爲皇帝這個特殊職業,認錯的政治成本,是肯定不會小的。

只是這話可不能說,說出來,那就是後宮干政。

趙頊對此也很感激。

從此番聽證會來看,他也知道調整政策,是勢在必行,其實他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而那邊張斐也沒有去關注那些官員的牢騷,已經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吃飯。

下得臺來,他先是來到富弼和韓琦的身前,拱手一禮,“多謝二位相公,能夠百忙之中抽空來此,這對於我們檢察院而言,可真是莫大的支持。”

韓琦呵呵笑道:“你小子還是跟以前一樣狡猾,這都沒有將你給困住,還讓你又打了個翻身仗。”

張斐很是迷茫道:“下官愚鈍,不明韓相公之意。”

韓琦佯裝不滿道:“你非愚鈍,而是當我們老糊塗了,事到如今,誰還看不出你在玩什麼把戲,還在這裡裝模作樣。”

張斐神情嚴肅道:“下官真沒有在玩什麼把戲,只是謹守檢察院的規則。”

韓琦一愣,又瞟了眼富弼,咳得一聲:“差點忘記你不是一個小珥筆,而是檢控官。”

張斐立刻是一臉求饒地笑道:“幸虧韓相公想起來了。”

韓琦哈哈大笑起來。

心裡清楚就行,你說出來,那張斐肯定不會承認,張斐要是承認,那不就是違反制度。

一旁不語的富弼,稍稍瞥了眼韓琦,心中略微有些不爽,他也是支持東流的,韓琦是支持北流的,而這場聽證會下來,之前被壓制住的北流派,顯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然,這只是就當下的情況來,但具體結果會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爲了避嫌,張斐只是與韓琦交談片刻,便與許遵他們一塊離去。

來到寺廟外,張斐小聲道:“岳父大人我先回去一趟,免得芷倩他們擔憂。”

許遵點點頭道:“你先回去吧。我今晚請大家吃飯,就晚點再回去。”

張斐苦笑道:“真是抱歉!”

許遵呵呵道:“犯不着,老夫會躲得。”

“正叔?”

司馬光來到程頤邊上,見他還坐在證人席上,怔怔入神,於是又再喊道:“正叔?”

“啊?”

程頤回過神來,趕忙起身,拱手道:“司馬相公有何事指教?”

司馬光問道:“這聽證會都已經結束,你爲何還坐在這裡?”

程頤愣了愣神,“下官.下官正在思考。”

“思考什麼?”司馬光好奇道。

程頤道:“思考這公檢法。”

司馬光不明所以道:“公檢法?”

程頤點點頭,笑道:“不瞞司馬相公,此番程某接受司馬相公的舉薦,只因這公檢法,但可惜我赴任之時,張三郎正好在陝西。今日可算是見識到這公檢法。”

司馬光笑問道:“那你有何感想。”

程頤思索半響,搖搖頭道:“我只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其中學問更是博大精深,我還得回家好好想想。”

司馬光笑道:“那你可得趕緊一點,說不定你此番再回大名府,就是公檢法的官員。”

“文公,你方纔爲何什麼都不說?”

盛陶很是不解地向文彥博問道。

文彥博瞧他一眼,旋即閉目不語。

盛陶很是委屈地又瞧向一旁的呂公著。

呂公著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忙幫着道:“文公何等身份,怎能去與那幾個巡河卒辯論,只能說張三那小子太過狡猾,他這般安排,就是故意讓文公他們無法開口,忌憚文公的學問。”

文彥博偷偷睜開眼,瞪了呂公著一眼。

盛陶並未主意,覺得呂公著之言,也有道理,又是質疑道:“這公檢法自稱公正,我看也未必啊!”

呂公著忙道:“那也談不上不公正,只是!”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圓。

文彥博也不傻,雖然他也懂治水之術,但是那些巡河卒都有着十幾二十年的經驗,他們的供詞,可全都是經驗之談。

不怕放下身段,去反駁他們,畢竟這聽得人都是朝廷大員,可就怕辯不過,那就非常尷尬。

因爲主持人是張斐,文彥博只要開口反駁,張斐肯定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到後面肯定是回答不上。

可傳出去,就是堂堂三朝元老文彥博,竟然辯不過幾個巡河卒,但其實他面對的是張斐。

那邊張斐剛剛回到家,挺着大肚子的許芷倩就迎了上來,急切地問道:“怎麼樣?”

一旁同樣懷孕的高文茵,則是遞上一塊帕子來。

“多謝夫人。”

張斐接過帕子來,又向許芷倩道:“晚上再說,你們趕緊先去後院,待會有人上門找麻煩。”

“誰?”

許芷倩驚訝道。

張斐無奈地聳聳肩道:“除了王學士,還能有誰。”

果不其然,剛剛將許芷倩、高文茵送到後院,來到廳裡,這屁股都還未坐熱,就見王安石氣沖沖地走了進來。

見到張斐,便是道:“看來你已經知道我會來找你。”

“王學士快請坐。”

張斐站起身來,非常尊重地說道。

王安石拂袖道:“你知不知道你方纔在幹什麼?你是暗示朝廷放棄東流,改爲北流,你可知道這會對朝堂造成多大的影響嗎?”

“我當然知道。”

張斐道:“所以我才這麼做。”

王安石懵了,鼓着眼道:“你知道你還這麼做?”

張斐不答反問道:“王學士爲何這般緊張?”

王安石道:“你心裡清楚。”

“是,我很清楚。”

張斐道:“因爲最初是王學士力排衆議,支持東流,並且也是王學士要求大興水利,推行自己的水利法,一旦東流計劃失敗,那新政也將會變得岌岌可危。”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所以你這是要害我。”

“恰恰相反,我這是要救王學士。”

張斐道:“方纔那羅堅已經說得很清楚,任憑你堤壩修得多麼堅固,只要老天爺多下幾場雨,還是會發大水的,天變是不足畏,但人心是可怕的。

只要發大水,所有的責任都記在王學士頭上,我也不明白王學士爲何要將新政自己壓在這種事上面。”

王安石道:“你這說法亦可用於任何情況,依你之意,我就什麼都不要做,淪爲跟那司馬老賊一個德行,光說不練。”

張斐道:“我並非此意,青苗法有問題,是可以彌補,均輸法有問題,亦可彌補,但天災造成的後果,這是無法彌補的,而且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支持農田水利法,我甚至認爲這就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精髓所在,但我堅決不贊成,王學士將新政賭在這治水上面,這是必輸無疑的。

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這兩年來,河北還是不斷決口,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水患,但這就是一個重要信號。”

“你休當我看不出你在想什麼。”

王安石哼道:“用你的話來說,那邊河防工事是用法家之法在推動,這必然會與你的法制之法衝突,因此你纔想出此策,渴望將河防工事也納入法制之法中。

那你可真是異想天開,河防工事肯定會增加不少百姓的負擔,但也能夠令更多百姓受益,如果你期望以公正方式,來治理河道,那我們可以告訴你,這工事是一萬年都動不了。

當年范文正公去江南治水,也是遇到重重阻礙,即便最終范文正公力排衆議,改善當地河道,令無數百姓受益,但仍舊未有徹底貫徹,就是因爲因工事而受損的大地主仍舊反對。”

張斐苦口婆心道:“王學士這回真是猜錯了,我真的沒有想着什麼法制之法,如果我是這麼想得,那我可以選擇開審,直接將所有有過失之人問罪,豈不是更加可以伸張公檢法的權威。

我這是在幫王學士,讓王學士能夠繼續推廣農田水利法,繼續治理河道,但同時離開那危險的河邊,不至於冒着新政全盤失敗的風險,來推動這項工事。”

王安石聽得滿面困惑,既握有權力,又不擔責任,有這種好事,問道:“你在說什麼?”

“王學士請坐。”

張斐伸手示意道。

王安石這才坐下。

張斐道:“王學士急於來此,主要是爲了後面那幾個巡河卒的幾個供詞,因爲他們的供詞,全部不利於東流計劃。”

王安石沒有做聲,顯然是默認了。

之前關乎程昉的供詞,他倒不是非常在意,因爲那些話,御史也經常說,而且張斐到底明確指明,沒有成文法規,可以認定程昉有罪。

張斐道:“但我對天發誓,我完全不知道,他們會做出怎樣的供詞,我只是讓人去從相關工事中,找來幾個經驗最爲豐富的吏卒,如果他們的供詞都對東流計劃有利,那王學士還會找我嗎?”

王安石道:“關鍵是他們的供詞,對東流計劃非常不利。”

“但這不是關鍵。”張斐道。

王安石錯愕道:“這不是關鍵?”

張斐道:“關鍵是他們這幾個人,是用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經驗來做供,難道這不就是王學士所追求的嗎?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提升農田水利技術,來創造更多的財富。相比起來,程都監的治理是一塌糊塗,他只是依靠人海戰術,換我上我也行,這是無法給官家足夠的驚喜。

如果幾個人,且在不傷及民生的情況下,就能夠將堤壩修好,如此才叫做驚喜。”

王安石震驚道:“這如何可能?”

張斐道:“難道王學士是在質疑自己嗎?”

“.!”

王安石頓時無比尷尬。

張斐又接着說道:“這場聽證會,表面上看,北流是最大的獲益者,但其實王學士纔是最大的受益者。

那幾個吏卒當真懂東流和北流之爭嗎?他們並不懂,他只是憑藉自己的經驗,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無法說明東流計劃就是失敗的。

但是這可以說明一點,河防工事技術纔是構成一切的關鍵。

王學士應該趕緊寫一篇文章,極力推崇這幾個吏卒,將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與技術革新捆綁在一起。

無論是東流,還是北流,都用技術和經驗來說話,這麼一來,王學士將跳脫現在困境,可以站在一個更高更安全的位置,去推動河防工事。

這將會得到非常多人的支持,而且對方無人可以反駁,適才文公爲什麼不願做供,很簡單,就因爲他反駁不了那幾個吏卒,他對河北水勢的流向,肯定不如都那東二叔,一旦他進行反駁,那很容易就會暴露出自己是在紙上談兵。

不過文公非常聰明,他未有做出任何爭論。

同理而言,一旦王學士掌握所有的技術和人才,就會讓反對派變成跳樑小醜。

王學士可以在飽受水患的大名府,建造一座水利學府,吸引天下英才,做到對技術的絕對掌握,從而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同時確保新政將永世長存。

因爲技術永遠都是正確的,反對派不可能因爲王學士用更優良的鐵耙,他們就選擇用落後石棍。

將技術成爲新政的推動力,新政將會立於不敗之地。”

王安石沉默良久,臉上的怒氣已經漸漸消失,道:“但是東流計劃肩負着御遼重擔。”

張斐道:“我在河中府時,曾與當地一位通曉水利的官員草草談論過幾句有關水利方面的問題。

他說黃河之中的泥沙,在於上游河道的破壞,導致大量得泥沙順河流而下。而事實已經證明黃河水患氾濫,就是在於下游淤泥過高,那麼想要徹底根治,就必須要治理好上游,可上游在誰手裡?”

王安石一怔,“西夏。”

張斐點點頭道:“我說這個故事,就是證明,有關東流御遼,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遠沒有‘若治水患,須滅西夏’更爲令人信服,因爲治理好上游,水裡面的河沙一定會減少。

這才叫做理由。

而東流御遼就只是一個笑話。河水東流,就保證遼國不能南下嗎?其實史書已經證明,真正能夠防禦遼國的是完整燕雲十六州,而不是那段極其不穩定的河道,如果那邊河道氾濫,水往咱們這邊流,那遼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過來啊!

所謂的東流御遼,那只是出於對遼軍的恐懼,給自己增添一點心理安慰。我是最害怕戰爭的人,但東流並不給我哪怕一絲的安全感。”

王安石緊鎖眉頭,突然擡起頭來,呵呵道:“你這麼做,是想讓自己置身事外,平息這場風波,兩邊都不得罪。”

張斐直接笑了,“所以王學士認爲自己現在沒有被我得罪?”

王安石神情一滯,稍顯困惑。

張斐苦笑道:“實際上我現在是兩邊都得罪了,唯一支持我的是一個已經鐵了心要致仕的上一任宰相。

王學士應該非常清楚,司馬學士他們也都贊成東流,只是他們認爲該緩慢執行,他們可能比王學士更加看重東流計劃對御遼的作用。

區別在於,他們現在本就是置身事外,是毫無風險的攻擊王學士,公檢法根本就不可能定程頤的罪。

而且根據司馬學士他們的計劃,他們是不會出錯的,因爲他們什麼都不會做,若遇洪災,則認爲官家未施有仁政。

到時我們所能看到得就是他們減輕賦稅,減免徭役,爲百姓着想,他們本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所以王學士認爲,我這到底是在幫誰?”

王安石被這一番話給懟得無比尷尬,思索良久後,他站起身來道:“我先回去了。”

他現在需要冷靜一下,這裡面的利益太過複雜,張斐這張嘴又真是太能說了。

“我送王學士。”

剛剛送走王安石,一直在旁偷聽的許芷倩,便走了出來,略顯疲憊地說道:“你就不能事先跟王學士商量好麼,每回都氣得王學士吹鬍子瞪眼,要不你口才了得,早就翻臉了。”

張斐笑道:“既然每回我都這麼幹,自然是有我的道理。”

“什麼道理?”

“就是事先跟他商量這種事,是說不通的。”張斐笑道:“只有將他逼到這份上,他纔會思考如何改變,而這時候再提出改變之策,他纔可能接受。”

許芷倩點點頭,又問道:“司馬學士也一樣?”

張斐點點頭。

許芷倩又問道:“待會司馬學士也會來嗎?”

張斐搖搖頭道:“不會!司馬學士向來就比較重視規矩,在檢察院未有做出決定之前,他是不會來見我的,以免貽人口實。

而王學士要更崇尚法家之法,用權力去修改結果,在他看來,這只是正常操作。”

張斐料想的一點沒錯,司馬光是不可能來找張斐商量的,此時正與富弼、文彥博、呂公著、劉述,商量對策。

這個結果確實超出他們的預測,他們是希望針對程昉,針對整個河北河防工事,可不曾想,程昉沒有整到,反而讓北流得到一絲希望。

但這又不是他們所願。

張斐顯然是罪魁禍首,劉述對此相當不滿,他認爲完全張三憑藉自己對律法的造詣,在暗中幫程昉脫罪。

“也不能怪張三。”

司馬光嘆道:“到底程昉乃是官家的人,這對於公檢法而言,其實是非常棘手,他選擇讓巡河卒來結束這場聽證會,肯定還是想平息這場風波。”

劉述道:“程昉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之事,公檢法若是不能約束他,這誰還會信任公檢法?”

“此言差矣。”

富弼道:“張三並非是在包庇程昉,而是在解決問題。爲什麼公檢法無法懲治程昉,其實張三已經說得非常明確,在於制度的不完善,唯有完善這方面的制度,才能夠真正去約束。

如若不然,即便今日公檢法懲治程昉,官家也可以換個人上去,這是毫無意義的。整場聽證會,就是找出朝廷制度的弊病所在。”

司馬光點點頭道:“富公言之有理,其實此案也是一個很好的藥引,因爲程昉個人並沒有貪贓枉法,只是爲求立功,而不顧百姓,這當然是不對的,但以往這種情況,只能是以成敗來論,如果最終成功,即便有許多百姓因此犧牲,即便你我認爲不對,朝廷也不會在意的。

如果我們能夠完善這制度,就能夠在過程中保護百姓的利益,此纔是長久之計。”

文彥博突然道:“這裡面的玄機,老夫也看出來了,但老夫不明白的是,爲什麼最後他要讓老夫上去丟人現眼,是當老夫好欺負麼?”

“???”

這事還沒過去啊!司馬光訕訕道:“可能是因爲我與富公都上去過了。”

文彥博指着呂公著道:“晦叔沒有上去過。”

呂公著無辜躺槍,忙道:“可能是張三認爲我不夠聰明,怕真的在上面爭論起來,到底文公你老成持重,沉得住氣。”

“我呸!”

“.!”

王府。

“學生倒是非常贊成張三的說法。”

“什麼?”

王安石驚訝地看着呂惠卿。

呂惠卿道:“以前學生就曾說過,治理水患,本就是吃力不好之事,越往後我們越顯得力不從心,從而輸掉全局。”

王安石道:“正是因爲朝中大多數人都如你一般想,害怕承擔責任,才導致這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呂惠卿耐心地說道:“所以學生當初也沒有制止恩師,但是如今張三的計劃,可以讓我們卸下這負擔,借用事業法、農田水利法,更輕鬆、有效的治理河道,恩師爲何要糾結。”

他的理念雖然王安石非常像似,也是有抱負的,但他更加精於算計,之前他是沒得選,因爲東流計劃跟新政是綁定的,他們必須要保程昉,絕不容有失,但不代表他就支持這個計劃,他一直認爲這回極大增加新政的負擔。

如果張斐能夠讓他們平安着陸,他當然是願意捨棄這個計劃,從政治成本考量,這就是一筆非常糟糕的買賣。

將自己裸露在平地之上,任由對方攻擊。

王安石略顯尷尬,問道:“你認爲可以卸下嗎?”

呂惠卿點點頭道:“學生以爲完全可以,僅憑那幾個巡河卒之言,就改變朝廷這麼大計劃,這是不可能的。

同時,根據聽證會的過程來看,是很難將程昉治罪的,只要這個時候,我們宣傳通過人才和技術來解決河道問題,然後再借機改善一些政策。

是完全有可能繼續將治理河道的權力握在我們手裡,但同時也不需要負擔太重責任,至少不會因爲水患,而影響到整個新政的實施。

關鍵,這也能減輕官家肩上的重擔,到底程昉是一個官宦啊!”

王安石雙眉一挺,糾結片刻,“你先去與張三商量一下,看如何寫這篇文章,不管怎樣,多留一手,對我們更加有利。”

第一百七十九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衆期待第二百一十八章 以無情勝有情第761章 渡劫之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筆糊塗賬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767章 “義薄雲天”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四十四章 青面判官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800章 火器時代第四百三十六章 稅戰(十)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六十六章 新舊團結靠張三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790章 秉公判決第四百九十一章 麻煩來了第353章 真的只是一個誤會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699章 政矛與法盾第二百二十一章 時代變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九十章 白礬樓(求追讀)第758章 實事求是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297章 如你們所願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魚第794章 誰挖的坑誰來填第646章 比爛大法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第362章 宋刑統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三百七十四章 離京赴任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例破律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一百八十四章 權力的誘惑第三章 尋訪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290章 轉角遇到瓷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739章 天意弄人第654章 自食其果第五百七十八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792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完)第四百六十一章 軍事法庭第六十六章 我要復仇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813章 番外一第六十六章 我要復仇第六十七章 流氓不是這麼當的第296章 繳械也殺第二百零五章 律法不外乎人情第789章 大庭長第一百九十七章 彼岸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66章 魚與熊掌第一百零一章 我爲刀俎,誰爲魚肉?(求訂閱)第781章 激勵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堂下何人,爲何狀告本庭長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一百一十章 平起平坐(三更!感謝“財叔寧”盟主)第773章 時勢造英雄第五十一章 做人要厚道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零七章 注意!這不是玩笑!第二百三十八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六十章 還變勞什子法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四百一十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五百六十九章 扮虎吃豬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已無傷大雅第二百一十八章 以無情勝有情第七十一章 強強聯手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三十二章 玩嚴謹是吧!第五百四十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六十一章 軍事法庭第282章 全是套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