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

然而,官府的反擊,尤其阻止李敏爭訟,這也使得段朝北等一干鹽商、鈔商感到不安。

因爲就常理而言,雙方都已經撕破臉,那官府還會遵守皇庭的判決嗎?

由此可見,他們所信任的並非是律法,還是權力。

於是他們立刻找到李敏。

其實李敏心裡也在打鼓,但他還是強裝鎮定,安慰衆人。

“諸位還請放心,之前我曾去詢問過張庭長,張庭長表示由於之前官府並未就我的公文一事,提出任何質疑,我現在已是本桉的一部分,若無絕對正當的理由,是不可將我與此桉輕易剝離的。”

而這一番說辭,段朝北等人聽得是一頭霧水。

於是李敏又解釋道:“總之,這場官司我可以訴訟到底。”

段朝北道:“但是官府調查李小哥,顯然是不願意服從皇庭的判決,那...那如果官府不服,可如何是好?”

李敏稍顯遲疑,畢竟他也沒有把握,官府方面就一定會服從,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也不太像似要認罰,只道:“雖然對方是官府,但也得遵守律法,我想他們應該不會輕易的違抗律法。”

正當這時,一人走了進來,在李敏耳邊滴咕了幾句。

李敏聞之一喜,立刻向段朝北他們道:“方纔皇庭那邊送信過來,在皇庭的催促下,元學士他們明兒會來皇庭,商量如何賠償的細節。”

段朝北等人不禁是喜出望外。

李敏又問道:“那明兒是你們與我一塊去,還是先由我去聽從官府的補償計劃,然後再與你們商量?”

段朝北一干等又面面相覷。

很快,他們就表示,由李敏代表他們去。

他們要坐在上面,哪裡敢去講條件,雖然他們的此番行動,是得到許多官員的支持,但不代表他們真的敢直面衝撞那些官員。

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局勢下。

......

華陰縣,也就是潼關所在之地,而且就在河中府西南邊,這兩地相距不過百餘里,若騎快馬,一日之內便可趕到。

其實早在兩月前,那種諤就已經秘密趕到華陰縣。

因爲這裡乃是軍事重地,軍方力量非常強勢,同時又不屬於河中府,是屬於京兆府(長安),種諤躲在裡面,既可以秘密打探河中府的情況,又可以隨時抵達。

“父親,秦叔父送來一封密函。”

一個身形高大,儀表堂堂的年輕人入得屋內,將一封密函遞給坐在椅子上那位豹頭鷹目,身形魁梧的中年人。

這中年人正是種諤,而那年輕人則是他的長子種樸。

種諤接過密函後,立刻拆開,看了起來,漸漸的,臉上愁緒是越來越濃。

種樸不禁擔心道:“父親,信上說了什麼?”

種諤嘆了口氣,道:“如今府衙與鹽司那邊已經徹底與皇庭撕破臉了,看來我們得趕緊過去。”

種樸錯愕道:“既然那些文官與皇庭已經鬥了起來,那對於父親而言,是一件好事啊!”

種諤嘆道:“你秦叔叔說,軍中不滿皇庭的,更是大有人在,只是因爲看在我的份上,故而暫且隱忍,但局勢已經不太好控制。”

說着,便將手中的信函遞給種樸。

種樸看罷,臉上盡是迷茫,“這皇庭左右都不討好,那他到底會偏向哪邊?”

“爲父也看不出啊!但從整件事來看,估計還是會偏向對方的,否則的話,也沒有必要重審此桉。”

種諤是搖頭直嘆,“我寧可在戰場上面對十萬敵軍,也不願意在堂上面對一個文官。”

因爲要求重審此桉的,全都是支持陸詵的官員,那麼就官場裡面的潛規則而言,這肯定是對他不利的。

武將就非常怕這個,因爲這都是文官的專業,怎麼玩得過對方。

種諤對此是非常悲觀的,唯獨這個公檢法,令他有些摸不着頭腦,故此他特地早早趕來這華陰縣,就是想看看這公檢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瞅了半天,也沒有瞅明白,這公檢法到底是偏向哪邊的。

甚至中立到將兩邊都得罪了。

那秦忠壽還趕緊來信讓他去河中府,目前軍方壓住的,並沒有與皇庭發生直接衝突,倒是文官方面與皇庭開始纏鬥起來。

他哪裡想得到,他就是一個配角,主角是張斐,目的根本就不是文武之爭,而是改革變法。

種樸問道:“爹爹打算怎麼辦?”

“這必須得去了。”

種諤又問道:“陸知府現在在哪裡?”

種樸道:“陸知府之前在出蜀的途中生了一場病,耽擱了一些時日,算起來,應該也到了京兆府。”

原來陸詵倒不是說忌憚這公檢法,他爲官也是剛正不阿,非常正直,身正不怕影子斜,是拼了老命在趕路,結果適得其反,直接累病了。

種諤道:“你去準備一下,明兒就出發,我們必須要趕在陸知府之前抵達河中府,免得有人認爲咱們心虛。”

“是。”

......

今日上午,蔡延慶、韋應方、元絳、何春林四人來到皇庭,提出官府方面的補償方案。

較比起以往,今日的氣氛連表面上的寒暄夾帶着一絲絲寒意。

“但願我們沒有讓張庭長久等。”

元絳皮笑肉不笑道。

張斐道:“其實我們皇庭也不是要催促你們,我們知道鹽政之難,故此我們也只是希望你們能夠給一個準確的日期。”

夾在中間的李敏,見他們面色不善,忐忑不安,哪裡還敢說話,是如坐鍼氈的靜坐在一旁。

元絳道:“在這些日子,本官仔細審查過之前的鹽鈔發行量和鹽鈔價格,大概是在三年多前,官府才逐漸以低於兩百斤的鹽量兌換鹽鈔。

在這期間所發行的鹽鈔,我們解鹽司願意承擔責任,並且給予補償。”

張斐皺眉道:“但是鹽鈔並沒有規定對方必須在有限的時日內,去兌換鹽。”

元絳道:“但也正是因爲鈔商炒賣行爲,從而導致,鹽池囤積不少的鹽,以至於必須要再發放鹽鈔,將滯銷的鹽出售,商人也是有一定責任的,不能全怪官府。”

張斐點點頭,偏頭看向李敏。

我是坐在中間,不能老是我幫你來說啊!

李敏鼓起勇氣,道:“元學士此言差矣,這是官府制定規則時的疏漏,不能怪罪於商人,商人炒賣鹽鈔,這並不違法,憑什麼要承擔責任。”

何春林怒斥道:“你們商人囤積居奇,謀取暴利,竟還有臉推卸責任。”

李敏道:“小民沒有推卸責任,小民只是就事論事,即便商人行爲有所不道德的,但是皇庭是講律法的,而不是講道德的。”

元絳突然看向張斐,道:“記得張庭長在國子監授課時,曾也說道,道德是可以作爲出罪的理由,這鹽關乎百姓的生命,而鈔商卻不顧百姓,只求利益,迫使官府超發鹽鈔,將鹽池的鹽,銷售出去,滿足百姓所需,他們若是一點責任都不用承擔,那未免也說不過去。”

張斐沉吟少許,點點頭道:“他們的確要承擔部分責任,但是官府一直未有出臺政令,禁止這種行爲,或者彌補這些漏洞,而且他們也確確實實是花了真金白銀買得鹽鈔,官府就不能以此爲由,不承認這鹽鈔合法性。也許持有鹽鈔的商人有道德上的缺陷,但不能因爲持有人的一些行爲,而判定鹽鈔違法,也許今日持有鹽鈔的人,並非是那些囤積居奇的鈔商,這個我們皇庭也無法去判定。”

元絳與蔡延慶對了對眼神,又道:“適才我說鹽鈔面兌換鹽量是從三年前逐步下降的,那就這樣,之前所發的所有鹽鈔,全部都算在這年,官府也是以熙寧元年開始算,分三年進行補償。”

“三年?”

李敏錯愕道。

蔡延慶不理會他,而是向張斐言道:“張庭長,目前河中府的財政十分拮据,且尚不知外面具體有多少鹽鈔,根據我們的計算,最快也得在三年之內才能全部還清,否則的話,將會影響到官府運作和西北軍費。”

張斐思忖半響,又問道:“不知如何分攤到三年。”

元絳道:“我們會將之前面值兩百斤的鹽鈔全部轉化官府的債務,適才我說了,以熙寧元年開始算,這一年所發的鹽鈔,以及之前所發,就算成第一年的,我們今年會補償前兩年的利息,明年將會發放第三年的利息,以及本金,之後發的也以此類推。”

李敏立刻道:“明年不是第四年嗎?”

元絳道:“第一年怎麼能算利息,因爲第一年是售賣,大多數鹽商,從邊境換得鹽鈔,也應該是在第二年纔去鹽池兌換鹽,照此來算的話,利息應該算在熙寧二年年末。到明年年末纔是第三年。”

張斐點點頭道:“倒也合理。”

李敏又問道:“這利息是怎麼算?”

元絳道:“以購買鹽鈔的本金來算,一張鹽鈔價值四千八百錢,每年的利息是百中取六,兩百八十八文錢。”

李敏質疑道:“冒昧問一句,這鹽鈔是鹽,爲何不以鹽來算利息?”

如果是以兩百斤鹽來算,每年的利息,就是十二斤鹽,以四十文錢的價格來算,就是四百八十文錢,足足少了兩百文左右。

何春林道:“若以錢來算,官府可以直接補償給你們,但若以鹽來算,你們就自己去指定的鹽池領。要知道鹽池的鹽是不穩定的,如果指定鹽池偏了一點,你們就不去領,那就只能怪你們,可怪不得我們官府。”

偏一點的鹽池,光路費可能都支付不起。李敏心想,這些當官可真是厲害,這賬算得比商人還要精明一些。

他總不能說,以賣價來定利息,官府給你們的四千八百文,怎麼可能以賣家來算利息。

張斐看向李敏。

李敏道:“這我還得去跟我的僱主商量一下。”

張斐點點頭,“那你就先去吧。”

“是。”

這李敏走後,張斐突然向蔡延慶道:“蔡知府,我這官署改建的費用,你們什麼時候撥給我們?”

此話一出,四人驚訝地看着張斐。

張斐道:“這不會應該非常過分的要求吧?還是說,諸位認爲我可以跟官家住在一個規格的房子裡面。”

蔡延慶稍顯遲疑,韋應方立刻道:“真是抱歉,當時我們未有考慮周詳,朝廷又沒有說明這一點,皇庭的改建,也都是張庭長自己決定的,並未事先統治我們府衙,故此我們府衙並沒有計劃到這一筆支出。”

張斐笑道:“你們府衙的財政支出這麼有計劃嗎?這纔多少錢。”

韋應方呵呵道:“我們河中府的財政還要承擔西北軍費,若不計劃周詳一點,又怎麼可以,再加上元學士已經與我們商量過,由於要補償給那些鹽商,今年交給我們府衙的鹽利可能會少一些,我們也是很爲難的。”

張斐道:“所以本庭長的俸祿也不再官府的計劃支出內?”

韋應方道:“這當然是在的,但是我們沒有想到警署和檢察院會招那麼多人,並且給那麼高的職俸,故此我們府衙還得仔細斟酌一下,是該將這錢先撥給檢察院、警署,還是你們皇庭。”

正當這時,蔡京入得屋內,“稟告大庭長,種將軍到了。”

好傢伙,你可算是來了。張斐眼眸一轉,吩咐道:“讓種將軍先在這裡住一些日子,皇庭目前財政十分困難,暫時無力開庭審理此桉。”

第650章 內喜外憂第262章 告我告我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稅戰(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宅第五十九章 家事天下事第329章 慈善比賽(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牛犢陣容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八十章 堂審(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2章 二蔡第三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三十二章 玩嚴謹是吧!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五百四十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六十五章 危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職業走鋼絲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第二百四十章 談判桌纔是主戰場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德主法輔第668章 註定的悲劇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二百三十二章 互相傷害第807章 最終判決第三百八十四章 德主法輔第六百二十三章 二法之下第288章 專治槓精第710章 忠誠與公正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張第310章 來了!來了!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798章 法定權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第686章 真正考驗來了第781章 激勵法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342章 二蔡第二百二十六章 是騾子是馬也得遛一遛第794章 誰挖的坑誰來填第一百一十五章 活着就是勝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八十一章 堂審(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迂迴禁區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三章 尋訪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六百一十六章 掌舵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很矛盾...第一章 狂囚張三(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穩如老狗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四百九十一章 麻煩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嘴炮飛一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稅戰(二)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豬盤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783章 厚積薄發(元旦快樂)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三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事請找我的珥筆第五百零一章 要讓司法變得廉價第四百一十五章 變法競賽第359章 難就難在這多一步第789章 大庭長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六百零四章 撲買稅(下)第370章 立法權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375章 冤枉啊!第九十二章 大鬧白礬樓第271章 注意!注意!交通管制!第四十五章 熟悉的配方第698章 軟着陸(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法之爭(八)第322章 公與私第四十六章 萬惡之源(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掌舵人第270章 送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