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石二鳥

如今趙頊要接見張斐,也不需要那般遮遮掩掩,畢竟趙頊在課堂不止一次誇過張斐,要嚴格來說,趙頊就是張斐的學生。

召張斐入宮,問問這學問方面的事,有何不可。

“真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自主申報,就令朕的大臣們,惶恐不安,皇城內也是怨聲載道啊。”

見到張斐,趙頊是連連誇讚。

雖然張斐事先跟趙頊就解釋過,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想到,這個自主申報,威力會這麼大,弄得很多人都不知所措。

至今只聞抱怨聲,而不見彈劾的奏摺。

這是非常稀奇的。

趙頊都情不自禁的爲此點贊。

張斐極爲謙虛地說道:“官家過譽了,這凡事開頭難,對於我們而言是如此,對於他們就更是如此,但唯一不變還就是這人情世故。所以用不多少年,他們就又能在這自主申報中,混得如魚得水,跟現在沒有多大的差別。歷史上這種事也發生過很多回。”

趙頊思索一會兒,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啊,這古往今來,未有一法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如此說來,看來這世上是沒有長久之法?”

張斐沉吟少許,道:“那得看官家如何定義這長久之法?”

趙頊問道:“此話怎講?”

張斐道:“如果官家的長久之法,是指一成不變的律例,那是沒有的。因爲法到底是防守的一方,是先有矛,纔有盾的,若沒有人偷盜,自然也不會偷盜法。

法不怕被人攻擊的,因爲肯定會被人攻擊的,就怕被攻擊之後,沒能及時修補,如唐朝均田制的崩潰,就是因爲國家沒有及時制定補救措施,以至於最終覆水難收。

而官家規定三年修法一次,其實防得就是這一點。正是因爲沒有盡善盡美的法,故此法的關鍵就是在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恆的去修修補補。如果將長久之法視爲對法的堅持,那我認爲這是對的。不是因爲法有多好,而是沒有法,國家肯定也沒了。”

“貴在堅持。”

趙頊稍稍點頭,又是感慨道:“這恰恰又是最難的。”

張斐笑道:“故此至今也沒有人做到。”

“這都是因爲我們這些不肖子孫啊!”

趙頊若有所指道。

張斐不禁神色一變,心想,要玩這麼大嗎?

趙頊稍稍瞄了眼張斐,又道:“張三,你可知朕今日爲何突然召見你?”

張斐沉吟少許,“可是因爲那宗正寺趙知事?”

趙頊稍稍一愣,道:“你已經猜到了?”

張斐如實道:“當時並沒有,可是在李豹走後,我確實有想到可能是官家吩咐的,因爲如這種事,李豹不可能不先跟官家彙報。”

趙頊笑着點點頭,“不錯!正是朕讓他去問你的,不過你的回答,倒是令朕有些意外啊。”

張斐嘿嘿笑道:“不瞞官家,其實一直以來,我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也可以說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趙頊呵呵兩聲:“這你就謙虛了,王文善、王鴻、谷濟的下場,至今可都還歷歷在目。”

張斐遲疑片刻,道:“其中除王鴻外,那不管是王文善,還是谷濟,我也都未將他們往死路上逼,我也從未主動去招惹他們,反倒是他們處處想置我於死地。”

“這倒也是。”

趙頊稍稍點頭,又問道:“那你可知朕爲何要這麼做嗎?”

張斐搖搖頭道:“這我真不大清楚。”

趙頊又問道:“你沒有問你岳父?”

張斐道:“還沒來得及。”

其實他回去之後就問了,但是議論宗室,這種事還是比較敏感的,張斐也摸不清趙頊到底在想什麼,他自不會將許遵給供出來。

趙頊點點頭,神色一變,頗爲嚴肅道:“我朝承唐制,規定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停發祿賜,改分田畝,令其自立根生,從此也不再出現在皇室族譜中。此符合禮制,且太祖也曾對此有過警告。

但時至今日,許多五服之外的宗親子弟,兀自留在京城,享受着厚祿,也令他們不求上進,貪圖享樂,同時也給予國家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

張斐小心翼翼地問道:“官家希望改革宗室?”

趙頊目光堅定地點點頭,“朕派人計算過,如果不進行改革,再過些年,這宗室所造成的負擔,將會成倍的增加。”

張斐表示理解地點點頭。

其實宋朝目前還不算負擔太重,要跟明朝比的話,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只是說明朝王爺都在地方上,皇帝是眼不見,心不煩,但宋朝的宗室基本上都養着京城,皇帝是能夠直接感覺到財政帶來的壓力。

而且不同於明朝的是,那趙匡胤早就想到這一點,在最初立法的時候是有這方面的防備,就國家制度而言,養太多宗室,還就是不合法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趙頊是沒有說。

他爹宋英宗其實就是宗室即位,因爲仁宗無子,但也正是因爲如此,導致其他宗室就感到非常不爽,認爲不應該輪到他爹,他爹得位不正,再加上他爹身體不好,性格又比較懦弱,常常受到宗室刁難,儘管他爹是再三安撫宗室,但換來卻是更多的不滿。

趙頊自小目睹這些宗室如何欺壓他爹的,而這也必然會影響到他的權威,再加上宗室給財政帶來極大的負擔,而他是要錢打仗的,這種種原因聚集在一起,使得他非常渴望進行宗室改革。

“可此乃官家家事。”張斐略顯猶豫道。

“這帝王哪有家事。”

趙頊苦澀一笑,又道:“朕在剛剛即位之時,就曾試探過,但是朝中許多大臣都是反對宗室改革。”

張斐不禁好奇道:“他們爲何反對?”

“禮制!”

趙頊嘆道:“他們認爲這麼做,將會破壞儒家的親親之道,他們甚至還主張恢復西周宗親制度,如果要恢復西周禮制得話,如今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都將會被算在裡面的。”

“啊?”

張斐對此很是無語,要說皇帝維護宗室,那是理所當然的,但要說大臣去維護宗室,他就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趙頊笑道:“看來你是對此是真不瞭解。”

張斐搖搖頭道:“我是真不懂。”

趙頊道:“你不是常常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張斐突然雙目一睜,“他們是怕與他們息息相關恩蔭制度也受到影響。”

趙頊點點頭:“正是如此,如果朕要對宗室制度進行改革,削弱宗室的待遇,他們能不擔心嗎?”

這宗室制度跟恩蔭制度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大家同屬統治階級,只能你多一點,我少一點,但不能你有,我沒有。

你家親戚都能享受福利,那我們兒子享受一點福利,這不過分吧。

反之,如果宗室福利減少,皇帝肯定也會削弱恩蔭制度。

這是必然得。

“確實!”

張斐點點頭,又道:“其實這錢還是小事,關鍵這會令人喪失進取之心,使得國家官員雖多,卻無可用之才,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又得不到應有的機會。”

“說得好!”趙頊點點頭,又道:“不過你法制之法,又讓朕看到希望。你應該知曉那五服制罪?”

張斐搖搖頭道:“不知道。”

趙頊驚訝道:“你身爲耳筆,你不知道此罪名?”

張斐很是尷尬道:“我一般都是需要的時候,再去看看宋刑統。”

“你連背書都不會嗎?”趙頊也覺得太離譜了。

你一代宗師,連這麼有名的罪名都不知道。

張斐小聲道:“可以查閱,我爲什麼要背。”

“......?”

趙頊無語地搖搖頭,又解釋道:“親屬相犯,以卑犯尊者,處罰重於常人,這關係越親,處罰就越重;若以尊犯卑,則處罰輕於常人,關係越親,處罰越輕。之所以這麼規定,就是你所言的禮法合一。

但是你的法制之法,是要將禮法分離,禮只是作爲參考,如此一來,將會削弱禮制,朕就有機會對宗室進行改革。”

這禮法合一,就是宗室改革最大的攔路石,他們反對的時候,肯定不能將恩蔭制度,講得還是道理。

這禮法禮法,其實就是禮教治國,那十惡之罪,全部是脫胎於禮教。

雖然有出五服的規定,但是在司馬光、歐陽修這些禮教派看來,皇室應該做出表率,是要超額去遵守禮制,下面的人,纔會去遵守禮制。

皇室就應該做得更好。

但是法制之法的出現,讓趙頊看到希望的曙光,根據法制之法,法是必須要遵守的,而禮只是作爲參考。

這就給他提供宗室改革的理由。

張斐思索片刻,道:“我絕對支持官家這麼做,這種厚祿制度,不但會增添國家負擔,同時還會令宗室喪失進取之心,那些家道中落的大家族,不都是因爲子孫後代貪圖享樂嗎。”

趙頊點點頭:“朕正是這般想的,朕也經常鼓勵他們去參加科考,甚至於去經商也好,但是收效甚微啊!”

能躺着吃飯,誰特麼願意努力啊!

趙頊又道:“而此次募役法已經觸犯到宗室的利益,雖然宗室不在其內,但是他們的許多親戚多半都被算在裡面。而據朕所知,他們將許多田地就寄放在親戚家或者自己僕人家裡。故此朕希望藉此事,敲開宗室改革的大門,同時也能夠彰顯朕變法的決心。”

老子直接拿自家人開刀,就問你們怕不怕。

在趙頊看來,這一石二鳥之計。

張斐略顯猶豫道:“但不管是王學士,還是司馬學士,都曾叮囑過我,讓我別做過頭去了,以免樹敵太多,得不償失。”

“這就是朕找你來的原因。”

趙頊說着,又道:“而且,你不用擔心王學士,朕早就與他已經談過這個問題,他也是支持朕進行宗室改革的。”

張斐思索好一會兒,道:“我認爲官家暫時還是得隱藏這方面的想法,畢竟募役法已經引起很大的怨言,如果將兩件事放在一塊的話,必然會被人利用,分化宗室,使得官家腹背受敵,可能真的會得不償失。”

趙頊微微皺眉,稍稍點了下頭,以爲張斐讓他先緩一緩。

哪知張斐話鋒一轉:“但如果官家答應的話,可將那趙知事算入募役法中,用來殺雞儆猴,順便通過打官司凸顯出宗室制度對財政造成的負擔,那倒是可行的,如此也能爲司法立威。”

趙頊精神一振,“你打算怎麼做?”

張斐一本正經道:“給他們上一課,讓他們深刻了解什麼纔是法制之法。”

......

在張斐的計劃中,這個自主申報,其實就是稅務司成名之戰,故此肯定是要殺雞儆猴的,但他也真沒有想過拿宗室來開刀。

他對於宋朝宗室的情況,並不是非常瞭解。

因爲宋朝的問題主要是三冗,宗室只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趙頊要將宗室也拉進來一塊整。

這...。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個有點遠,但如果能夠做到宗室犯法與庶民同罪,那立威的效果也比他計劃中要好得多啊!

但是這得重新部署,拿宗室開刀,就不能那麼隨意。

好在目前時間還夠,雖然李豹他們已經查到,有些人會謊報財務,但若只是謊報的話,這個罪名不是很大,檢察院可能都不會搭理的,更別說去罰款。

一定是偷稅漏稅成爲既定事實,才能夠去控告他們。

目前這稅都沒有定,一切都還爲時尚早。

就連那些大臣們也都只是嘴上抱怨,畢竟什麼都沒有定下來,上奏彈劾都嫌早啊!

所以,這統計工作是進行的相當順利,百姓也是非常配合,從未見過這麼溫柔的計算戶等,雖然中間有一點小磕小碰,但那都無傷大雅。

而在開封縣、祥符縣展開統計工作後的第七日,新上任那批輔警得到一些經驗之後,張斐就開始針對整個開封府進行佈局。

畢竟他是要趕在夏稅之前,完成全部的統計工作,以便於在徵收夏稅之際,將第一筆免役稅給收上來。

於是他從警署中抽調出三百名骨幹成員,也就是最早一批警察,又帶着三千輔警,其中包括八百文職人員,前往其餘十四縣進行財物統計。

而剩餘的兩百名骨幹則是帶領新招上來的兩千輔警,以及汴京律師事務所耳筆,繼續對在開封、祥符兩縣進行統計。

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750章 用實力說話第四十六章 萬惡之源(上)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火不容第二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十章 黑吃黑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五百六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十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彼岸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二百三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十二章 北宋雙子星第731章 一清二楚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四百八十七章 庭審(中)第789章 大庭長第一百八十一章 復仇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火不容第六百二十一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八十四章 沉冤得雪(求追讀)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知法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五百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第791章 第二把火第776章 老爺們!捲起來吧!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五百二十一章 文武與法(六)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三百九十章 開宗立派,左右護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開封府就不要面子?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四百二十八章 稅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296章 繳械也殺第363章 權威與權益第710章 忠誠與公正第八十一章 堂審(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本質還是二法之爭第780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655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三章 法中取利(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較真了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四百七十九章 先燒一把小火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757章 否極泰來第六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745章 盡力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冗第一戰(十一)第643章 脣亡齒寒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737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369章 絕佳機會第四百三十章 稅戰(四)第329章 慈善比賽(下)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就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767章 “義薄雲天”第673章 謀反案(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第一百四十章 黎明破曉前第九章 命運的交織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冗第一戰(十)第三十七章 平平無奇張三郎第四百二十七章 稅戰(一)第三十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六十三章 藏不住了第644章 珠玉在前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價索賠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739章 天意弄人第702章 太過分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稅與善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四十七章 萬惡之源(下)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二百二十章 夠狠、夠奸、兄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