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

“從九品下,從九品上,正九品下,正九品上,從八品下......!”

“你在幹什麼?”

送藍元震走後,許止倩見張斐站在門前掰着手指頭,嘴裡面滴滴咕咕不斷,不免好奇地問道。

張斐瞧她一眼,鬱悶道:“我在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設定,才能夠做到連跳六級,還只是從九品跳到正八品。”

許止倩當即賞他一記白眼,“你就知足吧。你可能是國子監最年輕的博士,一般助教想要升博士,至少得等到四十歲以上,而你...就只用了四堂課,你還想怎樣。”

張斐沒好氣道:“不還是個教書的麼。”

“不比耳筆強得多麼。”

許止倩輕哼一聲,又道:“雖無權力,但這可是對你的學問的肯定,有此名譽,你將來再升官,可就不會有太多阻礙,也不會有人以此來攻擊你,到底你不是憑藉科舉考上來的。”

“這倒也是。”

張斐點點頭,似乎也明白趙頊這麼安排的用意,又抖了抖身上的官袍:“這官袍的顏色有沒有變化?”

許止倩道:“差不多,只是這顏色比較深一點。”

張斐低頭看了眼,“深一點,那豈不是更加難看了。”

許止倩鄙夷道:“你一個大男人,怎任地愛美。”

“你們怎麼站在這裡?”

只見許遵從外面回來。

“岳父大人。”

“爹爹!”

許止倩激動地走了過去,欣喜道:“張三升官了。”

許遵愣了下,“升官?”

許止倩連連點頭:“方纔官家派中貴人來家裡傳旨,升張三爲國子監律學博士。”

“律學博士?”

許遵微微一驚,又打量了一下張三,是開心地笑道:“張三呀,如無意外,你應該是我大宋最年輕的博士。”

心裡卻在滴咕,看來官家是已經決定了。

許止倩道:“爹爹有所不知,他還不太滿意。”

許遵好奇道:“爲何不滿意。”

“因爲....!””

“因爲相比起這什麼博士,我更想早點娶止倩過門。”

張斐搶先說道。

許止倩聞言一怔,不由得暈生雙頰,輕輕跺腳道:“在說你升官的事,你又說那事作甚。”

張斐道:“拿這最年輕的博士換最晚成家的官員,那我寧可都不要,太寒磣人了。”

許遵稍稍點頭:“確實啊!其實你們年紀都不小了,尤其是張三你,只不過......!”

說着,他稍稍一頓,“你的父母呢?”

“我...我父母...?”張斐一怔,眨了眨眼,“我...我有託人在打聽,但...但是暫時還未有消息。這...這會影響到我與止倩的婚事嗎?”

許止倩也想到張斐的父母,小聲道:“要不先盡力找到伯父伯母?”

怎麼去找?發明時空隧道嗎?

張斐是欲言又止,他總不能說不可能找得到吧。

許遵瞧了眼張斐,捋了捋鬍鬚,拍板決定道:“待止倩的兄長回來,就早點將這婚事給辦了,但是要儘量低調,不要太聲張。”

張斐立刻反應過來,趕緊拱手道:“多謝岳父大人。”

根據這禮儀,如果說父母去世,那就得守孝,這期間是不得成婚的,但在沒有確定的情況下,那當然也是可以的,可以作爲特殊情況處理。

許遵也擔心,如果真的傳來不好的消息,必然是要託許久,但問題是張斐已經成爲律學博士,而國子監現有的那些博士就連孫子都有了,要是張斐還未成家,這在封建社會,也是非常不妥的,但是這話是不能說出口的。

許遵突然問道:“對了,若依你的法制之法,這婚姻大事該如何算?”

“啊?”

張斐人都傻了。

“走走走,我們進去好好聊聊。”

哇...不是吧,好不容易上完課,回到家還得給家長補課,這......!

張斐真是寧可許遵找他談談聘禮的事。

你剝削我吧...別讓我講法制之法了。

但這怎麼可能!

這課剛剛上完,趙頊馬上就升張斐爲國子監律學博士,這就是對外表明一種態度,朕和太皇太后都非常認可這法制之法,你們也就別老是玩文字遊戲去針對張斐。

真心沒什麼意思。

既然肯定這法制之法,那就得幹起來。

趙頊可是純純的行動派。

第二日,他就在垂拱殿召開重要會議。

所有的參知政事全部參與。

這些宰相們來到殿裡,一看大家都在,心裡也清楚是怎麼回事。

趙頊也不委婉,開門見山道:“之前富公提議以法制之法爲理念,修改《宋刑統》,朕讓諸位慎重考慮,不知諸位考慮的如何?”

富弼冤啊!

當時不是你提得嗎?

我只是贊成而已。

趙抃非常謹慎道:“陛下,老臣還是認爲修改《宋刑統》,茲事體大,還得再慎重考慮考慮。”

曾公亮、文彥博、司馬光不約而同地稍稍點了下頭。

他們都覺得這還是太急了一點。

若依以前的觀點,改《宋刑統》,就是要改祖宗之法。

王安石最受不了他們這種瞻前顧後的性格,到頭來,是一事無成,當即就站出來:“陛下,臣以爲趙相言之有理,《宋刑統》是不能輕易修改,臣還是建議讓中書門下修法,然後以陛下的敕令頒佈。”

他是絕對支持修法的,雖然有可能會對他的新政有所限制,但是這會在法理上給他提供莫大的支持,相比起來,那點限制也都算不得什麼,關鍵也限制不了什麼,一個是政令,一個律例,就不是一回事。

司馬光、文彥博立刻鄙視一眼王安石。

敕令敕令,這個問題就過不去嗎?

以敕令修法,不就成了皇帝說了算嗎?

這他們可不會答應的。

他們對於律法都非常看重的,同時對皇權的戒備是相當重的。

故此他們是經常駁回趙頊的敕令。

趙抃道:“上回富公說得非常清楚,法制之法與《宋刑統》有着諸多矛盾,若頒佈敕令,這矛盾如何處理?”

王安石道:“當然是以赦令爲先。”

趙抃哼道:“這如何能行,一法二說,天下豈不是亂套了。”

ωwш_ t t k a n_ c ○

趙頊稍稍點頭,又看向富弼,“富公是何打算?”

富弼道:“法制之法不是律例,而是一種立法思想,臣始終不建議以敕令去進行修法,要修還是得修改《宋刑統》。只是必須要制定詳細的立法規則,一旦定下,就不能輕易改變,否則的話,律法將會喪失權威。”

趙頊又問道:“不知富公有何想法?”

富弼道:“老臣以爲可以請來天下名士來修法,如此一來,即可確保法律的權威,同時也能夠得到天下人的認同。”

文彥博、曾公亮稍稍點了下頭。

名士必然是儒學大家,都是非常遵從禮教的,如今大家對此法的最大疑慮,就是法制之法會不會讓禮教邊緣化,讓這些名士來修,大家都會非常放心的。

除皇帝外。

這天知道你們會修出什麼鬼來。

趙頊沉吟不語。

王安石也是趙頊知己,一看就看出他所憂,於是道:“張三在課堂上說得非常清楚,法制之法的理念是捍衛個人利益,其中涉及不少的利益糾葛,這天下名士都澹泊名利,或羞於談利,只怕不太合適吧”

司馬光當即反駁道:“這指得是正當權益,光明正大,又怎會羞於啓齒?”

王安石呵呵道:“但是往往百姓最在乎的利益,就是那些蠅頭小利,是那些名士所鄙夷之利,只怕到頭來修出來的法,根本就不是捍衛個人正當權益的,而是以道義分利。”

富弼問道:“那不知王學士有何高見?”

王安石道:“我認爲可以將法分爲大小法,大法管三綱五常,交由中書門下修訂,而小法管百姓利益,則交由我制置二府條例司來修訂。”

昨日那堂課,令王安石非常動心,因爲他對禮法也有着諸多不滿,嚴重阻礙他變法,如果根據德主法輔,將有機會削弱禮法。

他就想攬過來自己幹,配合他的新政。

你想得忒也美了。司馬光聽着都樂了,笑問道:“你忙得過來嗎?”

王安石呵呵道:“這能者多勞嗎。”

司馬光都快有生理反應了,都顧不得皇帝在這裡,“哎幼,王介甫,你可知羞恥二字?”

王安石道:“我只知道身爲臣子就是要爲君分憂。”

司馬光道:“可爲君分憂,也得量力而行。”

“二位莫要再爭了。”

趙頊見他們兩個又吵了起來,趕緊制止,目光一掃,思索片刻後,方道:“朕以爲富公和王學士都說的有道理。

立法乃是國家大事,事關每一個人,朝廷必須要慎重、莊重、嚴肅的對待。

但要說請名士來修,朕倒也不太贊成,這修法之人不但需要充足的律法知識,而且還得有豐富的斷桉經驗,與名望倒是沒有太大關係。”

富弼這麼建議,只是爲了減少阻礙,道:“那依陛下的意思是?”

趙頊故作沉吟,道:“正好我朝官員不是三年一次輪換嗎?何不在那輪換之際,從全國各地安排一批司法官員來京,與朝中大臣組建成一個立法會,專門立法。”

立法會?

大家不由得眼中一亮。

但馬上也反應過來,這皇帝是在防着我們啊!

這麼組織的話,這立法會是流動性組織,每一次人都不一樣,宰相也無法控制這權力。

皇帝肯定是佔優勢。

但這也完全符合祖宗之法。

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不是皇帝說了算就行。

王安石道:“這會不會過於繁瑣?”

他認爲朝廷人浮於事已經非常嚴重,還弄得這麼複雜,這能不能成,不如交給我。

趙頊道:“不是順路嗎?”

順...順路?

王安石人都傻了。

這聽着怎麼像張斐的語氣。

文彥博突然道:“如此說來,這律法要三年一修?”

富弼也是微微皺眉,他之前是打算修訂一次就可以了。

這話倒是提醒了王安石,口風馬上改變,“我倒是覺得陛下此策甚妙,各個地方情況不一樣,由各個地方來司法官員來修,可以針對不同地方的不同問題,對症下藥。

至於三年一修,就更應該如此,律法頒佈後,不一定就能夠解決問題,得根據問題,不斷地去完善。”

司馬光道:“這如何能行,若是不同地方頒佈不同的律法,農夫倒是無所謂,可是商人呢?他們從一個州府去到另一個州府,難道還得重新學習一邊律法嗎?”

富弼道:“王介甫所言的各地問題不同,大多數都是存於鄉法,可是若真將公檢法放到鄉村去,那我朝財政是不可能負擔起,故此我認爲即便要修法,也應該僅限於那些繁華城鎮,暫時別動鄉村,如此也可以保證律法的統一性。”

趙頊點點頭道:“還是富公考慮周詳。”

這他沒有辦法,沒錢是寸步難行啊!

王安石笑道:“等新政執行後,富公就無須憂慮財政問題。”

富弼呵呵笑得兩聲,又道:“可是律法不能常改,三年修訂一次,這會影響到律法的權威。”

王安石道:“可以用大小法來區分,大法不常改,可規定十年修改一次,且由各府最高司法官員來組成立法會,三年修改一次小法,由底層司法官員來修改。”

在變法這事上面,他這腦子轉的比誰都快。

富弼稍稍點頭道:“這倒是可行。”

文彥博也點點頭道:“朝廷現在安排,差不多三年應該可以進行一次立法。”

你這老頭小心思太多了。

趙頊哪裡會上當,三年後,黃花菜都涼了,一擺手道:“無須等三年之後,就以今年回京任職的司法官員爲準,明年進行第一次立法。”

文彥博道:“今年回京的司法官員並沒有多少。”

其實他哪裡知道,但他就還是想緩一緩,別這麼着急。

那邊新政,司法改革,這裡又來個立法改革,這事都湊在一堆了。

趙頊道:“他們也不懂法制之法,這回就以參加科考的學生補上。對了,科舉也是三年一次,而這些考生也是來自全國各地,不如讓這些參加科考的考生也加入進立法會?”

曾公亮錯愕道:“陛下,立法乃是國家大事,怎可讓那些考生加入?”

趙頊道:“當然不會以他們爲主,但朕也想聽聽他們的建議,畢竟大多數考生都非常年輕,這血氣方剛,比起那些司法官員,少了一份圓滑,他們的建議,或許能夠幫助到朝廷。”

王安石不由得眼中一亮,立刻道:“陛下聖明,臣非常贊成讓考生加入進立法會。”

富弼沉吟少許,也拱手道:“臣也贊成。”

第274章 我要做最強衙前役第五百九十三章 三法之爭(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一百六十章 祖制與祖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檢法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651章 立法大會第一百三十章 小露一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久病牀前無孝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準丟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法中取利(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670章 血債血償第797章 朕的錢第五百七十八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百二十章 夠狠、夠奸、兄弟多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695章 聽證會(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庭審(中)第一百零五章 開年大戲(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 撲買稅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四百三十七章 稅戰(十一)第725章 迴旋鏢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771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第六十二章 格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完)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律兩開花第五百六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十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庭審(中)第743章 不能觸碰的禁區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653章 破產法案第668章 註定的悲劇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328章 慈善比賽(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八十七章 潑皮與影帝第319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六章 我要復仇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個假粉第八十章 堂審(上)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二十一章 關係纔是王道第785章 啓動第345章 儒法之爭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法之爭(六)第773章 時勢造英雄第284章 接濟朝廷第752章 尚能飯否第792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683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271章 注意!注意!交通管制!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報紅第一百八十四章 權力的誘惑第五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七十三章 相見恨晚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260章 政治危機第二百零二章 親鄰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軍事法庭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三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94章 違法不是犯法的理由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第四百九十七章 就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四百六十四章 鴿與鷹之間第674章 謀反案(二)第332章 大展拳腳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357章 我們還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