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欠債還錢

“原來如此.!”

富弼似有所悟地點點頭,嘴裡也是喃喃自語着。

其實他之前就已經悟道,宋刑統是有別於法制之法的,那麼以法制之法來立法,該怎麼立?

這個一直困惑着他。

因爲有一個無法說出口的矛盾,就是皇帝利益是來源於百姓。

如果強調個人利益,必然是會傷及到皇帝的利益。

二者又是對立的,這個問題似乎無解。

張斐給出的方案,就是要將君主、國家利益和個人權益區分開來。

怎麼區分?

張斐沒有明確說,但給出一些思路,首先,就是根據案情是觸及到國家、君主利益面大,還是個人利益面大。

其次,以情節的輕重來區分,偷一片桑葉跟到你家偷一貫錢,同是盜竊,但前者要劃到個人層面,而後者劃到國家層面。

可是,情節輕重,刑罰不一,這也是自古有之,哪怕就是根據現有的法律,偷一片桑葉比上你家偷竊,肯定要判得輕。

但是基於法制之法,只要劃到個人層面,官府就應該以個人利益得失爲主,官府不在受害者之列,是否還要用到刑罰呢?引導出來的答案是以賠償爲主。

這顯然是要難得多啊!

法家就是要以暴制暴,簡單粗暴,你不服,我就揍你,可話又說回來,你不揍他,他怎麼會服你?

這真是越想越難啊。

蔡卞就問道:“老師,若依此論,許多案件,就當以賠償爲主,可如何判定賠償?此法若不嚴格規定,只怕會給貪官污吏留下可趁之機。”

富弼聽得是連連點頭。

說得好啊!

賠償這種事涉及金錢,你若不說清楚,多少都是官員說了算,這個是很要命的呀。

由此可見,這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是深入人心,富弼也好,學生也罷,他們其實都有限制權力的意識。

尤其是范仲淹、富弼他們這些君子黨,當時意氣風發,甚至就直接跟仁宗講,你皇帝權力不能太大。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有維護士大夫權力的意義,但同時也有限制皇權意義。

張斐問道:“宋刑統可有關於賠償的律例?”

大家眼神交流了一番。

蔡卞就道:“備償。”

張斐道:“備償的意義是什麼?”

“贖刑。”蔡卞答道。

張斐道:“跟受害者的實際損失有沒有關係?”

蔡卞搖搖頭,“沒有。”

備償制度,也是要賠償受害者,但是具體賠償多少,是根據你將受什麼刑罰來定得,假如說十錢抵上一棍,判你十棍,你就要花一百錢來免除刑罰,這一百錢就賠給受害者,即便受害者是損失十貫錢,你也是賠一百錢,這個跟受害者損失多少沒有一點關係。

張斐道:“這主要是捍衛的是誰的利益?”

蔡卞答道:“國家和君主利益。”

張斐點點頭道:“因爲個人損失不在其考量範圍內,還是以刑罰爲主。”

蔡京突然又問道:“保辜制度算不算?”

張斐道:“你們說算不算?”

葉祖恰道:“保辜一般都是用於傷人罪,如果打傷他人,官府會根據傷情的輕重,將判罪延後二十至五十日,假設是二十日,那麼在十九日傷者死了,那麼就會判你殺人罪,故此將會迫使傷人者,盡全力醫治受害者。”

“迫使?”

張斐笑道:“迫使是強迫性質的,在保股制度中,這是強迫嗎?”

“不是。”

葉祖恰搖搖頭,又道:“誘導。”

張斐點點頭道:“誘導可能更合適,但這隻能說明官府更傾向於傷人者去賠償,但是法律是具有強迫性質的,而且,如果我是一個郎中,我認爲你半個月就會好,我就不賠,半個月他好了,我也沒事了,但是受害者權益有沒有得到保護?”

葉祖恰搖搖頭。

張斐又道:“我明明就是無疑中打了他一拳,我也盡全力去賠償了,去幫他醫治,結果他突然死了,我也得被判死刑,這是捍衛個人正當權益嗎?”

大家又搖搖頭。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可見不管是備償,還是保辜,其實還都是遵循償而不罰,罰而不償的思想,主要還是國家,跟個人沒有多大關係,不能適用於法制之法。”

頓了頓,他又問道:“你們是否知道官府是如何處理欠錢不還的案子?”

蔡卞回答道:“通常此類事都不會鬧到官府去,但如果鬧到官府,一般都是先打十棍,督促其還錢。”

“不還呢?”

“再打十棍。”

“再不還呢?”

“呃。”

蔡卞突然意識到這問題可能有陷阱,考慮一番,才道:“就得看欠多少錢,如果錢不多的話,可能就是十棍二十棍,一般來說,官府會判定如果懲罰已經可以抵償債務,就不會再管了。”

“就還是償而不罰,罰而不償,這麼做的目的,還是安撫民心,事關國家和君主,而不是捍衛個人利益。”張斐道:“民間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蔡卞道:“若是地主與佃農,可能就會逼迫佃農賣妻賣兒。”

張斐問道:“相比起用刑罰來督促,你們認爲那種處理方式更爲合理?”

大家都在相互看了看。

葉祖恰道:“如果是我,我寧可挨二十棍,也不願意賣妻賣兒。”

不少人點點頭。

上官均道:“但是你捱上二十棍就算了的話,借錢的人豈不是白白損失,這有違法制之法!”

又有不少人點點頭。

“問題出來了。”

張斐又來到木板前,“以罰代償,那麼借錢的人就白白損失了,沒有捍衛個人正當利益。賣妻賣兒,這也不合理,但你們認爲這是賠的太多,可就法制之法而言,妻兒也是人,他們的權益也屬於個人權益。”

學生一怔,這還真是他們沒有想過的。

這法制之法真是無孔不入,涉及到方方面面。

張斐道:“但如果讓你們去修改,你們是會去根據以罰代償來修改,還是賣妻賣兒?”

蔡卞不確定道:“賣妻賣兒?”

“爲什麼?”

“因爲若依法制之法,以罰代償,是怎麼都不對的,賣妻賣兒,只要修改成還錢,那就可以了。”

“可一般情況,都是沒錢還,纔會賣妻賣兒的。”上官均道。

蔡卞道:“這倒也是。”

張斐笑問道:“怎麼辦?”

你問我?

我還想問你呢。

大家也都茫然地看着張斐。

張斐道:“你們別老是看着我,得自己去想,我也是自己想的。你們要學得是方法,而不是結論,也許我的結論也不對呀!這回我就帶着你們再推導一次,下回你們就要自己去想,別老是靠着我。”

學生們尷尬地點點頭。

“假設張三,不對,假設李四,也不對,假設王五從趙六那裡借了五貫錢,但最終沒有如約還錢,趙六來官府告官。我們第一步考慮的是什麼?”

“考慮王五有沒有錢還?”上官均回答道。

“.你要這麼想的話,那你還是別當官了。”張斐哼道。

上官均道:“爲何?”

張斐苦笑一聲,來到木板前面,“我們剛剛纔說過,首先要考慮的,有沒有傷害到國家和君主的利益,你這個都不考慮,你當什麼官?”

富弼、王安石、司馬光聽得都笑了。

趙頊本來還不覺得什麼,可一看他們都笑了,自己也跟着笑了,還真有那麼一絲絲不好意思。

也太考慮我了。

上官均一張臉紅得猴子屁股似得,這一堂課下來,比他之上的所有課的錯誤回答還要多得多。

“有沒有?”

張斐又問道。

“應該是沒有。”蔡京回答道。

“什麼應該沒有,壓根就沒有,這純粹是兩個人的債務關係。”

張斐瞧他一眼,又道:“既然不涉及到君主和國家的利益,那我們只需要考慮什麼?”

“個人正當權益。”

“對。”

張斐道:“我們就要着重考慮這一點。這是債務糾紛,我們現在首先要判斷的是什麼?”

葉祖恰瞧了眼上官均,好似在問,你還回答否?

上官均不敢回答了。

葉祖恰信心滿滿道:“首先要考慮王五有沒有錢還?”

張斐沒好氣道:“你要去當官,一定是庸官。”

許芷倩不禁噗嗤一笑。

葉祖恰納悶道:“不然考慮什麼?”

張斐道:“當然是考慮這個債務關係是不是合法的,是不是真實的呀?這一步都省了得話,那你還需要考慮下一步嗎?你想怎麼判都行啊!”

葉祖恰的臉比上官均還紅。

上官均捂嘴偷笑。

你裝什麼裝。

“有道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經過你們一羣人審,審了大半年,終於確定這債務關係真實且合法,下一步該考慮什麼?”

“.?”

誰答誰SB!

許芷倩忍不住回答道:“考慮王五有沒有錢還?”

“你一個泡茶的懂什麼?”

張斐瞪她一眼,“當然是考慮趙六訴求合不合理啊!”

許芷倩撅了下嘴,繼續埋頭泡茶。

上官均、葉祖恰等人頓時平衡了。

原來老師不是針對我,連自己未婚妻也懟。

張斐激動道:“我要講多少遍,你們才能夠記住,捍衛個人的正當權益,趙六的訴求是否屬於正當,這是很關鍵的呀!你們知不知道,多少地主與官府勾結欺壓百姓,問題就出在這裡,地主不正當的訴求,官府也判。你們.你們今後出門,可別說是我的學生,我真心丟不起這人。”

學生們眼眶微微泛紅了。

以前他們還嫌棄張斐,如今竟然被張斐嫌棄成這樣。

張斐繼續問道:“你們幾個臭皮匠又審視半年,發現訴求正當,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回是真沒人敢回答了。

張斐也不急,斜靠在講臺上,意思就是咱們耗着唄。

趙頊道:“應該考慮王五是否有錢還。”

“官家聖明!”

張斐立刻拱手一禮。

我.。

無數道鄙視的目光射向張斐。

你這也太那個啥了吧!

趙頊一點也不覺驕傲,反而兩腮也微微泛紅。

張斐一看皇帝尷尬,那不行,趕緊轉回正題,“正如官家所言,接下來就該審視,王五有沒有錢還?分兩種情況,第一,有錢不還。第二沒錢還。我們先看第一種,他有錢不還,怎麼辦?”

蔡卞回答道:“強制讓他還錢?”

張斐道:“這裡面我們先要考慮一個問題,一般來說,王五不可能會說自己有錢就是不還,他肯定說自己沒錢,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查證,就是他是否真的有錢。

如果他查到他是真的有錢,他就是不還,這屬於什麼?”

“.!”

“這屬於欺騙官府,違抗政令。”蔡卞故意勇氣回答道。

“侵犯了誰的利益?”

“君主和國家。”

“對。”

張斐點點頭,“那他就要接受刑罰,但是這個刑罰又該怎麼定?”

蔡京突然道:“我我認爲可以用備償制度來判。”

張斐問道:“爲什麼?”

蔡京道:“因爲王五的本意是要賴賬,而非是要傷害國家和君主的利益,判罰不宜太重,而且他若直接還錢,官府也不需要多出那麼多損耗,所以我覺得備償比較合適,但是贖刑之錢,應該歸官府。”

王安石聽得眉頭一皺,似乎想到了什麼。

張斐讚許道:“蔡京,你可以脫離臭皮匠的隊伍了。”

要談到錢,蔡京腦子還是很靈活的。

蔡京面對這句話誇獎,也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鬱悶。

張斐又繼續說道:“王五的行爲是有意給官府造成損耗,但又是間接傷害到國家和君主利益,備償是無疑是非常合適的判罰,讓他自己選,是打他,還是罰他,畢竟二者都合理。

有錢不還,考慮的是官府的能力和執行力。要命的就是,王五確實沒錢還,那該怎麼辦?”

學生們都看着張斐,包括後面那羣人。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

在很多官員眼裡,就是打他一頓償債。

安撫人心。

但基於法制之法,這不能打。

張斐等了好一會兒,確實沒有人回答,他才說道:“我再重申一遍,基於法制之法,那我們的原則就是捍衛個人的正當權益,不是以傷害別人的人權益爲前提,這個人包括王五。

不還錢,損害趙六的利益,但他又沒有錢還,官府如果秉持法制之法的理念,就只能是根據王五每月的收入,去強制規定他每月得還多少錢給趙六。一定要王五還錢,但同時不能以傷害王五爲前提去還錢。”

大家皆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張斐又問道:“如果王五有一間小屋,是不是得讓他賣屋還債?”

蔡卞搖搖頭道:“不應該,若是冬天,逼着王五賣屋,使得他一家人活活凍死,那這跟奪人口糧亦無區別。”

張斐又問道:“如果趙六等着這一筆錢救命呢?”

大家都傻眼了,你這是在刁難我們吧?

張斐道:“別這麼看着我,這種案件絕對發生過。”

上官均道:“那估計還得讓王五賣屋,畢竟這人命關天,而且他本就有還錢的義務。”

張斐笑道:“其實這種案件,只能具體案件具體去分析,我也沒有個具體答案,但你們千萬不要去害怕,因爲只要你們秉持着捍衛個人正當權益這個理念,不管立法也好,判罰也好,可能每個人判罰不一樣,但也不至於錯判。”

一衆學生紛紛點頭,信心開始回升,內心中彷彿打開了一扇窗戶,一絲亮光從外照入。

張斐瞄了眼門外,差不多了,可以下課了。

王安石突然笑道:“張老師說得很合理,令我也受益匪淺,但是張老師似乎忽略了一點。”

所有人都看向王安石。

張斐遲疑了下,拱手道:“願聞高見。”

王安石笑問道:“如果連一樁債務糾紛,官府都得考慮的這麼細緻,那官府還有精力管別得事嗎?”

第371章 塞翁得馬,焉知非福第六百一十六章 掌舵人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讓法先飛一會兒第一百七十九章 左右逢源第八章 生變第282章 全是套路第一百零八章 幸虧沒打(求訂閱)第640章 規則!規則!還是規則!第264章 探索未知第773章 時勢造英雄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舉兩得第六十四章 樂極生悲第702章 太過分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爆警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649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獨佔熱榜第一百九十三章 急了!都急了!第691章 聽證會(一)第685章 欲讓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330章 真香第357章 我們還是學生第763章 下馬威第三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757章 否極泰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805章 戴罪羔羊?第四百九十六章 鹽吃人第八章 生變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297章 如你們所願第四百一十五章 變法競賽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774章 激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教育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二百零六章 有本事你幫壞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還沒結束......!第四百四十九章 稅戰(二十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失而復得第二百一十三章 生產資料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四百四十八章 稅戰(二十二)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744章 勸你善良第798章 法定權力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648章 直面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 緊鑼密鼓第761章 渡劫之難第333章 商與政第345章 儒法之爭第742章 糧酒法案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六百三十八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六百零一章 商稅則例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異形啦!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657章 事業法第341章 入仕第695章 聽證會(五)第786章 嚇死你們第一百零八章 幸虧沒打(求訂閱)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381章 何不食肉糜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個假粉第二百一十九章 生死與稅第768章 清者自清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674章 謀反案(二)第279章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340章 畢業證第771章 勢不可擋第379章 還欠一課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二百五十一章 文豪時代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