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

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堂課真是越上越令人膽戰心驚。

其實最初張斐說法家之法的時候,這些士大夫都是很開心的,張斐說法家之法,根本就不是法,幾乎是從法理就否定法家之法。

說得真好。

說得太對了。

其實在北宋這個時期,儒家還沒有完全做到一統江湖,王安石變法其實也算是法家對儒家的一次衝擊,雖然王安石也不是純粹的法家思想,他代表的是一種新學思想,他的新政,也包含着一些儒家思想,但是他的方法,顯然是更偏向於法家的。

他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跟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但跟法家思想是相當契合。

這也是許多正直的大臣,爲什麼要反對王安石變法。

這太可怕了。

正如張斐所言,只要採取法家之法,那就必須集中權力。

可是經過真宗、仁宗兩代,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已經是深入人心。

皇帝突然又要集權,大臣當然會反對。

可是講着講着,張斐突然話鋒一轉,又講到儒家之法。

最爲關鍵的是,張斐並未將儒家之法說成最優解。

你可以說儒家之法是存有缺陷的,但你不能說,儒家之法不是最優解。

故此士大夫們開始躁動起來。

然並卵,被張斐一句話就給懟了回去。

其實“刑不上士大夫”,是有多種解釋的,可以解釋的很漂亮,比如說,士可殺不可辱也,並不是說真的不能懲罰士大夫,這也是儒家學問的看家本領。

很多話看上去是至理名言,真的執行起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這些士大夫的才華,他可以拿出一百種理由懟得張斐啞口無言。

但是,這些士大夫還就是要坐實這個特權,故此他們不願意與張斐去辯解這個問題。

可惜趙頊不爲所動。

學術之論,無傷大雅。

士大夫們也在猜測,這趙頊心裡在盤算什麼。

課堂上的氣氛,突然變得是非常詭異。

是各懷鬼胎。

張斐言道:“其實拿儒家之法與法制之法類比,這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公平的。”

幹什麼?

是想往回找麼?

晚了。

士大夫們可不買賬,兀自是凶神惡煞。

那句刑不上大夫,得罪了太多人。

學生們也不買賬,上官均就鄙夷道:“你是怕了麼?”

不得不說,這話轉得真是太生硬了一點。

“學術之論,豈有害怕一說。”

張斐笑道:“學術之論講究的是嚴謹,我方纔是不是一再強調法家之法與法制之法就不是一樣東西?”

一些學生稍稍點頭。

開場就在說這個問題。

張斐道:“之後我又說明,儒家之法與法家之法本質上是一樣的,那麼換而言之,儒家之法與法制之法也不是一樣東西,既然不是同一類東西,又怎麼能放在一塊比,哪有拿人跟狗比的道理。”

這些話確實是張斐說得,但這令大家又迷惑了。

蔡卞就問道:“既然如此,那伱方纔又在對比?”

張斐立刻道:“我可沒有拿二者對比,是你們在對比,險些還將我給帶歪了,造成不小的誤會,你們這些傢伙不是蠢就是壞。”

“.!”

蔡卞等人都傻了,明明就是你在說,如今惹得士大夫們不開心了,就成我們的鍋了,你這也太無恥了。

“這麼看着我作甚。”

張斐道:“我方纔是怎麼說得,我說儒家之法是要跟更偏向法制之法,是也不是?”

“這不是類比嗎?”蔡卞問道。

張斐反問道:“這是類比嗎?”

“.!”

蔡卞仔細一想,好像還真不是。

張斐又回到木板前,“你們要是實在理解不了,就可以理解爲法制之法是終點,儒家之法與法家之法是兩個參賽選手,他們都在奔向終點。”

嚴復怒哼道:“你這分明就是藉機擡高你的法制之法,貶低儒家之法。”

張斐笑問道:“如果皇帝犯法與庶民同罪,老先生認爲這是對,還是錯?”

此話一出,全場是鴉雀無聲。

就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學生,不禁都是噤若寒蟬。

這回他們算是聽明白了。

那大奇葩許遵,此刻也在瑟瑟發抖,這個岳父不好當啊!

但除他之外,其餘士大夫都表現的非常淡定,偷偷瞄了趙頊,有些幸災樂禍。

讓你阻止你不阻止,現在好了,他直接衝着你來了。

你真是活該啊!

趙頊並未表現出憤怒,反而是笑着向張斐問道:“皇帝犯法與庶民同罪,你說這是對,還是錯?”

此時也只有他敢開這口。

“當然是對得。”張斐回答道。

趙頊哦了一聲:“願聞其詳。”

張斐道:“其實孟子已經說清楚這一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何謂‘道’,不就是百姓捍衛自己正當權益的共識,這就是法制之法啊。”

還能這麼解釋嗎?

司馬光、文彥博等一干大儒,不免又陷入沉思之中。

好像有點道理,但跟之前他們的理解又有些出入。

趙頊又問道:“既然是對的,那爲何自古以來,無人能夠做得到。”

“因爲這很難。”

張斐說着,又看向葉祖恰,道:“之前他說只要遵守法制之法,就能治理好天下,我就說,他比聖人還要厲害,因爲聖人對此也只能望而卻步。這一點,我們可以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競爭中,窺探一二。”

大家都很期待地看着張斐。

要說法制之法,他們其實都還有些迷糊,但要說到儒家與法家之爭,這他們可真是不要太瞭解。

張斐來到木板前,“要說到競爭,就必須要有一個標準,那我們就以法制之法作爲標準,來論這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之爭。

如今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是儒家之法勝了法家之法,法家之法就只在秦朝發光發熱,可在二世之後,就再沒有出現秦朝那種制度。

而其中原因我們方纔也說得差不多了,秦朝爲何二世而亡,就是法家之法是徹底取代了法制之法,秦朝的每一條法律,都是在捍衛君主的利益,沒有個人的正當權益,從而違背了所有人的共識,成爲無法之國。

所以秦朝只是看上去團結,但其實君民早已經離心離德,必然會快速滅亡的。那麼。儒家之法有沒有取代法制之法?”

“.!”

學生們沉默以對。

“有沒有?”

張斐又再問道。

富弼突然答道:“沒有!”

張斐立刻問道:“爲何?”

富弼回答道:“因爲大多數儒家之法都不是法令,而是禮。”

“正確。”

張斐點了下頭,想不到這老頭思維比年輕人還敏捷一些,又看向那羣不爭氣的學生,道:“你們一定要記住一點,法家之法是完全取代了法制之法,因爲法家之法中每一條法令都是具有強制性,強迫性,這恰恰又是法制之法的特點,故此二者關係是取代。

而儒家之法在大多數時候,是教化,而不具有強迫性的,世上許多道德敗壞之人,雖然受到排擠和鄙視,但不會受到刑罰的懲罰。法制之法還是在發揮着一些作用,維護着個人正當權益。

二者相比,顯然是儒家之法要更爲高明,因爲儒家之法是要更接近法制之法的,德與法也是有許多共通之處的。”

這一番話下來,每個人都是茅塞頓開。

儒法之爭,已經長達千年。

雖然如今儒家強勢,但到底文無第一,從學術層面來說,並未爭出一個結果來。

其中一個原因,就沒有一個標準。

如今張斐將法制之法放在中間,作爲標準,這一對比,就知道儒家之法肯定是要高於法家之法的。

儒家的勝利是必然的。

上官均就道:“這不是挺好得嗎?”

“是好啊!”

張斐道:“我也從未說儒家之法不好,目前來看,儒家之法其實就是最優解,是你們認爲我是在說儒家之法不好。”

“.!”

一干士大夫撫須面面相覷。

方纔他們很激動,是因爲張斐強調法制之法勝於儒家之法,是二法之爭,他們當然急,如今張斐將法制之法作爲一個標準,就不存在高低之分。

但是好像又存在高低之分。

糾結啊!

趙頊突然開口道:“但儒家之法到底還只是接近法制之法,並未做到法制之法。”

“是的。”

張斐點點頭。

趙頊又問道:“既然有更好的治理方法,爲何不去做?”

司馬光和許遵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這個問題要命啊!

皇帝這麼問,不代表他是這麼想的。

你小子可千萬別亂說啊!

其實答案他們都知道,可從未有人敢觸碰這條底線。

但話說回來,宋朝已經是相當不錯,到底還有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

甭管是士大夫是好是壞,怎麼也比一個人說了算好。

“原因就出在它身上。”

張斐指着木板最下方道。

趙頊凝目看去,驚訝道:“法制之法。”

衆人也是一愣,它不是標準嗎?怎麼問題會出在它身上。

“不錯!”張斐點點頭,突然反問道:“小民斗膽問官家一句,是先有國,纔有家,還是先有家,纔有國?”

“.!”

趙頊一怔,又沉眉思索半響,始終未有答案,不禁又看向周邊一羣大臣,可人人都是沉吟不語,躲避他的目光,於是他又向張斐問道:“你以爲是先有國,還是先有家?”

張斐道:“我認爲如果有先後之分,那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但問題就是二者是並存關係,分不出先後的。

而我之前就說了,不管是法家之法,還是儒家之法,都是君主大臣治理國家的方法,爲的是國家利益,也代表着君主利益,而法制之法是在捍衛個人正當權益,爲得是個人利益。

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同時又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這一點在稅收上面體現的非常明顯。

稅收多少,就直接體現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時候稅收少了,國家亡了,但有時候,稅收多了,國家也亡了。”

這一說到稅收,大家都是豁然開朗,瞬間明白過來。

原來是這麼回事。

張斐又繼續言道:“如今是儒家之法佔主導,法制之法輔之,一旦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爭,問題就都集中在君主與大臣身上,討論誰給誰讓步。

遇到明君,就能處理好這問題,國家也必然強盛,可一旦遇到昏君,那就徹底完了。唐玄宗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如果法制之法佔主導,那麼就可以死守這條底線,遇到明君,可以一飛沖天,但即便遇到昏君,也不會立刻就國破家亡,可以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趙頊不禁道:“如此比較,顯然法制之法更優。”

張斐點點頭道:“理論上這麼說是沒錯的,但是儒家之法可以對法制之法進行讓步,君主可以輕徭薄賦,很輕鬆就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法制之法是很難向儒家之法讓步的,因爲法制之法是捍衛個人權益的共識,不是某個人說了算。

一旦國家受到威脅,可沒有一個人願意多交一文錢稅,那該怎麼辦?最終可能就是玉石俱焚,國破家亡。”

趙頊又困惑了,“如此說來,根本就做不到這法制之法。”

“能,但是很難。”張斐道:“其實在我朝之前,幾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但是我朝是有可能實現的。”

趙頊忙問道:“此話怎講?”

張斐道:“就是我朝的祖宗之法,事爲之防,曲爲之制。只要法制之法能夠達到祖宗之法的要求,基本上就可以實現。”

大家腰板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直,冒出那麼一絲絲驕傲。

趙頊也驚訝道:“是嗎?”

祖宗之法不是維護皇權的嗎?

張斐點點頭:“事爲之防,曲爲之制,這可是一條很高的標準,因爲其中有一個預防思想,就是說任何事情,你都得先考慮周全。那麼應用到法制之法上面,就得設想到,當遇到什麼困難,可以啓動什麼條例,去做出特殊應對,包括,遇到什麼新得問題,可以啓動什麼條例,去增添條例。

儒家之法是遇到問題後,再去想辦法解決,而法制之法,是要在之前就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對於每一條法律都要求的非常高。

如今的法制之法,是完全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的,如果現在就讓法制之法佔主導,肯定完了,因爲這需要很多天才去不斷地完善,當然。”

張斐目光掃過學生們的臉,“我指得可不是這些自以爲是,卻又十分愚蠢的傢伙。但不管怎麼說,這就是我們學習律學的原因。”

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九十二章 大鬧白礬樓第四百四十五章 稅戰(十九)第660章 戰與和第361章 言多必失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二百零四章 珥筆俠侶第789章 大庭長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七十章 千萬不要讓遊戲停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第773章 時勢造英雄第798章 法定權力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五百九十章 三法之爭(四)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75章 冤枉啊!第666章 謠言盛於智者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二百一十章 金錢纔是原動力第271章 注意!注意!交通管制!第四百三十三章 稅戰(七)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707章 禍從口出(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準丟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檢法第373章 火上澆油第二百二十八章 也許這就是生活吧第一百一十一章 祖法論(求訂閱)第五百六十章 三冗第一戰(十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流氓官署第五百章 牛鬼蛇神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四百九十七章 就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十二)第十三章 精準打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知法第773章 時勢造英雄第八十六章 這簡直就是打劫(求追讀)第664章 赴任第一案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717章 東南風起第一百一十章 平起平坐(三更!感謝“財叔寧”盟主)第五百零五章 變本加利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第718章 重大危機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二百三十二章 互相傷害第六百二十二章 官威大振第五百三十七章 穩如老狗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政、法之爭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二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375章 冤枉啊!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較真了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九十八章 治國先治吏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五百二十五章 文武與法(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講武德第二十二章 爛命一條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百四十六章 稅戰(二十)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五)第308章 富豪的慈善第307章 雙子星加持第四十八章 一抱還一抱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八章 治國先治吏第364章 民與刑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三十三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286章 爭權奪利第四百五十九章 證券OR貨幣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嘴炮飛一會第三十一章 投案自首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379章 還欠一課第五百六十三章 藏不住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一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