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八面玲瓏

北宋**官第二百四十四章八面玲瓏

弄個慈善機構,將土地存入,然後就不用交稅。

這聽着怎麼像似在搞詐騙啊!要這麼簡單,還用得着你嗎?

陳懋遷、馬天豪皆是呆呆地望着張斐。

好似說,你看我們像豬嗎?

張斐耐心解釋道:“這土地一旦捐出來,那就不屬於二位的。”

呀!這不是詐騙,這是在搶劫啊!

陳、馬二人神色不變,依舊呆呆地望着張斐。

你看我們像豬嗎?

張斐被他們瞅着都有些心虛了,強裝鎮定道:“但這不是一錘子買賣,一筆散盡,而細水長流,每年都要捐助一些錢出來,那麼就要經營這些土地,就要請人來打理,這是要發酬勞的,二位可以安排自己的兒子、孫子來管理。”

“我還當是什麼高招。”

馬天豪哼道:“這不就是左手換右手麼,朝廷能讓咱們這麼做嗎?”

張斐道:“朝廷爲何要反對你們做慈善?”

馬天豪道:“這算哪門子慈善。”

“這是真慈善。”

張斐道:“首先,如我方纔所言,這土地一旦捐出來,就不屬於你們的,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挪動裡面的錢;

其次,我們將會對外公佈一切賬目,擁有多少土地,每年捐助多少錢,捐助給什麼人。這不是慈善又是什麼。”

陳懋遷皺眉問道:“你的意思是,咱也不能隨便動裡面的錢?”

張斐搖搖頭:“當然不能。”

陳懋遷直搖頭:“那咱寧可交稅。”

他們以爲是假捐,聽着聽着,這是真的捐出去。

馬天豪也是非常不滿,都囔道:“咱們每年花幾百貫,就得到這種主意,可真是不划算啊!”

幾百貫很多嗎?草!張斐呵呵兩聲:“凡事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好處讓你們盡佔,那些官員可也不是酒囊飯袋。”

陳懋遷道:“可是你這主意對咱們而言,沒有什麼好處。”

張斐道:“好處有三,其一,可避開現有的收稅體制,所謂的支移、損耗、折變,統統對此無效,這樣一來,我就能夠更好的利用司法手段,來保護你們的這些財產。”

二人聽得眉頭一皺,面露猶豫之色。

雖說每個人都不想交稅,此乃人性。

但在律法基礎上,大多數人冒着風險不交這稅,也是因爲朝廷特麼也不是個東西,各種算法,名義上是一斗,實際上肯定不止一斗,關鍵這裡面就沒個定數。

是多交一倍,還是幾倍。

這誰也不清楚。

未知是最可怕的。

反正就一條準則,朝廷是不能虧。

就說支移這一項,讓百姓將稅糧交到百里之外的地方,中間過橋,可能還得交過稅,這誰受得了。

風調雨順就還好,可一旦朝廷要打仗,或者遇到什麼事情,這個雜稅就看着往上漲。

別說百姓,就連地主也怕。

故此如今收稅,就是雙方在鬥智鬥勇。

在這種情況下,司法介入的空間是很小的,因爲兩邊都有違法。

之前那場官司就能說明這個問題,雙方互相推卸責任,要不是對方在賬目上作假,絕不至於輸得這麼慘,最多也就是幫白契土地的稅給補上,罰金就不大可能。

要得到司法保護,首先一點,就必須合法,但問題在於,朝廷的體制就存在問題,這個問題,一時半會是不可能解決的,只有先避開這個體制。

張斐又繼續言道:“雖然每年捐出去的錢,不比交稅少,甚至還多一些,否則的話,朝廷沒道理答應,但是大家心裡是有數的,不會亂來。

其二,就是主動權在你們手中,是興修水利,還是捐助窮人,或者捐助學院,這都是可行的。有些善事是可以間接利於你們的買賣。

其三,就是利益問題,之前我說了,你們可以安排你們的子孫後代進入裡面管事,從中領取酬勞,同時爲了維持慈善,這些錢是可以拿去做買賣的,是可以不斷地賺錢。”

陳懋遷問道:“不斷地賺錢?”

張斐道:“每年捐出去的錢是有數的,剩餘的錢作何處理?這就可以拿來做買賣。”

馬天豪問道:“可以拿來放貸嗎?”

張斐眨了眨眼,道:“在合法的情況下,當然是可以的,高利貸是肯定不行的,因爲賬目是要公開的。”

馬天豪聽罷,頓時興致缺缺。

陳懋遷道:“可以用來買賣房屋嗎?”

張斐道:“當然可以。”

陳懋遷道:“那買賣房屋所得之利。”

張斐道:“盡歸慈善機構。”

“?”

二人一陣無語。

弄了半天,這錢跟咱們沒啥關係啊!

張斐道:“二位,賺得越多,這酬勞就發得越多,當然,也不能太離譜,而且捐出去的錢,也肯定越多。但這也有個好處,那就是今後你們的子孫後代,想敗也很難敗乾淨。”

馬天豪直點頭:“這的確是一個好處。”

陳懋遷不免瞧了眼馬天豪,腦中閃現出馬小義那虎頭虎腦的樣子,對此表示理解。

張斐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幾個富商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財富可就不少,二位都是買賣人,應該知道,這財富越多,能賺得錢就越多。正好我這裡有一個好買賣。”

“啥買賣?”

陳、馬二人異口同聲道。

張斐道:“印刷。”

“!”

二人頓時興趣全無。

他們二人一個放貸,一個賣房。

你跟他們講印刷。

能有興趣就見鬼了。

張斐嘖了一聲:“二位別這樣,短期來說,肯定比不上你們的買賣,但若從長期來說,絕對比你們的買賣賺錢。”

“是嗎?”

馬天豪一臉不屑,“你得賣多少書,才能夠趕上我利息的利息錢。”

張斐哼道:“我的書能賣到江南去,你能把京城的房子也賣去江州嗎?況且,我也不是說讓你們賣書。”

陳懋遷問道:“那你是讓我們幹嘛?”

張斐道:“賣印版。”

“印版?”

“對。”

張斐點點頭道:“你們都知道,現在印版和印刷是一體的,但是我打算將二者分開,印刷者購買印版印刷。”

wωω●тTk дn●¢ O

“意義何在?”馬天豪一臉納悶道。

張斐道:“二位可有聽過活字印刷術?”

二人皆是點點頭。

張斐道:“活字印刷術就是一個個活字,如今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技術,我就打算開一個作坊,專門生產這種活字,一個個字賣。”

他最初是打算,通過印刷術去打破士大夫輿論壟斷,但是現在情況有變,因爲皇帝準備親自下場,那玩法就多了。

但是那邊支出,是可怕的,他一個人承擔不起,辛辛苦苦打官司也不容易,他尋思就將活字製作扔出去,自己就只管印刷,這樣的就輕鬆許多。

馬天豪直搖頭道:“不管是活字,還是凋版,這能賺多少錢?”

張斐真的很想捶死這廝,話說回來,這世上確實很難有買**得上放貸,道:“光印書籍文章,自然賺不了多少錢,但如果印刷小報,這活字就不愁賣,小報一天一般,凋版可是弄不過。”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小報?”

馬天豪道:“這可是在朝廷的管控之內。”

張斐道:“這我自有辦法,用不了多久,小報就將會盛行,我現在所賺之錢,全部扔在那裡面,要不賺錢,我弄這些幹嘛。”

陳懋遷道:“如果賺錢,咱們現在能與你合作,犯不着弄什麼慈善。”

“當然。”

張斐點點頭:“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正好要弄這慈善機構,那不如用慈善機構來與我合作,這樣的話,就能夠相互配合。如果你們不願意,也可以直接與我合作。”

陳懋遷和馬天豪顯得還是很猶豫。

雖然規避了朝廷的風險,但這代價可也不小。

如今的人可是惜地如命啊!

捐出去,這個。

正當這時,李四突然走了進來,“三哥,司馬大學士來了。”

陳懋遷、馬天豪聽罷,立刻起身告辭。

關於這慈善機構,他們還得認真考慮考慮。

張斐當然也不會勉強他們。

“小民見過司馬大學士。”

剛剛來到前院,便見司馬光走來,陳、馬二人趕緊行得一禮。

“嗯。”

司馬光點點頭。

張斐道:“司馬大學士裡面請。”

入得廳堂,司馬光這老頭還挺不好意思的,“沒有打擾到你吧。”

古人真的有冒昧拜訪一說。

士大夫之間都是先下帖子的。

張斐笑道:“沒有!他們就是來找我諮詢一些事。”

司馬光撫須道:“是關於偷稅漏稅一事吧?”

張斐訕訕道:“是關於補交稅收一事。”

司馬光哈哈一笑,“那你又給了他們什麼主意?”

對呀!我都還打算上門忽悠,如今他自動送上門來了,不如笑納了。張斐靈機一動,哦了一聲:“藏富於民。”

“藏富於民?”

司馬光愣了下,“你跟他們兩個商人說藏富於民?”

張斐點點頭。

司馬光很是好奇,“可否說來,讓老拙開開眼界?”

“司馬大學士說笑了。”

張斐呵呵一笑,又道:“其實他們也不是不想交那點稅,只不過司馬大學士也知道,這稅錢是沒有一個定數的,時而高,時而非常高。”

司馬光沒有做聲。

張斐道:“他們主要擔心的是這個,畢竟他們這些富商,朝中可沒有什麼親人,缺乏安全感,我就建議他們,將土地都捐出來做慈善,以此來規避這一點。”

司馬光聽得稀里湖塗,“做慈善來規避?”

這聽着像似捨本逐末啊!

張斐點點頭,然後將這慈善機構解釋了一番。

司馬光聽得目光急閃,“你這慈善倒是與相國寺有些像似,只不過你這比較規範,還得公佈賬目,寫明每年所捐數額。但是你若這麼做,朝廷收入怎麼辦?”

張斐笑道:“我以爲我不這麼做,朝廷也收不到這錢。”

司馬光道:“你這場官司打得他們心驚膽寒,誰還敢偷稅漏稅。”

“我要有這本事,那就好了。”張斐呵呵一下,又道:“今年可能不敢,明年就不一定了,畢竟不是一個原因促成這種情況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司馬光稍稍點頭:“你比王介甫聰明多了,他就老是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張斐忙道:“王大學士怎會不明白,他就是太明白,故此纔想竭盡全力去改變,有問題,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司馬光道:“既然你任地相信他可以改過來,那你還弄這慈善作甚,只要王介甫能夠讓每個人合法交稅,讓朝廷合法收稅,那他們所憂,自也不足爲慮。”

張斐呵呵傻笑着。

那麼多免稅戶,那麼多特權階級,體制擺在這裡,張斐不認爲王安石可以做到,只要有一個漏洞沒有堵住,這個漏洞就會慢慢變大。

他都是建議皇帝從商稅着手,這邊就先放着不管。

司馬光又道:“其實你這主意不錯,只要他們真的願意拿錢出來捐助,以輔助朝廷爲主,是能夠很好的協助朝廷。以前我在地方爲官時,曾遇到水患,同是賑濟,朝廷賑濟和鄉紳賑濟,其耗費相差十多倍。”

就宋朝的體制,一個政令徹底落實,損耗簡直不要太高。

司馬光堅持藏富於民,不是說紙上談兵,他也是根據自己經歷來判斷的,朝廷一筆款撥下來,到地方能剩多少,當地士紳出同樣的錢,是能夠達到十倍的效果。

平時優待他們,換取他們支助,算下來是划算的。

但問題也存在,有道德的鄉紳,確實能夠幫很大的忙,沒道德的鄉紳就會令事情變得非常糟糕,甚至就是禍亂之源,此桉也反應出這個問題。

司馬光當然也清楚這一點。

張斐這個慈善機構,似乎可以解決這裡面的問題,之前的藏富於民,是沒有法律約束,全憑自覺,而這個慈善是有法律約束的。

“他們答應了嗎?”司馬光又問道。

張斐道:“他們說還要考慮一下。”

司馬光又問道:“那你認爲他們會答應嗎?”

張斐搖搖頭道:“這我不知道。”

司馬光不太認爲他們會答應,於是道:“如果他們答應了,你再找我談談。”

你不說,我也會去找你,這事要找王安石,他會殺了我的,到時還得讓你去跟王安石鬥。張斐很隨意地點點頭:“好的。”又問道:“司馬大學士光臨寒舍,是爲何事?”

他不能表露出來,自己早有算計。

司馬光道:“關於佃租契一事,陛下已經將此事交予審刑院,我想來問問你,對此有何看法?”

張斐道:“這很簡單,田稅隨地就可以了。”

司馬光道:“這我也知道,但我非常擔心,在執行方面會出問題。”

汴梁一畝三分地,他倒看得住,出了汴梁呢?

他就很擔心那些地主藉機辭退佃農,來給官府製造麻煩,故此他就不打算,只規定田稅隨地,還要規定不能借機辭退佃農。

怎麼立法,這就很值得商榷。

宋朝對立法是很看重的,你得解釋清楚,定此律例的依據是什麼,在什麼情況適用,什麼情況不適用。

這是要考慮周全。

司馬光更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細活,若非皇帝逼着他半年之內全落實,他估計還不會這麼上趕着來找張斐商量。

“這不是我!”

張斐本想說,此非我所擅長的,突然心念一動,道:“目前司法改革,也還在籌備中,司馬大學士所能控制的也有限,若想在執行方面,不出問題,就只有一招。”

司馬光忙問道:“什麼招?”

“宣傳。”

張斐道:“只要宣傳到位,就能彌補吏政方面的不足。”

第342章 二蔡第五十章 黑吃黑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291章 陰溝裡開車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264章 探索未知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奇葩組合第四百四十五章 稅戰(十九)第九十九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二十五章 文武與法(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數人的鬥爭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664章 赴任第一案第805章 戴罪羔羊?第四十二章 獅子搏兔第六百一十三章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稅戰(十一)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一百二十一章 潛龍勿用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753章 違法!統統違法!第四百五十章 稅戰(二十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坐山觀虎鬥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規矩不成方圓第256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728章 對決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五百九十三章 三法之爭(七)第四百九十二章 韭菜也不是這麼割的呀!第六百一十九章 已無傷大雅第348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博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緊鑼密鼓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稅戰(二十二)第九章 命運的交織第733章 用魔法對抗魔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間稅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三十五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戰(九)第750章 用實力說話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也別想逃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活着就是勝利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第334章 滲透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冗第一戰(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庭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本質還是二法之爭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359章 難就難在這多一步第五百一十四章 誰慫誰孫子第三十二章 玩嚴謹是吧!第312章 冰與火第323章 極限搖擺第360章 不能沒有張三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712章 專業治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生死與稅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五百四十七章 法中取利(五)第九章 命運的交織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第331章 利益輸送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九十四章 紅顏禍水(求追讀)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六百三十八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四百三十章 稅戰(四)第六十二章 格局第301章 恩怨分明第288章 專治槓精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781章 激勵法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十章 是家鄉的味道!第331章 利益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