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精準打擊

爲什麼許遵會接受張斐的建議,將此案交予司馬光來審理,不僅僅是讓對方服氣,更多是因爲許遵也瞭解司馬光的爲人。

君子也!

不會爲達目的,不折手段。

其實目前大家還是信念之爭,都還是在規則範圍內爭辯。

從法制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司馬光在接下此案後,也是根據流程,將許遵請來,詢問翻案的理由。

許遵也是如實將整個案子全都移交給司馬光。

司馬光了解過後,便道:“此不足以翻案啊。方大田一案的判決,我暫不評價,但是此案不足以爲阿雲翻案,因爲此案恰恰證明方大田不但沒有指使犯婦行兇,且還是反對犯婦這麼做。”

許遵道:“我不這麼看,此案至少可以證明阿雲非心腸歹毒之人,她是被迫走到這一步的,對方基於此,提出對阿雲殺人動機的質疑,我覺得很有道理。

另外,對方還請來韋阿大這位新得證人,韋阿大本就是此案的受害者,光憑這一點,足以構成翻案的理由。”

司馬光聞言,眉頭一皺,道:“韋阿大作爲受害者,卻要爲兇手作證,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許遵道:“故此我才允許重審此案。”

司馬光又快速審視了一番供詞,問道:“這上面並未寫明韋阿大新得供詞。”

許遵道:“關於這一點,對方不肯提供。”

司馬光道:“爲何?”

許遵道:“對方認爲他們是弱勢的一方,若是過早提供證據,怕會對他的證人造成傷害。”

“豈有此理。”

司馬光道:“他憑什麼這麼認爲?”

許遵自打做官以來,就不畏強權,直接道:“就憑他認爲我們之前的判決不公。”

司馬光瞟了眼許遵,撫須笑道:“罷了!罷了!公不公平,審過便知。”

許遵走後,王師元、齊恢、呂公著等朝中司法大佬便入得門來。

他們中有些是支持司馬光的,但也有些是中立態度,比如說這開封府知府呂公著,就是中立態度,其實之前他還更偏向王安石的一些論據,認爲阿雲不是罪大惡極,不應該判她死刑,但是他對於許遵提出來的防衛過當,那又是非常反對的。

這太離譜了。

這些大佬看過之後,意見是非常一致,表示這些所謂的“證據”,根本就不足以構成重審的理由。

其中唯一可以構成重審理由的,也就是韋阿大這個新證人,他是受害者,當事人,他的供詞是非常關鍵的,但問題是許遵又沒有提供具體供詞,這是不合規矩的。

司馬光呵呵笑道:“若非如此,他們又豈會甘願讓我來審。”

衆人是恍然大悟。

如果讓王安石來審的話,一旦他們知道原來就這,他們肯定不會答應重審的呀。

這其實就是一筆交易。

呂公著道:“如果許仲途沒有把握,他是決計不會要求重審的。”

司馬光點點頭,道:“就目前來看,這裡面就藏着兩招,其一,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韋阿大的供詞,如果韋阿大翻供,阿雲就有可能脫罪。”

這一點他們也都想到了,但是他們認爲,如果許遵這麼做,那無疑是自取滅亡,要比硬實力,許遵可是比不過他們的。

王師元問道:“其二又是什麼?”

司馬光道:“其二就是他們沒有提供具體的證據,我猜測他們的證據,也並非是鐵證,如果事先就告知我們,很可能會被我們一一擊破,否則的話,他們根本無須隱藏,故此他們事先並不告知,而目的是要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可不管他們出得是什麼招,只要拿不出鐵證來,就不可能爲犯婦翻案。”

說到這裡,他拿起方大田一案的卷宗,“不過這個張三,倒是令我感到有些詫異,許仲途竟然會將如此重要的案子,交給一個珥筆之民,足見此人有過人之處。”

司馬光突然眉頭一皺,看着卷宗,低聲念道:“張三?”

由於許遵提供的證據,少之又少,幾乎沒有,這只是一門交易,故此司馬光他們也沒啥可準備的。

而且許遵說法,引起保守派極大的憤怒。

自首減罪好歹也是鑽法律空子。

這你們還不滿意,還要打成防衛過當。

這就非常離譜。

朝中官員覺得這許遵是越來越無法無天,很多司法大佬們是迫切希望趕緊結束此案。

覺得這很丟人。

如果這都能夠成功,那大宋百年法制將毀於一旦啊!

一些之前偏向王安石的官員,也漸漸站在司馬光這一邊,呂公著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人認爲阿雲罪不該死,但也絕不是防衛過當。

司馬光也不想拖下去,他心裡明白,對方就是搭建好一個擂臺,孰是孰非,打過才知道。

他馬上就以審刑院的名義,重審此案,這審刑院就專門爲監督大理寺而設,只有審刑院可以複查大理寺的判決,並且司馬光還邀請與此案有關的所有官員前來聽審,包括王安石。

其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一錘定音。

別到時又糾纏不清。

話說回來,這其中最鬱悶的還就是王安石,他沒有想到事情會鬧到這一步,他寧可選擇權力博弈,因爲這麼做,事情的走向,完全就不在他的控制中。

但此案關乎他畢生的夢想。

他猜到了開始,雖然許遵不是他的人,但是他了解許遵的爲人,許遵必然會抗爭下去,因爲這確確實實是律法中的一個漏洞,將他調來大理寺,他一定繼續主張的自己意見。

但是他沒有猜到許遵會用這種方式來抗辯。

翻個屁!

揪着疑點不放就行,剩下的交給我便是。

你這是喧賓奪主啊!

搞清楚誰TM纔是主角。

早知如此!

這甚至導致一向信念人定勝天的王安石也只能在家祈禱,默唸三遍,許遵必勝,許遵必勝,許遵必勝。

今日便是公審之日。

而此案几乎席捲了整個朝廷,朝中大佬們幾乎都來聽審,左邊是以王安石爲首的支持派,而右邊全都是以司馬光爲首的反對派。

其實目前還只是理念之爭,並沒有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這從座位安排上來看,朝廷已經有些分裂的苗頭。

那許遵本還想置身事外,可是一看,要想置身事外,只能坐門口,沒有辦法,只能坐在王安石那邊,至少他們的法制思想還是非常像似。

但也由此可見,這場公審就已經是法制最後得倔強。

如果無法決出勝負,就只剩下權力之爭。

司馬光來到主審官的位子上,坐下之後,習慣性拿起驚堂木來,剛準備拍吸取,一看下面全是大佬,這能鎮得住誰啊!

索性又放下來,比較溫和地說道:“傳張三。”

“傳張三。”

只見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上得堂來,青衣青帽,顏色鮮豔,在這莊重的公堂之上,顯得是尤爲鮮豔,帽檐上還插着一隻短筆,彷彿在跟人說,我是珥筆,我驕傲。

一看這裝扮,一看這年紀。

右邊的保守派是直搖頭,這裡可是審刑院,大宋最高法院,你還搞這胡裡花哨的,一派刁民作風,成何體統,同時心裡也比較開心,就這?又能成什麼氣候。

坐在他們對面的革新派,則是面如死灰。

這是上哪請來得奇葩啊!

王安石心裡打鼓,低聲向許遵問道:“如此場合,你怎讓他穿得這般鮮豔。”

言下之意,你怎麼會相信這樣的人。

許遵瞧他一眼,你這德行還好意思說別人,真不知道王夫人是怎麼忍過來的,嘴上卻是苦笑道:“我之前也跟他說過,但他卻說,他非常熱愛這門行當,他引以爲傲,此番裝扮是表現他對這門行業的尊重。”

這是什麼鬼理由。

王安石很是無語地瞧了眼許遵。

正當這時,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與一箇中年人來到側門,門口守衛見到這青年,猛地一驚,正欲行禮時,那青年卻擡手製止住他們。

這青年不是別人,正是宋神宗,他身邊的中年人則是起居舍人劉肇。

神宗偷偷往裡面一看,一眼就看中那個青衣男子,實在是太現眼了,只覺此人裝扮怪異,與整個環境格格不入,於是便向身邊的劉肇問道:“那人是誰?”

劉肇答道:“此人名叫張三,據說那阿雲行兇之後,曾救下一名溺水之人,便是此人,就是他要爲阿雲翻案,目的也是報答阿雲的救命之恩。”

“原來如此。”

宋神宗稍稍點頭,又往裡面看去,只見張三來到大堂中間,向司馬光躬身一揖,“小民張三見過主審官。”

司馬光問道:“張三可是你真名?”

張斐當即一愣,這一顆心都揪了起來,難不成你是算命的,知道這不是我本名?

司馬光見他不語,又問道:“本官問你話,你爲何不答?張三可是你真名?”

“不不是。”張斐搖搖頭,聲音有些顫抖。

許遵頓時懵了。

什麼情況?

但許遵很快就反應過來,暗暗自責,自己竟然忽略了這一點。

這張斐明顯就是一個讀書人,多半不會取這種名字,就算父母給取的,之後也會改名的。

這名字真是太“狗子、柱子”了。

但這也不怪他,因爲當初與張斐溝通非常困難,這名字都是問了很久才問出來的,他潛意識就認爲問了這麼久,就不可能問出一個假名字啊!

而張斐也不好再改口,故此就一直沒說。

司馬光當即一拍驚堂木,喝道:“你連自己得真名都不敢告人,又憑什麼在此爲他人伸冤。”

張斐心裡慌得要命,身份是他最大的軟肋,趕緊解釋道:“小民不是不敢告人,小民其實是說過的,但是由於小民初到登州,語言不同,報了名字,亦無人能懂,只聽懂這小名,因爲小民家中排行老三,曾經鄉親們也都是喚小民張三,小民覺得這很親切,也就沒有道出真名。”

司馬光了瞧向許遵。

許遵腦筋也轉得快,趕忙道:“確有其事,在之前的供詞中已經說明這一點,若不是他當時言語不通,無法提供詳細的供詞,他也不會在牢中白白坐三個月的牢。但是本官也有疏忽,一直沒有問其真名。”

司馬光又向張斐問道:“那你真名叫做什麼?”

張斐道:“小民真名喚作張斐,斐然的斐。”

司馬光又問道:“可有字?”

你丫是神人來的吧。老是抓着我的軟肋猛捶,能不能講點武德,這是公堂,又不是相親大會。張斐被問得有些頭昏腦漲,該不該有字,是不是非得有字,他還真不知道,正當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偶像來,道:“小民字易安。”

“張易安?”

司馬光念了一遍,又問道:“你家住何處,爲何會去到登州?”

我TM是珥筆之民,不是犯人,你有完沒完啊!張斐道:“小民家住漢陽,一年前隨父兄來登州做買賣,可不曾想半路遭受沉船之難,父兄皆不知所蹤,小民只能上登州尋找父兄,可是尋找數月,仍不知父兄蹤跡,一時想不開,便投河自盡,幸好被阿雲姑娘救起。”

這一套說法就是他懂得當地語言後,所給出的解釋,因爲他本就是武漢人,對於武漢的歷史,他還是有所瞭解的,故此他只敢報自己是漢陽人。

司馬光道:“關於你的來歷,都只是你一面之詞,本官會詳細調查的。”

張斐頭疼得緊,雖然他不相信司馬光會大費周折,去調查他的來歷,但是司馬光是真有這個能力,他還是有些慌,心道,這老頭真是難對付,放着案子不談,光衝着我發難,而且還TM是精準打擊,這麼下去,遲早會被他問出破綻來啊!

殊不知有一人比他更慌,就是坐在一旁的王安石,他見張斐汗都流出來了,正如他預料的一樣,這年輕人心理素質太差,心裡都已經開始尋思,如何去挽回這一切。

司馬光也發現這個情況,於是問道:“你很熱嗎?”

張斐道:“小民一介平民,站在這裡就覺得很緊張。”

“是嗎?”

司馬光道:“可是本官聽聞你在出獄之後,便三番兩次闖衙告狀,你不應該緊張啊!”

許遵面色凝重地瞧了眼司馬光,心想,真不愧是司馬君實,這麼快就想到張三才是此案的關鍵所在。

他並沒有提供這些資料,肯定就是司馬光認真調查過張斐。

一個人緊張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司馬光這麼一問,顯然是挖了個坑,等着張斐往裡面跳。

張斐漸漸有些招架不住,一個謊言是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彌補,但他也不是懦弱膽小之人,如實言道:“小民的確來告過幾次狀,但都有遞上狀紙,並未闖衙,而且當時小民也有些緊張,但在公理之下,小民亦不會退縮。”

“好一個不會退縮。”

司馬光哼了一聲,指着張斐道:“如你這種珥筆之民,本官可是見得不少,你們這些人最擅於搬弄是非,蠱惑人心,然後從中漁利,在利慾薰心之下,常常鋌而走險,而非是追求公理。”

張斐聞言,突然靈機一動,立刻道:“主審管所言極是,正是如此,但是小民不但不引以爲恥,反而引以爲傲,小民將來還要來告更多的狀,賺更多的錢。”

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716章 天道與人道第359章 難就難在這多一步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699章 政矛與法盾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295章 太細了一點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685章 欲讓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377章 只有魔法能夠打敗魔法第645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束仁於法第四百二十七章 稅戰(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八面玲瓏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嘴炮飛一會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315章 監督之道第752章 尚能飯否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衆期待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五百九十章 三法之爭(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兵之殤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不退讓第二百五十一章 文豪時代第四百零九章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七十四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802章 戰爭動員法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第五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一百二十章 朕第二百三十八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一百六十章 祖制與祖法第284章 接濟朝廷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一章 狂囚張三(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二法之下第785章 啓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筆糊塗賬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是贏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加之罪,其無詞乎?第四十三章 漏網之魚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781章 激勵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719章 逆之則亡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788章 政治保護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強制執行第351章 課後感第八十三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求追讀)第四百六十五章 法官的養成第311章 娛樂興邦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301章 恩怨分明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四百零四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四十二章 代價第279章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第796章 驀然回首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283章 搖起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報復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代價第二百一十三章 生產資料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第二百四十九章 賊喊捉賊第一百四十九章 無話可說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