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變革

道路被打通,後方的物資與人員也源源不斷的送到忻州,這也使得這裡的災情終於穩定下來了,忻州城的廢墟經過這麼久的搜救,能救出來的人都救出來了,而沒能救出來的人恐怕這時也撐不下去了,對此李璋雖然不甘心,但也沒有辦法,畢竟在這種天災面前,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

暫時穩定了忻州的情況後,李璋又趕往了忻州北方的代州,那裡也在地震的範圍之內,不過相比之下,代州的情況卻要好的多,畢竟地震的中心在忻州,所以代州受到的損失明顯小得多,只是一些房屋倒塌,導致了數百人的傷亡,而且與外界的交流也一直是通暢的,所以就算李璋不去,代州這邊也已經可以自救。

不過爲了防止官員貪腐,以及有人發國難財這種情況,李璋還是特意去代州巡視了一番,結果還真讓他發現了一些情況,當即處置了一批不法的商人和貪腐的官員後,這才震懾了一批人,使得再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伸手。

隨後李璋就再次回到了忻州,因爲這邊的情況實在太嚴重了,特別是整個忻州都毀了,半個城池都被水淹了,而且因爲地震導致的地勢變化,原來忻州址下陷,哪怕疏通了河道,恐怕這裡也會變成一個低窪的湖地,所以只能另尋別的地址重建。

如果是一般的小城,毀掉之後可能沒有重建的價值,但是忻州這裡卻不一樣,忻州四面環山,中間是個富饒的大盆地,又有汾水從盆地中穿過,使得這裡的土地十分肥沃,特別是這裡地下滿是煤礦,以前煤不值錢,但現在用煤取暖越來越普遍,一些作坊也開始使用煤做燃料,所以對煤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更別說忻州距離邊境不遠,這裡也是大宋一個重要的駐兵地,出產的糧食物資也能供應前線,所以忻州城肯定需要重建,只是像建城這麼大的事情,哪怕是李璋也不能做主,所以只能上書給趙禎,由朝廷來做決定,到時應該會派出工部的官員前來指導監督。

李璋在忻州又呆了半個月,等到把所有災民都徹底的安置下來,祖知州與一些倖存的官員也差不多能理事了,這才決定回京城覆命,畢竟他來忻州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接下來自然有其它的官員負責。

對於李璋的離開,祖知州與王都監也都十分的不捨,不過他們也知道李璋不可能一直呆在忻州這種小地方,所以只能爲李璋送行,而倖存的百姓們得知這位定北侯要離開時,也自發的前來送行,其中有些人更是李璋親手從廢墟里救出來的,他們對李璋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在李璋離開的時候,倖存的百姓也紛紛爲李璋送行,一直等到李璋走出去很遠,這幫百姓還沒有散去,其實真要說起來,李璋做的事可能還沒有王都監和祖知州做的多,但李璋卻給這些百姓們帶來了希望,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當然李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離開之後,忻州城重建之時,在一些忻州百姓的要求下,以及祖知州和王都監的支持下,他們在城中爲李璋立了生祠,一直到數百年後都是香火不絕,後來更是成爲忻州的一大景點,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不過河東地震的救災事宜雖然結束了,但這件事的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這場地震其實只是一個開始,李璋早在離開京城之前,就已經有所預感。

事情果然也沒有出乎李璋的意料,就在李璋還在路上時,就得到京城傳來的消息,宋祁、韓琦、蘇舜欽、葉清臣、張方平、張觀等人藉着這次河東地震的機會,紛紛上書朝廷,指出大宋的種種弊端,抨擊時政,而這次地震正是上天對大宋的一場警示,如果再不變革,大宋日後必將有更大的災禍。

其實宋祁和韓琦這些人中,恐怕沒幾個相信天人感應這種事,比如以李璋對韓琦的瞭解,他肯定是不相信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藉着這次的地震發聲,因爲大宋內部也的確到了變革的時候了。

別看最近幾年大宋對外接連勝利,先是北驅党項,後來又收復燕雲,隨即更是大敗遼軍,但這些軍事上的勝利並不能掩蓋大宋內部的矛盾,別看大宋立國還不足八十年,但大宋內部的問題卻已經積累到相當嚴重的地步。

比如最嚴重的就是土地兼併,歷史上歷朝歷代幾乎都亡於土地兼併,而大宋尤其嚴重,因爲大宋從立國時起,不但不抑制兼併,反而縱容功臣、大將們兼併土地。土地買賣與典賣相當普遍,土地集中的趨勢加速,農民失去土地的數字在增加。

“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這些就是大宋土地問題的最佳寫照。另外大宋百姓的負擔也是極重,除了各種稅負之外,還有徭役和差役等等,大宋對讀書人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他們的“好”,卻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

除了土地和稅負,另外大宋的官僚組織龐大,但偏偏等效率極其低下,因爲一個官職可能由幾個人分擔,這也造成官員間相互推諉,各級官員也是得過且過,偏偏大宋官員的待遇又高,又給大宋的財政造成極其嚴重的負擔。

也正是有上面這些各種問題,才造就了後來范仲淹發動慶曆新政,只可惜新政並沒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而且很快就失敗了,這也導致大宋內部的矛盾更加尖銳,結果也就醞釀出後來更加激進的王安石變法,可惜這場變法依然失敗了,而且還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朋黨,這也是北宋後來亡國的原因之一。

宋祁和韓琦等人正是看出了大宋內部的種種問題,再加上在打敗党項和遼國後,外部的威脅也暫時解除了,所以纔想藉着這個機會,一舉掃平國內的種種弊端!

第七章 給呂武送錢第四百零三章 要離開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雲大捷第一百三十三章 開業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陷上京第五百四十三章 帽妖之謎(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憑弔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金手提箱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紅拂非彼紅拂第六百三十四章 古北口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福星高照的韓琦第一百零六章 林特的“好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劉娥駕崩第六百七十章 又見登聞鼓第七百三十二章 跪迎?第一百章 花生,還是椒鹽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趙禎探視第四百八十五章 送葬第五百二十八章 草原的秋日第三百五十八章 操練(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有女青織第三百七十二章 趙禎探視第十四章 搶攤位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捷第五十二章 鬼丐搶人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整頓邊市第二百章 告御狀(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第七百六十三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八十八章 槍、弩、弓第五百四十七章 摩尼光明寺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使耶律仁先第三百五十七章 招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喜氣洋洋的雷允恭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宮內庫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集結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元昊的野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禮成回宮第五百二十四章 囑託第五十章 韓琦的壯志第四百二十六章 走水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封金家第六百二十七章 背叛第五百三十六章 捺鉢密謀第七百三十七章 高麗人瘋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契丹人第一百九十章 堵在城門口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我揹你第七百四十五章 狂熱的高麗第六百二十二章 饑民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談第七百一十四章 呂武與李太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永城通知:漏了一章第六十五章 金氏一家第三百九十六章 又被軟禁了第四百章 結交趙安仁第五百三十六章 捺鉢密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璋做保第六百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七百章 耶律仁先戰敗第四百六十章 迎母第五百一十章 男人本性第二百六十四章 探望劉美第五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器監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吃一遍第六百九十九章 報社第四百六十五章 李順容祭拜第三百六十五章 武學運動會第四百九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二章 拒收孝敬第四百八十六章 “曹國舅”的變化第七百零二章 結盟第七百三十三章 身在海軍的狄青第四百二十六章 走水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找木匠第七百三十二章 跪迎?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娥來訪第四百八十七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七百六十五章 城破(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野狗受傷第二百一十章 路上見聞第一百四十一章 黑衣大食第五百零八章 皆大歡喜即將完結,請假一天第五百七十九章 楊太妃的解釋第十一章 韓琦的伴讀?(求推薦收藏)第四百八十三章 狸兒的婚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五十九章 土豆(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遼軍大敗第七百六十二章 猛攻第三百零九章 錢行的前景第六百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三百六十五章 武學運動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慈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