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0888【登聞鼓還是響了】

四川,仁壽。

早在去年冬天,李純就一路舟車北上。他在漢中的客棧過冬,雪化之後繼續趕路,風雨兼程直奔洛陽而去。

李純還記得出門之前,父親的鄭重囑咐:“我在朝中有舊友透露,大明是真要把《荀子》升經了。《荀子》都能升經,恩師的著作亦可通行。切記,切記,莫提周公。我已將幾篇涉及周公的文章全部刪除。”

《荀子》升經,帶來的不僅僅是爭議。

那些在前宋被禁絕的學派,從朝廷這個舉動看出風向變化。

他們……也想趁機冒頭!

蘇軾剛剛考上進士那會兒,龍昌期已是公認的四川第一大儒。

這人屬於野路子出身,因爲家貧只能做和尚。從小在寺廟裡長大,靠着佛經學會讀書寫字。又藉着給士紳家屬講佛經的機會,跑去借閱士紳家裡的藏書。

苦心鑽研三十年,佛道儒三教俱通。不但名震蜀中,甚至被人高薪請去福建講《易經》。

可惜,當時的科舉審查比較嚴格,做過和尚的人不能報名參加。

他的學生遍佈四川,就連文彥博年輕時候,隨父入蜀也拜在龍昌期門下。

當時四川社會動盪不安,韓琦被派來治理蜀中。他到成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龍昌期請去當官學教授,試圖以此來安撫四川士子之心。

直到龍昌期八十多歲了,被韓琦、文彥博等人屢次舉薦,皇帝才讓龍昌期帶着著作進京。

然後就碰到劉延年的叔叔劉敞。

當時歐陽修只是反對龍昌期非議周公,並沒有搞什麼多餘動作。

劉敞卻死咬着不鬆口,把龍昌期趕回四川,禁絕其所有著作,把這老頭兒給活活氣死。

禁絕著作,只是禁絕書籍雕版,不準再印刷售賣,不得再公開傳播。

悄悄學習的肯定還有!

李純的父親,就是龍昌期的晚年弟子。

李純也從小跟着父親學習,他們家有龍昌期全套著作。

儒、佛、道、兵、名、陰陽、縱橫……諸子百家,三教學術,應有盡有,足足好幾十部。

牡丹花開時節,李純終於來到洛陽。

劉延年在洛陽辯了幾場,以“禮僞論”爲切入點,引經據典辨得許多士子啞口無言。

聽說是大儒劉敞的侄子,諸多儒生肅然起敬,劉延年的名頭更加響亮!

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敢敲擊登聞鼓。

靠着叔父當年遺留的人脈,劉延年拜訪了許多官員。他仔細道明來意,絕大部分官員,都拒絕爲他上奏皇帝。

但也有幾人,向皇帝推薦劉延年,說有江西大儒請求覲見。

這些舉薦奏疏,如泥牛入海,沒有掀起半點波瀾。

牡丹花都開始凋謝了,劉延年終於耐不住,帶着奴僕走到登聞鼓前。

要不要敲呢?

敲響登聞鼓,觸怒了皇帝怎辦?

就在劉延年猶豫之時,一輛驢車緩緩駛來。

有個年輕士子從驢車跳下,讓兩個僕從幫忙搬箱子,繼而掏出車錢付給驢車司機。

年輕士子整理衣冠,大踏步向前。

在劉延年驚愕的眼神中,李純取下鼓槌,雙手揮舞猛地砸出。

“咚咚咚咚!!!”

登聞鼓響了。

附近百姓紛紛停下腳步,不約而同跑來看熱鬧。

東城內的官吏,聽到鼓聲也都停止辦公。

負責登聞鼓的督察院御史,更是匆匆忙忙走出東華門:“誰在擊鼓?是有冤情難申,還是別的事情?”

李純上前作揖見禮:“君平先生再傳弟子李純,今攜圖書請求覲見皇帝陛下!”

龍昌期的學說被禁數十年,四川以外的士人很難接觸到。

這位御史就沒聽過,好奇問道:“君平先生是哪位大賢?”

李純回答:“龍諱昌期公,字起之,號竹軒,世稱君平先生、武陵先生。先生是當年公認的四川第一大儒,一生著述數十部。惜遭小人暗算,圖書被昏君禁絕。今有聖天子在世,在下是來進獻圖書的。”

御史也沒多想,笑着說:“原來如此,我必……”

“胡說八道!”

劉延年一聲怒喝:“你今日須說清楚,到底誰纔是小人?”

李純說道:“前朝腐儒劉敞!”

“豈有此理!”劉延年舉起拳頭就要打。

那可是他的叔父,那可是江西僅次於王安石的大儒,竟然被眼前這個青年說成是小人!

御史喊道:“攔住他們。”

身後官差立即上前,把即將互毆的兩人拖開。

李純問道:“你又是誰?”

“江西劉延年!”劉延年握着竹杖說。

李純冷笑:“劉敞的子孫?”劉延年怒道:“我叔父的大名,豈是你這豎子能直呼的?”

“直呼其名又如何?”李純不屑道,“學說有爭議,辯論就是。就算君平先生的學問,確實有哪裡不妥,也可以由皇帝下令改正。仗着其手中權勢,直接削官禁書,不是小人是什麼?”

劉延年懶得跟這小輩爭辯,他對御史說:“龍昌期之學,非議聖賢周公,不可流傳於世。”

李純說道:“議論周公之文章,已盡皆刪除。”

當年發生這事的時候,王安石還沒開始變法,他的新學還沒成形,因此劉敞是江西第一大儒。

江西第一大儒,幹掉四川第一大儒,而且將其學問徹底禁絕,這是能夠大書特書的“功績”。

至少,劉氏子弟非常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劉延年說道:“只是刪掉非議周公的文章就行了?龍昌期還說六經無皇道!”

這位御史比較年輕,此刻都已經聽傻了。

龍昌期的路子好野啊!

周公是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非議周公就是非議華夏文明,等於直接掘了儒家的根子。

而“六經無皇道”,也屬於大逆不道之言。

宋初之時,大儒把皇、帝、王、霸作爲劃分先秦歷史的標誌。

皇道代表道,帝道代表德,王道代表功,霸道代表力。邵雍說這四道是《易經》的本體,是儒家諸經的根本。

而龍昌期說“六經無皇道”,即儒家沒有“以道治國”的內容,只有以德治國、以功治國、以力治國。

就差沒有直接說儒家無道了!

他的學術思想被禁絕,還真不怎麼冤枉。

這種大事,一個小小的御史,根本不敢擅自做主。御史說道:“兩位如今住在何處,且留下各自地址。”

兩人把客棧地址報上,御史帶着那箱著作進入東華門。

一直把圖書送到垂拱殿,朱銘仔細詢問情況,無比好奇的打開箱子。

裡面的著作有:

《論語注》、《尚書注》、《詩注》、《禮注》、《禮論》、《政注》、《泣歧書》、《道德經注》、《陰符經注》、《八卦圖精義》、《河圖》、《帝王心鑑》、《炤心寶鑑》、《三教圓通論》、《春秋正論》、《春秋複道論》、《天保正名論》、《周易祥符注》、《入神絕筆書》……

朱銘拿起《帝王心鑑》翻開,居然看得津津有味,有點混同儒法、雜以百家的味道。

再翻看《論語注》,非常有水平。

再看《尚書注》,我操,觀點這麼激進的嗎?朱銘甚至懷疑是穿越者寫的。

朱銘沒有全部看完,而是隨手翻頁,翻到哪裡就看哪裡。

基本可以確定,龍昌期是個不拘世俗傳統的真正大儒。他的學術思想非常“現代”,跟朱銘的思維高度契合。

其註解的經書,在離經叛道的同時,又往往註解得非常合理。

再看龍昌期的《陰符經注》、《八卦圖精義》、《河圖》等書,朱銘發現這人還是一個數學家啊。

可惜,已經死了幾十年。

可惜,在另一個時空,龍昌期的著作全部遺失了。

這位老先生,當年發表那麼多離譜言論,依舊能征服許多大儒,可想而知他的學術水平之高。

朱銘提筆寫下手詔:“解禁龍昌期所有圖書。召見李純、劉延年二人。”

解禁並非鼓勵傳播,畢竟有些思想太過激進,不符合古代朝廷的政治正確。

這些學問能否形成學派,需要龍昌期的徒孫們自己努力。

皇帝行人騎馬出東華門,分別給客棧裡的李純和劉延年傳詔,二人喜滋滋整理衣冠邁步出門。

至於那些圖書,卻是運到了禮部。

由禮部出面,組織人手謄抄副本,全部收藏在皇家圖書館。

胡安國接到任務一臉懵逼,好奇拿起《春秋正論》。他自己是研究《春秋》的專家,自然要先讀這一本。

讀着讀着,胡安國放下書本驚歎:“此人頗多奇談怪論,卻又句句旁徵博引,那些怪論都是有根底的……這般奇人異士,可惜無緣一見。”

胡安國沒有繼續往下看,而是又翻回第一頁。

他一邊看書,一邊體會,還跟自己對《春秋》的理解做對照。

啓發極大,胡安國甚至想重寫自己那部《春秋傳》。

禮部右侍郎謝良佐,卻是翻開《周易祥符注》,讀了兩頁就捨不得放下。

這本是龍昌期的晚年大成之作。

怎麼說呢?

四川的易學研究水平震驚二程,而龍昌期又是四川易學的泰山北斗。

龍昌期當年的易學,可以說冠絕天下。

禮部官員們,全都不做事兒了,各自拿起一本龍昌期遺作讀起來。

第929章 0924【投明的時機要把握好】第783章 0778【誰會血本無歸?】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780章 0775【在開封搞交易所?】第571章 0566【連夜追擊】第520章 0515【登極大典】第574章 0569【連夜繡明旗】第387章 0382【軍中之戲】第803章 0798【第一個收拾的便是真臘】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824章 0819【抓到兩個大傢伙】第378章 0373【都是老油子】第819章 0814【黃頭室韋】第569章 0564【範氏起兵】第899章 0894【江西田畝越丈越少】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576章 0571【治民與馭兵】第493章 0488【東京城裡不缺官】(爲盟主可第6章 0006【官馬】第812章 0807【通敵者不少啊】第878章 0873【貪官的數錢樂趣】第549章 0544【趙桓的思想覺悟】第160章 0155【黑金】第815章 0810【第一夜就有驚喜】第714章 0709【一敗塗地】第537章 0532【刀劈鐵炮】第743章 0738【大阪】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799章 0794【我住長江頭】第476章 0471【士叩闕,民生亂,軍鬧糧】第292章 0287【大獲全勝】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27章 0422【休戰】第523章 0518【西夏使節】第878章 0873【貪官的數錢樂趣】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156章 0151【紫賢圓明真人】第177章 0172【洋州朱氏,仁義無雙】第241章 0236【搶班奪權與鐵礦開採】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805章 0800【朱院長的桃花源】第81章 0077【聚寶盆討老婆】第820章 0815【大明細作】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85章 0080【桑下論道】第108章 0103【沙縣名儒】第178章 0173【勾欄聽曲】第592章 0587【殿試也讓太子做主】第452章 0447【趙朱共享社稷?】第234章 0229【建立班底】第643章 0638【西夏橫跳】第630章 0625【耶律餘睹南奔】第859章 0854【兒子,你想做國王嗎?】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495章 0490【皇室們的表演】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191章 0186【潑李三】第135章 0130【令孤許的水利夢想】第694章 0689【新首相沒威望啊】第68章 0065【小鳥保衛戰】第214章 0209【吃酒去】第735章 0730【等着抓俘虜做礦工】第1章 0001【父子倆】第252章 0247【水旱地震輪着來】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87章 0082【行酒令】第157章 0152【教導主任】第449章 0444【徽宗禪位】第685章 0680【天闕獻俘】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493章 0488【東京城裡不缺官】(爲盟主可第767章 0762【一塌糊塗】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第93章 0088【白二獻計】第515章 0510【民夫】第21章 0020【炒茶構想】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145章 0140【我是新學傳人】第491章 0486【諸多安排】第175章 0170【就是欺負人】第75章 0071【進兵】第599章 0594【五行德運】第334章 0329【兵指興元府】(爲企鵝大佬加第641章 0636【高麗國王】第939章 0934【任意揉捏】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272章 0267【立道】第662章 0657【投名狀】第381章 0376【捆了捆了】第343章 0338【城樓飄蕩的腦袋】第828章 0823【還想偷地盤的西夏】第466章 0461【金人撤兵】第322章 0317【韓世忠與梁紅玉】第769章 0764【從龍功臣很多啊】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801章 0796【成吉思汗他幹爺爺】第614章 0609【仁至義盡】第743章 0738【大阪】第444章 0439【三個打成一個】第359章 0354【觀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