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0584【各有所圖】

張根坐在班首之位,眼觀鼻,鼻觀心,彷彿神遊天外。

別看他漠不關心的樣子,身爲首相其實想得最多。

在張根看來,太子是在藉機立威!

去年這個時候,皇帝剛剛登基,太子卻手握兵權,因此羣臣更聽太子的。

僅僅一年時間,基本制度已經建立,朝廷也有效運轉起來,大臣們都適應了內閣制。於是衆人都以皇帝爲中心,至少明面上如此,漸漸不再去想太子的特殊之處。

私造錢幣夷三族的法令,也是出自太子之手,現在居然被羣臣反對,站在太子的角度會怎樣想?

屁股決定腦袋,張根便是如此,着眼處完全不同。

張根並不關注假銀元案,他始終擔憂“皇帝太子分治軍政”的奇葩局面。根本就分治不了,軍政大事都是交叉影響的,內閣這邊已經非常小心了,生怕做錯事會影響到皇帝和太子的關係。

整天擔心這個,啥事兒都會代入,張根很容易想歪,以爲太子是在秀肌肉。

因此張根不敢摻和進來,皇帝和太子之爭已經夠可怕,再加上一個首相簡直難以想象。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大臣,恐怕不止一個兩個,甚至還牽扯進去文武之爭。

比如副相翟汝文,就在幫文官羣體說話。

太子明顯是武臣的代表,牢牢控制着樞密院、大元帥府,甚至利用張鏜控制了兵部,而且還掌握着整個東京的軍隊。

但凡跟軍隊有關的事情,文臣幾乎沒啥發言權。

現在還有皇帝壓着,今後太子登基怎麼辦?

已經有一個种師道入閣,到時會不會有更多武臣入閣?

太子去年動不動抄家殺人,今年更是要夷人三族,肯定是被軍中習氣所影響。

翟汝文的心思其實很簡單,他覺得太子屁股坐歪了,身爲忠臣應該趕緊掰回來。否則繼續發展下去,太子必然更具“武人之風”,動不動就靠暴力解決問題,養成習慣了甚至有可能變成暴君。

張根和翟汝文,各有立場想法。

也就种師道有點拎不清,這位老先生打仗厲害,玩政治卻沒恁多心眼兒。

种師道被大家視爲武臣入閣,偏偏他還覺得自己是文官。畢竟他也是熟讀經史的,祖上還是大儒的親傳弟子,他本人以前甚至當過文官知州。

自打做了閣臣,种師道處處以文官身份自居,認爲夷三族的做法並非“仁政”,所以他公然站出來反對此事。

至於剛入閣的柳瑊,他是被皇帝收降的,始終跟着皇帝做事,與太子的關係極爲疏遠。

柳瑊只能選擇向皇帝靠攏,他的表態不帶任何立場,僅僅是爲了“表態”本身,純粹是做給皇帝看的而已。

再說陳東……好吧,不用再說,這位一直屬於認死理兒。

他能因爲天天怒斥奸臣,在舊宋太學留級十年,就敢在新朝爲了“正義”直諫太子!

翟汝文嘆息:“太子殿下,即便今後私造錢幣形同謀反,現在也不能這樣處罰高家啊。否則就成了不教而誅!”

朱銘說道:“私造錢幣夷三族的告示,在各府州縣反覆貼了半年。如何就是不教而誅?”

“畢竟沒說明白。”翟汝文道。

朱銘反問:“銀元上有日月圖案,那代表着大明朝廷。私造錢幣跟私造龍袍有什麼區別?”

翟汝文瞬間語塞。

朱銘趁機給羣臣灌輸思想:“爲何要說私造錢幣形同謀反?舊宋‘冗官、冗兵、冗費’,歸根結底就兩個字:缺錢!所以纔有了王臨川變法,所以才導致新舊黨爭,所以纔出現蔡京大興黨錮而攬權。所以——舊宋沒了!”

“王臨川變法是爲了給朝廷搞錢,這一點他自己也毫不掩飾。蔡京推行的諸多惡政,也是爲了給昏君趙佶搜刮錢財。”

“錢有多重要,恐怕三歲孩童也知道。”

“私造錢幣一旦成風,必然導致貨幣混亂,那些鋌而走險之人,不會老老實實造好錢。如此一來,市場就全亂了,物價也全亂了!”

“……”

其實很多事情說不明白,私造錢幣這種事情,大家都曉得是大罪。

但如果造出的錢幣質量好,絕大多數官員都懶得追究。因爲中國古代一直鬧錢荒,經濟繁榮到某種程度,總是會出現錢幣流通量不足的問題。

朝野上下,巴不得多造一些錢幣出來。

也就粗製濫造的私錢,會遭到大家的一致唾棄。

可朝廷也經常粗製濫造,這又跟私錢有啥區別?

在許多鄉村還以物易物的年代,鑄造私錢更像一種生產活動,它實質上是可以創造社會價值的……

而歷朝歷代打擊私錢,其實跟打擊私鹽的性質相同,無非是在保護朝廷和官府的利益,跟維護市場秩序反而沒有太大關係(假紙鈔和爛錢例外)。

幸虧這次高傢俬造銀元的含銀量不足,若是含銀量足夠的話,恐怕衆臣反對誅族的聲音更大。

朱銘在那兒說了半天,依舊無法改變固有觀念。

因爲你不能拿現代金融常識,去硬套在古代社會上面——那是極其愚蠢且不科學的!

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包括劣質錢幣在內,私錢本身就具有價值。

官員們把私錢性質等同私鹽,當然就不同意判得過於嚴苛。說得更直白些,販賣私鹽砍頭沒問題,沒聽說過販賣私鹽還要夷三族的。

朱銘在朝堂上扯了半天,又跟幾個大臣辯論一番,很快就發現自己在白費口水。

既然說不通,那就強制執行!

該朱國祥上臺表演了。

只聽朱皇帝道:“太子和羣臣都講得有道理,治大國如烹小鮮,應當有理有度方可長久。徐敷言!”

“臣在。”

接掌刑部不久的徐敷言,也接管了編訂《大明律》的差事。

朱國祥說道:“把‘私造錢幣形同謀反’這句話,寫進《大明律》當中。”

“臣領旨!”

徐敷言當即掏出竹管筆,找朝會書記官借來墨水,非常認真的寫在笏板上。

朱國祥又說:“王魏兩家,非但知情不告,還幫忙運輸、分銷假銀元,皆舉族流放西北邊地,族中財產全部抄沒充公。三代以內子弟,不得科舉做官!” “陛下聖明!”

羣臣立即高呼,至少這兩家沒被誅族。

朱國祥繼續說道:“至於此案主犯。高世作之父族,五服內男子全部誅滅。已嫁女子免罪,外姓免罪。年過七十之老者、不滿十二歲之孩童,皆可免罪。至於族中女眷,悉數流放西北邊地,讓她們與邊地軍民婚配。全族財產,抄沒充公!”

“高世作之母族,齊衰男子全部誅滅。”

“高世作之妻族,斬衰男子全部誅滅。”

朝堂內一片安靜,羣臣神態各異,都明白朱國祥是在和稀泥。

斬衰爲一服,齊衰爲兩服,計算起來比較複雜。

比如嫡長孫,算在斬衰關係內,必須殺。其他孫輩則在斬衰關係外,不用殺。

又比如,叔伯在齊衰關係內,必須殺。堂兄弟卻在齊衰關係之外,不用殺。

可以少殺很多人!

但依舊非常殘酷,父族誅五服,母族誅兩服,妻族誅一服,且不牽扯外姓和女子,算是格外開恩版的夷三族。

翟汝文還想反對,但終究沒敢再開口。

張根卻是望望皇帝,又扭頭看看太子,目瞪口呆不知該說啥。他發現自己似乎會錯意了,朱家父子倆的關係,比他想象當中要融洽得多。

根本就沒什麼父子嫌隙,皇帝和太子親密得如同一人。

今天這場好戲,明擺着是父子倆商量好的。

太子負責唱白臉,鬧着要把高、王、魏三家,通通給夷三族。其實卻是漫天要價,等着羣臣落地還錢。

皇帝負責唱紅臉,最後出來做和事佬收拾殘局。

張根猛然一驚,今天這場戲,似乎還另有目的。在敲打胡亂站隊的大臣呢,帝黨和太子黨可以搞,但絕對不能瞎雞兒亂搞,因爲皇帝和太子是一體的。

秦檜卻是心頭狂喜,他完全賭對了。既可得到太子關注,又不會得罪皇帝。

當然,也付出了代價!

秦檜公然背刺座師兼伯樂,將在士林當中名聲大壞,之前經營多年的人設徹底塌房。

但這種代價,秦檜認爲很值得。

改朝換代的功臣太多,被提拔的能臣也無數,他如果不來點狠活,那是很難脫穎而出的。就算能硬生生熬進內閣,恐怕到時候也七老八十了。

种師道和陳東二人,都對結果比較滿意。

他們認爲通過自己的勸諫,守住了大明的仁政底線,強行把太子從暴君之路拉回來一些。

多數反對夷族的大臣,跟他們兩個的想法差不多。

就連柳瑊都很高興,他不在乎什麼結果,只要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即可。

李邦彥傻愣愣看着朝堂上下,發現自己啥都沒撈着。他過於謹慎選擇不表態,既沒有討好皇帝,也沒有討好太子,還沒有通過勸諫賺取名聲。

虧大發了!

退朝之後,秦檜主動接近翟汝文:“先生……”

“閣下好自爲之!”

不等秦檜說完,翟汝文就拂袖而去,師徒倆的關係徹底破裂。

張根喜滋滋離開大慶殿,他心裡的石頭已經落地了,只要皇帝和太子關係融洽,他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忽略。

翟汝文不解道:“首相不覺得還是判得過重嗎?”

張根說道:“父族五服、母族兩服、妻族一服,且不誅外姓和女子,已經少殺很多人了。接下來編訂《大明律》,還可再加進去一句,檢舉立功者便是同族也全家無罪。”

“不管幾服,終究是夷三族啊,”翟汝文說,“歷朝歷代,只有暴君纔會夷族。”

張根嘀咕道:“有夷三族這把利劍懸着,也能讓某些貪蠹之輩收斂些。真論起來,不算什麼壞事。”

翟汝文道:“就怕太子常年帶兵,沾染武人習氣過重。誅族這種事情,誅着誅着就順手了,到時候不知要死多少無辜之人。”

朱銘也不怕嚇壞考生,竟在科舉前一天開始誅族。

一顆又一顆腦袋,被硝制之後,掛在城樓上示衆。

城下還站着一個軍士,每隔兩刻鐘就大聲呼喊,指着那些首級說:“私造錢幣形同謀反,是要誅殺三族的,你們回去要好生告誡家人鄰居。這些腦袋,只掛半個月,就會拿去別的府縣。太子說要傳首全國,讓天下百姓都曉得,私造錢幣的買賣幹不得!”

一些出入城門的百姓,本來沒有注意頭頂上。

聽軍士那麼一說,連忙擡頭往上看,猛被嚇得魂飛魄散。

尼瑪,密密麻麻全是腦袋!

軍士笑道:“莫要害怕,這還沒掛完呢,腦袋實在太多了。”

這次格外開恩版的夷三族,還帶來一個意外收穫。

做過舊宋權貴的京畿大族,被太子爺給嚇壞了,紛紛主動分家遷徙。

他們快速賤賣固定資產,讓一部分族人搬往陝西與山東。這兩省已經趨於穩定,距離開封又遠,且戰亂之後地價便宜,非常適合外來者安家落戶。

甚至,還有人跑去荊襄開墾沼澤地,因爲那裡的沼澤地不要錢,開墾的前幾年可減免賦稅。

“這種事情,來一次就可以了,”朱國祥說道,“最近兩次朝會,羣臣看你的眼神都不對,恐懼之情遠遠大於尊敬。”

朱銘翻個白眼:“伱以爲我喜歡殺人玩?一年時間,地盤就擴大好幾倍,任用了數不清的舊朝官員。貪贓枉法者遍地都是,督察院那邊根本查不過來,現在就連銀元都敢私造,不來個夷三族怎麼鎮得住?他們被舊宋給寵壞了,根本不把貪污當回事,反而覺得當官就該伸手,簡直把貪贓枉法視爲理所當然!”

“慢慢來吧。”朱國祥也頗爲感慨。

朱銘說道:“真把我逼急了,就讓秦檜也進督察院。這傢伙的士林名聲已經壞了,稍微給他點暗示和好處,他能把貪官殺得血流成河。”

“也算一個辦法,但最好別用這把刀,清理官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朱國祥告誡道。

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456章 0451【討金檄文】(爲盟主光芒之影第655章 0650【衝就完事兒】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321章 0316【訓練精兵】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503章 0498【第一次朝會】第577章 0572【是否該保留凌遲】第118章 0113【榴蓮成熟時】第88章 0083【王炸】第512章 0507【廢物再利用】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934章 0929【豫王入安南】第93章 0088【白二獻計】第839章 0834【謀害忠良的金國皇帝】第784章 0779【一勺燴】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876章 0871【秦檜雄風振奮】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15章 0014【家鄉的兒歌】第456章 0451【討金檄文】(爲盟主光芒之影第867章 0862【西遼擴張】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663章 0658【岳飛 李世輔出戰】第17章 0016【赤道黃道】第740章 0735【菩薩太子】第342章 0337【被出賣的英雄】(爲企鵝大佬第281章 0276【宇文常】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119章 0114【再無這般好男兒】(求訂閱)第171章 0166【得道高士朱院長】第706章 0701【兄長,你想做中國人嗎?】第3章 0003【快滑鏟它!】第344章 0339【神機妙算石先生】第536章 0531【將軍不要衝鋒在前啊】第554章 0549【開封醫學院】第345章 0340【殉國】(爲盟主cry加更)第146章 0141【聰明又昏庸的皇帝】第201章 0196【不沾因果】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388章 0383【俘虜的多種用途】第808章 0803【北地江南】第726章 0721【議和談判】第230章 0225【蘇元老】第368章 0363【四川蠻夷問題】第887章 0882【魏總督是懂分化挑撥的】第71章 0067【大宋周亞夫】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575章 0570【辛興宗要海外建國?】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382章 0377【火槍火炮】第796章 0791【皇位交接】第881章 0876【清田總督和王命旗牌】第473章 0468【兵指洛陽】第34章 0033【丙午亂,豬騎馬】第458章 0453【太上皇的助攻】第885章 0880【魏總督騷操作不斷】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905章 0900【還得先做機牀才行】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第599章 0594【五行德運】第44章 0042【媒婆來了】第125章 0120【物理 黃裳 林靈素與薛道光】第198章 0193【村騎兵】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第627章 0622【兇惡之兵】第289章 0284【征討蠻夷】第593章 0588【春風得意馬蹄疾】第727章 0722【完顏宗望暴斃】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144章 0139【麻煩上門了】第518章 0513【洪武元年】第636章 0631【降將的用法】第530章 0525【李察哥親至】第304章 0299【太子闇弱】第697章 0692【金國的麻煩】第110章 0105【朱銘生氣的原因】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605章 0600【朱院長教大家如何治民】第402章 0397【金州是世外桃源】第582章 0577【英才進京】第410章 0405【全面新政】第685章 0680【天闕獻俘】第835章 0830【糧草保衛戰】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591章 0586【士子榮耀】第872章 0867【完顏萍】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244章 0239【忽悠老年人】第229章 0224【要跟蠻夷打交道】第557章 0552【大石林牙】第891章 0886【花開洛陽】第713章 0708【夜襲】第570章 0565【治亂之間】第459章 0454【火槍 火炮與護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