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0520【党項人也是炎黃子孫】

第525章 0520【党項人也是炎黃子孫】

李仁禮和曹昌庸兩人,那晚上直接喝斷片,醒來之後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麼。

他們最後的記憶,便是跟許亢宗一起閒談金國和遼國。

接下來數日,都有鴻臚寺官員陪同。先去距離最近的大相國寺,燒香禮佛,修行參禪。繼而又去城西遊湖聽曲,再前往樊樓體驗高端享受,亦至熱鬧的瓦子與民同樂。

一個個樂不思蜀!

直到朱銘那邊準備好,二人終於獲得接見,而且還是在朝會上。

大明皇帝朱國祥有“怠政”嫌疑,舉行朝會的頻率並不高,更多時候是讓內閣與通政院處理國務。

每月初一,舉行大朝會,京朝官全部都要參加。皇帝簡單總結上月的大事,再說一下本月的重要工作,羣臣可以查漏補缺發表意見,然後就在皇城吃工作餐完事兒。

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逢十爲休息日),各舉行一次朝會,七品及以上京朝官才能參加。主要討論當前重要工作,或者宣佈一些重要任命。

其餘時候,皇帝和官員都不用上朝,那玩意兒太耽誤時間了。

今日正是五月初九,君臣說了些場面話,並無特殊事務要處理,因爲工作平時就能搞定。

左都御史陳東突然出列,舉着笏板說:“有人告發洛陽阜財監監正李洵,發現了舊宋官員藏在地窖中的銅錢。告發之人說,那些銅錢足有數萬貫,李洵並未上報此事,反而夥同下屬私自分贓。臣派遣御史前往暗中調查,發現此事已在阜財監傳開,李洵及其屬官卻拒不承認。臣請會同刑部與大理寺,捉拿審訊涉案人員!”

許多官員對此沒當回事兒,一些是不明情況,一些是習以爲常。

但也有一部分舊宋官員,瞪大眼睛看向陳東。因爲他們知道李洵的底細,那位是皇帝朱國祥的隨員出身啊!

洛陽阜財監是鑄造銅錢的部門,屬於第二等監,主官級別與上等縣令相當,但實際權力約等於中下縣縣令,還負責管理附近的一些百姓(一等監爲下州級,實際權力約等於上等縣)。

“此事怎未上報?”朱國祥皺眉道。

張根代表內閣出列:“內閣並未收到此事之公文。”

主管通政院的樑異額頭冒汗,因爲他也沒收到督察院公文,多半是被人私藏或譭棄了,匆忙出列道:“通政院屬官周方樹,乃李洵之妻兄,請求督察院徹查此人!”

朱國祥表情冰冷:“好大的膽子,督察院公文也敢攔截!”

朱銘突然站出來:“陛下,還是規矩有空子可鑽。今後各衙門收發公文,須得進行編號,不同的事務編爲甲乙丙丁等各組,再分組編爲甲一、甲二、丁一、丁二。只要編了號數,哪件缺失就一目瞭然了。”

“此法可行,”朱國祥點頭說,“着令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同審理李洵、周方樹等涉案官員!”

羣臣不禁看向陳東,而陳東昂首挺胸站在殿中。

通政院全是朱國祥的心腹出身,周方樹自然也不會例外。那洛陽阜財監的李洵,更是朱國祥的隨員外放。

這陳東真是好大膽子,一出手就弄翻皇帝的兩個心腹!

甚至有幾個舊宋大臣看向朱銘,他們知道陳東是朱銘的人,此事不會暗含皇帝和太子的爭鬥吧?

比如李邦彥和秦檜,就表情驚疑不定,盯着朱銘一陣思索。

朱國祥的臉色很不好看,自己打算培養重用的官員,被督察院在朝會上彈劾,而且還一次性彈劾兩個,這換誰能心情好得起來?

不僅是因爲丟面子,還因爲那兩個官員,辜負了他的一番信任!

朱國祥問陳東:“還有何事?”

“無事。”陳東退回班列。

剛纔說話的其餘大臣,包括朱銘在內,也紛紛退回去站好。

朱國祥說:“西夏使者已抵京多日,宣他們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

一聲接一聲傳出,鴻臚寺官員領着西夏正副使者,以及使節團裡的文職人員覲見。

李仁禮率使節團長揖而拜:“大夏國舒王李仁禮,奉大夏皇帝令出使大明國,拜見大明國皇帝陛下、大明國太子殿下。吾代表大夏國皇帝,問候明國皇帝與太子身體安康。”

朱國祥露出微笑:“免禮,也代朕向西夏國主問好。”

“謝明國皇帝陛下!”李仁禮說完站直身體。

曹昌庸開始念禮單:“大夏皇帝聽聞大明皇帝建國稱帝,特贈送大明皇帝寶刀一口、良弓一副、佛經十卷、駿馬三十匹、白瓷五十件……”

朱國祥點頭說:“着令禮部選定回贈國禮。”

“遵旨!”禮部尚書孟昭出列。

李仁禮又說:“西夏與中國,皆禮儀之邦,我國皇帝陛下,希望與大明國皇帝永結邦交友誼。”

北宋和遼國,一直在爭“中國”名號。

而西夏不論出使哪邊,都經常稱對方爲“中國”。

甚至有西夏文官,在面對西域使者時,還會自稱西夏爲“中國”。

朱國祥說:“此亦朕之願望,若能休兵罷戰,兩國百姓必可久享安樂。一旦議和成功,大明與西夏可爲兄弟之邦。”

李仁禮聞言大喜,宋國與遼國是兄弟之邦,而遼國又是西夏的爸爸。 若是西夏與大明約爲兄弟邦交,西夏就成功升輩分了啊,自己這個使者回國必然有大功。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西夏蠻夷,怎能爲中國兄弟?”

“……”

一瞬間,就站出三四十個大臣反對。

這陣勢讓李仁禮頗爲心虛,連他自己都覺得西夏沒那資格。

指導翰林院官員蒐集好資料的朱銘,此刻發言問道:“貴使可知,党項一族起源何地?”

李仁禮回答說:“吾族乃拓跋鮮卑之種,源自姬姓,黃帝苗裔也。”

此言一出,羣臣面含怒色。

朱銘卻微笑道:“非也,西夏拓跋皇族,才源自鮮卑拓跋部。更多的党項人,卻與鮮卑無關,其實党項人是羌人一支。”

李仁禮不認識朱銘,愕然道:“敢問這位明國官員何出此言?”

朱銘開始背詩:“黔首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長弭藥人在彼方。母親阿媽起族源,銀白肚子金乳(防和諧)房,取姓嵬名俊裔傳。大千世界無比倫,白上國裡聖賢君。請問這首詩歌,是否爲西夏史詩?”

“確爲大夏先祖先王之詩!”李仁禮其實也半懂不懂,這首詩流傳已久,而且最初取自民間,西夏國內亂七八糟有很多解釋。

朱銘穿越前做宋金遼夏視頻,曾經翻閱過許多遼夏論文。

蒙古人把成吉思汗的死,都發泄在西夏人身上,不但沒有編修西夏史,還把西夏典籍悉數銷燬。

因此西夏曆史模糊不清,其來源更是衆說紛紜,但根據考古和史料還能推斷出一些。

朱銘讓翰林院官員幫忙翻資料,就是爲了讓自己的論據更充足:“白河,即白水、白龍江,岷江上游之稱也。中國《北史》、《舊唐書》所載党項一族,出自‘東界鬆州’,正好與白水流經相合(青海、甘肅、四川交界帶)。赤面本是吐蕃習俗,亦爲党項習俗,赭色塗面,此乃源自印度之佛妝。‘赤面父冢白河上’此句,講党項先祖是住在白龍江的信佛之人!”

此言一出,不僅李仁禮愣住了,其他大臣也愣住了。

岷江不是長江的源頭嗎?

咋岷江的源頭,跑去吐蕃成了党項人的母親河?

按照正常的地理髮現,給長江、岷江正本清源,還得等到大旅行家徐霞客。

“白上國裡聖賢君,”朱銘繼續說,“這個白上國,即是吐蕃、党項佛教尚白,亦是指白河之上國度!”

李仁禮忍不住點頭。

朱銘又問:“長弭藥人在彼方,這句不用我解釋吧?《舊唐書》裡講得並不確切。”

“是!”李仁禮繼續點頭。

因爲党項族還有其他史詩,在那些古老詩歌當中,党項人的先祖自稱“彌藥”人。

《舊唐書》也可以佐證,但稍微有點出入,說是拓跋氏內遷之後,吐蕃侵佔其故地,把未遷徙的党項人抓捕爲奴,稱那些党項奴隸爲“彌藥”。

又引經據典一通,李仁禮大爲震撼,他幾乎可以確定爲真。

原來,党項人的祖宗之地在白龍江啊!

朱銘說道:“如今的党項人,皇族源自拓跋鮮卑(存疑),族衆乃《後漢書》所載‘發(讀波音)羌’後裔,亦爲《後出師表》之‘青羌’。拓跋部與青羌融合數百年,才變成現在的党項一族。漢羌同源,皆爲炎黃子孫。拓跋部又是黃帝苗裔,如何不能與大明中國約爲兄弟之邦?”

這是在擡高西夏和党項,李仁禮自然喜歡聽。

而且,把這番言論帶回西夏,也同樣屬於大功一件。

李仁禮不禁鞠躬長揖:“博古通今,又知邊鄙之事,君必爲中國大儒也,敢問君之名諱!”

“朱銘。”朱銘微笑道。

李仁禮大爲震驚,連忙再次行禮:“原來是大明國太子殿下,真個失禮了!”

直至使節團離開皇宮,李仁禮都還在感慨,對曹昌庸說:“中國太子果然學識淵博,大明今後必然興盛,我大夏萬萬不可與之爲敵!”

曹昌庸說:“不過是在故紙堆裡翻出些話來。”

“你這漢人後裔懂什麼?”李仁禮斥責道,“大明太子說的那些,就是党項聖詩裡的記載,‘白河’、‘白上高河’一直無人能理解,今日方知那是東界鬆州的白龍江。回國之後,吾定要稟明陛下,派人去尋東界鬆州在何處。一旦找到祖宗之河,陛下定然能威望大漲!”

朱銘卻在大殿裡掃視羣臣:“爾等不知陛下深意,不懂爲何要與西夏約爲兄弟之邦。家國同構,皆爲華夏,今後西夏也是華夏,党項人亦爲炎黃子孫!”

羣臣肅然。

胡安國最先明白裡面更深層次的意義,頓時大呼:“陛下聖明,太子聖明!”

(本章完)

第824章 0819【抓到兩個大傢伙】第479章 0474【宗澤 王彥與岳飛】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382章 0377【火槍火炮】第830章 0825【沒城牆都打不下】第313章 0308【尚待開發的廣西】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幾百】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840章 0835【不殺兀朮,休言議和】第643章 0638【西夏橫跳】第729章 0724【我還沒找你賠償呢】第334章 0329【兵指興元府】(爲企鵝大佬加第704章 0699【已成鬼蜮】第790章 0785【你獲得了宣戰理由:外交侮辱第716章 0711【絞肉戰場】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92章 0087【朱天王】第331章 0326【殺官造反】第800章 0795【處處碰瓷的大明將領們】第853章 0848【寶馬進京】第290章 0285【大戰序曲】第448章 0443【郭藥師之叛】第524章 0519【白酒顯威】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927章 0922【演武】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321章 0316【訓練精兵】第82章 烏龍了第638章 0633【抗金統一戰線】第247章 0242【整頓治安】第832章 0827【死戰不退的金兵】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285章 0280【生死決鬥】第395章 0390【締結和約】(爲企鵝大佬加更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766章 0761【畏罪自殺】第396章 0391【蠢萌帝姬】第689章 0684【錢不夠了就抓賭】第597章 0592【金石之學】第209章 0204【誘捕】第42章 0040【搶田大戰】第505章 0500【要職任免】第9章 0009【露財】第629章 0624【金國內部分裂】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282章 0277【回回炮】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362章 0357【觀政五】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310章 0305【二十七人】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435章 0430【你是我爹,我是你公】第225章 0220【開始洗腦】第933章 0928【兩位王爺的前途】第774章 0769【李邦彥要創作名著】第738章 0733【不講武德】第488章 0483【鄆王】第220章 0215【衣錦還鄉】第219章 0214【面子裡子都有】第703章 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57章 0152【教導主任】第657章 0652【狼狽大撤軍】第693章 0688【恐怖的軍費】第281章 0276【宇文常】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275章 0270【杭州是個好地方】第368章 0363【四川蠻夷問題】第114章 0109【把西遊記獻給宋徽宗?】第651章 0646【槍劍弓複合疊陣】第54章 0051【收麥】第832章 0827【死戰不退的金兵】第349章 0344【宋軍回京】第602章 0597【經筵大會】第909章 0904【佛牙 佛鉢 佛舍利】第4章 0004【可能是宋】第761章 0756【桃花石汗】第267章 0262【試炮】第546章 0541【爹做人質兒掌兵】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819章 0814【黃頭室韋】第422章 0417【重騎兵變重步兵】第367章 0362【騎兵訓練】第684章 0679【銀川公主更好聽】第281章 0276【宇文常】第656章 0651【向死而生】第114章 0109【把西遊記獻給宋徽宗?】第449章 0444【徽宗禪位】第48章 0046【火併】第615章 0610【齊心協力】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315章 0310【兩腳踢翻塵世路】第61章 0058【退休文吏來練兵】第580章 0575【交易所?】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182章 0177【園丁也可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