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0469【識時務者爲名士】

洛陽,酒稅監衙門。

一羣儒士圍堵在門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諸位進去吧。”稅吏開門道。

酒稅官程端懿枯坐堂中,看到儒士們進來,擡頭瞟了一眼,復又低頭看書。

那本書,叫《大學章句疏義》。

儒士的帶頭者叫司馬槙,是司馬光嗣子的嗣子。

且不說司馬光政治立場如何,私德那是真的無可指摘。沒有趁機兼併土地,也不大肆蓄養奴僕,即便妻子無法生育,也一輩子堅持不納妾。

他的嗣子是侄兒司馬康,司馬康的長子早夭,次子也體弱多病,次子的兩個兒子全部夭折。

於是,司馬康也過繼一個侄子,也就是司馬槙作爲嗣子。

司馬光定下規矩,讓子孫清廉勤儉,兒子司馬康終身遵守家訓。司馬康一輩子不蓄財,在退休的時候,皇帝認爲他太窮,專門賞賜二千金供其養老,也被司馬康給婉言拒絕了。

但但但但是!

孫子司馬槙卻喜歡享樂,由於養父和養祖父都不蓄產業,既沒有多少土地也沒什麼店鋪,只能靠變賣養祖父司馬光的收藏度日。

先是司馬光自己的字畫被賣掉,繼而是各種親筆書稿被賣掉,再然後把司馬家歷代藏書也賣掉。

如今,已打算變賣祖宅了。

“先生是洛陽文宗,快快拿個主意吧,這種時候莫要再讀書了!”司馬槙焦急道。

程端懿攤開書籍封面:“近幾日,吾讀那朱氏著作,發現《大學章句疏義》實與洛學淵源頗深。朱成功學自陳淵,陳淵學自楊時,楊時學自鄙人的叔父(程頤)。如此看來,那道用之學,其實與洛學一脈相承。”

司馬槙立即贊同道:“確實如此,吾等早年對道用學誤解頗深,其實跟洛學有着傳承關係啊。吾等與那朱成功,皆同門不同宗而已!”

劉禹錫的後裔劉觀泰也說:“前兩日,在下讀了《抗金檄文》,真是寫得句句泣血、字字驚心。華夷不兩立,中國之人如何能聯那夷狄?朱先生又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又言,有亡國與亡天下之別。昏君奸臣,不但割讓北地與金國,還割讓陝西邊地給西夏。吾等匹夫若不奮起,恐有亡天下之憂也。兩害相權取其輕,可亡國而不可亡天下,宋室既已腐朽難堪,何不改朝換代建立新朝?“

“朱相公與朱大郎皆品德高尚之人,更兼武德充沛,可保中國而御夷狄!”趙榭跟着表態。

趙榭還是個宗室,乃趙光義第五子的五世孫。

衆儒生瞎雞兒扯了一通,簇擁着程端懿前往府衙,意圖逼迫副總管張杲開城投降。

因爲張杲強行募兵守城,各族都有子弟,被逼着做了基層軍官。

萬一賊寇打進來,遷怒各族亂殺一通咋辦?

“諸位請回,張總管在巡視城防。”管家出來婉言拒客。

於是乎,衆儒士又前往各段城牆尋找,守城將士也不敢阻攔他們。

只聽一個士卒喊道:“賊兵要攻城了!”

儒士們連忙趴在城頭,朝着外面看去,只見三面城牆外都有賊人,正推着新造的攻城器械緩緩向前。

親自把妹妹送去跟朱銘完婚的種彥岑,此刻換上一身戎裝帶領種氏族人和奴僕作戰。

突然,一羣鄉兵放棄城牆,在軍官的帶領下,來到種彥岑這裡。

“種家郎君,外面帶兵之人,是閣下的兄長,”那鄉兵軍官說,“俺們奮死守城,不曉得能有幾人活命,閣下卻肯定不會死。贏了,閣下能立大功;輸了,卻是俺們去死。這買賣不划算,種家郎君還是開城投降吧!”

種彥岑聞言看向族人,卻見族人都看着他,很明顯大家都想投降。

因爲種彥崇是韓世忠的副將,此刻就在城外帶兵。只要投降,種氏一族就能保全,而且還能在新朝立功。

卻見一羣儒士也匆匆趕來,程端懿義正辭嚴道:“少將軍,朱氏弔民伐罪,乃順應天命之舉,還請少將軍不要逆天而行。”

шшш•T Tκan•¢o

種彥岑都看傻了,來的全是洛陽名士,居然讓他獻城投降!

種彥岑硬着頭皮說:“俺沒有任何軍職,帶領族人守城,不過是奉張總管命令。若是張總管答應投降,俺自然沒有二話可說。”

衆儒士問清楚張杲在哪邊,立即成羣結隊前往。

走到半路,忽聽士卒大喊:“副總管跑了,副總管跑了!”

前幾日,已經跑了一個總管,王襄直接就望風而逃。

張杲這個副總管臨危受命,好歹組織軍民防守,還派人去皇陵請救兵。

現在,張杲也扛不住了,他聽說洛陽名士集體反水,知道自己再不跑就沒機會。幸好賊兵圍三缺一,張杲立即扔下軍隊,帶着自己的家人開溜。

平夷砲已經組裝好,城門突然大開。 韓世忠無限感慨:“還是二位猜得準,只要開始攻城,洛陽必定投降。”

“韓將軍請。”陳與義微笑道。

“一起吧。”韓世忠昂首挺胸,朝着城門行去。

陳與義的資歷,其實不夠做河南知府,但現在就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等朱國祥後續派人過來,多半要另外安排,陳與義降爲知州也是可能的。但官品會比一般知州更高,也算是一種變相補償。

兩位洛陽主官都跑了,一些幕官也跟着跑路。

還剩少數幕官和縣官,帶着大量名士出城迎接,而且讓酒稅官程端懿走最前面。

“罪官程端懿,拜見將軍!”程端懿鞠躬長揖。

陳與義在韓世忠身邊提醒說:“這位是明道先生(程顥)的長子,朝廷爲了安撫洛陽士子,已經讓他在洛陽收了近十年酒稅。”

韓世忠根本不知道程顥是誰,這幾天惡補常識才明白,此刻笑着拱手:“先生是大學問家,元帥見了肯定喜歡。”

程端懿躬身說道:“請將軍入城,儘量約束部伍莫要騷擾百姓。”

韓世忠說:“俺的兵雖然軍紀差,但也看跟誰比,騷擾百姓是萬萬不會的,你們這些大頭巾儘管放心。”

一半軍隊被帶進城,一半軍隊留在城外,果然全都秋毫無犯,這讓洛陽儒士們更加欣喜,不斷歌功頌德誇讚此乃仁義之師。

陳與義聽得不屑冷笑,他雖然也是洛陽士子出身,但心裡對這些傢伙非常鄙視。

一個個誇誇其談,只知遊山玩水、狎妓宴飲,然後等着蔭官放缺。

洛陽真正的人才,並非這些名士,反而是用功讀書的寒門子弟——所謂寒門,當然是大族旁支,並非連產業都沒有的苦哈哈。

現在是朱銘派兵來了他們立即就串聯投降。

若是金兵來了,豪族全部拖家帶口往南方跑,就沒幾個願意出錢募兵死守的,反是翟興兄弟父子那種丘八在辛苦支撐。

名士們把韓世忠殷勤引去轉運司衙門,轉運使比都總管王襄跑得更快。

當晚,程端懿設宴款待,好生跟韓世忠套近乎。

程端懿身爲程顥長子,一直都清廉節儉,宴請費用由各大家族平攤。

在宴席開始之前,整個下午都熱鬧得很。

名士們派出奴僕,滿城求購朱銘的作品,不管是詩詞還是註疏,誰願意賣的就立即給高價。

一首詞,能被炒到二十貫。

若能拿出《道用策》、《大學章句疏義》等書籍,一本能賣到數百貫錢,真真就是洛陽紙貴。

這是因爲朱銘的著作被禁,而洛陽禁得最徹底。

洛陽是洛學的天下,而道用學雖大量採用洛學理論,卻也有很多離經叛道的內容。對洛陽士子而言,那屬於妥妥的異端,藉着朝廷禁書的法令,看到朱銘的著作就收繳焚燒。

現在一書難求,着實顯得滑稽。

暗中私藏禁書的士子,此刻終於能光明正大亮相。

洛陽治安穩定之後,陳與義對韓世忠說:“將軍,洛陽有大賢,才德勝吾十倍,兼且文武雙全。將軍須得親自拜訪,才能請他出山,若有此人在,整個河南府可傳檄而定。”

韓世忠問道:“不是說洛陽文宗是那程端懿嗎?”

“程端懿雖地位超然、名望頗高,但還不足以服衆,”陳與義說,“俺說的那人,喚作朱敦儒。他年輕時也是洛陽名士,喜好遊山玩水、狎妓宴飲,所作詩詞也豔麗華貴。但過了而立之年,便漸漸收心讀書,而且還學習兵法武藝,詩詞常寫梅花而自比。朝廷聞其賢名,多次下詔徵辟,都被朱敦儒拒絕了。”

“有點意思。”韓世忠說。

陳與義說道:“就在兩個多月前,宋國新君繼位,下旨徵辟賢才,朱敦儒終於答應進京。他以爲換了個皇帝能夠施展大才,結果跟新皇帝見面之後,立即寫詞請求歸鄉。這首詞一寫出來,很快就名動東西兩京。”

韓世忠哈哈大笑:“這是他看明白了,宋國新皇帝爛泥扶不上牆啊。他那什麼詞,你且念來與俺聽。”

陳與義吟唱道:“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流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第871章 0866【醉生夢死的吳乞買】第647章 0642【王夜叉】第138章 0133【知行合一】第25章 0024【探底與買賣】第587章 0582【太子玩真的?】第684章 0679【銀川公主更好聽】第111章 0106【百姓日用即爲道】第898章 0893【安南國主獻親媽】第804章 0799【應該廣封城隍】第49章 0047【投奔】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527章 0522【火器時代】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433章 0428【顏值控】第298章 0293【會盟諸蠻】(爲盟主古劍山加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77章 0073【陸提學】第393章 0388【屈辱議和】第285章 0280【生死決鬥】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696章 0691【朱皇帝要辦神童班】第653章 0648【撤軍的各種選擇】第57章 0054【威猛小老六】第932章 0927【耶律大石再度擴張】第11章 0010【潑皮】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第21章 0020【炒茶構想】第547章 0542【劉氏三兄弟】第2章 0002【今夕何夕?】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145章 0140【我是新學傳人】第547章 0542【劉氏三兄弟】第655章 0650【衝就完事兒】第621章 0616【趙鼎外放】第319章 0314【大明鄉】第26章 0025【公私】第329章 0324【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103章 0098【涮羊肉】第106章 0101【與民溝通】第847章 0842【想着退休旅遊的朱院長】第706章 0701【兄長,你想做中國人嗎?】第309章 0304【宣德門前有正氣】第935章 0930【孤軍深入】第453章 0448【毫無主見】第108章 0103【沙縣名儒】第882章 0877【經略西南】第447章 0442【舊友重聚】第585章 0580【舊宋王爺拍賣新作】第452章 0447【趙朱共享社稷?】第627章 0622【兇惡之兵】第469章 0464【真結盟了】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909章 0904【佛牙 佛鉢 佛舍利】第812章 0807【通敵者不少啊】第272章 0267【立道】第908章 0903【不對稱海戰】第608章 0603【混亂戰場】第906章 0901【三佛齊】第811章 0806【父皇,還是降了大明吧!】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289章 0284【征討蠻夷】第111章 0106【百姓日用即爲道】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404章 0399【鐘相建國大楚】第203章 0198【符籙與道士】第845章 0840【皆大歡喜】第543章 0538【露布報捷】第416章 0411【誰談判不帶槍啊?】(爲盟主第336章 0331【回馬槍】第868章 0863【西遼和西夏勾結】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245章 0240【老傢伙們的智慧】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416章 0411【誰談判不帶槍啊?】(爲盟主第417章 0412【故友迴歸】第688章 0683【古代高爾夫】第409章 0404【軍改 政改和幣改】第158章 0153【生意經】第629章 0624【金國內部分裂】第471章 0466【局面大好】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386章 0381【西軍分裂】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844章 0839【誰在背信棄義?】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168章 0163【元璋公】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809章 0804【駙馬人選?】第745章 0740【內鬥纔開始】(等待更新)第421章 0416【老韓獻計】(爲盟主壓蓋加更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650章 0645【火炮版卻月陣】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621章 0616【趙鼎外放】第794章 0789【錢是什麼?】第775章 0770【老李發現財路】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779章 0774【彎彎設縣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