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兩個百年國策

向嫣聽到了寇季的話,無言以對。

寇季說的沒錯,錢對他而言,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他想要錢的話,輕而易舉就能拿到。

大宋錢莊是大宋所有人的錢莊,是趙禎一個人的產業,也是寇季一個人的浮財罐。

寇季真的想用立馬的錢的話,無論是通過趙禎的手調動,還是自己刻一個模板、調一些墨汁印刷,都可以。

特別是寇季自己刻模板、調墨汁印刷,可以不動聲色。

大宋錢莊如今用的交子模板,依舊是寇季最初幫一字交子鋪做的那套模板。

從一字交子鋪開設至今,不是沒有人想過重新做一套模板替代寇季的那一套模板。

但無一例外,做出的模板跟寇季做出的模板都相差甚遠。

更重要的是,寇季調的墨汁,幾乎沒人能防出來。

趙禎的忠僕陳琳,曾經就想更替寇季調配的墨汁,抹除寇季在一字交子鋪的痕跡。所以他就找到了那個除了寇季以外,唯一知道墨汁配方的啞奴,研製了許久墨汁,但都沒有成功。

大宋目前沒有印刷匠人的技藝能夠突破寇季,所以做不出能夠超越寇季的交子模板。

寇季的交子模板,沒有替代品。

所以大宋錢莊跟寇季的浮財罐沒區別。

寇季將設立錢莊的事情交給了向嫣以後,就沒有再關注此事。

向嫣的速度很快。

她次日就去戶部和鴻臚寺領取了准許韓王在汴京城等地開設錢莊的文書,然後去大宋錢莊,交割了開設錢莊所需的保證金,然後選定了鋪面,開始依照錢莊的樣子裝修。

半個月後。

名爲天賜錢莊的正式開業。

開業當日,有許多人上門道賀。

但向嫣卻沒有露面,只是用了一個姓寇的掌櫃充門面。

隨着天賜錢莊開業,其他豪門大戶的人也驚醒了過來,紛紛拿着錢衝到了大宋錢莊去交保證金。

各種名字的錢莊,如同雨後的春筍般,冒了出來。

豪門大戶都把此事當成了一個暴利行業,所以搶破頭了往進擠。

豪門大戶都覺得一條金光大道鋪設在了他們面前,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趙禎已經穩穩的踏在了金光大道上。

資事堂內。

趙禎豪邁的笑道:“四哥,朕原以爲,讓民間開設錢莊,會出現許多禍端。沒想到經過你的妙手調整以後,居然有如此大的益處。

那些豪門大戶一個個都以爲自己在佔便宜,瘋狂的去大宋錢莊獲取開設錢莊的資格。

卻不知道,朕纔是背後的大贏家。

朕不僅讓他們將自己家裡的存錢乖乖的拿了出來,還讓他們乖乖的存進了朕的大宋錢莊。”

趙禎看着寇季,有些激動的道:“一個月,短短一個月,大宋錢莊就拿到了近兩千萬貫的保證金。

朕從沒有想過,朕手底下的這些豪門大戶如此富裕。

如今,他們的錢都是朕的。”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其實也沒有那麼多,其中有六百多萬貫,就是臣貢獻的。”

趙禎哈哈一笑,道:“那是天賜兒的錢,可不是你的錢。”

寇季疑問道:“有區別嗎?”

趙禎笑容燦爛的道:“潤兒把從你哪兒得到的錢,守的緊緊的,不願意給任何人。你覺得你給天賜兒的,天賜兒還能還給你嗎?”

寇季失聲一笑。

趙禎笑着坐下道:“如今豪門大戶和大商人們都被錢莊所吸引,咱們擬定的商律是不是也該推行下去了?”

寇季點頭道:“確實是時候了,不僅要推出商律,還要藉着這個時機將銀幣也一起拋出去。”

趙禎點點頭。

兩日後。

趙禎在朝堂上宣佈了新商律。

同時將已經浮出水面的稅務司,納入到了戶部管轄,歸入到了戶部四部之中的度支部。

范仲淹順勢升遷爲權戶曹尚書。

僅僅比戶部尚書韓陽第一級,比戶部侍郎呂公著高了一級。

無論是韓陽還是呂公著,臉黑了好幾日。

Wωω●тt kán●¢ ○

但他們卻不敢去反駁趙禎和寇季的決定。

趙禎在宣佈了新商律以後,就派人將邸報下發到了各府,同時通過大宋書報鋪,將大宋新的商律傳達給了所有百姓。

大宋書報鋪雖然設立的時間不長,但是因爲此前趙禎狂發邸報的原因,使得百姓們對大宋書報鋪十分有好感。

因此大宋書報鋪在設立以後,就擁有了一批讀者。

沒有人喜歡被欺騙,即便是沒什麼文化的百姓。

以前他們都是在豪門大戶和族老鄉老的口中得知朝廷各項政令的。

豪門大戶和族老、鄉老,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朝廷各項政令曲解的十分嚴重。

朝廷清查天下從商的官員的時候,豪門大戶和族老、鄉老就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方出了許多謠言,曲解了朝廷的政令。

但百姓們在趙禎下發的邸報裡,瞭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所以他們並沒有被糊弄。

他們雖然仍舊習慣性的喜歡聽豪門大戶、族老、鄉老們解釋朝廷的政令,但他們也會經常從家裡蒙童口中聽到朝廷的各項政令。

大宋書報鋪對各地蒙學是免費的,趙禎甚至暗示各地蒙學先生在開課的時候,向蒙童們宣讀大宋書報。

所以蒙童們多少會知道一些朝廷的各項政令。

無論是趙禎,還是寇季,他們心裡都清楚。

當大宋縣一級、府一級的學府設立以後,朝廷的各項政令將會徹底的下鄉。

因爲他們會讓讀報成爲各級學府的一個必修的課程。

有蒙童們口口相傳,有重兵彈壓,又有錢莊的事情吸引,朝廷在頒佈了新的商律以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反彈。

新的商律中提到,朝廷將會將所有稅收收稅權收回國有。

丁口稅由各地衙門管轄,商稅由各地稅務司管轄。

丁口稅稅律不變。

商稅稅律上調到十三稅一。

取消商稅中的過稅和住稅,只徵收交易稅。

以稅務司開設的稅票爲準。

稅務司的基本作用和智能,以及稅票的作用,也刊登在大宋書報上,告知給了大宋所有百姓。

百姓們得知了丁口稅沒變以後,就不再關注此事。

商人和豪門大戶得知了稅律上調以後,也沒有鬧情緒。

因爲朝廷取消了過稅和住稅,統一徵收交易稅,對他們而言交稅變得簡單了,也避免了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

看似提高了稅律,可避開了地方上的苛捐雜稅以後,他們交的錢反而少了。

新的商律中,除了規定了稅額和交稅方式以外,還設立了相應的律法規範了市場,以及明確了商人的義務。

同時還給出了免稅的政令。

比如,地方商人想地方上蒙學提供教學所需,可以減免相應的稅賦。

其中目的就是爲了鼓勵地方上的商人承擔教育成本。

當然了,最讓商人們狂喜的是新的商律中提到的一條。

商人財貨不可侵佔。

除非商人倒賣朝廷明令禁止的貨物,又或者偷稅漏稅,不然地方衙門,以及各個關口,不得以任何形式侵佔商人的財貨。

若是有人巧取豪奪,亦或者有強人劫道,地方衙門必須嚴格依照國法處置,不得推脫。

對於豪門大戶而言,這一條倒是沒什麼。

但是對純正的商人而言,這一條商律,簡直就是福音。

要知道,在這個商人社會地位低下的年代。

純正的商人幾乎不會受到任何保護。

所以純正的商人被欺壓的很慘。

唯有那些脫身於豪門大戶的商人,才能活得滋潤。

往往,一次劫掠案發生,商人們找到了地方衙門以後,背後有背景,地方衙門纔會管,背後沒背景,地方衙門根本就不管。

由此可見,這一條商律對純正的商人到底有多重要。

隨着商律傳便了天下,原本稍微恢復了一點活力的大宋商業徹底的沸騰了起來。

所有的商人都嗅到了,屬於商人的機會來了。

誰能搶先抓住機會,誰就能借此大發特發。

大宋朝徹底掀起了一場商業熱。

被鐵律釘死的文官們,只能站在一旁說酸話。

但是沒人敢跳出來反駁此事。

因爲他們跳出來以後,手下要面對的就是集體武臣。

武臣在朝廷清查官員從商的事情中幾乎是毫髮無傷。

偏偏文官們還沒辦法將此事當成小辮子反駁人家。

因爲武臣之所以毫髮無傷,是人家聰明。

人家在事情發生以後,第一時間並沒有跟朝廷對着幹,而是十分順從的選擇了分家。

所以在此事上武臣沒錯,錯的是文官。

文官有虧,所以在這件事上罵不過武臣。

因爲不論文官們說什麼,武臣都可以將文官們對抗朝廷的事情拿出來說事。

如此情形下,趙禎會向着誰,不言而喻。

所以文官們絕對不會愚蠢的在朝堂上提其此事。

朝野上下唯一的反對聲音,就是呂夷簡。

呂夷簡在看過了朝廷訂立的新商律以後,果斷向朝廷上書,直言重商是取禍之道。

他的言論得到了一部分讀書人的響應。

但是趙禎和寇季都沒有搭理他。

因爲趙禎和寇季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商律投出去以後,沒有引起巨大的變動以後,寇季和趙禎二人就縮在了宮裡研究起了田地分配問題。

資事堂內。

趙禎撫摸着下巴上的短鬚對寇季道:“四哥,此次變動,朝廷處置的豪門大戶多不勝數,清查出的田畝更是多不勝數。

如今歷時大半年,各地清查出的田畝數量已經出來了,現在該考慮如何將這些田產分配到百姓手裡。

直接給貧寒的百姓分地,其他的百姓恐怕不會答應。”

寇季贊同的點點頭,“不患寡而患不均,直接將地分給貧寒百姓的話,其他的百姓肯定會鬧事。

到時候民怨沸騰,我們即便是有重兵在手,也不好處置此事。

而且,不勞而獲也容易讓百姓們生出輕視心。”

趙禎點着頭道:“四哥說的在理,四哥有什麼好辦法將地分給貧寒百姓,又不讓他們生怨?”

寇季並沒有回答,反而問道:“官家覺得呢?”

趙禎沉吟着道:“朕覺得可以將這些田產當成留在大宋腹地的將士們的獎賞,分出去。亦或者當成各地蒙學學童的獎勵,發下去。”

寇季沉吟了一番,搖頭道:“不妥……官家出口成憲,若是將這些良田當成獎勵發下去,很容易成爲永例。

一旦田分完了,那將士們和百姓們恐怕要鬧事。

而且,如此分田的話,田只會分到一小部分人手裡。

不會讓大部分的貧寒百姓受益。

更重要的是,他們拿到手裡容易,敗的也容易。”

趙禎皺眉道:“那四哥覺得,該如何分配?”

寇季坦言道:“臣此前就思量過此事,如今也算是有了一點頭緒。臣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藉助錢莊借貸,一個是服役。”

趙禎挑起眉頭,看着寇季,“怎麼個借貸法?又怎麼個服役法?”

寇季直言道:“可以將良田依照市價摺合成錢,跟貧寒百姓訂立契約,然後將田交給他們。他們可以種地還債,什麼時候將朝廷的錢還完,什麼時候地真正的屬於他們。”

寇季此法,有一種後世樓貸的意思。

按理說這種扒皮的方式,寇季不該提出來的。

但考慮了一下,朝廷沒辦法無償將田產提供給百姓,所以只能提供此法。

此法對百姓們而言,其實有一些益處。

其一,百姓們在還貸過程中,田產不能交易。如此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地兼併。

其二,只要朝廷手裡掌控着一定的田產,百姓們就不至於被逼迫的造反。他們若是窮的活不下去了,完全可以通過此方式,從朝廷手裡借貸到良田,藉此活命,根本不需要造反或者去豪門大戶府上爲奴爲婢。

其三,地方上發生了災害的時候,朝廷可以直接通過減免貸款的方式緩解百姓們受災的壓力。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那些豪門大戶在受災期間藉着朝廷免稅大發國難財。

畢竟,一旦地方上受災,那些家裡屯着無數糧食的豪門大戶,根本遭受不到多少傷害。

真正傷害最深的,反而是百姓。

所以地方上在受了災害以後,朝廷減免貧寒百姓的貸款,可以緩解貧寒百姓的壓力,也能借着豪門大戶家裡的錢糧反饋百姓。

如此一來,朝廷所需要付出的就大大減少。

朝廷只需要在受災以後,打開地方常平倉,開設粥棚,確認那些貧寒的吃不起飯的百姓有糧食吃就行。

百姓們不需要被逼迫的賣兒賣女,也不需要長途跋涉的趕到其他地方去求糧食救命。

只要地方上的常平倉保持充裕,大宋錢莊的利率一直維持在一成,甚至更低的程度,百姓根本不用擔心活不下去。

唯一的壞處就是,此舉會將百姓按在地上,一層一層的揭皮,百姓們富裕起來的速度會很慢。

在百姓們沒有徹底拿到田產的情況下,很長一段時間內要給朝廷打工。

但寇季覺得,此法利大於弊。

只要嚴格把控好利息、地方常平倉、以及分配的田地所處的位置、以及地價,就能確保百姓一直有飯吃,不至於被逼致死。

朝廷若是能一直做到手裡握着田地,就能大大的避免土地兼併帶來的壞處。

寇季細細的將自己的想法跟趙禎講述了一番,趙禎聽完了陷入到了沉默中。

許久以後,他鄭重的盯着寇季道:“若是朝廷真的可以一直保持着手裡有良田,那真的就可以避免土地兼併帶給百姓的痛苦。

眼下我大宋的田產倒是能保證百姓們耕種。

但隨着我大宋安定下來,隨着百姓們衣食無憂,人口會快速的暴漲。

就像是我大宋立國之初,人口不過六百萬戶而已。

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千三百萬戶,幾乎翻了一倍多。

算上罪籍和未歸化的人的話,大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六百萬戶。

近一萬萬。

往後,我大宋進入到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必然成倍數增長。

到時候,大宋現有的地根本不夠分。

所以我們根本沒辦法一直保持朝廷手裡一直握着地。

所以推行借貸的話,只能緩解土地兼併的問題,卻不能徹底的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擔憂,低聲笑着道:“官家爲何覺得是五十年?臣怎麼覺得可能到一百年,乃至很久遠的以後,纔會發生這種事情。”

趙禎沉聲道:“問題是現在所有的土地並不是朝廷的。朝廷手裡的地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很快就會分完。

朕在分完了地以後,還能想辦法從豪門大戶手裡奪取一些地,繼續以此法分配給百姓。

但是朕沒了以後呢?

後世子孫是否能像是朕一樣,從豪門大戶手裡掠奪良田,然後分配給百姓?

朕不能保證後世子孫每一個都是明君。

所以這天下的土地,最終還是會緩緩的流入到豪門大戶手裡。

所以我們唯有保證朝廷手裡有源源不斷的地,才能確保土地兼併的問題不禍害到百姓。”

寇季盯着趙禎認真的道:“所以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可以想辦法培育良種,提高地裡的產出。”

趙禎沉吟着道:“像是交趾府那種,一年三熟、一年四熟?那樣的話會谷傷農賤,百姓們還是會很窮。隨着交趾府、遼地、河西大量的糧食涌入,一些臨近交趾、遼地、河西的地方,已經出現了谷傷農賤的情況。

若不是這三地的百姓們手裡擁有着龐大的良田的話,說不定都會有人放棄種糧,改去從戎。”

寇季失笑道:“我們只要能保證所有的百姓能吃飽肚子就行了。官家是不是想的有點多了?”

趙禎一愣,哭笑不得的道:“四哥說得對,是朕想的太多了。朕只要能讓治下所有的百姓吃飽肚子就已經遠超前面的所有皇帝了。

還想着谷傷農賤的事情,是朕貪心了。”

寇季低聲笑道:“其實谷傷農賤的事情,也有解決的辦法。朝廷可以鼓勵發展畜牧和手工,同時也可以在天下所有百姓都能吃飽肚子的時候,鼓勵百姓們種植蔬菜、水果。

百姓們從種地上賺不到錢,也可以通過畜牧、手工、種植蔬菜、水果獲利。

就像是陝西府的那些貧寒的百姓入紡織作坊做工一般。

他們可以通過在作坊裡做工,得到一份收入。

貼補家用。

現在說這些,其實有些太長遠,我們眼下還沒有將百姓們餓肚子的事情徹底解決了。”

趙禎哈哈大笑道:“我們君臣一下子就聊到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後的事情了。”

寇季笑着點頭。

趙禎笑問道:“那服役的事情怎麼說?”

寇季直言道:“朝廷可以無償將地給貧寒的百姓,但是貧寒百姓家中必須出一個丁,每年爲朝廷服役十個月。

朝廷具體讓他們修橋補路,還是到遼地八府、西夏五府、青塘六府、大理四府、交趾府種地、放牧,都可以。

具體的可以根據他們所需的田產的數量、價值,設定服役年限。

若是在我大宋腹地修橋補路,亦或者做其他的,不用帶家眷。

若是去遼地、西夏、青塘、大理、交趾,可以允許他們帶上家眷。

此外,還可以根據他們種地時候的產出多寡,增添或者減少相應的服役年限。

若是有人在這幾處地方落戶,可以將他們在大宋腹地的田地,置換成他們服役的地方的田產。

此舉可以保證朝廷手裡除了常平倉的存糧外,還能多幾處存儲糧食的巨大糧倉。

如此一來,朝廷根本不用再擔心地方上受災以後糧價暴漲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此舉可以逐漸的從中原腹地抽調人口去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

到時候地方上對田產的許久量會減少。

地廣人稀的地方會逐漸的繁華起來,不僅能爲朝廷提供巨大的產出,也能提高朝廷對地方上的掌控。”

趙禎仔細的聽取了寇季的話以後,忍不住長長的感慨了一聲,“此二策乃是我大宋的百年國策啊。”

第0273章 佳人有約第0665章 白池城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節第0902章 千人千面第0627章 陽謀難解,唯有一死第0485章 鬥毆(今晚兩更……)第0470章 罵盡衣冠禽獸第0409章 事出反常第0222章 被向敏中坑了的寇季第0704章 趙禎說出的豪言第0919章 呂夷簡的小算盤第0358章 劉亨的桃花劫(今晚一更……約會去了)第0616章 我不死,你心難安第0706章 魚兒上鉤第0859章 前所未有的危局第0332章 心如刀割的李迪第0494章 藏不住的火槍第0607章 馬上要復官了?!第0811章 兵臨!第0111章 吐血了……第071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0086章 寇長生,瘋趙恆(二章合一)第0301章 泄題第0971章 遠方的消息第0136章 求人不如求己(2\\5)第0509章 勝了?!第0293章 向敏中病危……第0264章 請誅丁謂第0543章 那些揹負着大宋前行的人第0143章 下猛藥(第二章……還有一章……)第0416章 采女們的命運第0862章 讓人絕望的大決戰 (高考加油!)第0290章 今年大宋無人升官第0285章 你在威脅我?(今晚一更,明天補,家裡來了親戚)第0531章 千佛洞?!第0628章 將軍雖死,餘威猶在第0025章 賭坊裡的火盆(求推薦!求收藏!)第0675章 御駕北上!第0268章 地位和權力不成正比第0632章 眼淚早就流乾了……第0314章 捧殺、危局、亂局第0191章 在夾縫中茁壯成長的西夏第0726章 主持文武試?第0972章 瘋狂的呂夷簡,發飆的李迪第0526章 垂死掙扎的李元昊第0253章 淳樸的遼人第0601章 誰比誰聰明?!第0064章 大佬會武術,誰也擋不住第0814章 膽正的種世衡第1017章 趙禎的密語,各家如約送來的重禮第0201章 趙恆留下對付劉娥的力量第0747章 音韻書籍的重要性第0542章 李迪感受到的震撼第0522章 終至……第0589章 作死的慕崇第0963章 虎王!!第0349章 財帛動人心第0741章 傻眼了吧?!(求月票!雙倍月票!可以多投!)揚帆遠航(四)第0424章 寇準的退休生活第0885章 寇天賜用的連環計第0556章 大局已定第1008章 功成!身退!第0011章 萬花樓(求推薦!求收藏!)第0311章 活字印刷術的威力第0109章 判詞第0340章 勸誡不如生綁第0163章 進擊的周懷正第0179章 要升官了?第0350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0720章 寇準的擔憂第0650章 不忠不孝第0344章 收王雲升入門第0223章 范仲淹揚名,徵西夏大捷第0151章 召見(今晚兩更……)第0465章 范仲淹的使命第0257章 馬惹的禍端?第0087章 他非良人(二章合一)第0104章 寇府內的三個文盲第0298章 畢昇第1007章 不負天下人第0831章 半斤和八兩(今晚回來晚了,就一更……抱歉)第0716章 石元孫的小心思第0803章 寇卉:爹,我把趙潤給打了第0924章 借東風,扶搖而上(今晚一更,後天補……)第0346章 廣南第0343章 安興(今晚一更,有點事處理一下)第0047章 陸銘第0275章 會發光的姑娘第0340章 勸誡不如生綁第0208章 年關將近第0609章 高粱河車神(三更一萬二,求月票!吼吼吼!)第0886章 有點難熬的寒冬第0270章 坑爹的軍制第0505章 躲不開的宿命,張元的成名之謀第0952章 不單純的商人(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067章 君前奏對(下)第1010章 大財主寇季,敗家翁寇準(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449章 終見果第0238章 死人復活(今晚別等了,稻草約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