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1章 大決戰?!(今晚一更,梳理一下大綱,快被罵自閉了……)

遼國境內,如今誰是賊,誰是兵,很難說得清楚。

遼國的各小部族都不是什麼善良之輩。

以前在遼皇耶律隆緒壓迫下過活,如今有機會反抗,並且可以藉着反抗謀奪巨大的好處,他們自然不會錯過。

遼國內亂,關鍵是興慶府的罪囚,可核心卻是遼國各小部族的遼人。

若僅僅是興慶府的罪囚在遼國作亂的話,大宋倒是有辦法能解決,也能掌控他們的走向。

畢竟,他們在踏上戰場的時候,是有訴求的。

只要大宋能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中間大部分人就會依照大宋的心思做事。

可多了遼人以後,就出現了變數。

遼人刻意藉着興慶府罪囚作亂的時機造反,在極短的時間內,造反的人數就超過了興慶府的罪囚,隱隱已經代替了興慶府的罪囚,成爲了遼國內亂的核心。

他們也有訴求,只是他們的訴求,大宋滿足不了,所以以他們爲核心的內亂,大宋也掌控不了。

在他們徹底攪亂了遼國以後,會不會向大宋進軍,如何向大宋進軍,誰也不知道。

大宋和遼國接壤的邊陲線長達萬里之遙。

萬里之遙的每一個點,都會成爲他們南下的突破口。

遼兵南侵,有跡可循,兇徒們南侵,難以捉摸。

遼兵南侵,目的是爲了挫敗大宋重兵,佔據大宋境內的軍事重地,以此爲跳板,在大宋境內攻城掠地。

兇徒們南侵的話,對攻城掠地應該沒多大興趣,他們應該會更喜歡想盡辦法,突破大宋的防線,出現在大宋境內,在大宋境內燒殺搶掠一番。

所以遼兵在南侵的時候,目的會十分明確。

會出現在何處,會攻打什麼關口,都十分好判斷。

兇徒們就不同,在兇徒們眼裡,長達萬里的邊陲線,每一處都是他們的突破口。

他們可以從任意一處地方,以任意一種方式突破大宋的防線,進入到大宋後方大肆破壞。

大宋固然兵多將廣,火器犀利。

可是分派到了長達萬里的邊陲線上,優勢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西涼城到雲州一線還好,只要有足夠的兵力固守長城,只要守着長城的兵力不是太孬,兇徒很難突破防線。

燕雲十六州這邊就不同。

越過了長城,進入到了燕雲十六州,沒有雄關阻擋,各處都是突破口。

大宋派遣遊騎出去絞殺,容易被兇徒們合圍。

大宋聚兵一處,兇徒們不一定會跟大宋硬碰硬。

雁門關到幽州城一線的防線,並不是鐵板一塊。

不然以往遼人南下打草谷的時候也不會那麼容易。

大宋只能派遣兵馬駐守一些關鍵的城池、軍寨、關口。

兇徒們大舉南下的話,大股的兇徒自然會跟大宋兵馬較量。

可小股的兇徒肯定會避開大宋的視線。

他們必然會避開城池、軍寨、關口,翻山越嶺進入到大宋。

兇徒們若是翻山越嶺的話,大宋根本防不住。

別說大宋手裡有火槍火炮了,就算是有二戰時期某國王牌部隊全套先進的軍備,外加飛機相助,也不一定攔得住。(別問爲什麼,非要問的話,推薦看近代中國史。)

兇徒們若是翻山越嶺出現在大宋腹地,那邊陲的大宋兵馬就不得不回援。

邊陲的兵馬一旦回援,邊陲上的大股兇徒就有了喘息的時間,也有了再此向大宋逼近的機會。

“遼國境內的遼人,現在是人是鬼,根本分不清楚。一旦遼國被啃乾淨,有多少人南下,誰也說不準。所以我們必須拿下長城,唯有如此才能將兇徒們擋在我大宋國門之外。”

曹瑋在分析通透了局勢以後,斬釘截鐵的道。

他也明白了寇季日夜不歇的趕到幽州城,非讓他在半個月內拿下燕雲十六州的原因。

趙禎神色凝重的點了一下頭,“兵事上朕就交給你了。朕回頭會去旨給楊文廣和王隨,讓他們試着召回在遼國境內作亂的興慶府等地的罪囚,儘可能減少我們的壓力。”

有了決定,二人立馬下令手下的人去佈置。

在下令之前,趙禎鄭重的吩咐黑色勁裝漢子,“帶着你的人,給朕死死的盯住遼國境內的那些兇徒,有什麼情況,隨時向朕稟報。”

黑色勁裝漢子答應了一聲,離開了寺廟,匆匆趕往了遼國京南道等地。

寇季在寺廟裡一睡就是兩日。

兩日後。

寇季幽幽轉醒,睜開眼就看到了趙禎坐在他的牀邊正在翻閱一份文書。

寇季微微一愣,趕忙要起身。

趙禎看到他醒了,放下了手裡的文書,吩咐他繼續躺下,“此處沒有外人,四哥不必多禮……”

寇季也沒有矯情,繼續躺在了牀榻上。

“官家,幽州城戰事如何?”

聽到了寇季發問,趙禎並沒有急着回答,他先是吩咐陳琳去廚房幫寇季熬一些滋補的湯藥,待到陳琳走後,趙禎才緩緩開口。

“曹愛卿已經去做準備了。再有八日,種世衡和狄青應該能趕到此處,曹愛卿的意思是,等他們到了幽州城以後,再跟遼皇耶律隆緒一決雌雄。”

“那就好……”

寇季吁了口氣。

趙禎盯着寇季,疑問道:“四哥覺得,那些遼國境內作亂的兇徒,真的敢南侵我大宋?”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此事已經不是遼國一家的事情了。真要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我大宋也無法倖免。

眼下兇徒還在遼國境內繼續發酵,具體會發酵到什麼地步,誰也說不準。

臣也不敢斷定那些兇徒一定會南下。

但臣可以斷定,他們一旦南下,對我大宋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我大宋若是不提早做準備的話,到時候會十分麻煩。”

趙禎緩緩點頭,道:“朕已經下令楊文廣和王隨,讓他們將遼國境內的興慶府等地的罪囚召回。希望能緩解一下遼國的亂局。”

寇季點着頭道:“說起來,遼皇耶律隆緒也夠心大的。遼國境內已經徹底亂了,他還有心情在此處跟我們對壘。

他要是將遼國的精兵全部葬送在燕雲,恐怕遼國就沒了。”

趙禎感慨道:“朕也百思不得其解。”

遼國內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了,遼皇耶律隆緒還不肯退兵。

如此操作,寇季和趙禎是真的看不懂。

“想不通就不想了,總有水落石出的一日。”

趙禎淡然一笑,不去亂猜,他盯着寇季笑道:“說起來,河西的戰事能夠這麼快了結,四哥居功甚偉啊。”

寇季搖頭一笑,“居功的不是我,而是所有的將士。若不是爲了引青塘上鉤,河西的戰事也花不了這麼長時間。”

趙禎笑着道:“四哥遞上來的奏本,朕都看了。該賞的功臣,朕一個都不會落下。所以四哥不必再爲他們請功。”

寇季淡然笑着道:“臣是實話實說。”

趙禎沒有跟寇季繼續辯解此事,他感慨道:“西疆已定,南疆已定,如今就了東疆和北疆了。只要擊潰了遼國,拿回燕雲,我大宋便算是真的定下了。”

寇季認真的道:“兇徒們不可輕視。”

趙禎點頭道:“朕知道。”

寇季還要開口,卻見陳琳端着一碗滋補的湯藥入了房內。

趙禎立馬吩咐了一個宮娥端着湯藥給寇季餵食。

寇季喝了一碗湯藥,又喝了一碗稀粥。

陪着趙禎促膝長談了許就,互相訴說了大半年間,二人在河西、燕雲十六州的所見所聞,以及一些治國治軍的經驗,一直到深夜,趙禎才離開。

此後幾日。

趙禎和寇季二人結伴在幽州城內巡視。

在巡視遼皇耶律隆緒設立在幽州城內的行宮的時候。

寇季沒由來的對趙禎說了一句,“官家或許可以考慮遷都……”

趙禎聽到了寇季的話,微微一愣,“四哥是說,遷都到此處?”

寇季特地在幽州城內提出了遷都的事情,趙禎自然而然的覺得,寇季是想遷都到此處。

寇季緩緩點了點頭。

趙禎遲疑了一下,“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汴京城內的利益盤根錯節,朕若是遷都的話,恐怕要影響到汴京城內所有人的利益。

到時候汴京城上下,都會反對朕。”

雖說汴京城是祖宗定下的都城,可是趙禎卻覺得汴京城不適合當都城。

汴京城地勢低,又毗鄰黃河。

幾乎可以說是三年發一次小水,五年發一次大水。

每次黃河氾濫,對汴京城而言,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一旦災難降臨,朝廷需要付出的很多。

朝廷需要出錢維持災後重建工作,還需要出錢賑災。

由於汴京城是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所以一旦發了水災,汴京城就會現如短暫的封鎖狀態。

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首腦,會陷入到短暫的癱瘓狀態。

造成了後果十分嚴重。

往汴京城發一次水,當年的稅收收入,就得拿出最少一成用於應對汴京城水災以後出現的各種弊情。

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了水災。

受苦的總是朝廷和百姓。

那些豪門大戶不僅不會受苦,還會在水災過後,大發國難財。

水災過後,地壟被掩埋在淤泥之下,豪門大戶可以肆意的侵佔百姓的良田。

水災過後,一些房屋、商鋪被沖垮。

豪門大戶也會借巧取豪奪。

大宋在汴京城定都數十年。

苦了朝廷、苦了百姓,卻獨獨富裕了那些豪門大戶。

趙禎已經逐漸的看清了豪門大戶的秉性。

所以他不願意讓豪門大戶繼續趴在朝廷身上、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

所以遷都,他並不反對,反而還十分贊成。

祖宗成法之類的東西,在他這裡不管用,也沒辦法對他形成任何思想上的束縛。

畢竟,現在的他,在文治武功方面,已經隱隱超過了祖宗。

他已經不需要藉助祖宗成法獲取力量。

他可以自稱一祖一宗,定下屬於他自己的祖宗成法。

違背祖宗定下的規矩,在其他人眼裡,那是大不敬的罪過。

但是在趙禎眼裡,沒有什麼罪過可言。

他就算犯罪了,誰又敢問他的罪?

寇季多少了結一些趙禎的心思,所以纔敢在趙禎面前提出遷都的話題。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話以後,略微點了點頭,道:“現在提遷都的事情,確實有些不合時宜。

不過官家不妨多考慮考慮此處。

若是以後遷都的話,此處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趙禎聽到此話,有些遲疑。

在趙禎看來,真的遷都的話,幽州城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因爲幽州城並不繁華,大宋的都城若是遷移到幽州城的話,對經濟、政治、文化,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

幽州城被遼人佔據了許多年,許多地方已經被遼化。

大宋要遷都到此處的話,必須對此處進行重建。

一座都城重建,所需要耗費的錢財,可不是一兩百萬貫。

一兩千萬貫都未必擋得住。

而且遷都幽州城的話,對大宋經濟的影響會十分巨大。

在經濟中心逐漸轉移,且新的經濟中心沒有形成之前,大宋可能要維持一段入不敷出的局面。

大宋如今正在經歷一場大戰,耗費十分巨大。

大宋常平倉積攢了多年的糧食,被耗費了足足三成。

國庫裡積攢的錢財,以及趙禎小金庫裡積攢的錢財,足足耗費了兩成半。

百姓們感受不到大宋對外戰事的花費,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員其實感受的也不明顯。

因爲大宋兵制革新以後,很多東西的調動,並沒有通過百姓,也沒有通過太多官員。

所以大宋很多人並不知道此戰大宋花費了多少。

但身居中心的趙禎心裡卻清楚,大宋到底花費了多少。

大宋常平倉積攢了多年的糧食中的三成有多少?

足足數千萬石。

國庫和趙禎小金庫積攢的錢財中的兩成半有多少?

數千萬貫。

大宋之所以敢兩線開戰,大宋之所以敢跟遼皇耶律隆緒長期消耗下去,就是因爲在此次的戰事當中,大宋投入了遠超黑汗國、青塘、遼國三大勢力的錢糧。

將士們、臨時徵調了一小部分民夫,以及俘虜們的口糧,從頭到尾就沒有一點兒短缺。

戰後,朝廷恐怕還要支出一大筆的賞賜。

數額恐怕會十分龐大。

因爲大宋此次對陣的敵人足夠多,參與到其中的將士們足夠多,所以建立的功勞也足夠多,賞賜的數額自然也足夠大。

比如有人藉着此次的戰事,獲封爲爵。

那朝廷在封爵的同時,就得賜下相應的賞賜。

田產、宅子、僕人、賜錢等等,都不可缺少。

畢竟,人家憑藉着戰功獲爵,朝廷就乾巴巴的賜給人家一個爵位,其他的什麼也不給,明顯不合適。

在朝廷賞賜了功臣以後,國庫裡的錢財恐怕還要大幅度縮水。

趙禎考慮在此次大戰結束以後,立異姓王,準備將他們分配到貧寒的地方去當諸侯。

到時候少不了又得厚賜一番。

不然人家不一定肯去。

國庫的錢財肯定會跟着再此縮水。

剩下的錢財,還要應對朝野上下的一些不時之需,根本沒辦法滿足遷都的時候入不敷出的消耗。

所以在趙禎眼裡,幽州城並不是一個可以令他滿意的都城。

相比起來,趙禎更傾向於江寧府的金陵。

因爲金陵足夠繁華。

金陵等地又是南方的經濟中心。

汴京城的經濟中心往金陵經濟中心轉移的話,是一個增磚添瓦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重建的過程。

所以遷都到金陵的話,趙禎不需要多準備錢財應對入不敷出的局面。

寇季看到了趙禎的遲疑,也猜出了趙禎的心思,但他卻沒有多言,更沒有諫言趙禎非選幽州城定都不可。

現在戰事未定,他也就隨口一說,現在趙禎心裡埋一顆種子,沒必要強迫趙禎做選擇。

而且,幽州城的賣相確實不好,周邊其他地方的賣相也不是很好。

趙禎不喜歡幽州城,也在清理之中。

畢竟,大部分人都喜歡去繁華的地方,沒幾個人願意待在窮鄉僻壤。

帝王就更是如此。

他們習慣了享受榮華富貴,你讓他們去吃土,你看他們誰願意。

若不是寇季知道以後的幽州城會成爲什麼樣子,寇季也不會將遷都目標放在幽州城上面。

寇季和趙禎在遼皇耶律隆緒行宮門前駐足了許就,沒有再談遷都的事情。

二人離開了遼皇耶律隆緒的行宮以後,又去了幽州城城頭上巡視了一圈,激勵了一番將士。

如此巡視了幾日。

種世衡和狄青二人率領着十萬兵馬,浩浩蕩蕩的進入到了幽州城。

趙禎在行宮裡召見了他們以後,吩咐他們帶着兵馬下去休息了半日。

當晚。

趙禎、寇季、曹瑋、種世衡、狄青皆出現在了行宮裡。

趙禎居於首位,寇季和曹瑋分別落座在趙禎一左一右。

種世衡坐在下首。

狄青陪坐在曹瑋身邊,準備侍奉曹瑋。

對此,並沒有人表現出不滿和異樣。

因爲在他們眼裡,狄青身爲曹家的女婿,征戰在外,伺候身患重病的曹瑋,那是應該的。

狄青不去伺候曹瑋,纔會引人話柄。

五個人坐定了以後。

趙禎一臉正色的道:“朕和四哥,還有曹愛卿商量了一番後,決定兵出幽州城,將遼皇也遼人徹底趕出燕雲十六州。

由於此次戰事事關重大,所以朕和四哥,還有曹愛卿等了兩位愛卿數日。

如今兩位愛卿已經到了,那就歸入到曹愛卿麾下,聽曹愛卿調遣。”

趙禎此話是跟狄青和種世衡說的。

“喏!”

狄青和種世衡齊齊應答了一聲。

趙禎側頭看向了曹瑋,道:“曹愛卿,具體如何作戰,你給他們說說。”

曹瑋點了點頭,開口道:“有道是兵貴神速,既然你們已經到了,那就不需要再耽誤時間,我們明日就兵出幽州城,跟遼皇耶律隆緒正面一戰。”

狄青和種世衡再此應答了一聲。

曹瑋繼續道:“我們兵馬數量,遠在遼皇耶律隆緒之上,就沒有必要用什麼奇謀妙計。

我們兵出幽州城以後,直接堂堂正正的打過去。”

種世衡聽到了此處,遲疑了一下道:“遼兵慣於野戰,我們在野外同遼兵作戰,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曹瑋聽到此話,臉色微微一沉,“我大宋禁軍,沒有配備火器之前,僅憑着步人甲,兵陣,就能跟遼兵在野外正面抗衡。

如今配備上了更強大的火器,反而怕了遼人?!”

以前的大宋禁軍野戰之所以頻頻輸給遼人,並不是打不過遼人。

而是戰略戰術上有問題。

再加上步人甲卒機動性低,遼兵機動性強,在野外打起了拉扯戰,不佔便宜。

此外,輜重線過長,步人甲根本沒辦法在遼兵輕騎兵的偷襲下,有效的保護輜重。

這也造成了大宋對戰遼國的時候,屢戰屢敗。

遼國一直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拉長大宋的兵馬的輜重補給線,便於他們偷襲。

所以,單純就兵力和戰鬥力上講,大宋禁軍並不是打不過遼兵。

世人皆以爲大宋之所以弱,是因爲大宋兵馬過於羸弱的緣故。

其實不然。

大宋的兵馬其實並不弱,反而十分強橫。

步人甲幾乎可以說是純冷兵器時代步卒的一個巔峰。

史書上大宋之所以弱,純粹是上面的問題。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十分適合大宋。

事實上大宋的將帥也不無能。

真正無能的是更上層。

他們坐在汴京城裡,遙遙掌控着遠在千里之外的兵事,紙上談兵,不亦樂乎。

這纔是大宋弱的根本原因。

所以種世衡在聽到了曹瑋的喝斥以後,並沒有反駁。

他之所以開口提出異議,是覺得曹瑋似乎有些急,有些急於發動戰事。

他怕曹瑋着急忙慌之下,再此陷入到敵人誘敵深入的謀劃當中。

只是曹瑋是主帥,他身爲下屬,不好直接開質疑主帥作戰的策略,所以才側面的向曹瑋反應此事。

曹瑋瞥了種世衡一眼,他看出了種世衡的心思,但是沒有多言。

曹瑋繼續道:“我們兵出幽州城以後,我會派遣高處恭率領中軍,直逼遼兵大營。你們兩個就負責帶兵兩面包抄。”

第0277章 王欽若栽倒了……第0183章 東風吹,火勢變第0899章 一賜功臣!第0727章 威風凜凜寇大爺第0030章 慌了神的吳賢第0851章 你們中間到底還有多少人背叛了青塘?第0977章 對皇家而言最珍貴的東西第0894章 缺人!很缺人!第0586章 我,參知政事王曾,被安排了第1016章 趙禎的大手筆第0024章 裝傻充愣第0959章 問題的根本在哪裡?第0970章 表裡不一司馬光第0564章 大宋的脊樑立起來了第0747章 音韻書籍的重要性第0419章 趙禎大婚第0200章 冬狩第0621章 力劈狗賊!第0509章 勝了?!第0558章 精明的角廝羅第0098章 提點刑獄司判官(爲‘不會變乖’萬賞加更!)第0795章 殺機顯!第0818章 當我狄青坐鎮的陽關是紙糊的?第0981章 人間不值得第0486章 別走啊!再玩會兒!第0611章 雞蛋碰石頭?!第0622章 你是寇季的私生子?!第0119章 二人變三人第0546章 玉門關!玉門關!第0623章 敵人毛都沒摸到,人就沒了?!揚帆遠航(三)第0526章 垂死掙扎的李元昊第1017章 趙禎的密語,各家如約送來的重禮第0105章 冤案第0925章 大宋稅法該怎麼改?(今晚依舊一更,8月9號補……)第0839章 終極殺手鐗之一(今晚一更,回來的晚了,明天恢復正常更新)第0272章 趙禎有心上人了!第0311章 活字印刷術的威力第0842章 草原法則(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第0257章 馬惹的禍端?第0255章 再坑耶律吳哥(賣萌打滾求月票!雙倍月票即將開啓!)第0438章 趙禎的強硬第0758章 真相?!第0391章 有沒有人問過他們?(今晚一更,明天恢復正常更新)第0544章 李迪的苦心,寇季的明悟第0125章 勸諫第0492章 因爲恐懼而拒絕?第0066章 君前奏對(中)揚帆遠航(八)第0507章 殺氣近……第0911章 給大宋一個百花齊放的機會第0860章 急速膨脹的危局第0946章 善意的謊言(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459章 負重前行的人第0344章 收王雲升入門第1001章 最讓人心痛的是銘刻在內心最深處的期盼第0074章 向敏中的盤算第0263章 回京(熱烈慶祝祖國七十週年華誕!)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第1020章 趙禎出京第0108章 幫張綸鳴不平第0169章 駕崩第0124章 快刀斬亂麻(二合一)第0899章 一賜功臣!第0487章 大宋最強兵馬?!第0547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0520章 等你們很久了……揚帆遠航(二十三)第0748章 宮牆內的驚變第0779章 算計的明明白白的(今晚一更……大家節日快樂!)第0549章 強攻玉門關!!(元宵節快樂!!)第0557章 西涼破,河西歸宋第0557章 西涼破,河西歸宋第0418章 曹皇后第0258章 老倌的霸道,老卒的熱情第0235章 藏在軍中的婦孺第0630章 雞賊的角廝羅第0289章 虛僞二字的可怕第0638章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第0400章 枉做小人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節第0143章 下猛藥(第二章……還有一章……)第0161章 類似推恩令的手段第0387章 和趙禎分贓第0739章 開科取士又鬧妖?!第0394章 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第0583章 趙太公釣魚(人在醫院,今晚一更……)第0081章 太子學武?(二合一)第0947章 誰纔是大宋真正的主人?第0677章 又有八百里加急至……第0667章 寇季中箭第0431章 囂張跋扈郭御女第0457章 我大宋,不做冤大頭!(祝我生日快樂!)第1016章 趙禎的大手筆第0911章 給大宋一個百花齊放的機會第0482章 小人就想帶人去嚇唬他們一下,誰知道對手不經打第082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0431章 囂張跋扈郭御女第0126章 抓權第0521章 炮聲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