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2章 建昌歸宋

正面擊潰一千五百人的大理兵馬並不難。

但是要盡數殲滅一千五百大理兵馬,一個活口也不留的話,需要一定的兵力,還需要一些周密的部署。

以上兩點,不是尋常的土匪和流寇可以做到的。

能做到的土匪和流寇,不可能盤踞在大理。

即便是盤踞在大理,也不可能岌岌無名。

而大理各個山頭上,都盤踞着一些小部族的族衆。

土匪和流寇們根本沒有生存的土壤,所以大理境內並沒有什麼成規模的土匪和流寇。

小毛賊倒是不少,但即便他們聚集在一起,也很難對大理的正規兵馬產生威脅。

“還真有可能是你們在背後搗的鬼?!”

種世衡盯着楊允賢冷冷的道。

楊允賢擦拭着額頭上的細汗,辯解道:“我王絕對不敢冒犯大宋皇帝陛下。”

種世衡冷聲道:“有沒有冒犯,你們自己心裡清楚。”

“還跟他說什麼,此事一定是他們在背後搗鬼,我們現在應該發兵打過去。”

朱能摩拳擦掌的道。

楊允賢咬着牙道:“此事斷然不是我王所爲,貴國若是因此再侵犯我大理的話,我大理勢必會還擊。”

朱能一聽這話,惱了,“你們可以試試!”

種世衡擡手製止了朱能發火,“眼下我們還沒有證據證明此事是大理兵馬所爲,所以不能輕舉妄動,破壞了兩國邦交。”

“哼!”

朱能哼了一聲,沒有再開口。

種世衡看向了楊允賢冷聲道:“我給你們時間,讓你們去查清楚此事。若此事不是你們大理兵馬所爲,你們又按時送上了賠償我大宋的錢財,我可以當沒發生過。

可若查出此事是你大理兵馬所爲,那就只能兵戎相見。

我大宋官家不可辱。”

楊允賢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對種世衡鄭重的一禮。

“多謝種知事體諒。”

種世衡擺擺手,“我也是爲了避免兵戎相見。”

種世衡剛說完此話,一個帳前親兵突然急匆匆的闖進了中軍大帳。

“啓稟種帥,斥候營有消息傳回。”

帳前親兵入了中軍大帳,單膝跪倒在了地上,沉聲稟報。

種世衡臉色一正,道:“講!”

帳前親兵拱手道:“斥候營的斥候抓到了一個從蜜納甸逃過來的人,經過盤問得知,此前發生在蜜納甸的劫案,是一支大理兵馬所爲。”

說到此處,帳前親兵頓了一下,略微瞥了楊允賢一眼。

楊允賢臉色微微變白。

帳前親兵繼續講道:“從蜜納甸逃過來的人稱,劫案發生以後,在劫案發生地留下了不少屍骸,其中有穿皮甲的,也有穿布甲的,無一例外,都是大理人。”

楊允賢臉色再變。

種世衡的臉色鐵青,盯着楊允賢咬牙道:“我想……大理郡王應該不會派遣兩支兵馬護送那些財貨吧。”

朱能在一旁冷聲道:“大理都城的兵馬,幾乎都身穿着皮甲,唯有地方兵馬纔會穿戴布甲。從大理都城派遣出來護送那些財貨的兵馬中,絕對不可能有穿布甲的。”

種世衡突然開口喝道:“我當你是朋友,選擇相信了你的話,但你卻隱瞞了如此重要的消息。你們不僅在欺辱我大宋的官家,也在欺辱我。”

“此事……”

楊允賢要開口辯解。

種世衡冷冷的打算了他的話,“事到如今,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們敢欺辱我大宋官家,敢欺辱我,那就做好承擔我大宋怒火的代價。”

“朱能!”

“在!”

“命令天武軍全軍出擊,劍指建昌府府城!”

“明白!”

“……”

朱能痛快的答應了一聲,出去調兵遣將。

種世衡在朱能走後,抄起的寶劍和長弓,也跟着出了中軍大帳。

臨走的時候,還衝着楊允賢冷哼了一聲,道:“回去告訴大理郡王,我在拿下了建昌府以後,會奏請朝廷,請求朝廷派遣兵馬馳援大理。

讓他洗乾淨腦袋,等着。”

楊允賢驚恐的瞪着眼,幾次張嘴,都沒說出一句話。

種世衡出了中軍大帳。

朱能已經召集齊了天武軍的將士。

爲了攻打建昌府,他們準備了很長時間。

如何行軍、如何分兵、如何破建昌府府城,早就經過了無數次的磋商。

如今正式攻打建昌府府城,天武軍上下根本不需要多思,直接依照計劃行事即可。

“今日,破建昌!”

種世衡站在點將臺上,抽出長劍,劍指建昌府。

天武軍將士如同潮水一般撲了出去。

種世衡突然發兵,建昌府府主一點預料也沒有,一點兒準備也沒有。

天武軍快要殺到建昌府府城的時候,建昌府府主纔得到了消息。

建昌府府主慌忙召集了建昌府府城內外的兵馬爬上了城頭守城。

同時派人去向建昌府內最大的虛恨部、勿鄧部、落蘭部三部求援。

種世衡率領着兵馬趕到了建昌府府城下的時候,建昌府府主才勉強將城頭上的防守佈置完。

然而。

不堪一擊。

十八門火炮齊發,轟塌了建昌府府城的城門樓子以後,建昌府府城城牆上的兵馬就亂成了一團。

種世衡和朱能原以爲有一場惡仗要打,可是看到了一輪炮轟以後,建昌府府城城牆上的亂象以後,頓時對建昌府府城失去了興趣。

他們在攻打建昌府府城前,調查過建昌府府城的情況。

知道建昌府名頭大,實力弱,不經打。

只是沒料到如此不經打。

“大理還真是……”

種世衡看着那亂成了一團的敵兵,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建昌府之所有如此不經打,天武軍強悍,佔據的比重並不大。

佔據比重最大的是大理的制度。

大理雖然劃分了郡、府,可盤踞在郡、府內的最大的勢力是三十七部,三十七部並不受郡、府管束。

三十七部幾乎都是自治的。

有點像是盤踞在大理境內的三十七個諸侯。

建昌府內有三個大部族,佔據着建昌府近六成的疆土,掌控着建昌府內近六成的人口。

三個大部族在建昌府的話語權,遠比建昌府府主要大。

建昌府府主手裡不過握着六個已經徹底依附了大理朝廷的小部族而已。

沒辦法跟三大部族相比。

建昌府府主掌控的六個小部族中,有四個已經被種世衡攻克,所以他能調動的力量,只剩下了兩個小部族,以及一些建昌府府城內的兵馬。

如此力量,自然沒辦法跟種世衡率領的天武軍抗衡。

不僅如此,建昌府府城內的兵馬,還沒有多少戰鬥力。

因爲他們很少參與大戰,沒經歷過多少廝殺場,平日裡只需要守着建昌府府城即可。

一般大理髮生了大戰,也用不到他們。

大理朝廷會下令給三十七部的首領,命令他們領着族兵,湊成一股數量龐大的三十七部聯軍禦敵。

所以,建昌府府城的兵馬,有點像是大宋境內的守城兵,擋一擋土匪還行,面對強大的敵軍,根本難以抵擋。

種世衡率領着兵馬到建昌府府城,到攻克建昌府府城,一共花費了三個時辰。

三個時辰後,種世衡已經進入到了建昌府府城內,坐在了府主府邸上的大堂內,開始新一輪的排兵佈陣。

建昌府府城被攻破容易,但是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說。

畢竟建昌府府城以北還有三個大部族,以南臨近着會川府,以西是大理最大的郡善巨郡。

三面受敵,不得不防。

經過了一輪協商,最終種世衡派遣朱能率領兩萬兵馬,揮軍北上,去攻克建昌府府城以北的三大部族。

天武軍大將軍率領一萬兵馬,南下去蕩平建昌府內的屈部、巴翠部等地。

種世衡自己率領剩餘的兵馬,坐鎮建昌府府城之餘,順便掃清建昌府府城以西的洢籠、沙城兩地。

三支兵馬中,朱能率領的兩萬兵馬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他要應對的是建昌府內的三大部族。

三大部族十分強悍,且部衆十分團結。

朱能要對付的不僅僅是三大部族的族兵,還有三大部族的老弱婦孺。

老弱婦孺齊上陣,在大理三十七部中,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三十七部能在大理的統治下,維持着各自的部落制,就是因爲他們夠團結,夠拼命。

大理此前的帝王們,也想過滅了三十七部,將大理境內所有的土地徹底納入大理朝廷的管束下。

爲此,他們派遣的一支大軍去蕩平各部族。

然後就碰了一個硬釘子。

五萬平定各部族的大軍,出了大理都城,攻打一個只有六千人的小部族的時候,愣是被人家老少齊上陣的拼命打法給打怕了。

小部族的六千人,在戰後無一生還。

但大理朝廷派遣出去的五萬平定各部族的大軍,也損失慘重。

其他各部族在小部族被滅了以後,聚集在一起,向大理皇帝施壓。

大理皇帝被迫放棄了剿滅各部族的想法。

並且再也無人提及此事。

由此可見,三大部族的人一起跟朱能拼命的話,朱能未必能討得了好。

爲了避免朱能遭遇到不要命的強敵,種世衡在攻打建昌府以前,就特地去了一封信給朝廷,請求朝廷調遣嘉定府、川府,兩府內的所有地方兵馬,匯聚到川府路的黎州漢源。

黎州漢源緊挨大理的虛恨部,可以隨時馳援朱能,配合朱能兩面夾擊建昌府內的三大部族。

朱能領兵離開建昌府府城的時候,川府和嘉定府兩府的地方兵馬就已經趕到了黎州漢源。

此後便是長達近十日的鏖戰。

種世衡和朱能二人,必須在大理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拿下整個建昌府。

在長達近十日的鏖戰中,朱能還真的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給朱能製造麻煩的,並不是建昌府內的三大部族,而是依附於落蘭部下面的一個保塞部。

小小一個三千人的部族,藉着地形的優勢,跟朱能率領的兵馬鏖戰了足足三日。

朱能最終藉着火器之利,殲滅了他們。

那一戰過後,保塞部上上下下,無一生還。

不是朱能坑殺了他們,而是他們沒有一個投降的。

朱能攻克了保塞部,他們也就死光了。

……

建昌府府城被攻破的第三日,消息就已經傳到了大理郡王段素真耳中。

段素真在得知了此事以後,一面派遣高智升調遣三十七部的兵馬,趕往會川部低於宋軍,一面派遣楊允賢,趕往建昌府府城跟種世衡交涉。

高智升召集近七萬兵馬,趕到了會川府的時候。

楊允賢已經跟種世衡交涉完了,同時種世衡也拿下了整個建昌府。

楊允賢和種世衡交涉的結果很簡單。

大理必須再次派遣使節趕往汴京城,向趙禎請罪。

大理郡王段素真不願意跟大宋掀起大戰,他一面吩咐高智升不要擅自行動,一面派遣了楊允賢再次趕往了汴京城。

在楊允賢趕往汴京城的時候。

寇季已經收到了建昌府戰事的結果。

資事堂內。

寇季手拿着種世衡派人送上來的奏報,不鹹不淡的道:“種世衡居然派兵拿下了建昌府內的三大部族。此舉跟我最初制定的作戰策略有些出入。”

寇季最初制定的作戰策略是,拿下了建昌府以後,按兵不動,靜等着大理派人交涉。

可如今種世衡還沒等到大理派人交涉,就先一步攻克了三大部族。

呂夷簡聽到了寇季的話,瞥了寇季一眼,不想搭理他。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道:“要是沒有你的准許,朱能和種世衡敢亂來?”

寇季一臉誠懇的道:“我從頭到尾可都沒有贊成過此事。”

王曾又瞪了寇季一眼,剛要開口。

卻聽趙禎淡淡的道:“此事是朕恩准的。”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三人聞言一愣,一個個有些難以置信的看着趙禎。

趙禎越過了寇季,直接向種世衡下達了軍令?

趙禎見此,補充了一句道:“朕在恩准此事以前,跟四哥商量過。四哥雖然不贊成此事,但也沒有反對。”

寇季在趙禎話音落地以後,開口道:“強攻建昌府內的三大部族,必然會出現一定的損傷。我不贊成此事,是想減少損傷。

不過官家覺得,既然拿下了建昌府府城,那就乾脆將三大部族一起收拾了。

留着三大部族,他們一定會在我們和大理交涉的時候,在背後鬧妖。

種世衡和朱能腹背受敵,很容易出事。

所以提前將這個危險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經過了寇季一番解釋,呂夷簡三人也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當即,呂夷簡三人開口讚歎趙禎。

“官家聖明……”

“官家聖明……”

“……”

其實打不打三大部族,只是一件小事。

寇季也就隨口一說,呂夷簡三人居然能將此事當成一件大事議論一下,寇季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在呂夷簡三人稱讚過了趙禎以後,寇季緩緩開口,“大理使節應該很快要趕到汴京城跟我們交涉建昌府事情了。

能不能將建昌府納入到我大宋的版圖當中,就看此次交涉的結果了。”

王曾鄭重的道:“我們自然不會鬆口,就怕大理郡王不會答應此事,還要派兵跟我大宋酣戰一場。”

寇季微微眯起眼道:“大理郡王還沒有那個膽子。”

呂夷簡問道:“他要真有那個膽子呢?”

寇季冷聲道:“那我大宋就有必要再派遣五萬禁軍過去,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是天朝上邦。”

“十萬禁軍,能拿下整個大理?”

王曾疑問。

寇季道:“綽綽有餘。”

王曾緩緩點頭,不再多言。

只要寇季能保證十萬兵馬可以拿下大理就行。

他怕十萬兵馬拿不下大理,反而在大理栽一個跟頭。

當年趙光義攻打交趾的時候,就是這般。

時任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聽聞交趾內亂,奏請趙光義趁機平定交趾,趙光義聽信了侯仁寶的話,派遣了侯仁寶爲帥,率領了十萬大軍去攻打交趾。

最終栽了一個大跟頭。

侯仁寶被斬,十萬大軍有半數就葬送在了交趾。

有此先例,王曾自然有必要問清楚。

“既然我大宋不需要擔心大理跟我們針鋒相對,那面對大理使節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做出任何讓步。”

呂夷簡環視着衆人道。

王曾和張知白贊同的點點頭。

趙禎沉吟了一下道:“此事就交給張愛卿和鴻臚寺的人一起交涉。”

事關疆土的問題,所以必須派遣一位重臣參與進去。

張知白聽到了趙禎的話以後,應允了一聲。

商定好此事以後。

幾個人就沒有再關注此事。

過了一些日子,大理的使節到了汴京城。

張知白帶着鴻臚寺的人,跟大理使節楊允賢交涉了足足十日。

大宋執意要大理割讓建昌府,大理情願多賠償一些錢財,也不願意割讓建昌府。

雙方就此扯皮了數日。

最終大理使節楊允賢敗下了陣。

張知白知道大宋有那個實力一舉征服大理,所以有恃無恐,寸步不讓。

楊允賢沒辦法像是張知白一樣有恃無恐、寸步不讓。

種世衡率領着五萬悍卒在建昌府內虎視眈眈的,隨時都能對大理的會川府、東川府、善巨郡發起進攻。

大理上上下下爲坐臥不寧。

大理又沒有跟大宋一教高下的勇氣。

爲了儘早平息此事,楊允賢只能做出讓步。

楊允賢最終答應了將此事奏報給大理郡王段素真,由大理郡王段素真決斷。

楊允賢並沒有回到大理去奏明此事。

而是派人回去將此事告訴了大理郡王段素真。

大理郡王段素真得知了大宋要求大理割讓建昌府以後,跑到了寺廟裡,請教了一番幾個已經退位爲僧的長輩以後。

最終答應了大宋的條件,將建昌府割讓給大宋,以平息兩國的干戈。

趙禎派遣了張知白去了一趟建昌府,跟大理郡王段素真派遣的段氏皇族之人,簽訂了國書。

自此。

建昌府歸宋,大理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

建昌府歸宋以後,趙禎立馬明發邸報,將此事宣揚給了大宋所有的百姓知道。

大宋百姓在看到了朝廷的邸報以後才知道,朝廷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拿下了大理的建昌府。

他們在歡欣鼓舞之餘,隱隱爲大宋變的強盛而驕傲。

在百姓們歡欣鼓舞聲中。

趙禎迎來了他第三個孩子。

曹皇后懷了龍種九個月以後,就出現了要生產的徵兆。

三次被擡進產房,三次又被擡了出來。

着實將趙禎一顆小心臟虐的不輕。

趙禎覺得自己一個人很難忍受這種痛苦,所以派遣陳琳到寇府上,將寇季生拉硬拽的拖進了宮裡陪他。

皇宮。

延福宮內。

寬廣的宮殿內。

只有寇季、趙禎、陳琳三個人在裡面。

趙禎邀請寇季陪着自己下棋,只是坐在了棋盤前,捏住了棋子,下了兩手以後,他就握着棋子不動了。

寇季隨手放下了自己手裡的黑色棋子,瞥了趙禎一眼,心中略微嘆了一口氣。

趙禎突然在他面前陷入發呆中,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寇季一開始還呼喊寇季兩句,將趙禎喚醒。

如今,寇季已經懶得再喚醒趙禎了。

寇季嘆氣過後,瞧了瞧手邊已經放涼的茶水。

陳琳瞥了寇季一眼,上前端起了寇季的茶杯出了延福宮,沒過多久以後,捧着一盞熱茶遞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端起了茶杯品了一口,突然側頭看向了陳琳問道:“誰告訴官家,曹皇后肚子裡懷的是皇子的?”

陳琳敲了一眼趙禎,見趙禎依舊坐在哪兒發愣,就低聲對寇季道:“欽天監的人說的……”

寇季撇嘴道:“欽天監的話也能信?他們最早說張修容肚子裡懷的是皇子,可生出來以後,是一位公主。

後來又說張婕妤肚子裡懷的也是皇子。

然後又生出了一個公主。

如今說曹皇后肚子裡懷的是皇子……”

寇季話還沒說完,陳琳就打斷了他的話,十分強硬的道:“曹皇后肚子裡的一定是皇子!”

寇季瞥了陳琳一眼,道:“你覺得,後宮嬪妃生不出皇子,有沒有可能是欽天監的人幹了什麼缺德事,得罪了上蒼。

所以上蒼總是將他們的話反着來?

若是以後後宮嬪妃懷了龍種的話,讓他們反着說,會不會有奇效?”

陳琳一愣,居然沉思起了寇季的話。

第0480章 我泱泱華夏,何時淪落到了夜郎自大的地步?第0595章 夏先生第0746章 重啓賈昌朝(今晚一更,明天恢復更新,抱歉!)第0824章 心生退意(有點事情要出去一下,今晚一更)第0886章 有點難熬的寒冬第0100章 變臉高手張綸第0654章 政治謀略第0586章 我,參知政事王曾,被安排了第0109章 判詞第0772章 多搶幾個不就夠了?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784章 大理覆滅,一晃三年第0960章 貪財入迷的趙潤第0298章 畢昇第0393章 平凡而偉大第0851章 你們中間到底還有多少人背叛了青塘?第0350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0909章 大宋如今到底有多富有?第0280章 交子?第0786章 決定權在誰手裡?!第0079章 趙受益的親近第0681章 雙簧第0967章 趙禎的爲君之道(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354章 大作坊第0287章 少年趙禎的煩惱第0405章 當皇帝好難(今晚一更……出去一下……)第0752章 閉門羹第0309章 巨匠誕生第0663章 教子第0598章 戰?!揚帆遠航(二十二)第0752章 閉門羹第0242章 何時還家?第0176章 嬪妃之亂第058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求月票!)第0438章 趙禎的強硬第0084章 皇宮變化第0446章 撞破第0764章 大贏家趙禎!第0894章 缺人!很缺人!第0053章 驚變第0732章 小蘇洵,你別跑啊!第0499章 戰旦山第0543章 那些揹負着大宋前行的人第0061章 驗證仙丹有毒的法子(爲‘劉j亨’萬賞加更!)第0403章 坐收漁利第0208章 年關將近第0551章 用人命填……第0856章 誰是狼王,我寇季說了算第0547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0655章 鬥智鬥勇第0908章 大秘密第0147章 帶面具的人第0811章 兵臨!第0668章 怒徵西夏!第0131章 王曙陪罪第0757章 一個被人遺忘的人第0516章 焦頭爛額的李元昊第0557章 西涼破,河西歸宋第0154章 推鍋第0485章 鬥毆(今晚兩更……)第0758章 真相?!第0737章 郊祭第0208章 年關將近第0360章 寇季的高招第0356章 交易?第0039章 四君園第0011章 萬花樓(求推薦!求收藏!)第0211章 朕就是想給寇季加官進爵,朕也不知道爲什麼第0779章 算計的明明白白的(今晚一更……大家節日快樂!)第1021章 趙禎的秘密第0920章 如坐鍼氈的呂夷簡第0296章 大婚(今晚一更,約會去了)第0123章 丁謂和劉娥的陽謀第0682章 君臣論戰第0357章 寇府忠僕第0780章 大理的名人揚帆遠航(四)第0847章 兵臨雙關,戰火重燃第0671章 投降了?!第0160章 狄青這是要做曹府女婿的節奏啊!第0943章 悲慘的趙潤第0416章 采女們的命運第0130章 逐出寇府?第0861章 大決戰?!(今晚一更,梳理一下大綱,快被罵自閉了……)第0313章 以仕途換仕途第0175章 多好的皇帝第0955章 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第0202章 提刑司被罷黜以後立竿見影的效果第0246章 一代雄主的手段第0673章 瘋趙禎第0436章 殺氣近……第0847章 兵臨雙關,戰火重燃第0977章 對皇家而言最珍貴的東西第0280章 交子?第0091章 下馬威第0649章 步步緊逼第1022章 一個嶄新的人(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239章 藏不住秘密的宋人第0508章 憤怒的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