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點將徵遼

金陵城中,侯玄演在校場檢閱三軍,準備點將徵遼。

許多軍中已經很久不見的老將,在此披掛前來,當先一個就是齊國公李好賢。

在他身後,烈火營當年的舊將,再一次聚在一起。當初侯玄演已經派了一羣人前去靖北省,但是烈火營四年血戰,幾乎沒有歇息,涌現出無數的戰將。

劉勇、劉黑七、陳鵬傑等人圍在李好賢身邊,儘管他已經不再是統兵大將,但是四年北伐打下來,烈火營始終尊他爲帥。

在堵胤錫的身後,則是忠貞營的舊將,九江侯堵胤錫、襄陽侯高一功並排而坐,袁宗第、郝搖旗等悍將也都到場。

浙江錢肅樂、鄭遵謙、孫嘉績等人,在校場之左,安然端坐。

從湘西歸來的彭柱澤,帶着一羣狼兵土將,看着臺上的侯玄演,戰意頗高。

李好賢跟堵胤錫關係不錯,歪了歪頭笑着說道:“王爺還是老樣子,往臺上一站,恍惚間到讓我覺得這是荊襄長沙城。”

堵胤錫深有同感,會心一笑,荊襄是他的主戰場。北伐四年,他爲侯玄演守住了湖廣的門戶,力抗四大漢奸和兩個韃子親王。雖然不像夏完淳和李好賢一樣攻城略地,稍顯名頭不足,但是沒有人懷疑他的功勞。人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這種國之重將。

侯玄演看着臺下的舊部,心潮澎湃,北伐功成之後,已經很少有這樣的波動了。富貴安逸的生活,容易消磨人的鬥志,也難怪劉備當年有“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的感嘆。

侯玄演直起腰桿,揚聲道:“諸位,馬上就是新年了,今日把大家叫來,卻不是爲了提前慶祝新年。北伐我們打了四年,打贏了,拿回了我們的土地,救出了我們的百姓,但是仇並沒有得報,恨尚未有得消。“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滿洲建奴與我等漢人,便是百世不解之仇,非有‘蕩平滿洲,殺盡仇寇’方能消我之恨。今我佈局已成,西有靖北雄兵,東有入朝倭兵相助,薊遼陳兵百萬,江南帶甲戰將千員。兵強馬壯、錢糧盈滿、恨意未消,此正是興兵伐寇,報仇雪恥的時機。

我今徵遼,師出有名,名曰‘雪恨’,刀鋒有指,指向建奴。更有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人,助紂爲虐,爲虎作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無以告慰先人。”

李好賢臉色漲紅,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出列道:“王爺,末將願爲先鋒,追隨王爺徵遼雪恨。”

侯玄演輕笑一聲,這個李好賢跟當初沒有什麼區別,一路莽出了個北伐第一功,尚未改掉這個熱血沸騰的性格。

而且這一次李好賢請命正中侯玄演的下懷,他這一次可不只是爲了徵遼,還要拿下這最後一個戰功,好登頂九五之尊。所以這一仗打下來,自己的心腹嫡系必須得到足夠的封賞,也算是從龍之功的好處。

“正要你做東路軍統帥,去山東、河南收攏各府兵馬,前去薊遼待命。”侯玄演拿出一個將印和佩劍,賜給李好賢,着他前去。

李好賢上前領命,侯玄演說道:“朝中賦閒諸將,盡你先行挑選,半個月後我和你在北平相見。”

臺下的烈火營舊人,紛紛露出興奮的神情,這一回他們又可以並肩作戰了。

李好賢歸隊之後,侯玄演目光炯炯,看向堵胤錫。

堵胤錫聞絃歌而知雅意,站起身來,說道:“下官也願隨王爺出征。”

“好,湖廣、陝甘兵馬任你抽調,半個月後到北平待命。”早有親兵將準備好的將印、佩劍捧出,堵胤錫領命而退,心中一股暖意上升。身後的忠貞營舊將,也都臉色欣喜。

侯玄演望向浙江系將領,衆人推着鄭遵謙出列,侯玄演說道:“義興伯,調浙兵來金陵,組成中軍,咱們一起北上。”

鄭遵謙取了將印,領命而歸,浙江系的將領紛紛上前,和他私語起來。

侯玄演擺了擺手,說道:“這一次從金陵、蘇州、杭州、長沙、成都、福州等地的講武堂中,推舉合格者參戰,參戰人數不得少於講武堂中的學子數量的八成。嘿嘿,我送別衛國公朱老將軍時候,他說‘這些小子輩的想要奪了咱們的風頭,恐怕還得等幾年。’話雖如此,我們也不能不給後輩留機會,將來的仗還多着呢。”

衆將聞言一怔,不解其意,徵遼一旦成功,哪裡還有仗可打。連漠北都置省了,難道還要往西打不成?

侯玄演無心的一句話,引起了下屬們的猜測,卻不知道他心中的丘壑。將來幾十年,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仗打。

江南幾個大工廠,在軍隊的訂單刺激下,不斷擴大規模。但是僅僅擴大規模,總有個飽和的時候,這時候他們就要想辦法了。於是各種技術應運而生,中國人什麼時候缺少過發明創造的智慧了,四大發明冠絕整個人類,至今也不得不承認是文明前進的重要的一步。

在金陵和揚州,已經有工廠開始使用蒸汽動力了,雖然還不完善也讓侯玄演很是欣喜。

他需要做的就是給漢人創造一個土壤,自己的同胞們絕對不會讓他失望。技術先進到一定的時期,就是一個時代變革的開始,到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橡膠、礦產、木材的無限需求。

這些東西,都不是白送的,都需要強大武力的保護下,才能去和白皮人爭奪。

侯玄演也不會現在就跟他們解釋,有些事非得等到事到臨頭,不然根本無法說清楚。

點將完成之後,侯玄演在府上大擺宴席,邀請這些舊日部將赴宴。王府內熱鬧非凡,恍如當年的軍營一般,觥籌交錯間,不知道多少的故事,在席間被重新提起。

有豪邁自豪的戰事,也有戰死的英靈夥伴,酒入喉中,滋味各不相同。

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小人能有什麼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 晉商第三百四十二章 小侯心中的盛世第一百四十四章 彌天之勇第三百七十三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三十六章 國運久長第三百四十二章 小侯心中的盛世第四百一十五章 倭兵志願軍第六百零七章 大公主的戀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可輕侮第六十三章 盡收江浙第一百九十二章 隆武帝駕崩第四百六十七章 悵然第五百一十章 見兩小兒辯日第八十二章 地方豪強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波已平第六百零三章 十年磨礪第三百九十五章 獸羣第二百六十一章 來了我殺,不來你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章 張獻忠第三十八章 第一惡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晉商第五百七十章 毀其根基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第四百二十章 拿回南大門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營第二百零七章 前路漫漫第六百零六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八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十二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一十章 劫糧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才少女第二百零二章 佛也發火第二百五十二章 龍掛升騰第五百九十五章 隱患第二百六十二章 自己動第六百零二章 不能寫進史書的歷史第二百三十六章 半工業化州府第五百三十六章 西南第一殺人將軍,校長當不當?第二百一十三章 三軍皆醉,大開城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沉船洞庭湖第五百八十七章 刑偵改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此生不悔入潛象第四百八十三章 夫目前犯第四百一十五章 倭兵志願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詔下萬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波已平第六百零五章 閨中房事勸諫法第五百零七章 兵者詭道也第三百四十八章 來年桃花開遍第一百二十五章 敗類第二百三十六章 天下誰人識得君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個掃黃案件的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不爲人知的秘密第三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一十三章 屠華往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賣人計劃第二百零八章 懸崖第一百二十七章 烈火營西征第三百一十章 中國式的家長侯玄演第四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九十章 論大明皇帝爲何經常死的蹊蹺第五百四十八章 搶陸渡河第五百二十六章 招標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將帥爲質,楚河互換第十三章 大好男兒第三百六十一章 破而後立第二百四十章 挑燈夜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齊聚金陵第四百五十八章 沐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河山大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爭泥潭第四百九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五百四十章 沒人拍馬屁?朕自己來第二百二十章 奔波第五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七十章 不請自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請戰!(第一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此間少年,生作死別第六十九章 顧有德的野望第三十一章 封官第五百三十八章 從嚴從重處理第六百零二章 不能寫進史書的歷史第三百九十五章 獸羣第四十二章 顧炎武第二百四十六章 鳩佔鵲巢第一百三十六章 荊州第九十九章 飲馬秦淮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幹了再說第五百八十二章 陛下,我能生(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五章 迂腐文人,輕浮伶妓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攻第七十四章 無雙利器,盡是擺設第五十七章 秦淮妓女和洪承疇第五百九十章 囂張第四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八十七章 刑偵改革第二百五十七章 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