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政事決議(二)

當朱慈特別點名要提拔方以智的時候。

衆臣不禁譁然。

這方以智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得到聖上的特意關照?

工部侍郎這個雖然只是副職,卻也是正三品的大員,方以智之前不過是還不入流的進士,這直升的速度有些太快了吧。

朱慈也知道這樣做也挺急躁的,畢竟方以智雖然是個人才,但現在還沒到非他不用的地步,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將其提拔到應該的位置上去。

但是朱慈,需要確立的是他絕對的權威地位,也就是獨裁。

一切的權力受歸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國家機器以更高效率的運轉。

效率……是必須的,因爲沒有多少時間了。

所謂的獨裁,就是朱慈的話必須毫無保留被絕對執行,無論朱慈的決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其他人都不應當有異議。

這麼做有利有弊,弊點在於,如果朱慈個人出現了決策性的失誤,那將毫無疑問的把大明推向深淵。

然而大明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朱慈覺得,哪怕自己真的玩脫了,也不會出現更壞的可能。

而獨裁的好處,便是可以將整個京城的力量擰成一個整體,這是在面對外敵時,最佳的狀態。

超擢方以智不僅僅是因爲方以智的才華,更重要的是,朱慈對羣臣的試探,他想知道他現在對如今的朝廷能控制到什麼樣的地步。

而這種控制必須要得到絕對的加強。

必須任性啊。

“臣有異議,臣不知方以智有何才,然侍郎之職,位高權重,怎可輕易付以,恐人心不服。”

出班進言的是施邦曜,刑部左侍郎。

實際上,在昨日的第一次朝會之後,朱慈以雷霆的手段收回內閣,收回百官的權力後,這些大佬心裡是不平衡的。

但當時迫於形式,又無可奈何。

而到了現在,百官們私下裡也有所商量,那就是不能再讓這位武宗二代胡來。

不然的話,這位年輕的老闆不知道會把大明帶到什麼樣的茄子窩裡。

於是,有幾個大佬合起夥來,決定爭取權力,這種爭取權力,便是和朱慈唱反調。

和朱慈唱反調的後果可能會很嚴重,以那暴君殺人不眨眼的性格,很可能就被砍了。

但是,能夠活到現在的高官,那都是願意爲國家去死的人,他們……對於死亡……還真不怕。

所以施邦曜和其他幾個人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死諫也要將大明撥亂反正,將朱慈收回的權力……搶救回來一些。

這就是一場權力的拔河。

朱慈對上這些迂腐且頑固的忠臣。

“臣附議。”吏部尚書李邦華也緊隨着道。

實際上超擢這件事情也並非不能接受,崇禎一朝中,被超擢的案例不勝枚舉,魏藻德便是一個例子。

所以超擢方以智的事情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這件事情爲立點,和朱慈爭奪權力。

而這種只爲黨爭,不爲對錯的議事思維,貫穿了整個明末的歷史。

只不過,這一次他們黨爭的對象是皇帝。

“臣附議。”

“臣附議。”

支持施邦曜的人有刑部凌義渠,戶部吳甘來,等十多人。

彷彿已經合計好了一般,同時發難。

而朱慈覺得,這不是彷彿合計好了,而是根本就是已經通過氣了。

昨日朝會中,朱慈直接砍掉兵部,這些大佬也沒有這麼整齊同時表態。

相比於昨天砍了兵部,架空了內閣,這小小的超擢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那兩件事情都能接受,又更何況這件小事。

朱慈現在才發現,這些忠臣,遠遠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

而要將他們馴服成乖乖辦事的羊羔,也絕非幾句話,或者殺一波人就能做到。

“還有附議的麼?”

朱慈冷漠的掃視了衆人,冷冷的話,令聽到的人都默然無言。

見其他人都安靜了下來,朱慈繼續道。

“施邦曜,施大人。”朱慈點名道,臉上不禁有着怒意。

而者仍然低着頭,看起來並不爲所動,他已經做好捨身成仁的準備。

假如能以死來能讓朱慈當一個明君,那麼這也是值得的。

“汝乃是刑部之人,何以言吏部之事?”

“臣以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臣得聖上厚愛,遷爲侍郎,即爲朝中重臣,自然應當以國事爲重,顧全大局爲己任,方以智畢竟年輕,還不足以當此重任。”施邦曜不卑不亢,緊接着說道。

“請聖上收回成命!”

“請聖上收回成命!”

以施邦曜,李邦華爲首的重臣一個個都跪倒在朱慈的面前,現在和朱慈慫定了。

面對這樣的現實,朱慈知道現在不能一刀砍了能解決的。

朱慈也知道,奸臣惜命,忠臣惜名。

死亡是無法使得這些人退縮的。

況且殺他們,朱慈也會不太舒服,畢竟都是些忠志之士。

但是如果可以,朱慈並不會介意自己開啓殺戮模式。

可是,從朱慈的考慮來說,殺人這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之前殺百官,因爲他們該殺,因爲他們懼怕死亡,朱慈便偏偏要弄死他們。

施邦曜等人不懼怕死亡,朱慈卻也不能用簡單暴力的殺人來解決。

朱慈需要抓住百官的弱點,來加以利用,來貫徹自己的皇權。

他們不是忠臣麼?忠臣既然不怕死,既然只會考慮到名聲,朱慈便偏生不會讓他們如願。

已經陷入權力爭奪的朱慈,必須固執下去。“朕便不收這成命又如何?你們還真是有出息啊,如今國難之時,你們上不爲國,下不爲民,卻來計較此等之事。”

“施大人,如果仍然固執己見,那便脫了一身的朝服,致仕回鄉!”

竟然只是逼施邦曜辭職?這讓施邦曜有些沒有想到,難道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然而文官總是給一點臉色就燦爛的。

其他附議施邦華的人,也跟着據理力爭。

“臣等志大才疏,難爲國分憂,還望聖上準臣乞骸骨。”

一幫人,反而以辭職爲要挾,逼迫朱慈退步。

他們似乎覺得,如今的朝廷用人之時,朱慈必然不敢大範圍的勸退百官。

……

可憐兮兮的求下推薦……

第一百三十章 吳三桂的最終決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劍拔弩張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二十九章 遼寧元年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二十六章 最後的清剿(三)第二十一章 京城誅奸侫(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遠遠不夠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像個傻子一樣第六十章 全力生產(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落之間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三百六十八章 困於CD之龍第三百九十七章 染血的交易第四百七十四章 前線第二百二十一章 幹他丫的棒子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民沐天波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五章 茶樓密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西軍動作第九十三章 假降之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個flag(喪心病狂又三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絞肉磨盤(油盡燈枯第三更3/4)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國來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賣隊友的濟爾哈朗第三百二十九章 遼寧元年第四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一十九章 此時朱慈還在趕來的路上第九十二章 仁君第九十章 沙河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吃雞第四百九十三章 這就對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備幹老本行的朱慈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喜怒無常第一百九十三章 韃清軍的後退。第四百六十五章 出嫁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遠遠不夠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四百七十章 挖礦第四百零九章 石柱保衛戰(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酒後第三百九十八章 像個傻子一樣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產(一)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牛耳(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風動第四十七章 收民心(七)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部問題第十四章 京城誅奸侫(三)第五十四章 政事決議(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凝固第二百七十五章 會審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並進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第二百二十九章 扮豬吃虎閻傲天(上)第六十六章 太監和錦衣衛的爭執第一百三十四章 決議第一百零五章 更爲強大的敵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煌言殺降計(上)第五十八章 全力生產(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又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過失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平陽府會談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四十二章 收民心(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2/3)第三十章 至高的力量(一)第九十五章 頭戴綠沿帽第八十七章 焚燒着的世界第三百四十五章 煎熬的等候第四百四十九章 求生欲第一百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零九章 現在該怎麼辦?在線等!急!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被幹上天的孔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求生欲第四百一十五章 英烈第七十四章 抄傢伙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轉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四百三十七章 攪屎棍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巖的靈感[上架前最後一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心思第二百零七章 瀋陽之恥第三百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義憤第二百六十章 匯師第三百六十一章 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