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

因爲那幾個廩生帶來的冷場並沒有持續多久。

便由謝芳帶人穿過人羣當着所有人的將其拿下。

直接拖了出去。

衆人噤若寒蟬,無人敢動敢言,要說其他的人,都心服於朱慈的稱帝,那是絕不可能的。

但是敢於直接當着所有人的面說出來的,也就那幾個不怕死的廩生而已。

昨日朱慈的所做所爲,已經在衆人心中印上了兇名。

那幾個人的下場……幾乎完全可以預料。

“朱慈烺……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你暴虐不仁,必爲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那幾個廩生,邊被拖走,邊破口大罵,而隨着他們消失在宮門之外,聲音也偃旗息鼓。

隨之而來的是門外傳來撕心裂肺的慘叫之聲,傳到寂靜的廣場之上。

所有人都不覺間心驚肉跳起來。

朱慈立於臺階之上,俯視着廣場下的衆人,眼神之中並沒有因爲突然的變故而出現任何的慌亂。

昨日的殺戮,早已將朱慈的內心錘鍊的堅韌起來,殺掉幾個廩生更是眉頭都不皺一下。

“還有何人認爲朕當不得大明之主?”

在鴉雀無聲的廣場上,朱慈的聲音不大,卻迴盪的很遠。

在刀與血的威迫之下,更沒有人敢於對朱慈的這句話有任何質疑。

範景文身爲文官之首,雖然接受了朱慈爲帝的事實,卻也不得不以自己的立場出班進言。“臣聞桀紂亡於暴,漢隋亡於亂,聖上若爲帝王,當修德政,以服民心。”

言下之意,就是說朱慈太暴躁了,這樣做是不對的。

其他人都爲範景文捏了一把汗,很明顯,新皇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瘋狗,跟他較勁根本就是作死。

但是朱慈在面對忠心爲國的大臣卻是另一番態度。

“範學士明言曉義,朕心甚慰,即日起遷爲武英殿大學士,領內閣首輔職,爲朕草擬詔書,處理政務。”

從範景文被升任內閣首輔開始。

朱慈在登基後新朝的重建工作也逐步開始展開。

遣散了那些無官無職的生員,等候調用之後。

崇禎亦是返回後宮,等待朱慈移宮的安排。

朱慈本人當然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直接就將範景文等那些能爲國家死節的忠臣招入皇極殿中開會。

首先要明確在他登基以後,這個北京城到底誰纔是老大,誰說的算!

“即日起,凡朕所下中旨,朝廷內外必須無條件遵從,旦有推脫封還者,無論理由若何,即刻革職查辦!絕不姑息。”

明末的朝廷就是因爲行政效率太低,導致許多時候,耽誤了很多大事。

往往一件事情,因爲政見的不合,相互開撕,本來早就應該解決的事情,硬是拖了好久,就比如說吳三桂的回防問題,就比如說南下遷都的問題。

等到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卻已經太晚了,後悔也來不及。

怎麼樣提高行政效率?當然是搞絕對的獨裁。

朱慈不敢說自己做的一定是對的,但對於一些大事的決斷心裡還是有數的。

當朱慈擺明要將一切的大權攥在手裡之後,看向下面衆臣的反映。

想象中的反對之聲並沒有出現,這讓朱慈也很驚奇。

實際上,下面的這些大臣並非覺得朱慈這麼做是對的。

但現實卻是,朱慈手中緊握着兵權,如果有人對他的命令提出質疑,恐怕直接就會被幹掉,而他的命令依然會得到實施。

也就是說,朱慈的中旨已經不同以往,早就已經具備了讓其他人不得不服從的威懾力。

現在不過是將其擺在檯面上,進行合法化而已。

他們覺得朱慈有些多此一舉。

但朱慈覺得,先把這話擺出來很有必要,睡女朋友和睡老婆完全是兩種體驗。

……

雖然朱慈知道在自己登基之後,有許多事情需要改變,但現在還不是一蹴而就的時候。

留給他得時間也只有十幾天而已。只能先將緊要的,朱慈覺得必須要辦的事情處理

在明確了自己的權威之後,便是所有幸存官員的職責確認。

也就是等於給這些效忠於大明的忠臣應有的封賞。

原本的朝廷被朱慈打穿,實際上也起到一種精簡官吏的作用。

朱慈將昨日通宵所寫下的人事任用,交給身邊的胡豐主讓其在衆臣面前宣讀。

胡豐主本就是陪侍朱慈的太監,識文斷字肯定是有這個能力的,而在朱慈登基之後,他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遷範景文爲武英殿大學士,領內閣首輔,兼工部尚書。”

這個剛纔是說過的,只不過又加了個工部尚書,這又幹首輔,又幹尚書的基本上就沒出現過,但這也沒辦法,朝廷上現在就這麼些人,只能一個人扳成兩半用。

“遷李邦華爲文華殿大學士,領內閣次輔,兼吏部尚書。”

“遷孟兆祥爲建極殿大學士,領刑部侍郎。”

內閣方面……也就只能湊出這三個人了,其他的人在資歷上都還不夠格,直升這種事情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沒有相應的功績,就給硬提上去,朱慈覺得不太靠譜,總歸空出了三個內閣席位,就看他們有沒有本事爬上來了。

“貶倪元璐爲戶部左侍郎,代尚書職責。”既然之前倪元璐曾自陳他有過失,官職自然會降一級,但是由於戶部沒人了,這戶部的事情,還是得他來幹。

“遷王家彥爲禮部尚書。”

“遷陳良謨……”

一直唸到最後,所有文臣任命結束,衆臣跪地謝主隆恩。

然而文臣們卻發現,所有人授予的官職均在吏,戶,工,刑,禮五部之中,卻唯獨沒有一個受任兵部職銜。

然而現在正是用兵的時候,連兵部都沒有的話……這還如何能調兵遣將?

“啓奏聖上,如今闖軍臨近,兵事滋大,還需尋一可靠之人,領兵部事宜爲妥。”李邦華比較直率,提出了這一點。

“朕亦知曉其中利害,然此國難當頭之際,一切應以戰備爲主,其它則次之。”

“兵部掌諸軍調令,實則掣肘於諸軍,朕意奪兵部,還權於都督府,獨握兵權,備軍禦敵。”

“自朕起,大明皇帝宜兼任總督兵馬大元帥,執掌大明所有兵馬。”

軍政分離,還是很有必要的,總是讓文官壓制着武官,就算是隻老虎,也給壓成貓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活命第一百章 受寵若驚的劉宗敏第五十六章 政事決議(四)第三百零三章 軍權革新第三百一十三章 靜譚漣漪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妹妹即正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籠中之鳥第六十三章 練兵(二)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知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內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五十二章 四方雲動第六十九章 認知不協調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二十九章 北事又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絕不後退第四十七章 收民心(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瀋陽故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做夢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三百零八章 對科舉的開刀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獻忠的算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鎮江城內第五百零三章 看不下去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七章 喪失理智的朱慈第二百二十一章 幹他丫的棒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陣(首更試水,求首訂)第七章 逼迫二臣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覆第二百零六章 罪惡在持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敗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策山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白的歷史第一百零九章 吃雞第一百零八章 回宮第四百零一章 奸商(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馬萬里第二百零五章 深黑的雙眸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三百九十四章 向着草原奔跑第二十二章 京城誅奸侫(十一)第二十四章 最後的清剿(一)第八十四章 沙河之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民沐天波第三百二十一章 殺手鐗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落之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瀋陽故宮第一百四十四章 封還獲罪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產(一)第四百零二章 奸商(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點難第三百零五章 左良玉和李巖的對峙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四百零二章 奸商(下)第十四章 京城誅奸侫(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籠中之鳥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態爆炸的輔政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二百四十二章 反攻前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四章 秦良玉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貴神速,奔襲瀋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張煌言又不安分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目標,CD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五章 西軍動作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跳河的錢謙益第四十二章 收民心(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捷報第三百八十四章 秦良玉的心思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第五百零六章 必須嚴懲第四百三十四章 計取雲南(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受降第四百六十五章 出嫁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第一百五十九章 陣亡與受傷第九十三章 假降之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護子第八十章 京城餘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順豐物流使命必達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覆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第五章 茶樓密會第三百三十四章 混亂的陝西第三百零八章 對科舉的開刀第二百四十二章 反攻前的準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瀋陽城的曙光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第三百八十五章 馬萬里第三百九十章 所期待的援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放飛自我的武將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四章 不斷深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第三百八十三章 絕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