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敗戰計

如果說,左良玉所謂的大軍根本就是一盤散沙,無足輕重。

那麼張獻忠的西軍,卻不得不讓朱慈重視。

原因實在是因爲西軍中有個橙色級的神將……李定國。

但老李就是個bug。

如果說閻應元是最強之盾的話,那李定國基本是這個時期的最強之矛。

早先全殲白桿兵已經足以證明了他的能力。

而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更是兩撅名王,威震華夏。

若不是老孫嫉賢妒能,靠着李定國這矛,恢復華夏,也不是不可能。

對於這種級別的大將,朱慈可是垂涎已久了,年少多金,呸,年少有爲,實在找不到比他更合適做坤興的駙馬的了。

男人的好壞,對女人來說,是決定一輩子幸福的事情,爲了坤興的幸福,那怕多耽誤一段時間,也要寧缺毋濫的給他擇好上佳的老公。

李定國就是那麼一個理想的妹夫。

不過由於和西軍並沒有開始大規模的對抗,暫時也沒有機會得到李定國這個男人。

李定國忠心程度那是沒的說。

如果按照本來的歷史,清軍入關,張獻忠被幹死之後,李定國投降大明基本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但歷史已經被朱慈這丫的改了。

韃清被打了過去。

韃清入不了關,也就不存在同仇敵愾抵抗外敵的需要。

像農民軍中的一些民族主義分子,仍然幹着他們的老本行,和朝廷對着幹。

朱慈擊敗了李自成,擊敗了韃清,但卻不得不收穫着改變歷史的惡果。

那就是原本那些歷史上爲大明抵抗外來侵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農民軍將領,都仍然和他朱慈對立着。

收服李定國?不存在的?

張獻忠活的好好的,韃清又在關外吃土,李定國根本沒有效忠朱慈的可能。

張獻忠的實力不斷地增長,看起來還真是足以讓人憂慮。

軍會上的大佬們也對張獻忠的做大發表着看法。

有些人覺得,應該趁着張獻忠立足未穩,讓明軍挺入陝西。

也有人認爲,目前還應當玩着隔岸觀火把戲,等到兩者兩敗俱傷,再一鍋端了。

最終還需要朱慈拍板決定。

朱慈也沒什麼好決定的,目前燧發槍還沒有列裝,常規的戰爭,還不足以達到碾壓級別的狀態。

而不去碾壓敵人,根本不爽啊。

況且對手是李定國,那就不是很容易搞定的事情了。

“新建侯。”朱慈特別點名,上一次的事件,王先通被牽連削爵。

但是朱慈仍然十分信任王先通。

作爲從龍之功第一人的緣故,只要不是特別難以挽回的過失,這種信任不會改變。

由於張獻忠的做大,終究需要一定的防範措施。

“你便領着山西總兵官,扼守險要,防範順軍殘部和張獻忠部。”

王先通本來被削爵還挺鬱悶的,這個時候,朱慈讓他領兵西去,看起來像是打發他去地方。

而王先通卻感覺,這是聖上給他的機會,立功的機會。

想要提升爵位,最通常的便是軍功。

山西逢亂,正是大撈功勳的時候,王先通此時也正想着如何爲自己之前的過失贖罪。

當朱慈交代給他任務後,當時就頗爲感激,聖上最終還是很顧念着他的。

“微臣必死守山西,不讓賊軍片甲過境!”

這足以表達他的誓死爲過的決心,這一點朱慈是相信的。

爲此,在軍會結束之後,朱慈還將王先通刻意留了下來,問他去了山西將如何戍守。

“賊人過,戮之。賊兵過,戰之。賊軍過,死之。”

大體上意思是說,如果是零星的幾個賊人在山西爲禍,就直接捕殺砍了。

如果更多的賊人過來,就率軍和其交戰。

如果是賊軍的大舉入侵,哪怕是死,也要抵抗到最後的時刻。

朱慈聽了微微皺眉。

這讓王先通摸不清楚朱慈的想法,莫不是自己哪裡說錯了?不會吧,感覺挺燃的,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動的哭了。

“尚可吧。”朱慈模糊的迴應着王先通的表態。“山西的軍務,多由你來把控,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須注意,必須按照朕的要求來。”

“洗耳恭聽。”

“那就是……假如你面對的是張獻忠的李定國部,只許敗,不許勝。”

朱慈緩緩的說道,讓王先通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只許敗?不許勝?這是要幹嘛?

打仗,不就圖個將敵人擊敗麼,爲了擊敗敵人,不惜任何代價但聖上爲何非要刻意求敗。

哦!

懂了。王先通約摸的抓到了什麼。

“勝上這是準備欲擒故縱,以退爲進將其誘入伏擊圈中,再一網打進?”

呸,朱慈想給他翻了翻白眼。

果然只是白色品質的將領,悟性還是差了很多的。

只許敗不許勝,主要是考慮到,假如王先通面對李定國,基本也贏不了。

爲了免於王先通直接爲國捐軀了,先給他打個預防針。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朱慈最拿手的心戰。

正面戰役,朱慈自己對於面對李定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從剛開始到現在,朱慈就沒正常打過仗。

擊敗李自成靠的心戰,打開瀋陽大門也是靠的心戰。

現在的目的……是如何把李定國給俘虜了並且得到他的芳心,這依然需要心戰。

朱慈也不確定李定國會不會和他開戰,之所以派王先通去山西,也是爲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對張獻忠的戰鬥,提前佈局罷了。

“對於其他的部曲前來侵擾,便狠狠地打,只有李定國一部前來時,必須敗的徹底。”朱慈又重新強調一遍。

“若是其攻城拔寨呢?”刻意的打敗仗也不是難事,但總有個限度,野戰敗也就罷了,要是守城戰也失敗,那損失就不小了。

“棄城給他,寨子也讓他燒。”所以朱慈給他的限度,是沒有任何限度,只要是失敗,可以毫無下限的失敗。

“微臣領命。”雖然不是很明白聖上的用意,但王先通卻不得不照辦,聖上總是高深莫測,或許真的是他這腦子無法理解的奇謀吧。

“此事不可與更多人得知。”

“微臣省的。”這也是一種信任。

第四百九十一章 捷報第三百六十一章 硬仗第三十四章 天下之牛耳(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即將被打破的僵局第三百零三章 軍權革新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又來了第三百七十章 等待第二百九十五章 人聲第三百九十一章 破關第六十八章 劍法如神第八十四章 沙河之畔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瘋狂第一百九十四章 瀋陽城的曙光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四百零九章 石柱保衛戰(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屈膝的滿臣第五百一十一章 兄妹(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在歪脖子樹上搖曳生姿第二百五十二章 啪啪第四十章 登基建元(四)第三十七章 登極建元(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忐忑的王永吉第二百五十章 昭仁和寧槿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黎明第三百八十八章 更多的力量第四百六十三章 臨春第一百九十三章 韃清軍的後退。第五百零六章 必須嚴懲第四百七十五章 很不甘心的夏完淳第一百七十章 硬磕廣寧關的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思密達的水軍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並進第四百零一章 奸商(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登州之失第一百七十一章 兵臨廣寧城(2/3)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第四百九十一章 捷報第六十七章 入宮與邸報第三百七十七章 雨與槍第五百零七章 覲見第四百八十章 索敵第一百二十四章 順豐物流使命必達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覆第三百三十三章 敗戰計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內外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略方針第四百四十五章 全線圍剿第二百七十一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七章 最後的清剿(四)第一百一章 身份轉換第二百八十六章 東林破滅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策山東第一百四十章 遊戲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二百八十六章 東林破滅第二百七十一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四百零四章 一個決定第四百零三章 上位者的遊戲第六十九章 認知不協調第四百八十八章 二路軍第九十九章 死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做夢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兄弟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三章 嚶嚶嚶第四百二十一章 抵達石柱第一百二十四章 順豐物流使命必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西軍動作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應對第五十三章 政事決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課第三百零九章 大殿上的一條狗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盤算第四百三十八章 有點虛第二百七十二章 可不可以來點創新第三百零六章 黃得功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焦灼中的突破第二百八十七章 文臣的爭執第二百二十三章 追責朝鮮第二十九章 最後的清剿(六)第三十三章 天下之牛耳(二)第四十三章 收民心(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尾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落之間第三百零三章 軍權革新第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五十章 罪惡,狂歡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略方針第三百四十七章 過失第二百六十八章 民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黃太吉的墳頭蹦迪第六章 朱慈的謀劃第四十二章 收民心(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緬甸和沐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