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去儒奉漢

“我回來了。”

“還不如不回來,又得給你熱飯,就沒閒着的時候。”徐阿婆,嘟囔着聲,起身擦了擦手,朝着後廚走去。

柳如是替方以智接過了行頭,這些天,雖然並沒有承澤雨露,卻已經代入了妾室的身份。

要說起來,方以智還從沒好好的打量着柳如是的模樣。

之前還是想的太多,不敢太過於唐突。

現在問過聖上之後,心裡也踏實了許多。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賜他姬妾的事情,完全就是聖上的隆恩。

大概是自己博覽羣書,閱讀廣泛,又通曉物理,格物之類的雜書,正符合聖上的心意。

以至於到現在如此得寵。

和柳如是的賜予相比,他年紀輕輕的就被扶上了尚書的高位,其實更加難以置信。

但常言道,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方以智對於聖上的隆恩,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彙報的了。

除了盡力工作之外,在朝堂上作爲第一個支持聖上下達改革科舉政令的人,也是他試圖回報聖上的舉動。

徐媽做好了飯,方以智根本沒有任何架子,三個人至少在家裡是看不出所謂的尊卑之分。

方以智是很緘默的,除非必要的事情,很少主動出口,但這一次他還是將自己升職爲尚書的事情告訴了其他兩人。

“做尚書做到你這個地步,也太不爭氣了吧,你看看其他的大官,哪個不比你闊綽。也不怕丟你們方家的人。等哪天樅陽的老家來人,看你怎麼應付。”徐阿婆仍然冷言道。

方以智也只是笑了笑。

柳如是倒是向方以智道喜云云,總歸得來些安慰。

……

科舉改制的消息不僅僅傳檄天下,當然連皇宮之中的人,也能得知。

太監宮女,當然不必說,科舉和他們又沒有任何關係,再說他們都是皇家的家奴,對於政令的品頭論足也是一項禁忌。

但是崇禎有些坐不住了。

進士科從科舉開端原本有兩項,詩詞歌賦,和經書教義。

到了大明開國的時候,將詩詞歌賦從進士科中剔除,只考經書。

這可是太祖定下的規矩,祖制,祖制要是能亂改,那還叫祖制麼?

所以崇禎在面對這項政治改革時,更多的是非常的不安。

“若是讓太祖知道子孫擅改祖制,日後又有何面目面對祖宗?”崇禎用少有的有些嚴厲的話語質問着朱慈。

他也知道,幾個月過去了,自己的兒子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徹底將他在朝中的影響抹除。

現在的他,根本沒有任何權力可言,不過這事涉及到祖制,他怎麼說也是太祖的子孫,也不能坐視不管。

改革的制度已經下達,那就沒有回頭的可能,祖制在朱慈看到,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他做的改制完全是爲了大明的強大着想。

只是這個時代的人,很少能有人意識到並且認同這一點。

“太祖之所以立下祖制,亦是爲我等子孫着想,然子孫受困於祖制,實乃太祖之本意。”

“若大明因子孫固執守舊而亡天下,更無法面見祖宗。”

老爹質問,仍然沒可能左右朱慈的想法,強詞奪理的反說服,實在是朱慈的強項。

崇禎繼續道。“祖制,祖制,若是亂加更改,可還是祖制?”

“然若朱家天下和祖制不能共存,改如何取之?”

“這……”崇禎老臉一僵,天下和祖制哪個更重要,似乎很顯然,沒了天下,強行維護祖制又有什麼用。

“你是說,此制不改,朱家便亡?實在是過於危言聳聽。”崇禎搖頭,語氣也平靜了些。

“並非危言聳聽。”朱慈說道。“父皇執政之時,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實乃千古明君。”

討厭,再怎麼誇寡人也不會開心的啦。

聽着好話,崇禎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朱慈繼續道。“然天下之勢越演越烈,遼東危機,陝西民變,大明大廈將傾,實乃羣臣徒有其表罷了。”

“待朕殺伐用張,百官俯首,天下遂定爾。”

經過朱慈這麼一說,崇禎有些認同了,他是不可能完全承認國家崩壞完全是自己的過失。

現在自己的兒子也說了,都是羣臣的鍋,他相比於兒子不足的地方,實在是因爲自己比兒子要太過於仁慈。

當初如果能狠下心,把那些誤國的大臣砍的人頭滾滾,也不會發生闖賊打到北京的事情。

尤其是崇禎見到了朱慈一系列的暴虐執政的結果,卻總是有驚無險的度過各種危機。

倒還真是這個理。

“然殺戮之事,實非朕之本意,然若羣臣皆有用爲國之輩,朕又何必如此?羣臣起於科舉,立於科舉,昏腐於國無能,亦是科舉之過也,”

“殺戮治其標,改制治其本。”

崇禎發現,自己的這個原本被養在花室裡的兒子,說起話來總是頭頭是道。

他的世界觀再次崩塌。

“你是說,一切因由在於儒家?”

不過崇禎還是從朱慈的話中找到了關鍵點。

“儒家不滅,大明必亡!”

準確的說,如果儒家的思想還在,漢族就仍然有被異族踐踏的可能。

當蒙古人作爲第一個完全主宰漢族的民族政權,爲了讓自己合法,更是保留了儒家,甚至擡高儒家的地位。

讓後人覺得,凡是能夠奉儒家思想爲正統的王朝,凡是被孔家獻表的王朝,都是華夏的合法王朝。

都應當被中原萬民擁戴。

徹底將漢本位的思想壓制到了最低點,通過偷換概念,讓漢人臣服。

只要尊重漢文化,奉儒家的王朝就是華夏正統王朝?純粹是狗屁。

本子國,和棒子國對於華夏文化的尊重,顯然要完爆蒙古建奴這種遊牧民族十條街,他們要是入主中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掩耳盜鈴的將其定性爲民族融合?

所以說,儒家思想被僞元扭曲之後,已經變成了亡族思想。

這種思想必須被抹除。

必須要讓世人確立,只有漢族主宰的王朝才應當是正統王朝。

只要漢本位被樹立,當外族入侵時同仇敵愾,這世界上將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將其擊潰。

僞元扭曲後儒家的思想不消除,漢本位的思想是難以被確立起來的,而沒有漢本位,今後的華夏大地,很難說還會不會變成異族的遊樂場。

崇禎聽後,簡直倒吸一口冷氣,他倒沒想這麼多,但覺得自己的兒子這是在作死啊。

第四百八十三章 聲音第四百七十七章 準備開團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山東的航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混亂的陝西第六十六章 太監和錦衣衛的爭執第二百一十七章 未知的信件第三百六十章 嗅到的機會第一百七十章 硬磕廣寧關的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破關第七十五章 滅殺糧商第三百八十八章 更多的力量第七十四章 抄傢伙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應對第九十九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順豐物流使命必達第七十五章 滅殺糧商第二百九十六章 妹妹即正義第二百六十四章 被支配的恐懼第六十七章 入宮與邸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利益至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殺手鐗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家彥的家務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三章 這就對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軍動靜第三百一十六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白的歷史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地第三百二十五章 震驚!第二十二章 京城誅奸侫(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未知的信件第一百二十五章 山東第三百零六章 黃得功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並進第三百六十四章 圍第一百六十八章 賞口飯吃吧大爺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或是一別第二百三十章 千里快遞第一百六十四章 絞肉磨盤(油盡燈枯第三更3/4)第四百六十六章 科學與技術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第八十九章 戰利品第四十六章 收民心(六)第八十章 京城餘事第三百五十章 袁承志和劉宗敏第四百九十六章 迷路第三百九十七章 染血的交易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終章 結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三十五章 天下之牛耳(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四百七十六章 內鬥第二百六十六章 條約的執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第三百五十一章 徵兵,調遣第一百七十六章 猥瑣的歌謠第二百二十五章 瑟瑟發抖第四百一十九章 此時朱慈還在趕來的路上第一百章 受寵若驚的劉宗敏第七十章 赦免?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朱慈和多爾袞第二百六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三百七十章 等待第二百八十五章 面對現實吧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方域第九章 激情演說(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絕望般的壓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染血的交易第一百九十三章 韃清軍的後退。第五百零一章 順風第四章 不斷深入第二百二十章 苦盡甘來的鰲拜第一百零四章 卍解第四百八十章 索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盤算第二十二章 京城誅奸侫(十一)第六十六章 太監和錦衣衛的爭執第三百二十三章 爲孔家“正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抗精第六十七章 入宮與邸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信足抵十萬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順豐物流使命必達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傷天和第二百零七章 瀋陽之恥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二百三十一章 扮豬吃虎閻傲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像個傻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