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韃清援軍(咬牙作死第二更2/4)

直挺起來的長槍,又粗又黑又硬又長。

騎兵的身軀衝撞過來之後,便被長槍給戳滿了窟窿。

掉下來的騎士,被後面的騎兵踩踏,更無生還可能。

而亦有些能夠感覺到不應該直接衝過去的騎兵,勒住戰馬,從陣列之側繞而行之,試圖尋找合適的攻擊位置,然而這麼以來,極速奔掠過來的衝擊力也大打折扣,被身側的火繩槍兵擡槍爆頭。

關寧軍的鐵騎前仆後繼,圓形的陣列抗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陣型被擠壓。

雙方都互有傷亡。

然而,在圓陣不潰的情況下,防禦能力大的驚人。

那就彷彿是水流遇到了石頭,衝擊雖強,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軍中坐鎮的吳三桂,直勾勾的看着這一切,原本只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圓陣,竟然如此的堅固。

他雙眼凝視圓陣,試圖想要從那陣列之中窺視着玄機。

當一個個關寧鐵騎,接二連三的倒下,當一個個周圍的軍校勸說暫且鳴金收兵,再做計較。

吳三桂,約摸明白了一點,這王先通好像還有些門道。

“收兵!”

哪怕是明雷,也只能讓吳三桂笑笑而已,但……這陣列,卻不得不讓他重視。

如果沒有研究出合適的對策,按正常的流程攻擊話,只會徒增傷亡。

關寧軍是吳三桂的班底,雖然新近投降韃清,想要立下投名狀,但若是關寧軍的實力受到大幅度削弱的話,在韃清那裡也難以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甚至他那平西王的頭銜,都有可能因爲一點小事而被剝奪。

關寧軍鳴金收兵。

第一次接戰結束。

吳三桂以千餘人傷亡的代價,最終也沒能破掉那一個千人的圓陣。

至於明軍一方,戰損不足百餘人。

這樣的結果讓王先通和張慶臻都難以想象。

“此陣真乃固若磐石!堅若玄武。”第一戰勝利的消息,無疑讓全軍振奮,王先通撫手大笑。

尤其是他們面對的乃是天下精銳關寧軍,能讓關寧軍吃癟,也足以讓他們守衛京城的信心大增。

“聖上果然是天縱之子,我軍有此陣,建奴亦不足懼!”鞏永固也很樂觀。

“此戰雖勝,卻仍需謹慎爲妥。”張慶臻言道,實際上他認爲聖上留下的陣列確實強悍,堅固,在防禦能力上一流,但是他卻有些擔心。

雖然他們還沒看出這個陣法有什麼可以破解的方法。

但是作爲敵人,作爲遠遠比他們更加強大的敵人,恐怕他們肯定會好好思量。

如果只是盲目的樂觀,顯然並非可取之道。

“聖上還沒有消息麼?”張慶臻又問道。

這個問題一直留存於衆人之間,早先聖上帶人說是迎擊建奴,然而直到現在卻沒任何準信。

是生是死,都不知道,甚至有人覺得聖上或是跑了,但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而已。

畢竟遼寧皇帝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通過絕強的手腕,震服了京城。

上至大臣將領,下至平民百姓,大都不會覺得遼寧皇帝會畏懼敵人而去逃跑的慫人。

即使有些人會冒出遼寧皇帝逃掉的想法,也絕對不敢說出來。

錦衣衛對在謝芳的管控之下,仍然監察四方,遼寧皇帝餘威尚存,無人會自找苦吃。

便是這般……使得目前的諸軍,仍然處於旺盛的鬥志之中。

軍閣中的衆將,聽到張慶臻的問話,無不無奈的搖頭不語。

自從十六日聖上離去之時,便沒有任何消息。便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

只有王先通,安若泰山,直到現在,知道實情的他卻對此事絕口不提。

聖上去遼東,凶多吉少,若是將消息提前放出,的確會讓京城的壓力減輕很多,但是……那等於將聖上置於死地。

忠於明廷的王先通,將皇帝的生死看的遠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無論面前遇到怎樣的艱辛,王先通勢必要咬緊牙關抗住壓力,爲聖上搗毀賊巢,爭取更多的時間。

“此時無須多問,聖上出征,自有聖上之道,我等只需固守京師,待聖上凱旋而歸!”

王先通壓住了繼續討論聖上去向的苗頭,將衆將的注意力重新放到如何抵禦建奴上來。

……

吳三桂收兵返回軍營無疑是很窩火的,對明軍的野戰竟然是吃了大虧!

糾其原因……便是那詭異的圓陣。

“此陣,諸位怎麼看。”吳三桂部在軍帳內討論如何應對明軍的圓陣戰術。

再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前,實在不能莽撞的衝鋒。

“末將以爲此陣堅固,斷不可催,以騎兵尚不能破陣,步兵亦不能進。”副將楊坤說道。(歷史真人)

“然若無破陣之法?”

“末將觀之,卻見其不可寸動,實乃笨重之至,或可以列銃於陣前,以火器一較高下。”

實際上便是如此,當騎兵的衝擊力逐漸被火器壓制,騎兵的作用也會從主戰兵種中淪爲輔助兵種。

明軍新近使用的協同作戰陣列,將關寧軍的軍鋒磨平,迫使其不得不大規模使用火器來與之匹敵。

吳三桂沉思,思考着楊坤提議,結合着白天所目測到的明軍戰力。

似乎也只有此法一試了。

……

然而到了晚上的時候。

韃清的援軍卻已經出現,多鐸率領着三萬前部八旗軍屯住在了吳三桂不遠的地方。

早在來之前,多鐸便已經聽說了吳三桂的第一次進攻被打了回來。

面對純步兵的明軍,竟然傷亡慘重。

本來就很不把漢人當回事的多鐸更把吳三桂看輕了許多。

在與吳三桂的會晤之中,這種輕視表現的十分明顯。

“以平西王的威名,卻也敗於明軍之手?”多鐸坐在主位,不免嘲笑。

吳三桂微有不爽,聽出了多鐸言語之中的蔑視。“十分慚愧,明日若再戰,或可取之。”

呵……

多鐸的嘴裡發出了古怪的聲音。

“平西王暫且歇息一番,讓本王手下的八旗子弟立個頭功如何?”多鐸笑道,他想讓吳三桂知道,他手下的關寧軍和八旗軍到底有多大差距,省的以爲得了個平西王封號,就覺得可以放飛自我了。

竟然連步兵陣都衝不動,這關寧軍真是越來越差勁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黃太吉的墳頭蹦迪第四十一章 收民心(一)終章 結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威嚇第三十章 至高的力量(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之獬的陰謀第三百四十三章 被滅殺的二十萬降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獻忠的算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做夢第四百八十五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陣亡與受傷第一百四十六章 講個笑話第四百七十一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五十八章 做夢第八章 激情演說(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覆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一百零六章 斗轉星移第一百九十二章 即將被打破的僵局第四十六章 收民心(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零四章 成長第三百九十章 所期待的援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煎熬的等候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四百零七章 生死存亡的石柱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九十章 沙河大捷第三百一十六章 蓄勢待發第六十一章 全力生產(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落之間第二百五十四章 忐忑的王永吉第四百六十六章 科學與技術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獻忠的算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二百六十章 匯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一百零九章 吃雞第二百八十七章 文臣的爭執第二十八章 最後的清剿(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四百九十九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最後的悲壯!(給我燒紙第四更4/4)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二百九十一章 軍備發展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休止的問題(3/3)第四百零五章 御駕親征第九十七章 廣渠門事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煌言殺降計(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東南視角第一百九十章 京城巷戰第六十二章 練兵(一)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一次的衝擊第三百五十三章,從京城到楚雄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家門不幸第三百三十七章 左良玉的結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放飛自我的武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盤算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2/3)第三百八十二章 秦良玉的東線攻勢第二百七十章 效忠第一百四十九章 迅疾如風第三百八十一章 焦灼中的突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九十章 沙河大捷第四百九十章 推進第八十二章 薛義成小傳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需要的革新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牛耳(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計取雲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駙馬第一百九十八章 屈膝的滿臣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盤算第二百六十章 匯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瀋陽故宮第三百九十六章 利益至上第七十四章 抄傢伙第二百六十四章 被支配的恐懼第一百七十八章 似乎會發生有意思的事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煎熬的等候第七十一章 以暴制暴第三百九十五章 抓奴進行時第三百八十三章 絕不後退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軍動靜第三百三十七章 左良玉的結局第九十八章 三月十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一百六十章 登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準備落葉歸根的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