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 決戰日德蘭(九)

納爾遜率領的五十多艘主戰艦艇的皇家海軍艦隊高速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水域,不過受限於大型戰列艦速度普遍最高只有23節這樣的窘境,這支艦隊的實際行動速度也沒多快。而心急於重創大唐海軍的納爾遜甚至沒有絲毫察覺,他自己實際上早已被死死地盯住,是一個地圖上不斷移動的靶標。

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納爾遜並沒有收到任何的情報支撐,沒有什麼跡象表現出他的艦隊被唐人發現或者跟蹤着。

但實情是,皇家海軍艦隊全程都在唐軍的監控之內。

第一層偵察來源於大氣層外的大唐偵察衛星,大唐調集了多顆衛星在整個區域內進行搜索,其分辨率也相當高,雖然也就是米級的層次,但是航母和戰列艦這麼大的目標,再加上皇家海軍艦隊的密集程度,還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第二層偵察來源於大唐的巡邏機和預警機。建立在荷蘭的大唐空軍以及海航的機場,實際上是之前荷蘭空軍的機場,不過其後荷蘭被擊敗之後,徹底被大唐徵用。大唐在這裡起降大型的海上巡邏機/反潛機,以及空中預警機進行偵察行動。說到預警機,可能有人奇怪爲什麼之前的空戰中,大唐空軍並沒有使用預警機指導作戰。原因首先是大唐發展預警機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技術不成熟之處有,而且數量也比較有限。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一羣怎麼打都不可能輸的噴氣二代機,面對連活塞式巔峰都算不上的噴火,憑藉本身自己的雷達和地面雷達的指引,已經足夠進行任務了。而且任務模式也相對單一,不太需要使用預警機進行廣度上的偵察以及協調指揮。

不過預警機上足夠大功率的雷達探測海上目標和空中目標,已經是足夠有效了。大唐的空警-1型預警機,能夠發現上百海里之外的皇家海軍艦隊,並且實時地對其進行跟蹤監視,而英國人的雷達根本不可能在這個距離上發現空中的預警機。即便最差的情況又英國戰機飛來,預警機也能夠暫時撤離一段區域,始終保持跟英國人的非接觸,這就使得英國人覺得自己始終沒有被唐人發現,而大唐軍方始終掌握着英國人的方位。

第三層偵察自然是藏在水面之下的潛艇了,兩艘大唐核潛艇一直小心地跟隨着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而英國人同樣仿若未覺,即便他們已經有了聲吶這種設備,但仍無法有效地抓住在水下藏匿的大唐攻擊核潛艇。

而戰場局面現在呈現的態勢是,皇家海軍艦隊正在接近海峽水域,同時兩個在北海遊蕩的大唐海軍航母戰鬥羣,也在向海峽水域收緊包圍。

儘管大唐航母戰鬥羣的艦艇數量不算多,但其威脅已經足夠大。第四特混艦隊的幾艘巡洋艦和驅護艦也會趕來進行接應,這個局面就徹底變成了英國和德國海軍企圖在海峽包圓大唐海軍艦隊,而實際大唐海軍卻在擊敗德國海軍之後,形成了對英國海軍的反包圍的態勢。

北海看上去很大,但實際在海戰新形勢之下,航母戰鬥羣能夠覆蓋的作戰區域已經十分廣闊,再加上大唐已經完全形成了體系作戰,每一個武器平臺都是巨大的大唐戰爭兵器體系中的一部分,打擊模式已經變得極爲複雜和精密。

這些都是皇家海軍和納爾遜沒有料到的事情。根本上來說,這些人成長於風帆戰艦的時代,經歷了太多的革新和變遷,也許剛剛學會的新的技術,明天就變成了廢物,在他們認爲自己吸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經足夠快,大唐卻在不斷地刷新着新的作戰方式,或者說不斷地進入新的時代。

對於英國和納爾遜們來說,他們已經做得夠好,只是他們面對的敵人,是不能用常理去衡量的。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了都是沒意義的,比如跟掛逼較勁。

兩艘大唐海軍的航母分別是遼寧級首艦遼寧號,以及湖北級航空母艦貴州號。一艘是65000噸的大型航母,另一艘則是82000噸的準超級航母,分別可以攜帶艦載機75架和90架。英國皇家海軍一邊雖然動用了8艘航母,但是這些航母排水量甚至不太滿2萬噸,加起來噸位也不過是16萬噸,也不比2艘大唐航母重多少。每艘英國輕型航母艦載機搭載量是25-30架,也就是說加起來至多爲240架。這240架軍機全部是活塞式戰機,型號分別是戰鬥機颶風、俯衝轟炸機梭魚、魚雷攻擊機大青花魚。

比較起來,大唐海航艦載機數量雖少,但是遼寧號上有兩個飛豹航空團,貴州號上直接就是一個飛豹航空師。原本唐軍還研製了電子戰飛機,但考慮到歐洲人貧弱的電子戰能力,又是媚眼給瞎子看的情況,所以壓根就沒有上艦實裝。其他搭配的飛機還是強-6入侵者攻擊機,運-12艦載運輸機、空警-2艦載預警機、直-16重型直升機和直-20中型反潛/通用直升機。

空軍此時戰術搭配上,仍比較倚重強擊機的前線突擊能力和戰場遮斷能力,而主要執行反艦作戰和空戰任務的海航艦載機部隊,愈發的覺得艦載強擊機變得沒有什麼用途。萬能的飛豹能空戰,能帶兩枚甚至四枚反艦導彈,能攜帶制導炸彈進行硬點轟炸,能執行反雷達反輻射任務。儘管成本上略高,不過數千架的生產量加上成熟技術,也使得這款飛機其實費效比已經十分不錯。反而強-6飛起來不能超音速,雖然載彈多,但是跟飛豹也差不多,這東西完全沒有自衛能力,儘管能飛四五千公里遠,不過實際航母不承擔這個距離上的攻擊任務,空軍的轟炸機就承包了。

這樣一來,海航越來越傾向於採購更多的多用途飛豹,而逐漸減少強-6的使用。強-6從18世紀初開始進入海航服役,總共生產了六百多架,甚至沒有完全裝備每一艘航空母艦。有人曾覺得可以將其改裝爲電子戰飛機,但實際去改裝飛豹也完全沒有問題,於是強-6的地位也就徹底尷尬起來。

027 新內閣625 撤之已晚748 天方866 盟約停止404 告官潮470 東西夾擊544鬆平之政353 紅顏醉(四)959 大一統735 八十萬雄兵877 德國斡旋313 新戰區新裝備928 決戰日德蘭(三)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839 巧舌如簧697 青年近衛軍319 修碼頭375 上海生意(中)074 轉運的出洋人668 真正圖謀(中)614 盛怒752 世界盃(下)896 狂造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658 三八大遊行784 拳亂(十)249 遷移254 主動防禦379 中華特區的一年(下)403 治中南261 古北口265 兵變318 應對432 憂思178 海軍雄心(下)030 出使270 皇帝落誰家039 百貨公司663 小規模殖民243 擒龍(十二)881 應對歐洲593 蒂****特斯832 哈利法克斯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324 辦薩載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501 蹤跡442 廓爾喀旅527 頹勢467 白山踏平597 圭亞那796 果斷出手198 技術出口946 次大陸戰役(下)608 青州案(二)753 合同695 讓步645 掘墓637 軍團司令531 新選116 乾隆傲天047 灌溉300 肱股之臣902 橙色革命(中)853 大白艦隊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747 迷思與現實955 毀滅者(上)049 怒火287 戰山海(上)801 調兵遣將917 低地戰役(九)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186 伸手要錢234 擒龍(三)605 更新與進步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763 調派730 小職員567 元帥的擔心202 庫克船長871 俄土再戰411 歐洲事務全權大使204 臨窗隨想056 創業的夢想429 求見005 營建542九零工程758 伊拉克戰役158 坤甸新顏498 報應不爽(上)941 新年轟炸行動464 無情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892 新坦克(上)925 U艇526 升龍城下749 波斯704 華沙會戰(二):無畏的騎兵059 奢侈品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