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 真正圖謀(中)

馬戛爾尼在這一位面中成爲了一個真正的中國通,原因還是這個位面中大唐的強勢崛起。當然他的見地也不單純代表他個人的研究,在英國有着大量的學者致力於研究大唐的一切。有人研究大唐傳來的技術,有人研究大唐學術領域的教學方法,有人研究大唐工廠中的管理技巧,也有人在學習大唐的政治運作模式。總之,英國在短時間內奮起直追,跟英國人最快也最大規模的學習大唐的一切有關係。

英國是一個極爲驕傲的國家,但跟白南他們那個時代充滿彩虹和阿三的奇葩牛牛國不一樣,此時的英國進取而理智,他們承認大唐的強大,並且發瘋一樣地去學習,很像是某時期的日本人。這也許是一種島國天賦。

馬戛爾尼深知自己揹負的使命,他感覺自己頭頂像是一個沙漏,流逝的時間正產生來自全英國的急迫和焦慮感。

只要是長腦子的人,都會懂得知道,強硬、強大而且與清國同文同種的大唐,不可能對清國沒有覬覦之心。那種在海外建了個什麼國家,反過頭來去求朝廷敕封的案例不是不存在,但是那些國家幾乎稱不上國家,實力很弱,而且領導者也不是精英羣體,受文化教育水平很低。那種掌握一大堆金手指優勢,在海外單開副本狂刷聲望和裝備,結果居然不回到故土去衣錦還鄉的,大概只能出現在某個神奇位面的網絡小說之中。

大唐已經強大成這個樣子了,讓歐洲人褲子溼乎乎的,要是再一口把中國吃下肚,嘿嘿,那已經不是幹得歐洲國家不要不要的了,等着大夥兒以後管地球叫唐星吧。

英國是這個時代,除大唐外最有野心的國家了,但英國國內精英界也瀰漫着悲觀氣氛,認爲英國可能永遠無法超越大唐,成爲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國。但是英國也是有一羣腦子很清楚的政治家的,也許小威廉皮特和喬治三世更在意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戰爭,但是也有很多人能看到更大的場景。

歷史有着驚人相似之處的,在二十世紀末,白頭鷹迎來自己的一超獨霸時代後,某兔國開始大唱多極化格局,因爲對兔國來說,多極化就是削弱一超獨霸,鷹醬就能被制衡,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好的國際空間和環境。此時本位面的英國也有同樣的心思,寧願看全世界紛紛亂亂,自己也不是老大,但是絕對不能讓大唐舒舒服服地當老大。

那麼,削弱唐國就是英國除歐洲平衡戰略之外,全球外交政治關係中的指導主軸。

而削弱大唐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削弱一個國家可以說很多途徑的。最簡單的,戰爭能夠明顯地削弱一個國家,被拖入戰爭或者戰爭失敗的國家,國力大損是最正常的現象;經濟制裁是另一種削弱方式,在沒有物質基礎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將會面臨重大危機,國內的不滿也會滋生和爆發;文化削弱,當然這種手段比較高端,此時的英國人還不太會玩,當年和平演變艹死了毛熊和東歐小弟們,後來有無數的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又倒在了顏色革命的血泊中。當然失去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文化,造成精神領域的紊亂或者偏移,這個政治存在體基本就完蛋了。自己改教科書想當人家的奴隸,數祖忘典,扭曲公理正義只剩虛妄和躁狂,離滅亡只有那麼一指甲蓋的距離了。

以上三個大而化之的手段,英國人都玩不轉。打仗打不過,經濟和技術上還得靠人家。所以,還是得就事論事,尋找合適的突破點。

然後,一部分英國人機智了,他們找到了一個最佳的突破點,那就是清國。

這是大唐絕對無法放棄的一塊肥肉,幾乎可以說是宿命式的一步絕對會邁出來。而英國人需要做的,就是在這隻巨大的腳落下來之前,將落腳的位置挖成一個大坑。即便大唐是一個英國必須仰視的巨人,隨便一巴掌就能把英國扇飛,智齒也能給打掉。可是,一旦巨人掉坑裡,那麼就有可能受傷,爬上來的時候也會很費力,而只要英國有些力道,就可以聯絡一羣小夥伴,狂揍這個巨人,運氣最佳的時候,可能把巨人直接摁死在坑裡。

對的,英國人需要絕佳的運氣,馬戛爾尼也這麼認爲,這是極小的成功概率,但是一旦成功,那麼英國就發達了。

歷史上,英國的發家過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挫折,就跟開掛一樣順風順水,成就一番霸業。實際明治之後的日本直到大正之後羣體性腦殘之前,也是掛逼一類有幸運光環加持的國家。那時候的中國基本上就是身上套着龍套模板,專門給人送經驗值和裝備的角色了。

嚴格意義來說,馬戛爾尼將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賭國運,因爲英國人會不遺餘力去做這件事,任何國家在戰略選擇的時候,都不可能面對絕對的100%概率,英國人比日本人略強的地方在於,他們賭博的時候還清醒,賭博的理由也很理性。而不是“反正早晚要打不如就打吧”這樣邏輯充滿一股神奇芬芳的理由。

馬戛爾尼對巴羅說道:“……一旦我們的計劃真的成功,清國變成了唐國的泥潭,兩國陷入了持久的戰爭之中,或者唐國根本無法有效統治這片土地,那麼唐國將不得不持續性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將他們變得越來越弱,而同時他們也會無力顧及其他的事情,更無心去顧及我們。這個時期內我們就會全力的去發展技術和國力,佔領更多的殖民地,或者去拉攏更多的盟友,在一個恰當的時機,用最可怕的力量去攻擊大唐,瓦解這個讓我們產生陰影的國家。”

明顯巴羅就是一個比較悲觀的人,他點頭道:“希望如此,不過首先我們還是需要說服這位皇帝陛下才行,而且還要是,秘密地。”

326 廢帝575 萊比錫戰役(七)787 拳亂(十三)169 俘虜建築隊009 甦醒的蘇穆裡133 先兵後禮181 鄭信014 僱傭615 對抗922 大徵兵363 殖民大洋洲430 抵滬662 馬達加斯加089 邊界談判015 融入631 善後493 失親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049 怒火348 江南(十)494 退或降182 展示軍火071 澄清399 暹羅農地082 賣出買入960 尾聲665 攔截248 京中人心(續)753 埃及858 全球航行849 唐人紐約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605 更新與進步782 拳亂(八)749 波斯066 鬧事599 萃英會(中)446 跳火車(中)203 檀香山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151 放風箏132 不許登岸644 恐懼與機會665 攔截493 失親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806 培訓談話362 紅顏醉(十三)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095 風起080 首肯446 跳火車(中)271 晉南839 巧舌如簧129 劫船337 教育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485 三寶顏064 被勒索858 全球航行448 新的想法284 桂林247 京中人心(下)110 美利堅的榜樣510 風暴漸近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584 新德國123 瓦胡的野心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520 兩個選擇056 創業的夢想316 德意志傭兵694 橫貫線093 毒蛇196 逗你玩760 亂來877 德國斡旋086 增強的海盜494 退或降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185 借兵764 實習164 唐人的智慧159 荷蘭商館573 萊比錫戰役(五)642 俄使團028 閱兵震懾190 天花危機(中)034 阿爾普爾科781 拳亂(七)360 紅顏醉(十一)054 “鐵血”232 擒龍(一)203 檀香山485 三寶顏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199 新的軍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