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馬達加斯加

確如韓世通所說,大唐現在僅開發北美和大洋洲,已經是忙活不過來的事情了,再加上國內主要戰略佈局在兼併清國以及平衡歐洲列強實力上面,無心去打一場曠日時久的殖民戰爭。以大唐的軍事實力,殖民戰爭可能真正的正面戰場行動不會花長時間,甚至也不會投入太大人力物力,但是之後統治殖民地海外領,維持軍事存在什麼的,卻會耗費大唐太多的精力。

大唐想要的地方很多,比如蘊藏海量石油還沒有被發現的中東,比如具有比較大發展潛力的印度,還比如寬廣遼闊的非洲大陸。即便這個時代的中心主軸是紅果果的弱肉強食,但是完全不顧及形象,靠着殺戮和軍隊亂來,也不是大唐習慣和推崇的方式。更何況,大唐一向以世界正義力量自居,要帶領一衆小弟,並引衆家來投,自然不能行事太過肆無忌憚。

如土耳其、波斯這樣的國家,雖然已經搖搖欲墜,但畢竟還算是區域強國,大唐擊敗他們毫無問題,但之後要去經營維持就要費大勁了。而且,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藉口,甚至對本國民意來說都不好應付過去。說起來,中華文明下的人多少還是有些矯情的,一方面熱衷於開疆拓土的快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又喜歡扯大義,無理由無根據地滅了人家,反而會招致不快,認爲是不義之舉。所以,那種自己腦殘惹上們來的,是唐人最樂意看到的情況了。而事實上,政治上沒有幾個人腦袋是理智的,他們經常喜歡惹事。倒是這也都需要時間,需要醞釀,現在大唐和中東那邊也沒有什麼太多往來,在現在任何一個國家嚴重,到處是沙漠的中東北非就是不毛之地,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略價值。

再比如印度這塊寶地,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都先後在此建立殖民地,特別是英法鬧得比較兇,大唐再橫插一腳,很有可能引來歐洲各國聯合起來集中對付大唐。而且,印度有着一億多人口,族羣衆多,社會問題和弊病也是厲害,就算是唐人也不保證能夠一頭扎進去,然後理順其中條理。

畢竟大唐要走的是一條不同於西方的殖民路線,建設性要求還是很大的。就像是在東南亞很多地方,唐人興建起了城市、學校和醫院,對當地人都有好處。就算是經濟掠奪,也不是一味地以血汗勞力和壓榨性政策獲得的。當地人基本能夠獲得比之前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也是大唐能夠維持自己長久的殖民統治的關鍵。

唐人堅信利益可以做大而共享,而不是簡單地掠走所有的利益,讓一方固定的當受傷的人。

作爲一個基本上控制了太平洋兩岸的龐大國家,其實大唐對外擴張的野心已經下降得很多了。長期戰略佈局上確實有些地方在唐人的希冀版圖之中,但是短期內並沒有什麼太過巨大的行動。但這並不代表唐人沒有事情做了。

西印度洋上,一支由三艘船舶組成的船隊正在航行。最大的一艘船正是當年穿越衆帶來的那艘祁連山號船塢登陸艦。這艘排水量達兩萬噸的巨大傢伙,此時已經從大唐噸位最大的軍艦的寶座上下來了。長灘造船廠建造的澳洲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了24000噸,還是主戰艦艇,已經徹底壓過了祁連山號。

從穿越前入列解放軍海軍,到穿越後成爲大唐海軍的第一登陸艦,祁連山號已經服役達22年時間。按理講一艘軍艦的服役年限爲30年左右,但基本上在中壽期會進行一次大修和改裝。祁連山號在大唐也確實經過了延壽和改裝,不過上面大多來自另一位面的先進航電設備已經報廢,換上了大唐自行研發更早期的一些裝備。總體而言,這艘戰艦的技術水平下降了一些,但是至少還能在大唐海軍服役十到十五年的時間。

這次祁連山號上搭載了海軍陸戰隊一個200餘人的加強連,裝載有8輛兩棲戰車。船隊中還有一艘運輸艦,上面裝載有100多名移民。船隊中最後一艘則是一艘平海級巡洋艦,隸屬於大唐海軍的印度洋艦隊。印度洋艦隊的規模相對小一些,平海級是最主力的艦艇之一。還要等之後新的重巡下水入列後,纔會替換掉她們。

船隊已經十分逼近他們的目的地,馬達加斯加島。沒錯,大唐派出如此陣容的一支船隊,目的就是在馬達加斯加島這一具有比較重要戰略地位的島嶼上進行殖民。處於南迴歸線上的馬達加斯加島現在還不是任何一個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島上雖然有一些原住民部落,主要是印尼移民和當地人雜交形成的族羣,勢力都不大。當地的土壤雖然不是很肥沃,但是氣候比較好,面積也廣大,適合發展畜牧業等農業項目,當地也蘊藏了石墨、鈷、鈾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盛產一些戰略金屬。

在還沒有什麼人對這個面積達62.7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四大島產生興趣時,大唐準備先手在這裡建立自己的海外領。不過大唐現在最在意的還是百萬級規模地向北美本土輸送大量的華人移民,向馬達加斯加這樣一個次要地區成規模大量輸送移民還是不可以的。就算是成規模地移民,面積更大、條件更好的澳大利亞可是比馬達加斯加更有優勢。所以,大唐對馬達加斯加的移民政策基本上是放任狀態,國內有人想去歡迎,沒有人主動去也不過分強求。一年有個一百來人去馬達加斯加,大唐就基本滿足了。

倒是海軍方面還是很希望在馬達加斯加建設一個印度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的,現在印度洋艦隊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吉大港,影響力輻射不足。如果印度洋艦隊在馬達加斯加有機地,那麼好望角航線來到東方的歐洲船隻,都要受到大唐海軍的控制,戰略意義極爲巨大了。

549所求126 閃電快馬585 運河692 美國商人(上)642 俄使團375 上海生意(中)467 白山踏平699 內鬥557 第一國際大會(中)605 更新與進步921 工業狂潮828 成長的美國285 山海關814 宗族瓦解(中)856 拉普拉塔124 巒州528 驚聞407 用命879 亞歐大陸橋427 國之強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439 遭遇戰426 魔都412 轉讓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283 “虛張聲勢”923 海外領之助807 教育建設062 候鳥計劃819 目送(番外)330 貧瘠的日本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149 波士頓攻城戰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783 拳亂(九)165 費城來客440 聶拉木293 開條件485 三寶顏884 海軍競賽452 野心勃勃454 洛佩茲776 拳亂(二)070 遵守紀律841 走上前臺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311 西海岸三州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上架感言012 盛宴242 擒龍(十一)296 新朝新體(中)802 認可392 吞武裡之戰(下)919 前總統的未來學(上)665 攔截747 迷思與現實618 三個條件098 風平553海外領教育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833 加拿大民兵118 由秋收而想楔子035 順利和不順利的貿易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173 拿騷之戰382 暹羅之變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859 噴氣式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366 婆羅洲戰爭(中)555回到德意志836 紐芬蘭海戰(下)049 怒火867 駐軍權272 天地會起事740 候選人們(上)578 萊比錫戰役(十)943 導彈戰188 礦工保護517 鋼鐵793 新局664 獅子號767 可選擇的路899 風雨未來046 遊街誇功104 再擴軍212 銀貴錢賤412 轉讓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04 再擴軍674 初戰英吉利(下)520 兩個選擇586 南聖胡安756 五國之議154 商貿擴大073 爲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