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移民之議(中)

卡車發動機的響動轟隆轟隆的,讓聚集在卡車周圍攜家帶口的村人們有些畏懼。也許在清國很多地方,人們已經對這些不需要畜力就能夠飛快行駛的車輛不那麼陌生,乃至習以爲常了,但是在這鄉下地方,很多人根本就不曾見過這樣的玩意。

這條公路還是最近幾年才修起來的,從海邊的青島一路修到了濟南府。平坦的柏油路固然使當地人的出行變得更簡單一些了,但是實際上真正主導這條公路修建的還是唐人。在大唐的勢力全面進入清國之後,唐人對於清國各地沿路設置的關卡深惡痛絕,另外還十分不滿的就是道路條件。即便是比較好的官道,在唐人看來也是差勁到不行的。

大唐對於清國內部的交通情況十分在意,原因有海運而來的大唐商貨,不可能僅在沿海地區販售,慢慢地大唐也開始向更內陸的地區出售商貨。而且還有一些專門經營運輸的唐資公司,或者本地商人經營的運輸。汽車運輸逐漸變得時興起來,比起普通的畜力車,貨車的運輸噸位大,速度快,加之大唐在庫頁島和婆羅洲的油田相繼開採,油料運輸到大清來,加油也變得沒有那麼困難了,所以更多的人選擇使用汽車來運送各種貨物。

同樣不能忽略的重要一點,大唐要從內陸地區吸收移民,運送到港口,然後上船前往北美的本土,這也需要更好的交通來提高運輸效率。

此時的場景正是移民們準備離開家鄉的一幕。這裡是山東青州府,移民們將從這裡坐車來到青島港,近年來被唐人投資開發的山東的一座新興港口,也是一座大唐沒有完整管轄權,但卻有着充分影響力的港口城市。

長久以來,大唐的移民政策都是由清國的地方政府配合的,嘉慶新政之後,清國地方政府也迎來了大規模的現代化,十餘年之後現在也基本有了一些近代行政的特徵,不過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留。

小官樑春興穿着一身不明不清的官服,腦袋後面拖拉着一條油光鋥亮的大辮子。看到大唐移民局的官員王昀滿臉帶笑地迎上去。

“王大人,許久不見了,可好可好啊。”

王昀也比較熟絡樣子地拱拱手,道:“託樑大人的福,一切順利。”

兩人稍微寒暄,樑春興說到正事,道:“王大人在大唐移民局中當差,也應該是清楚,今上對於我大清人口外流一事已經越發重視,朝中御史建言者甚多,民間也多有反對聲浪,只是皇上仍有些猶疑,遲遲不能拿定主意,所以這才一切照舊。不過,朝廷雖然沒有明確旨意下來,但是省府那裡卻傳了話,要咱們地方上要小心行事,儘量將移民的口子收起來。咱們山東,已經連續多年排行移民輸出第二了,僅次於廣東一省。去年便有二十多萬魯人出洋,這長年累月下去,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啊。這最早出去那一批,功成名就的不少,大多數也過得極爲富足,這兩年回鄉祭祖的擺的排場都嚇人。這更是刺激了好一批魯人啊,以前那些出洋的移民混得什麼樣,鄉里鄉親都知道,出去幾年一下子就發達了,任誰都眼紅啊。早些年還都是沒地的、逃債的出洋,這兩年就算是家裡有上個十畝田,過得尚算可以的都紅了眼,賣了家中土地,帶着一家老小出洋去了。這山東地價在乾隆年間漲了可是不老少,這兩年一年比一年低,以前買一畝田的價,現在可以買三畝田還多。這些年佃戶幾乎在山東都要絕了啊,這主家要是條件給不好,扭臉就收拾行李上船走了,主家連哭都沒地方哭去。現在有田的不是大爺,給種田的纔是大爺,租子不僅降得低了,有些主家還提着肉上門去討好佃戶們。嘿,就是這樣也沒啥用啊。怎麼說,大唐這富甲天下,是人盡皆知的了。”

樑春興半感慨半拉呱(山東話聊天的意思)地與王昀說着,世事變遷,在這十年間變得最快,很多人都有些不適應了。原本很多安分的老百姓,都鐵了心要出洋移民,這也是地方上遏制不住的。

王昀臉上微微帶着矜色,不過還是很客氣,說道:“都是中華兒女,血肉同胞,這祖宗的土地,咱們也是刨了幾千年了,說養活人也養活,但總有個定數,這海外之地相比咱們中原數倍不止,膏腴之地不少,如今大唐國力鼎盛,精於開拓,正是我華夏人開疆拓土、壯大滋生的時候,要是沒有出洋的人,那可是不成的。”

樑春興也是讀過一些大唐傳來的書,他拍着大腿,嘆道:“不讀書不足以知天下廣大啊,勿說大唐這海外領云云,就是大唐本土,也是幅員遼闊,比我大清還要廣大,就是抽了大清一半的子民過去,恐怕也佔不完全啊。更何況,朝廷是不可能這麼做的啊,現在已經弊病麻煩,每年上百萬出洋移民,等同從我大清身上開了一刀,慢慢在放血呢。”

王昀笑道:“話也不可以這麼講,樑大人是官府中人,也是知曉,新政以來,大清國入連年提高,而山東一地產糧比之十年之前也已經翻了一倍還多。就以人口而論,雖然每年百萬人口出洋,但大清這人口還是連年在漲,不是麼?”

大唐一直掌握着詳細的清國的國家數據,甚至很多清國的統計工作都是在大唐專家的協助下進行的。樑春興自然知道王昀說的不是假話。嘉慶新政之後,清國經濟發展速度雖然不如大唐,但是仍舊比之以前快了不少,尤其工商業發展很可觀。而農業上新的農業技術,比如化肥的傳入,也使得清國的農業收入增長。多年以來無民變,而且社會相對穩定,使得民間生育率也有比較大提高,所以即便每年百萬人口出洋,大清人口仍舊穩步上升,並且上探三億大關。

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455 炸藥109 接觸468 第七旅669 真正圖謀(下)791 西逃路(下)073 爲我所用928 決戰日德蘭(三)597 圭亞那085 驅人辦事030 出使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780 拳亂(六)604 因應679 陸戰二團702 兵力準備776 拳亂(二)786 拳亂(十二)390 吞武裡之戰(六)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666 直的和彎的600 萃英會(下)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846 Z計劃676 愛爾蘭756 五國之議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113 送完再賣023 聖地亞哥號308 制憲會議(下)847 新移民潮370 軍售上癮144 利益的競逐190 天花危機(中)119 馬德里之行(上)640 梅斯戰役(下)675 擴大化236 擒龍(五)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153 盤蛇計劃669 真正圖謀(下)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810 書店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264 滾突擊454 洛佩茲517 鋼鐵911 低地戰役(三)193 遠征軍抵達新英格蘭758 伊拉克戰役253 豐臺大營867 駐軍權908 搶先099 杜鵑計劃(上)043 參觀訓練391 吞武裡之戰(七)318 應對264 滾突擊149 波士頓攻城戰151 放風箏452 野心勃勃933 決戰日德蘭(八)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299 兵部尚書101 我們不做,西方人會做199 新的軍事改革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037 返國562 漢堡的小青年147 希望的方向183 陽奉陰違205 大文豪楚白797 更多麻煩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379 中華特區的一年(下)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047 灌溉332 火力支援艦175 大唐五大建設750 世界盃(上)598 萃英會(上)174 東南三州028 閱兵震懾295 新朝新體(上)819 目送(番外)194 求戰495 編列685 再戰英吉利(下)511三級會議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841 走上前臺033 不小心779 拳亂(五)464 無情512 大革命的開幕130 蘭芳729 英國決心589 移民之議(下)299 兵部尚書015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