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

雷聲大雨點小,這就是英國人的寫照。本來十分兇悍地跑去漢堡威脅德意志共和國,但是隨即當大唐說可能介入之後,英國人就偃旗息鼓了。英國人當然對挑戰大唐有些躍躍欲試,但是從國王喬治三世到首相小威廉皮特,都不認爲現在是恰當的時機與大唐共和國開戰。而且一個讓英國覺得也有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是,根據他們在漢諾威的探子發回來的情報,漢諾威的平民已經徹底被國革給煽動了起來,他們驅逐着所有的貴族,並且自覺在國革組織下,參與到各種行動中。很多青年踊躍報名參軍,有些市民則自發地戴上袖標維持秩序,甚至國革成員領導下,很多地方還恢復了生產,而且爆發出了極大的工作熱情。

漢諾威人現在討厭貴族、更討厭英國人,英國政府不由擔心,即便他們能夠成功收復漢諾威,這裡可能會持續性的動亂,給英國帶來更多麻煩。實質英國和漢諾威嚴格而言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們只是擁有一個共同的君主,而在具體的政治上他們有各自的傾向。而本身漢諾威人也並不樂意爲了英國的利益,來犧牲自己或者爲其賣命。喬治三世也是漢諾威王朝第一個母語是英語、生在英國的漢諾威君王,對英國的臣民來說,增進了親近感,可是對漢諾威人來說卻增加了疏離。所以很多漢諾威人並不承認喬治三世的地位,在有了新的選擇後,立即就拋棄了喬治三世。

憤懣於唐人的霸道和干涉,不過英國人也隨後給自己找了安慰的理由,英國同樣不希望看見特別強大的奧地利和普魯士,這場革命之後,不管最終勝利者是德意志國革還是普奧一方,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將蒙受巨大的損失。而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也在削弱着法國的國力,之前西班牙還慘敗於大唐丟失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沙俄又距離太遠,那麼英國獨霸歐洲的局面將會越來越明顯。

不管怎樣,英國最終選擇止步這場戰爭,所以戰爭仍是德意志人的內戰。

在易北河初步挫敗了普魯士人的攻勢之後,德軍加緊補充自己的軍力,大量的熱血革命羣衆願意加入到戰鬥中來,受到革命和國際主義精神的鼓舞,德軍的勢頭很高。在易北河戰鬥之後的五天時間中,德軍的四個師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人力的補充,最吃緊的第二師和第三師的兵力分別提高到了9000人和7000人;第一師則基本完成了滿編,現爲15800人左右;回師的第四師也在萊茵魯爾補充了新的兵力,成長到了11000人左右,是幾支部隊中人數增長最大的。

不過這種兵力的擴充也是存在問題的,那就是絕大多數加入軍隊的志願兵,都沒有經過完整的軍事訓練,很多人甚至不怎麼特別會打槍。而且新一批加入德軍部隊的士兵,已經沒有足夠的唐制武器去裝備他們,所以他們使用的大都是本土製造的武器,從紙殼彈的線膛後裝槍甚至到燧發槍都有。這無疑增加了德軍的後勤壓力,也使得其作戰能力變得層次不齊。早期成立的、有德意志兵團老兵的部隊,戰鬥力很強,而新組建的部隊,幾乎就是烏合之衆。

爲了維持有效的戰鬥力,所以德軍部隊中,有一些單位是以德意志兵團老兵輔以比較有戰力、經過訓練的士兵組成的主力部隊,而有些則是以老兵們爲種子,帶領一羣新兵組成的新部隊,這樣的組合之下既能夠保證德軍能夠打硬仗,衝殺得起來,也能夠比較快地培養新部隊,增強部隊的戰力。

不過,雖然德軍的兵力獲得了提升,但很快他們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奧地利軍團五萬大軍從南方而來,已經越過德累斯頓,逐漸接近了萊比錫戰場。德軍在東方有易北河天然的防線,然而在南方德伯爾恩附近,也依靠着弗賴貝格穆爾德河與jahna河打造了一條防線。不過,這條防線並不像易北河防線條件那麼好,德軍需要在大片的平坦農田上,構築一條能夠阻礙敵軍的防線,所以這條防線幾乎是無險可守的。德軍能做的就是,在重要的區位挖壕溝、修工事,並且組織當地傾向於德軍的民衆,增強情報收集獲取的能力。

守衛防線的德軍有至少一半是新補充進來的部隊,德軍也不敢輕易從易北河防線上抽調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因爲普軍統帥卡爾一世顯然也是懂打仗的人,在吃了敗仗之後,他迅速調整自己的部隊,並且激發部隊的作戰意志和雪恥精神,爲了掩護奧軍,普軍在易北河防線做了不少動作。德軍也搞不清楚卡爾一世是真打算再次渡河,還是虛晃一槍。這樣一來,德軍便不敢怠慢,仍舊需要留相當部分的兵力在易北河防線上。在德伯爾恩防線上的德軍是第二師的部隊,布呂歇爾爲了對付奧地利人,親自坐鎮。

奧地利人的信心很足,他們來到戰場之後,並沒有倉促地發動對德軍防線的攻勢,而是進行了全方位的偵察,瞭解了德軍防線的走勢,以及防線上的防禦構成。統帥奧軍的荷亨洛赫親王帶領部隊壓了上來,並且擺出了奧軍的炮兵對防線上的德軍進行炮擊。

奧軍的火炮數量並不比德軍更多,荷亨洛赫親王一面排開才三十多門火炮,而且這些火炮的年頭還不短,幾乎都是12磅的野戰炮,也就意味着這些都是滑膛炮,射程是很近的。可是德軍在防線上的炮兵不如在易北河防線上那麼強大,榴彈炮雖然也有,但是整條防線上也只有36門,其餘更多的是81毫米和60毫米的迫擊炮。

奧軍直接把炮兵推到一公里左右的位置,然後猛烈開火,這個方位德軍的炮兵雖然能夠支援,但是火力相較奧軍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奧軍還有大量步兵的掩護,這也使得一開戰德軍就處於不利的地位。

947 服軟554音樂家624 對棋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033 不小心071 澄清685 再戰英吉利(下)389 吞武裡之戰(五)184 苴洲島421 六海外領960 尾聲624 對棋216 輿情(中)453 友誼745 賊窩004 統計510 風暴漸近816 百大廠建設908 搶先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364 嘉慶抄官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905 懸殊空戰879 亞歐大陸橋240 擒龍(九)273 電廠593 蒂****特斯247 京中人心(下)885 十五年造艦867 駐軍權427 國之強001 迷途041 土包子239 擒龍(八)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235 擒龍(四)780 拳亂(六)018 獵騎解圍509 海軍壯大計劃026 大唐559 統一計劃673 初戰英吉利(中)568 大戰的肇始064 被勒索049 怒火649 土倫之變328 島礁級和海洋級828 成長的美國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758 伊拉克戰役850 工業帶938 黑化809 朝鮮使臣519 清軍備戰027 新內閣515 晚餐077 解釋(上)626 反擊477 大崩潰907 立體登陸037 返國317 民意洶洶687 佔領荷蘭528 驚聞620 扣留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608 青州案(二)313 新戰區新裝備432 憂思702 兵力準備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084 天地會230 黴運連連604 因應028 閱兵震懾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646 抵押497 治理墨西哥149 波士頓攻城戰228 路況458 緊急825 購物廣場775 拳亂(一)018 獵騎解圍880 歐洲聯合年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70 巴爾幹之亂(下)408 中南半島野望017 遇襲818 新艦名563 火的夜晚442 廓爾喀旅050 掩護792 報應不爽095 風起763 調派435 南亞894 思維794 雞頭鳳尾